❶ 铁路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较优势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铁路在全国综合运输网络中起着担纲作用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量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加快铁路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
举例:从西安到甘肃天水市328公里坐普快火车才需25块钱,而从南二环到西安火车北站乘出租车还要近40多元。
所以,铁路是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一种交通工具。从有关统计数据也不难看出,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主要由铁路来承担。目前,铁路承担了全社会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这次雪灾中,仅太原铁路局的大秦线煤炭日运量即达到100万吨以上,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电煤供应的燃眉之急。因此说,发展铁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了很大发展,但铁路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我国综合运输网络中的担纲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
一方面,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与产业分布不对称,决定了铁路在能源、原材料运输中的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我国的能源与原材料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大宗的、长距离货物流,陆路运距一般都达800~1000公里以上,甚至2000公里以上,至沿海港口的运距一般也都在500~700公里以上。铁路最显着的特点是载运质量大、运行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即在大宗、大流量的中长以上距离的货物运输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是最适合我国经济地理特征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
另一方面,铁路在我国中长途旅客运输的主力作用也是难以替代的。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间、城市间的人员流动基数大,而且出行距离长,交通费用支出较大。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总体达到小康,但收入水平还是相对很低,交通费用对人们的出行和交通方式的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在现有的客流群体中,外出打工求职者、学生、中低收入人员探亲和旅游、个体小型商贸经营者所占比例很大,他们对交通费用的承受能力都相对有限,出行一般首选铁路。在时间速度方面,铁路通过六次大提速,在途时间显着缩短,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了“夕发朝至”、“一日或几小时到达”,是中长途旅客运输以及大流量、高密度城际旅客运输的骨干力量。特别是随着客运专线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铁路的服务质量和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这种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使铁路成为越来越多的中长途旅客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
有关数据进一步显示,铁路在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土地占用方面,完成单位运输量所占用的土地面积,铁路仅为公路的1/10左右;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国铁路用交通行业不足1/6的能源消耗,完成了全社会1/2的工作量;在保护环境方面,铁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排放是最少的,尤其电气化铁路被公认为是清洁、环保型交通工具。近年来,铁路系统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去年,铁路运输工作量比2002年增长了44.9%,而能耗总量仅增长了10.1%,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下降了2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21.8%,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了9.5%。
由上述数字谈到铁路在提高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及发展的战略思想时,可以看出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确定在资源、环境的限制因素下,合理地规划和构建与我国国情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综合运输体系。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能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世界发达国家私人小汽车的极度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值得我们借鉴。从我国资源有限、客货运输强度大的具体国情出发,更多地发展铁路、引导人们更多选择铁路运输方式是减少资源占用的有效方略。
我国的国情不允许我们完全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无论是从国家可持续发展,还是铁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都必须加快铁路发展,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铁路运输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发展铁路可以更好地减轻交通环境污染。”
交通运输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经济起飞必须投入的社会先行资本。铁路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欠发达地区的铁路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对外交通条件,缩短与中心城市和全国市场的距离,增强对外部资金和技术进入的吸引力。同时,降低当地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公平的发展机会,提高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福利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今后,要从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目标出发,进一步加快铁路的发展速度,提高客货运输能力;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加速实现我国的铁路现代化。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铁路大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决策,勾画了铁路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当前,铁路正处于历史性的建设高潮之中,到2012年底目前在建的一大批客运专线将陆续投入运营,客货分线逐步实现,铁路运输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再奋斗8年,到2020年全面完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任务,一个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全面建成,我国铁路基本实现现代化并适度超前。到那时,铁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出来。
❷ 谈谈你对铁路的认识
铁路
是一个大型的
运输企业
,由于其
运输能力
强大,所以在
国民经济
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在国家
军事运输
,特别运输中起到主导作用。所以在国家
运输业
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铁路管理起源于苏联,其管理基础和运行模式是计划经济为基点。在原劳动力密集型的社会化生产中,铁路这样的高、大、笨企业是朝阳型的,在现代化企业以知识为主导的
技术密集型企业
中,铁路是夕阳型的。
中国铁路是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了,他延续了计划经济的所有模式。
如果把世界与中国铁路相比的话,前者是1840年的列强,后者是1840年的清庭。
❸ 铁路为什么叫"铁老大"
我国铁路运输是所有内陆运输中最实用的,有运量大,速度快的优势。
铁路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而且速度快、运能大、安全舒适、节能省地、减排高效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3)为什么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个人托运的物品,托运人要求按保价运输时,应在货物运单货物价格栏内记明该批货物保价金额,在托运人记载事项栏内注明保价运输字样,并按规定提出物品清单,承运人对物品清单应进行审核,并在每页清单上加盖车站日期戳和经办人名章。
2、按一批办理的个人物品,不能只办理其中一部分物品的保价运输。
3、发站对托运人声明的保价金额有疑义时,有权要求托运人打开货件包装进行检查,核实其保价额。
4、按保价运输的,物品,应按规定核收货物保价费。
❹ 铁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设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加快铁路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这就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骨干主导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绝对是运输行业中的中流砥柱。
铁路运输具有安全正点的巨大优势,安全系数远高于公路,铁路运输受气候影响非常小,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的运转,铁路运输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动车时代的到来,铁路有着陆地航空的美称,铁路运输量巨大。
铁路一列货物列车一般能运送5000吨货物,一列旅客列车能搭乘旅客2千人,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陆路运输。铁路运输能源消耗较低。铁路运输耗油约是汽车运输的二十分之一。
(4)为什么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扩展阅读:
优势:
我国铁路系统目前已经达到世界铁路先进水平,我国发挥后发的优势,汲取各国之长,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后再创新的方针,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高铁技术最前列。
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它使交通运输结构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在各项技术经济及指标中具有明显优势。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最高时速可超过350Km,在100到1000Km范围内都具有时间优势。
运输能力大,输送能力大是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优势之一。目前各国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时间间隔4分钟,或者更低。
高速铁路年客运能力可达1.65亿次以上,远比航空、汽车输送能力大。此外,通过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时,还可提高既有线货运能力。安全可靠,高速铁路在运行过程中,处于全封闭环境,相比于一般铁路拥有更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受外界环境影响小。
相比于飞机而言,高速铁路自主操控性更强,受环境影响更小,准点率更高,即使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由于有先进的设备做保障,高速列车只需要减速运行,而无需停运。此外由于高速铁路系统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能力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铁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主导地位
❺ 谈谈对铁路的认识
铁路是一个大型的运输企业,由于其运输能力强大,所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在国家军事运输,特别运输中起到主导作用。所以在国家运输业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2007年实行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国首次在各主要提速干线(如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胶济线等)大规模开行时速高达200~250公里的中国铁路高速(CRH)动车组列车,达到了目前世界上既有线提速改造的先进水平。中国高速铁路的类型按目前的中长期铁路规划,中国大陆的高速铁路网至少包括了5种类型的线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城际客运系统、经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以及海峡西岸铁路。
“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在中国大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是指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长途高速铁路。中国中长期铁路规划中,到2020年中国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全长将达到16000公里。仅行驶旅客列车的客运专线时速可以达到300公里以上,而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混行的客运专线的时速则为200~250公里。客货列车混行的客运专线主要建设于原先没有铁路的地区,远期若建设了平行的货运铁路,则此类客运专线的时速会被提升至300公里。
城际客运系统是指建设于各都市圈内部,尤其是人口稠密地区(如环渤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短途高速铁路,线路长度一般在500公里以下。一部分线路的时速可以达到200~250公里,例如成灌城际铁路,另外一部分线路的时速可以达到300公里以上,例如京津城际铁路。经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这些线路是指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和铁路枢纽建设,对现有铁路干线进行复线化、电气化以及其他一系列改造后的高速铁路,如京沪线、京广线等。截至2007年,已有超过6000公里的既有线经提速改造后成为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铁路,时速超过250公里的既有线总长846公里,此类铁路均为客货混行铁路。
❻ 铁路为什么叫"铁老大"
主要是以前铁路部门的实力。
1铁道部最早叫”军委铁道部“ 是中央军委直接管辖单位。军委参谋长任部长,后来改为“铁道部”但军方背景一直都存在。铁道系统是独立系统,所以不受地方政府管理 真正的实权单位。单位级别高,铁路局都可以达到副部级单位。铁道兵84年归为铁道部,铁道兵师长转制到铁路局里是科长、处长级别,所以级别一直高。
2资金雄厚 人多 全国对于铁路更像是“军阀割据”
3“三头六臂”有自己的公安局 检察院 武装部(管理人防跟军备的) 法院 党校 汽油 液化气 铁路通信 电视台 电报所 疗养院 投资公司 物业公司 房地产公司 ;每个铁路局下属公司集团就达几百家 教育方面小学 初中高中 甚至大学 医院等等等 内部就是自成系统的小社会 小王国
3掌握着 肩负着 国家战略命脉 军事 经济 国计民生
4铁路投资都是天价 造价很贵 一公里造价几千万到几个亿都有 桥梁隧道那就更别提多贵了 航空等单位那点资产跟“铁老大”比简直九牛一毛 火车的运送能力是其他很多运输工具永远也无法比拟,铁老大穿的可是“制服” 纯牌的国企或者政府编制。
5铁老大包容性强 工资福利好 只要能干 肯干 国家就养你一辈子(当然我是说有编制的)。
6设计 建造 维护 运营 建筑工程 机车制造都归他管理 自己一把抓。“铁老大”的大,在于一个工作一辈子的老职工也许都不会知道“铁老大”的摊子究竟有多大。
7 主要是再有钱的商人也没有一个能搞得起铁路。
8铁路是个大的体制堡垒,具备了其他央企、军企、政府单位不具备的很多属性,在这里都集为一体,铁路真正继承着中共乃至于这个国家很多很多的“红色传统”
❼ 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什么目前我国铁路正大踏步走向什么
铁路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是非常重要的,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因为只有铁路可以更好地实现大规模的人力和货物的运载。
❽ 铁路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在所有的交通出行方式和物流方式中,铁路的运能与费用的价格比是最大的,也就是说,通过铁路运输可以实现运费省,速度快的特点。在所有的运输中,通过铁路运输的乘客人数、里程,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都是占绝优势的。所以说铁路中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❾ 铁路为何是工业的动脉 请举例
这句话的正确提法是:“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以前计划经济的产物,当时国内公路、民航等行业极不发达,国内物资周转、人员流动基本靠铁路来完成,所以才有了从前中国铁路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拥有自己的公检法、医院以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当时还有一句话,现在也不怎么说了:高大半,即高是高度集中 大是大联动机 半是半军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