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中西部地区有哪些
河南中西部地区有许昌、漯河、洛阳、南阳三门峡、郑州等。1、许昌:许昌,古称许州,是河南省地级市,河南省政府批复确定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汉魏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中西部地区有许昌、漯河、洛阳、南阳三门峡、郑州等。
1、许昌:许昌,古称许州,是河南省地级市,河南省政府批复确定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汉魏历史文化名城。
2、漯河:漯河市,河南省地级市,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国家食品名城、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
3、洛阳: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229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东西长约179千米,南北宽约168千米。
4、南阳三门峡:三门峡,河南省地级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总面积10496平方千米,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5、郑州: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㈡ 中国有几个经济区分别是什么
中国十大经济区所指: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上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珠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内蒙古综合经济区、新疆综合经济区、青藏高原综合经济区。
针对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经济区方案存在的一些明显缺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提出,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情况下。
有必要在“三大地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上,重新考虑划分中国的经济区,即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
(2)河南的哪个地区为该经济区成员扩展阅读:
一、东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带分为4个经济区:
1.东北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重点是建设成为全国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农业以玉米、大豆和甜菜为主,建设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4省市。充分发挥人才、知识密集以及信息中心的优势地位,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以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镇群为依托,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尽快形成中国又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城镇群。
3.东部沿海经济区,或长江下游综合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
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特别是轻工业装备产品制造中心,以及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4.东南沿海经济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3省。
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以及全国最大最重要的高档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具有全国意义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二、中西部地带分为3个经济区:
1.黄河上中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与河南5省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工业基地。
以西安、兰州为核心进一步聚集生产要素,建成中西部装备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发展区。
2.长江上中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设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及建立在农产品基础上的深加工工业。
建设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国第三大汽车工业基地(武汉)以及其它交通设备工业基地(重庆的摩托车制造)。
3.珠江上中游经济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建设成为中草药和生物制品研发与生产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风光、贵州黄果树瀑布以及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内容的沿珠江旅游风景带。
三、远西部地带分为3个经济区:
1.内蒙古经济区:包括内蒙古1省区。充分发挥煤炭、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的优势,强化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力度,尽快成为全国新的能源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高载能原材料工业;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场资源,减少牧民数量,实行集约化的家庭庄园式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沙产业,建设若干沙产业基地。
2.新疆经济区:包括新疆1省区。建设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建设具有优势的瓜果、棉花和西红柿种植业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如葡萄酒酿造业、果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建设全国石油生产最大的接续地;建立沙产业基地。
3.青藏高原经济区:包括青海和西藏2省区。主要任务是世界屋脊的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优势资源(如天然气、盐湖资源、有色金属开采等)开发,并采取保护式的开发方式,避免小规模、分散式的资源开发模式。
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围栏畜牧业,以及特色民族风情旅游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十大经济区
㈢ 大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概况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国家战略综合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新欧亚大陆桥-陇海通道和京广、京九、京港澳通道纵轴的中国中央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华复兴,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于2010年由豫鄂皖晋鲁冀6省25市组成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中原经济区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从优化生产要素上,中原经济区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在体育平台:从塑造区域竞争力上],中原经济区[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与平台。
新提出的大中原经济区起草于2010年,是在现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起草下,规划设立的综合性经济区,计划在2011年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即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经济区包含河南省的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商丘市、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安徽省的亳州市、阜阳市,山西省的晋城市、运城市、长治市,山东省的菏泽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等。目前,该区域国土总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已达1.2亿人,110个县(市、区)。中原经济区组成城市表
中原经济区区域
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商丘市、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
安徽省:亳州市、阜阳市。
山西省:晋城市、运城市、长治市。
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
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
㈣ 郑州9个区都是什么
郑州九区包括: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惠济区、管城区、高新区、经开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在我国属于一个大城市,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个大城市,把郑州分为九个区
金水区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中心东北隅,因从西向东流经辖区的春秋时期开凿的金水河而得名。金水区是河南省委所在地,是河南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金水区辖区总面积135.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0.65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是河南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区。
二七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偏西南部,东接管城回族区,西与中原区、荥阳市毗邻,南连新密市、新郑市,北邻金水区。二七区,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商贸中心城区,因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而得名;辖区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下辖1个乡、1个镇、13个街道办事处和82个社区、52个行政村。
中原区位于郑州市区西部,郑州市人民政府位于中原区中原路上,中原区东起嵩山路与二七区为邻;西与荥阳市廿铺乡接壤;南和二七区的马寨镇搭界;北与金水区和惠济区的古荥乡相邻,是郑州市最早的建成区之一,素有“郑州西大门”之称。
惠济区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2个镇。惠济区位于黄河南岸,拥有距离郑州中心城区最近的自然山体-邙山,北依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全区600万株树木、6.4万亩森林面积,是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
管城回族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老城区东南部,京广铁路东西、陇海铁路南北的交汇地带,总面积143.4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2.60平方公里。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启动筹建,是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是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区域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下辖5个办事处,总人口35万,拥有各类市场主体4万余家。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郑州市东南,成立于1993年4月,2000年2月获批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规划控制范围北至陇海铁路、西至机场高速、南至福山路(郑民高速南约1公里)、东至万三公路(新107国道),面积158.7平方公里
郑东新区是中国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城市新区,2000年6月,由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01年8月,郑东新区开始对外征集方案。2002年12月,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郑东新区概念规划荣获中国首个“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区东部,管理范围西起中州大道、东到万三公路、北至黄河、南达陇海铁路,管辖面积26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370平方公里。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0万人,定位于: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是一个拥有航空、高铁、地铁、城铁、普铁、高速公路与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㈤ 河南侉省是 中部经济区域。 试问 中部是经济区域 还是 地理区域呢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
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分界
河南属于北方
但也属于中部
这本身并不矛盾
只是标准不同
秦岭淮河做为南北方分界
也是12月平均气温0度以上的分界点
当然
也要看你出的地方了
如果你在黑龙江
你是不是也把河南当南方看了
㈥ 淮海经济区具体包括哪几个城市
淮海经济区范围涵盖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 、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商丘、开封、周口、宿州、淮北、阜阳、蚌端口、亳州等接壤地区20个地级城市。
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淮海经济区列为重点规划的三大板块之一,并要求“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示范样板”,区域合作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淮海经济区区域合作发展面临宝贵机遇,也具有广阔空间,新一轮合作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亟待磋商。
经徐州倡议和区域各市间对接沟通,淮海经济区内城市同意组织创办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机制,推动建立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合作新机制、研究部署区域合作重点工作,探索独具特色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之路,大会上各地领导先后就合作共建和协同发展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十五年来,经济区成员共同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利用区域的广阔舞台,借力、借势、借天时、借地利,实施“大开放、大交通、大市场”的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大为加强,区域共同市场崭露头角,各地投资软、硬条件不断改善,使淮海经济区社会影响大幅度提高,已形成各成员市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6)河南的哪个地区为该经济区成员扩展阅读:
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显示: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共同参与的这一国家级战略正式落地。规划明确提出“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空间布局。在“三区”中的“北部淮海经济区”部分,再次强调要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从国家区域战略角度看,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规划》文本用四个“新”作了具体的概括,具体如下:
1、有利于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2、有利于打造我国新的出海水道,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中东部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3、有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支撑带;
4、有利于优化城镇格局,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淮海经济区
㈦ 中国到底有多少经济区和经济特区
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成立,由苏鲁豫皖四省十四个地、市组成,十五年后的今天已发展到四省的二 十个地级市。包括江苏省的连云港、徐州、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菏泽;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端口、毫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公里,2000年总人口1.19亿人,约占全国面 积的1.8%和总人口的9.3%。
淮海经济区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区域条件突出。该区东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的突出区位,承担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接力站的重任。淮海经济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该区有泰山、曲阜等历史名胜和孔子、刘邦、项羽以及近代周恩来等众多名人遗迹,是中国旅游内涵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淮海经济区交通便利,区内京沪、京九、陇海、新石二纵二横铁路干线形成“井”形框架,京福、京沪、连霍、日东高速公路及国道干线构成密集运输网络。连云港、日照港天然深水良港,京杭运河穿境而过,鲁宁输油管道纵贯南北,航空线路基本覆盖经济区,便捷的交通使本区具有货畅其流、人便其游的优势条件。
淮海经济区成立十五年来,共同发展事业取得了明显成就。2000年,区域GDP总量达5977亿元,为联合 前的11.2倍,财政收入409亿元,为联合前的8.2倍, 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988亿元,为联合前的7.6倍。“九 五”期间,经济区GDP总量年均增长ll%,财政收入年增长15%以上。淮海经济区的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调整,区域经济实力有了快速增强,总体迈入了工业的初始阶段。
淮海经济区联合协作结出了丰硕果实,给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富有成效的区域合作组织,受到了国家、四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十五年来,经济区成员共同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利用区域的广阔舞台,借力、借势、借天时、借地利,实施“大开放、大交通、大市场”的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大为加强,区域共同市场崭露头角,各地投资软、硬条件不断改善,使淮海经济区社会影响大幅度提高,已形成各成员市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21世纪的淮海经济区,它将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区域大市场,17.8万公里的广袤领域,1.2亿广大人民的消费需求,富含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成为商家驰聘运筹的绝好疆域。
21世纪的淮海经济区,将是一个适应国内外交流的交通大枢纽,畅南北、通东西,为加速中西部开发、为亚欧大陆桥的兴旺提供最便捷的条件。
21世纪的淮海经济区,将是一个国内外实业投资的大舞台,其农业发达、工业兴旺、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在中国东部是一片极具活力的投资热土。
淮海经济区热忱希望国内外企业家、实业界到淮海经济区各地考察、投资、兴业,淮海经济区各地将为您提供最佳合作和服务。
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湖里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1981年10月15日,随着破土动工的一声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拉开了建设的序幕。1985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央1985年85号文件说,“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为了发展东南经济,加强对台工作,和平统一祖国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为经济特区。
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1992年,又进一步扩大到沿江岳阳等五个城市。
㈧ 关于河南省的介绍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以后,商代的首都西亳、和殷均在河南境内。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历史文献。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出许多着名的政治家、哲学家。
秦王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南阳、颍川、河内、东郡、陈郡。以后的两汉时期,河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仍处于全国前列。东汉王朝建都洛阳,河南更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河南是四战之地。
在三国以及两晋、南北朝时代,战乱连年,农业、手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直到7世纪初重建了统一的全国性政权——唐朝以后,中原才摆脱了长期战乱的局面。
(8)河南的哪个地区为该经济区成员扩展阅读
河南名人
1、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3、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酰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着。
㈨ 什么是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是由晋冀鲁豫四省13市自愿参加的、跨地区、开放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现有山西长治、晋城,河北邢台、邯郸,山东临清、菏泽、聊城,河南安阳、济源、焦作、新乡、鹤壁和濮阳等13成员市。
㈩ 大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介绍
曾经的中部塌陷,如今却变成了河南塌陷。2005年中部概念最早提出之时,河南一度和湖北上演过中部崛起龙头之争,如今同一战壕的兄弟却纷纷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布局中抢得先机,河南明显落后了。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在此前后,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已经分别获得了不同主题的国家级综合配套试验区或产业带。
“围着河南转了一圈,就是没河南。”河南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认为,新的不均衡,正在制约河南的发展。他最早参与了中原城市群的研究,由其和河南省发改委联合编制的“中原城市群的概念设想”第一次将城市群的形式推向了河南省发展的战略层面。在当时,提出城市群概念的只有几个沿海地区。
中原城市群涵盖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的9个,形成了以省会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包括济源、焦作、新乡、开封、许昌、平顶山、漯河的经济圈。根据当时编制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中原城市群要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和协调发展,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中原城市群的规划,被寄予了厚望,据一位参与“首次中原城市群市长工作联席会议”的人士回忆,“大家发言时都很激动,感觉到河南发展的机遇真的来了”。
但在随后参与申报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竞争中,中原城市群却铩羽而归。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河南省以郑汴一体化和中原城市群为载体,两次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均未获批。随后,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分别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当地官员则认为,河南之所以未能申报成功,还是重点不突出,没有找到打动中央政府的核心点。在他看来,除了河南自身的因素外,也和国家对河南的定位有关,国家一直从战略角度强调粮食的安全问题,把河南省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地,对河南省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深层次上考虑得不够。
2010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后,河南省政府即组织了60多名专家集中攻关,开始了第三次将河南区域发展规划升格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努力,大中原经济区概念随之浮出水面。 大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城市群的升级版,目前官方的说法是大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18地市,形成“一极两圈三层”的城镇体系架构。
“一极”即指郑汴新区,也即核心层,将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两圈”即通过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在河南省内形成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三层”即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
除郑州和开封以外的7个中原城市群城市组成紧密层,辐射层包括南阳、鹤壁、濮阳、三门峡、安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周边9个省辖市。
据一位参与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的人士透露,这也许并不是最终的架构,也可能会将周边省份的一些靠近河南的城市也涵盖进来,形成一个拥有44个城市、1.7亿人口的超级城市群。
冯德显分析认为,上升为国家战略有这么两种做法,一是特别大,大到不得不考虑;第二,是特殊,特殊到不考虑在这个地方放试验区,其他地方没法放,而且这个问题还是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两条只要占一条,就足够了”。
在他看来,目前所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要么是经济发达地区,承担着带动创新的重任;要么是在经济欠发达或矛盾比较集中的地区,希望通过试验找到化解矛盾的机制。
“那么,在经济地位上居中的河南就有些吃亏了。”冯德显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原经济区是想走大的路子。
两次参与中原经济区战略讨论的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焦国栋则认为,考虑到国家战略和河南省情,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应该是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城乡统筹,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他看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应该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省地方政府官员则认为,未来中原经济区内实施的城镇化和沿海的城镇化还不一样,像南方一些地区,土地资源都占得差不多,谈不上什么农业的问题,只有河南才有这些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探索解决制约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比如说农民工在城市落户问题,土地流转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将对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对河南这样省份,具有重要意义。”该官员说。 跨省区组合,在河南省内并不缺乏先例。1985年9月,由河北邯郸市和河南新乡市倡议并成立的中原经济区(以下称老中原经济区),包括了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13市,并在邯郸市设立了“中原经济区联络处”,作为经济区常设办事机构。
在河南原有的中原城市群规划中,未被列入的安阳、濮阳、鹤壁三市也是该区域经济组织成员。和这三个城市类似,组织内的晋城市、邢台市、聊城市、菏泽市、临清市也都在各自的省域内处于边缘位置,难以被其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和影响。
据老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副主任孟德荣介绍,这一自发成立的区域经济组织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开始发挥作用,“各成员之间物资交换,互通有无,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每年一次的市长联席会议,在成员单位之间轮流举办。据孟德荣介绍,目前区域内已先后组建了30多条行业网络,不仅包括了交通、旅游、商业、金融、科技等行业,而且还延伸到司法、文化、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
孟德荣所在的邯郸市还是环渤海经济区的成员。不过在他看来,环渤海经济区的名头虽然大,但对远离区域中心的邯郸来说,“合作机会比较少,没有获得太多实际效益。”而自发组织的老中原经济区,“搞得比较活,比较有效。”
孟德荣认为,从他参加的两个经济区的合作来看,一味搞大并不一定有利于合作,“即便是获得政策,也仅仅是概念效应。”在国家政策越来越趋向于普惠制的时代,靠政策带来发展机遇已经大大减弱。在他看来,只有根据市场和内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组建经济区,操作性才会比较强。
与老中原经济区类似,在河南省东部,由苏鲁豫皖接壤地区21城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同样属于自发性区域联合组织;位于河南省西部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则包括了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以及陕西省渭南等市。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认为,这些自发的经济协作组织,证明了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且本身相对独立。但远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高地,受其辐射和影响较小。
河南豫商联合会会长陈义初则认为,如何构建大经济区概念,是对河南下一步发展的考验。在他看来,与周边跨省经济区的互动,也会对中原城市群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