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比利时今年经济增长多少

比利时今年经济增长多少

发布时间:2022-11-03 18:35:57

‘壹’ 西欧等国出现高龄少子化现象,选取一个国家,说明该现象对该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德国是典型
------------------------------------
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报告,德国是欧洲少子化最严重的国家,8100万人口中只有16.5%的年龄小于18岁。尽管生育率有回升的态势,德国仍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目前生育率最高的国家是爱尔兰。

德国每名妇女平均生育1.39个孩子,德国东西部的生育率存在较大差距,西部不到1.39,东部上升到1.45。妇女的生育年龄也发生了改变。1990年23岁的妇女拥有孩子的数量最多,2010年这一数字被推迟到了30岁。
---------------------------------------------------------
负面影响
---------------------------------------------------------

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警告说,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德国经济面临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巨大挑战,未来十年增幅可能出现明显回落。

经合组织在柏林发布了《2012年德国经济报告》。报告说,长期来看,德国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的较低水平,十年后甚至可能降到1%,主要原因是人口迅速老龄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劳动力数量下降。

研究人员预计,2016年至2025年期间,经合组织每年就业人口平均增加0.5%,而德国同期就业人口将明显减少。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从目前的51%上升到74%。
-------------------------------------------
应对措施
--------------------------------------------

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报告发布会上说,德国未来要保持富足,需要在劳动力市场、税制系统和能源政策上进行结构改革。

经合组织经济学家要求德国政府进行改革,提高就业人员数量,通过让更多妇女从事全职工作和延长退休年龄等方式获得专业人才。为此,德国需要在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上进行改革。例如,减少对单职工家庭的税收优惠,同时投资建立一流且价廉的幼儿园。

古里亚说,今年德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仅为0.4%,但2013年将达到1.9%。未来德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是加强内需和提高劳动力潜力。经合组织建议德国放松建筑师和律师等一些服务行业的苛刻规定,不仅直接资助而且通过减免税等方式推动科研开发。

‘贰’ 世界各国经济排名

2018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世界银行2019年4月发布)

‘叁’ 比利时和西班牙哪个发达

西班牙发达,下面是比利时和西班牙的对比介绍:

1、比利时:

比利时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经济高度对外依赖,80%的原料靠进口,50%以上的工业产品供出口。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5302亿美元。经济增长率1.4%。通货膨胀率1.5%。失业率5.4%。公债率98.6%。

西班牙的农业发展:

西班牙农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3.8%,居欧盟第二位。农作物种植种类主要有葡萄、橄榄、柑橘等。畜牧业以猪、牛为主,头数分别占所有畜类的41.5%和28.1%。

猪肉、羊肉产量居欧盟第二位。橄榄的种植面积及橄榄油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全世界50%的橄榄油产自西班牙。葡萄的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达95万公顷,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3%。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比利时、网络—西班牙

‘肆’ GDP是个热门指标,谁知道目前那些产业对GDP拉动作用较大呢

gdp
开放分类: 社会、经济、国民经济、经济学、国内生产总值

目录
• 简介
•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 GDP的确定
• GDP指标分析
• 中国历年GDP-中国历年人均GDP
• GDP与汇率:

简介
[编辑本段]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编辑本段]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它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X-M)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同样,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
资本折旧也应计入GDP。因为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还有,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是指医生、律师、小店铺主、农民等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租金很难象公司的帐目那样,分成其自己经营应得的工资、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四、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以上所介绍的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核算国民经济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首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信息、知识、技术、劳务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而物质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相对下降。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把非物质生产劳务计算在内,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价值计入GDP是必要的。其次,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时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等也都有合理性。当然,这种体系以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程度、衡量生活水平等也是有缺陷的。例如,非市场交易活动(如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得不到反映,无法说明人们闲暇的享受与安全,无法反映一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复计算,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前,还有一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该体系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这种核算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其缺陷日益突出。例如,它不能反映信息、劳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不利于反映综合国力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它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不利于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不利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因此,东欧、俄罗斯等经济转轨国家和我国也逐渐采用了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正式采用GDP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已计算并公布GDP数字,但还没有计算和公布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数字。

GDP的确定
[编辑本段]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附注:
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年度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入总值,否则不能计入。

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今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东西。

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年的价格。

GDP指标分析
[编辑本段]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人衰退的迹象。

中国历年GDP-中国历年人均GDP
[编辑本段]
(1978~2007)
国内生 人均国内
年份 产总值 生产总值
(亿元) (元/人)
1978 3645.2 381
1979 4062.6 419
1980 4545.6 463

1981 4891.6 492
1982 5323.4 528
1983 5962.7 583
1984 7208.1 695
1985 9016.0 858

1986 10275.2 963
1987 12058.6 1112
1988 15042.8 1366
1989 16992.3 1519
1990 18667.8 1644

1991 21781.5 1893
1992 26923.5 2311
1993 35333.9 2998
1994 48197.9 4044
1995 60793.7 5046

1996 71176.6 5846
1997 78973.0 6420
1998 84402.3 6796
1999 89677.1 7159
2000 99214.6 7858

2001 109655.2 8622
2002 120332.7 9398
2003 135822.8 10542
2004 159878.3 12336
2005 183084.8 14040
2006 209407.0 15931
2007 246619.0 18268
注:人均GDP反映一国人们的富裕程度
总量GDP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世界历年GDP及排名
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06---意大利---------1077亿美元
07---加拿大----------851亿美元
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
09---墨西哥----------396亿美元
10---西班牙----------390亿美元
11----瑞典-----------357亿美元
12----荷兰-----------351亿美元
13----中国-----------272亿美元 ★★★★★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2,7956亿美元
02----日本---------1,0279亿美元
03----西德-----------8261亿美元
04----法国-----------6824亿美元
05----英国-----------5367亿美元
06---意大利----------4546亿美元
07----中国-----------3015亿美元 ★★★★★
08---加拿大----------2689亿美元
09---西班牙----------2218亿美元
10---阿根廷----------2090亿美元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5,8033亿美元
02----日本---------3,0522亿美元
03----德国---------1,5470亿美元
04----法国---------1,2198亿美元
05---意大利--------1,1045亿美元
06----英国-----------9946亿美元
07---加拿大----------5827亿美元
08---西班牙----------5115亿美元
09----巴西-----------4650亿美元
10----中国-----------3878亿美元 ★★★★★
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7,4005亿美元
02----日本---------5,2929亿美元
03----德国---------2,4166亿美元
04----法国---------1,5257亿美元
05----英国---------1,1032亿美元
06---意大利--------1,0661亿美元
07----中国-----------7006亿美元 ★★★★★
08----巴西-----------6756亿美元
09---加拿大----------5760亿美元
10---西班牙----------5709亿美元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9,8247亿美元
02----日本---------4,7661亿美元
03----德国---------1,8752亿美元
04----英国---------1,4409亿美元
05----法国---------1,3133亿美元
06----中国---------1,0808亿美元 ★★★★★
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
09---加拿大----------7242亿美元
08----巴西-----------5998亿美元
10---墨西哥----------5814亿美元
参考:2005年世界全部经济体GDP(美元,现价)
美国 124550.67亿美元
日本 46638.22亿美元
德国 27301.09亿美元
中国 22288.62亿美元 ★★★★★
英国 22275.50亿美元
法国 19727.24亿美元
意大利 17096.68亿美元
加拿大 10345.32亿美元
西班牙 10190.24亿美元
印度 7198.19亿美元
韩国 7142.19亿美元
墨西哥 6929.61亿美元
俄罗斯 6718.15亿美元
巴西 5877.84亿美元
荷兰 5813.18亿美元
瑞士 3669.86亿美元
比利时 3503.26亿美元
土耳其 3632.99亿美元
瑞典 3541.15亿美元
中国台湾 3459.28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 3097.78亿美元
奥地利 3045.26亿美元
波兰 2991.50亿美元
印度尼西亚 2872.16亿美元
挪威 2839.20亿美元
丹麦 2544.00亿美元
南非 2401.51亿美元
希腊 2136.97亿美元
爱尔兰 1963.87亿美元
伊朗 1963.42亿美元
芬兰 1931.75亿美元
阿根廷 1833.09亿美元
中国香港 1777.21亿美元
泰国 1766.02亿美元
葡萄牙 1730.85亿美元
委内瑞拉 1388.56亿美元
参考:2006年世界全部经济体GDP
排名 国家 06年GDP
1 美国 14,979,169
2 日本 5,083,367
3 德国 2,812,558
4 中国 2,587,999 ★★★★★
5 英国 2,292,149
6 法国 2,108,307
7 意大利 1,728,474
8 西班牙 1,069,499
9 加拿大 1,057,291
10 印度 778,521
2007世界GDP排名
根据《世界2007年鉴》最新预测结果!
名次 国别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德国 32800 39710
4 中国 30100 2280 ★★★★★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国 9920 20240
12 巴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兰 7560 45880
16 澳大利亚 7460 3590
17 比利时 4470 43010
18 瑞典 4470 48950
19 瑞士 4310 57040
20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21 印度尼西亚3960 1590
22 土耳其 3860 5130
23 挪威 3760 80960
24 波兰 3750 9840
25 奥地利 3710 37800
26 沙特阿拉伯3690 14250
27 丹麦 3060 56380
28 希腊 2630 23970
29 南非 2560 6090
30 伊朗 2520 3560
31 爱尔兰 2480 58020
32 芬兰 2360 45020
33 阿根廷 2330 5840
34 泰国 2270 3420
35 葡萄牙 2190 20620
36 中国香港 2050 29350
37 委内瑞拉 2020 7360
38 捷克 1690 16560
39 马来西亚 1620 5950
40 智利 1570 9450
41 以色列 1500 20880
42 新加坡 1410 32030
43 罗马尼亚 1370 6340
44 尼日尔爾利亚 1350 926
45 巴基斯坦 1280 790
46 匈牙利 1270 12740
47 哥伦比亚 1270 2710
48 菲律宾 1260 1380
49 埃及 1160 1510
50 阿尔及利亚1050 3090
51 乌克兰 1020 2200
52 新西兰 1020 24420
53 哈萨克斯坦900 5830
54 越南 670 790
55 斯洛伐克 650 11850
56 克罗地亚 500 11050
57 斯洛文尼亚420 21260
58 保加利亚 360 4820
59 伊拉克 360 1190
60 立陶宛 350 10250
61 黎巴嫩 240 674
62 拉托维亚 230 11010
63 肯尼亚 230 650
64 爱沙尼亚 190 14120
65 约旦 150 2480
66 乌兹别克斯坦140 530
(截至2008年第1季度,中国GDP已经超越德国,居世界第3位。
有德国评论家认为:中国GDP保守估计了10%到20%。其实中国在2007末就成为了世界GDP季军)
注:关于GDP排名仅供参考。

GDP与汇率:
[编辑本段]
1970年,日本的GDP为2068亿美元,1980年为10279亿美元,到了1990年为30222亿美元,2000年为47661亿美元;2005年为46638亿美元。乍一看,不由得觉得奇怪,1970年至2000年30年间,日本GDP居然翻了23倍,几乎每年增长80%;而从2001至2005年间,尽管日本搭上了中国经济快车,每年经济增长了2%,但是以美元计算,日本GDP的绝对值以美元计算居然减少了1000亿美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切都是汇率惹的祸。1995年时,日元兑美元最高曾经达到过78:1。后来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日元兑美元逐渐回跌到115-118:1,开始稳定下来。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怪现象。
笔者由此突发奇想,也想以日本经济的这一现象来预测未来5年中国GDP的走向。下述数据是2000年-2006年中国以人民币计算的GDP数值。
年度 人民币GDP(万亿) 美元GDP(万亿) 世界排名
2000 99215 1,0808 6
2001 109655 1,1590 6
2002 120333 1,2371 6
2003 135823 1,3720 7
2004 159878 16149 6
2005 183868 20546 5
2006 209407 26847 4
(数据来源:2007年1月26日《环球时报》经济版)
预计至晚到明年,中国将超越德国,排名世界第三。
那么中国何时可以超越日本排名世界老二呢?
假如我国至2015年经济增长率每年以8%速度增长,人民币兑美元则以每年4%升值。此时的我国的GDP将会如何演变呢?
年度 人民币GDP(万亿) 美元GDP(万亿) 世界排名
2007 226160 30154 3
2008 244252 33923 3
2009 263792 38230 3
2010 284895 43035 3
2011 307686 48370 3
2012 332300 54475 2
2013 359884 61413 2
2014 388674 69036 2
2015 419767 77735 2
由上表可以看出,到2015年,我国的GDP按照美元计算,至迟在2012年就可以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到了2015年,更可以高达将近80000亿美元。如果届时按照平价系数衡量,预计可达10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的经济总量。(世界银行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平价汇率为2:1)
不过,如果把绝对值除以人口数,即便GDP达到了10万亿美元,人均也大约只有7000美元左右。任重依然道远,估计再世界上的人均排名还在50名开外!比大多数欧洲国家以及东北亚国家、中东产油国和拉美较富裕国家还差得很远。不过,有一点可以聊作安慰,台湾再不能与我们犟头倔脑了,大陆一吹风它就得歪倒一边去,和平统一希望无疑将会大大增加

‘伍’ 世界经济前五十强国家

2015年世界GDP排名前50名国家名单 【完整版】

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9%,比去年的预测值2.5%略高一些。文章称,低油价将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一般认为,油价每降10%,全球GDP将增加0.2%。2015年发达国家中表现最佳将会是美国,预计增速为3.3%。

‘陆’ 求世界各国gdp排名榜,靠前靠后的有哪些

世界各国GDP排名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等。其中,世界各国GDP排名靠前的有:

1、美国 204940.5

2、中国 134073.98

3、日本 49719.29

4、德国 40003.86

5、英国 28286.44

6、法国 27752.52

7、印度 27167.46

8、意大利 20722.01

9、巴西 18681.84

10、加拿大 17113.87

187、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4.49

188、密克罗尼西亚 3.74

189、帕劳 2.97

190、马绍尔群岛 2.14

191、基里巴斯 1.89

192、瑙鲁 1.17

193、图瓦卢 0.45

‘柒’ 二季度31国GDP:秘鲁增长41.9%、印度20.1%、美国12.5%、日本7.5%

在已经汇总的这31个国家中,秘鲁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最为出众,达到了同比41.9%的超高水平。其中,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在二季度增长30.7%,商品出口在二季度同比增长43.9%,商品进口同比增长59.1%。

机械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86.6%,建筑业投资总额同比大涨231.7%,公共投资增长248.1%……,这种超高增速在往年是难以看到的,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们见证了这些“奇迹”。

英国、印度、西班牙、墨西哥、法国、意大利……

除了秘鲁外,英国、印度、西班牙、墨西哥、法国、意大利、美国、新加坡等国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也是往年难以见到的。其中,英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同比大涨22.2%,超过了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的复苏力度,并创下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增长新纪录。

印度的二季度经济同比实际大涨20.1%,西班牙经济大涨19.9%,墨西哥经济大增19.56%,法国和意大利经济都增长18.7%,比利时增长15%,新加坡增长14.7%,美国增长12.5%,菲律宾增长11.8%,加拿大增长11.6%,奥地利增长11.4%,俄罗斯增长10.3%……

“奇迹”一而再的出现,这归根结底都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2020年第二季度,新冠疫情在全球大面积扩散,为了遏制疫情的冲击,包括秘鲁、美国、英国、印度、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都采取了多种限制措施。

一时间,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生产、商品进出口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活动被迫停滞或低迷运转,使得各国的经济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之后,各国逐步放松疫情管控措施,出台多项激励措施,推动经济复苏。

造成的结果就是:在2020年第二季度,创下了最近数十年来的最大跌幅后。又在2021年第二季度,很多国家迎来了最近数十年来的最大增幅。从而使得原本经济增速不是很突出的国家,变得异常之高了。

二季度越南、韩国、挪威、白俄罗斯……

跌得深、涨得猛,那跌得浅、反弹力度就相对小一些。以韩国为例,去年第二季度的经济缩减2.7%,属于经济降幅相对较小的国家。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实际增长5.9%,与美欧等国相比,反弹力度弱了很多。

此种情况也出现在其他一些国家身上,比如:二季度印尼经济同比增长7.07%,去年同期缩减5.32%;挪威的二季度经济增长6.1%,去年同期是下降4.7%;白俄罗斯二季度经济增长5.5%,去年同期缩减3.2%……

最后分享其他一些国家的二季度经济增速:瑞典增长10.2%,德国增长9.8%,荷兰增长9.7%,中国增长7.9%,日本和泰国增长7.5%,立陶宛增长6.9%,越南增长6.61%,吉尔吉斯斯坦增长5.7%,蒙古国仅增长0.6%。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捌’ 求目前最新全球GDP排名和目前最新世界各国GDP增长率分别是多少

国内生产总值(GDP)以美元计,排名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前十位的依次为:美国(11.6675万亿)、日本(4.6234万亿)、德国(2.7144万亿)、英国(2.1409万亿)、法国(2.0026万亿)、意大利(1.6723万亿)、中国(1.6493万亿)、西班牙(0.9914万亿)、加拿大(0.9798万亿)、印度(0.6919万亿)。

另外中国香港以1630亿美元排名第三十三位,中国澳门以68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百一十位。世界银行没有公布中国台湾地区的数据。

分析排名可看出,世界财富的分布极不平均。排名前五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有二十三个在欧洲和北美洲,十五个在亚洲,六个在拉丁美洲,四个在非洲,两个在大洋洲。非洲国家大都人口众多,排名靠后。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虽总量排名靠前,但人口分居世界第一、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然靠后。

全球去年40.8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有32.7万多亿集中于高收入国家,大量人均GDP在8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只创造了1.2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
Rank Country GDP - real growth rate
(%) Date of Information
1 Azerjan 26.40 2005 est. 亚塞拜然共和国
2 Angola 19.10 2005 est. 安哥拉共和国
3 Equatorial Guinea 18.60 2005 est.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4 Armenia 13.90 2005 est. 亚美尼亚共和国
5 Liechtenstein 11.00 1999 est. 列支敦士登公国
6 Cyprus 10.60 2005 est. 赛普勒斯共和国
7 Latvia 10.20 2005 est. 拉脱维亚共和国
8 Faroe Islands 10.00 2001 est. 法罗群岛
9 China 9.90 2005 est. 中国
10 Estonia 9.60 2005 est. 爱沙尼亚共和国
11 Dominican Republic 9.30 2005 est.
12 Venezuela 9.30 2005 est.
13 Kazakhstan 9.20 2005 est.
14 Ethiopia 8.90 2005 est.
15 Qatar 8.80 2005 est.
16 Argentina 8.70 2005 est.
17 Libya 8.50 2005 est.
18 Vietnam 8.40 2005 est.
19 Afghanistan 8.00 2005 est.
20 Tajikistan 8.00 2005 est.
21 Belarus 8.00 2005 est.
22 Liberia 8.00 2005 est.
23 Congo, Republic of the 8.00 2005 est.
24 Cuba 8.00 2005 est.
25 India 7.60 2005 est.
26 Lithuania 7.50 2005 est.
27 San Marino 7.50 2001 est.
28 Hong Kong 7.30 2005 est.
29 Laos 7.20 2005 est.
30 Uzbekistan 7.20 2005 est.
31 Cook Islands 7.10 2001 est.
32 Moldova 7.10 2005 est.
33 Georgia 7.00 2005 est.
34 Mozambique 7.00 2005 est.
35 Trinidad and Tobago 7.00 2005 est.
36 Sudan 7.00 2005 est.
37 Pakistan 6.90 2005 est.
38 United Arab Emirates 6.70 2005 est.
39 Peru 6.70 2005 est.
40 Congo,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6.50 2005 est.
41 Uruguay 6.50 2005 est.
42 Panama 6.40 2005 est.
43 Singapore 6.40 2005 est.
44 Russia 6.40 2005 est.
45 Sierra Leone 6.30 2005 est.
46 Mongolia 6.20 2005 est.
47 West Bank 6.20 2004 est.
48 Nigeria 6.20 2005 est.
49 Iran 6.10 2005 est.
50 Saudi Arabia 6.10 2005 est.
51 Senegal 6.10 2005 est.
52 Jordan 6.10 2005 est.
53 Algeria 6.00 2005 est.
54 Cambodia 6.00 2005 est.
55 Chile 6.00 2005 est.
56 Chad 6.00 2005 est.
57 Mali 6.00 2005 est.
58 Sao Tome and Principe 6.00 2004 est.
59 Czech Republic 6.00 2005 est.
60 Bahrain 5.90 2005 est.
61 Serbia 5.90 2005 est.
62 Solomon Islands 5.80 2003 est.
63 Bangladesh 5.70 2005 est.
64 Iceland 5.70 2005 est.
65 Sri Lanka 5.60 2005 est.
66 Turkey 5.60 2005 est.
67 Indonesia 5.60 2005 est.
68 Albania 5.50 2005 est.
69 Mauritania 5.50 2005 est.
70 Slovakia 5.50 2005 est.
71 Gambia, The 5.50 2005 est.
72 Cape Verde 5.50 2005 est.
73 Bulgaria 5.50 2005 est.
74 Bosnia and Herzegovina 5.30 2005 est.
75 Malaysia 5.30 2005 est.
76 Bhutan 5.30 2003 est.
77 Israel 5.20 2005 est.
78 Rwanda 5.20 2005 est.
79 Kenya 5.20 2005 est.
80 Colombia 5.10 2005 est.
81 Zambia 5.10 2005 est.
82 Philippines 5.10 2005 est.
83 Madagascar 5.10 2005 est.
84 Samoa 5.00 2002 est.
85 Egypt 4.90 2005 est.
86 South Africa 4.90 2005 est.
87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4.90 2000 est.
88 Kuwait 4.80 2005 est.
89 Ireland 4.70 2005 est.
90 World 4.70 2005 est.
91 Bermuda 4.60 2004 est.
92 Botswana 4.50 2005 est.
93 Burkina Faso 4.50 2005 est.
94 Thailand 4.50 2005 est.
95 Syria 4.50 2005 est.
96 Romania 4.50 2005 est.
97 Niger 4.50 2005 est.
98 Gaza Strip 4.50 2003 est.
99 Ghana 4.30 2005 est.
100 Tunisia 4.30 2005 est.
101 Oman 4.30 2005 est.
102 Honras 4.20 2005 est.
103 Barbados 4.10 2005 est.
104 Hungary 4.10 2005 est.
105 Andorra 4.00 2004 est.
106 Costa Rica 4.00 2005 est.
107 Croatia 4.00 2005 est.
108 Uganda 4.00 2005 est.
109 Turkmenistan 4.00 2005 est.
110 Nicaragua 4.00 2005 est.
111 Bolivia 4.00 2005 est.
112 Ecuador 3.90 2005 est.
113 Norway 3.90 2005 est.
114 Korea, South 3.90 2005 est.
115 Slovenia 3.90 2005 est.
116 Belize 3.80 2005 est.
117 Cyprus 3.80 2005 est.
118 Taiwan 3.80 2005 est.
119 Greece 3.70 2005 est.
120 Macedonia 3.70 2005 est.
121 Luxembourg 3.70 2005 est.
122 Aruba 3.50 2004 est.
123 Namibia 3.50 2005 est.
124 United States 3.50 2005 est.
125 Djibouti 3.50 2002 est.
126 Benin 3.50 2005 est.
127 Bahamas, The 3.50 2005 est.
128 Denmark 3.40 2005 est.
129 Spain 3.40 2005 est.
130 Saint Lucia 3.30 2002 est.
131 Guatemala 3.20 2005 est.
132 Poland 3.20 2005 est.
133 Antigua and Barbuda 3.00 2002 est.
134 Mexico 3.00 2005 est.
135 Tuvalu 3.00 2000 est.
136 Mauritius 3.00 2005 est.
137 Guernsey 3.00 2003 est.
138 Comoros 3.00 2005 est.
139 Burma 2.90 2005 est.
140 Canada 2.90 2005 est.
141 Papua New Guinea 2.90 2005 est.
142 Anguilla 2.80 2001 est.
143 Cameroon 2.80 2005 est.
144 Macau 2.80 3rd Quarter 2005
145 El Salvador 2.80 2005 est.
146 Japan 2.70 2005 est.
147 Sweden 2.70 2005 est.
148 Nepal 2.70 2005 est.
149 Paraguay 2.70 2005 est.
150 Australia 2.50 2005 est.
151 Puerto Rico 2.50 2005 est.
152 Grenada 2.50 2002 est.
153 Reunion 2.50 2005 est.
154 Brazil 2.40 2005 est.
155 Ukraine 2.40 2005 est.
156 Yemen 2.40 2005 est.
157 Somalia 2.40 2005 est.
158 Guinea-Bissau 2.30 2005 est.
159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2.20 2005 est.
160 Finland 2.20 2005 est.
161 New Zealand 2.20 2005 est.
162 Gabon 2.10 2005 est.
163 Eritrea 2.00 2005 est.
164 Guinea 2.00 2005 est.
165 Haiti 2.00 2005 est.
166 Suriname 2.00 2005 est.
167 Virgin Islands 2.00 2002 est.
168 Kyrgyzstan 2.00 2005 est.
169 Austria 1.90 2005 est.
170 Greenland 1.80 2001 est.
171 United Kingdom 1.80 2005 est.
172 Swaziland 1.80 2005 est.
173 Morocco 1.80 2005 est.
174 Switzerland 1.80 2005 est.
175 Brunei 1.70 2004 est.
176 European Union 1.70 2005 est.
177 Fiji 1.70 2005 est.
178 Cayman Islands 1.70 2002 est.
179 Belgium 1.50 2005 est.
180 Kiribati 1.50 2001 est.
181 Jamaica 1.50 2005 est.
182 France 1.40 2005 est.
183 Tonga 1.40 FY03/04 est.
184 Burundi 1.10 2005 est.
185 Netherlands 1.10 2005 est.
186 Vanuatu 1.10 2003 est.
187 Micronesia, Federated States of 1.00 2002 est.
188 British Virgin Islands 1.00 2002 est.
189 East Timor 1.00 2004 est.
190 Togo 1.00 2005 est.
191 Marshall Islands 1.00 2001 est.
192 Palau 1.00 2001 est.
193 Netherlands Antilles 1.00 2004 est.
194 Malta 1.00 2005 est.
195 Cote d'Ivoire 1.00 2005 est.
196 Korea, North 1.00 2005 est.
197 Germany 0.90 2005 est.
198 Monaco 0.90 2000 est.
199 Lesotho 0.80 2005 est.
200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0.70 2002 est.
201 Lebanon 0.50 2005 est.
202 Portugal 0.30 2005 est.
203 Italy 0.10 2005 est.
204 Tanzania 0.00 2005 est.
205 Niue -0.30 2000 est.
206 Dominica -1.00 2003 est.
207 Montserrat -1.00 2002 est.
208 Saint Kitts and Nevis -1.90 2002 est.
209 Guyana -2.50 2005 est.
210 Iraq -3.00 2005 est.
211 Malawi -3.00 2005 est.
212 Seychelles -3.00 2005 est.
213 Maldives -5.50 2005 est.
214 Zimbabwe -7.00 2005 est.

‘玖’ 西欧最富的国家

德国

1.自然资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 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德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以针叶林为主。在西部, 私 人林占43%, 国营林占32%, 其余属于社团或地方。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褐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茵兰勃兰登堡州南部和萨克森州, 有开采的储量为560亿吨。由于铀的储量有限, 自1981年起, 不 再开采铀矿。核电站所需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2.经济简史

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40多年来,两个国家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沿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到60年代中期出现“经济奇绩”。后来虽然经历了席卷西方世界的三次经济危机,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仍然高于西方其他的工业国家,成为西方第三大经济强国,民主德国沿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集中计划体制,到70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是苏联东欧国家中居苏联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就两个德国相比,战后初期德国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大同小异,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无几。40多年后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联邦德国,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尚不及联邦德国的50%。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急剧变化,对民主德国产生最深刻的影响。民主德国虽是东欧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其领导人从60年代起放弃民族统一旗帜,在新形势下又拒绝改革,从而引起群众不满、最后导致不得不开放柏林墙和边界。与此同时,联邦德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实力,利用当时对其有利时机,首先在 1990年7月1日实现两个德国的经济和货币统一,然后在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正式吞并民主德国,实现了统一。自从两个德国货币统一以来,东德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企业倒闭,失业现象严重、西方商品充斥市场,物价飞涨,劳动力大批向西德滑动,资金筹集困难,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下降16.4%。在德国统一的影响下, 1990年德国内部需求增加,投资扩大,刺激和促进西德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率高达 4.5%,其中将近1个百分点是通过东德消费需求增长取得的。

1991年德国东部地区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国内生产总值再下降31.4%.已达谷底;另一方面在西德资助1350亿马克的作用下,手工业开始明显复苏,建筑业有所发展,商业、交通和服务行业的经营活动趋于活跃。1991年上半年德国西部地区经济增势甚猛,经济又增长4.5%;但下半年经济增势减弱,其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不景气使外国需求减少,高利率影响投资,增税措施影响私人消费,东部地区经济满足本地区市场的能力有所增强。1991年西德地区经济增长3.1%。

l992年德国东部地区经济开始走出谷底,逐步回升,头三个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9.4%、3.4%和3.0%,预计全年增幅约为3—4%。

3.经济概况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德国经济1993年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衰退,1994年回升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2.9%,1995年增幅明显减缓,为1.9%。 1996年德国经济低速增长,增幅1.4%,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全年出口增幅达4.6 %。国内设备投资趋于活跃,增长2.6%;建筑业投资则出现2.7%的负增长。公共消费增加2.8%,但私人消费仅增长1.4%。德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业急剧上升,1996 年失业人数397万,失业率10.4%。企业破产严重,达25530家,比上年增加14.3%。东部经济重陷困境,1996年经济增幅仅为2%,远低于上年5.3%的增长速度。另外投资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也是困扰德经济的重要问题。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德国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 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也是出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劳动生产率40多年来有了极大提高,1950年一个劳动力只能养活10人,到1994年则能养活 95个。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低于工资的增长。据统计,1950年一个中等收入四口之家的伙食费占家庭全部支出的45%,到1993年已下降到15%。

德国北部农户经营种植业较多,南部则饲养业较发达。目前全国农用土地1700万公顷, 农户不足60万户。德国农户年投资约300亿马克,年营业额700亿马克,其中400亿为饲养业,300亿为种植业,所生产的产品的85%作为食品工业用的原料,为9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农业中,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谷物、甜菜等),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专业户盈利高,但风险也大。普通农户为减少风险,一般是饲养和种植并举,但有侧重,以应付万一的灾害。每户农民年平均收入4.5万马克,在欧洲属中等水平。以产值论,德国种植业中最大项目是谷物,其次是水果、甜菜、鲜花和观赏植物、蔬菜等。在饲养业中,最大项目为奶牛,其次为猪、牛、鸡等。

农产品产量统计

(2).工业概况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 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0%。重要的工业领域有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航空航天、纺织和服装、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等。虽然国民经济逐年增长,但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其能耗反而持续下降。虽然西德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它仍然反映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交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西德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些传统工业--钢铁, 造船,采煤,纺织工业现都成为夕阳工业, 产量和产值都减少很多, 造船和采煤工业靠着国家补贴度日。汽车工业、 机械制造、化工工业、电工电子业、食品工业成为德国的五大工业支柱,其销售额占整个工业的58%, 就业人数占40%。 但近两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发展速度减缓。 目前在西德属于高速增长的部门是塑料加工、有色金属、航天航空工业及电讯和数据加工工业。

工业行业产值统计

(3).服务业概况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德国的工业和农林牧渔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均逐年减小, 而第三产业(包括商业、交通、服务等行业)则持续壮大。国民生产总值中, 第三产业占将近60%。从就业人数看,在全部就业人员中, 第三产业占50%。主要包括商业、交通运输业、电信、银行、保险、出租房屋、旅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旅游业发达, 每年有大量游客在德国旅游。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35387亿马克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3300马克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4%

国民收入:26650亿马克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7793马克

通货膨胀率:1.5%

失业率:10.4%

‘拾’ 世界大国的经济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是我国服务业落后的突出表现之一。从增加值比重看,我国服务业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收入水平与我国相当的发展中国家。早在10年前即1998年,OECD各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就已经达到60%—80%,其中有近10个国家超过70%。2004年以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的国家已经超过15个。 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2007年世界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为59.3%,低收入国家为47.5%。而在同期,我国这一比重只有40.1%,与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相差20到30个百分点,与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菲律宾也相差10多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加上漏统因素(按5个百分点计算),这一比重也仍然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一些国家。 从就业结构看,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加速,现代化机器设备和各种自动生产线被广泛采用,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开始下降,即马克思早已揭示的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与此同时,服务业岗位迅速增加,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从1990年前后开始,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都已达到65%以上,发展中国家就业比重也大多在50%以上。与国外相比,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2007年刚刚达到32.4%,比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低出多达30-40个百分点

针对我国服务业比重过低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统计不够全面,大量服务业在统计过程中被漏掉了,并据此认为我国服务业实际上并不落后。本文认为我国服务业确实存在漏统的情况,如果把漏统因素考虑在内,服务业的实际比重会高一些,但是即使加上漏统因素,仍不能改变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落后的现实。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正常统计年份的服务业统计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漏统现象。这从两次普查结果可以得到印证。1993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服务业比重从普查前的27%提高到普查后的33.9%,提高了6.9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GDP总量比普查前的数据多出2.3万亿元,也就是说有2.3万亿经济量的漏统,其中第三产业漏统2.1万亿,占全部漏统的93%,服务业比重也从普查前的31.9%上升到普查后的40.7%。提高了8.8个百分点。 实际上,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服务业漏统现象,一般服务业实际比重都会高于统计报告的数据,只是各国漏统的百分点多少有所不同而已。在我国服务业漏统的原因包括:首先,一些新兴服务业的统计调查没有及时纳入统计制度。如计算机软件服务、律师、会计师等咨询服务。其次,有些传统服务行业由于点多面广、经常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导致准确统计的难度加大。第三,大量非正规就业主要存在于服务业领域,难以通过现有手段进行准确统计,比如中小学名校教师的业余家教,各种艺术类教师举办的培训班和家教等等活动。最后,我国工业企业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内部化”的自我服务活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统计在第二产业当中了。此外,还有第三产业的行业划分上各国略有差异,我国的第三产业不包括建筑业,而在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筑工程与设计是统计在第三产业当中的。

阅读全文

与比利时今年经济增长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9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4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39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79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8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6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1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8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3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