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苏联集中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时候

苏联集中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2-11-03 03:09:38

①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怎么确立的

苏联曾经有过三大经济政策
1918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1928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直到1936年斯大林式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而也有历史学家把农业集体化政策算上了
战时共产主义算不上计划经济
只能算是一些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非常时期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城镇和军队的粮食与武器供应的命令---主要包括粮食控制,重要工厂的国有化和铁路控制军事化等等,临时性很强,而且地方上执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直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即1928年,计划经济才算开始真正实施
而在193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农业集约化形成,重工业已经上马,这时候才算是计划经济形式基本建立了
苏联计划经济解体发生在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逐步实施新思维---计划经济开始解体
到1991年苏联解体,计划经济彻底完结

②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该体制形成的时间、标志、具体表现、影响分别是什么

该体制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表现为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高积累,多投资。影响为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年解体。

③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1936年12月通过的《宪法》。政治:党政不分,个人高度集权制度。经济:以行政代替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影响: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最终促使苏联解体。

④ 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什么时期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只是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真正的完善是在斯大林刚上台后颁布了1924年限法后确立的.

⑤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得确立

⑥ 俄国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被称为什么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也称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是在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同托洛茨基派和布哈林等人的争论过程中、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实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形成的。1936年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基本实现。这标志着苏联模式的确立。

⑦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该体制形成的时间、标志、具体表现、影响分别是什么

1.30年代 2.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 3.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4.平衡国内矛盾,取得了二战的伟大胜利,但它的弊端逐渐体现出来,政治经济高度集中,最后把苏联搞成了强盛的烂摊子。

⑧ 苏联的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些变化与发展

苏联的经济体制的变化与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而且与领导人密切相关。
1,列宁时期。国内战争期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顾名思义了。后来由于不适应生产力,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允许民间自由买卖和小型私有企业存在,还鼓励外国资本投资。
2,斯大林时期。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并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就是着名的“斯大林模式”。
3,斯大林后的经济改革。这部分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为主。赫鲁晓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所放松,但没突破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夫早期积极经济改革,但后来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拖垮了国力;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太大,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复辟,苏联解体。

⑨ 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新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也称斯大林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苏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配置资源,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由于前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由于斯大林还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30年代在苏联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21年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后,苏联改革了经济体制,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代替高度集中的总管理局体制,以托拉斯代替总管理局,以经济核算制代替国家包干制,初步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权限。但是,随着斯大林战胜了党内反对派和五年计划的实施,权力日益集中,到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经济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①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1932年,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改组为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另设轻工业、木材工业和森林工业等人民委员部。到1941年,分管工业的人民委员部增至25个。各人民委员部的职权是:制定或审批、检查生产、财务和基建计划;组织材料和技术供应;产品的推销和调拨;任命厂长、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等。各人民委员部重大业务问题的最后决定权属于人民委员。②国家通过下达繁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来控制和管理企业。③管理经济重行政手段,轻经济杠杆。④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所需生产基金由国家拨给,所得利润基本上悉数上缴,亏损由国家补偿。⑤在产品分配上实行统一调拨制。企业所需物资由国家统一拨给,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家统一分配。这种体制之所以在30年代形成有其客观历史条件,起过积极作用。当时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面临战争威胁,有必要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地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但是,它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调节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使企业没有必要的经营自主权,因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结合,构成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征。它使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受到阻碍,使千百万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并使个人崇拜越来越盛行,使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难以及时纠正。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体制改革。

阅读全文

与苏联集中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时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9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4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39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79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8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6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1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8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3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