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苏维埃政府在十月革命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罗斯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1917年11月8日,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愿望,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人民委员会下设各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
‘贰’ 简要评述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经济政策
1.从指导思想来看: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经济遭到战争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通反对的情况下,于1921—1927年在农业、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的统称。其指导思想是:恢复经济,以摆脱困境,巩固政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与扩大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一般来说判断一种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正确的。
2.从措施来看
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所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而缓解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解除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将这些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贸易方面,改变国家垄断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依据的按劳分配制,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这些措施的着眼点都在于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是符合苏俄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3.从影响来看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经济命脉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它反映了苏俄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小农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实践证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但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而且巩固了工农联盟,保证了苏俄稳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但是新经济政策在实践上没有经验可借鉴,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矛盾,因而,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感到"困难",甚至是"痛苦"。俄共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又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这和后来苏联的解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叁’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评价意义:(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肆’ 苏维埃三年内战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临时性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
‘伍’ 苏联新经济政策是什么
苏联新经济政策指的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农业
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
2、工业
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恢复私人小企业。
3、流通
允许自由贸易。
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5)苏维埃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扩展阅读: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
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用物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21年2月,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发生水兵兵变,被迅速平息下去,但苏维埃政权的处境仍十分危急。1921年3月,俄共“十大”召开,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并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2、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陆’ 所学知识,在当时的形势下,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
答案:
(1)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苏维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俄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民对佘粮收集制极为不满,频频发生暴动;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影响:嬴得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柒’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导读: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一个美国青年来到克里姆林宫前,路上的人们以惊异的眼光注视着他。很快人们就得知他就是受列宁热情邀请而来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
当时23岁的哈默已是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的、独一无二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1921年6月,他克服种种困难来到苏俄,原本想帮助医治当时流行的斑疹伤寒,但大规模的饥荒所引起的灾难却使他大为震惊。他立刻用100万美元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销售。
列宁知道这件事后,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在办公室里,列宁用英语和哈默交谈着,他问起哈默在苏俄旅行的印象。哈默告诉他说自己刚在饥荒地区和乌拉尔地区呆了一个月。列宁听到这里,脸色露出忧郁的神情,缓慢地说:“是的,饥荒。我听说你本来想做些医务救济工作,当然这种工作很需要,不过,我们最需要的是美国商人,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列宁顺手从桌上拿起一本《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一边翻,一边说:“瞧!这是你们人民做出的成绩。这就是进步的含义,高楼大厦,发明,发展机械来代替人的双手。”他放下杂志,“我们是个落后的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你们和我们可以取长补短。美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 方法 ,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哈默谈起访问乌拉尔区的印象,认为俄国的物资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列宁点点头。“不错,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提供很好的机会。”
哈默怀着极大的兴趣听列宁谈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惊恐万分,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法、美、日各国以及德国,都派出军队入侵苏俄,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国内的反动势力也纷纷叛乱,企图一举颠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府带领着人民,经过近3年的浴血奋斗,到1920年10月,终于打败了国内外的武装,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是,新的政权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治理战争留下的巨大创伤。饥荒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灾难,农民迫切需要苏维埃政府经济上帮助他们,要求城市供给他们布匹、靴子、钉子、犁和其他工业品,要求改善生活。而连年的战祸同样使工业衰败不堪,千百个工厂处于半毁坏状态,多数设备破旧得如同废钢烂铁;铁路运输几乎停顿,几百座铁路桥被炸毁,几千公里长的铁轨报废,大部分机车和车厢已经超期限使用;一部分工人失业,跑到了农村。
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还在暗地里组织匪帮和富农暴动,时刻准备进行颠覆活动。
面对严峻的形势,列宁认识到,党和政府必须来个重大转变。斗争的重心要逐渐转到经济方面,在改进农业的基础上,恢复工业,必须把机器和货物供应到农村,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在国家电气化的基础上恢复工业。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等等。
尽管这些政策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它明显对恢复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
哈默从同列宁的谈话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不久后,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他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经销汽车和 拖拉机 ,于是其他一些公司也蜂拥而来。后来,福特还在俄国修建了一个汽车厂。虽然福特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主义为敌,但对这笔生意却颇为满意。因为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保证了外国商人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也使苏俄冲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顺利恢复起来,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2年12月,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捌’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是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遭到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强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在回击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进攻的同时,开展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的工作。在农村,农民根据土地法令,没收了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全部土地。在分配土地过程中,贫苦农民同富农展开了激烈斗争
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来用于战争,苏维埃政权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政府颁布了余粮收集制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工人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在城市,除大工业外,中等工业也收归国有,对小工业则实行监督。国家通过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总管理局对工业的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排斥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对全国成年人实行劳动义务制。所有这些应急措施,后来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它对捍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国内战争胜利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中也有重大失误,即“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外交方面1918年,在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的努力下,终于同德国签订了单独停战协议,即布列斯特
一里托夫斯克和约。这样,就使协约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借德帝国主义之手来扼杀苏维埃俄
国的梦想落空了。
‘玖’ 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1921年秋天,苏联进入“新经济政策”时代。
(1)主要内容:
①以农业税(单一税种)代替余粮征集制
征收农业税符合当时的国际惯例,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②国有企业两全分开,即所有制和经营权分开,采用租赁和租让的形式搞活国有企业。
对内采用租赁方式国有民营,对外采用租让方式,,招揽外国企业家,租让方式未大规模推开。租赁的结果: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③大力发展个体经济(活跃了社会经济,雇员数≤8人)
④恢复货币发行,恢复工资发放;大力发展商品交换,发展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⑤对于关于国际名声和国家命脉的重要部门和重要企业,依然采用国有国营的方式,由国家直接控制。
⑥集体所有制的创造
列宁称之为:苏联农民的伟大创造。
条件较差的农民自发组成“消费合作社”(组成原则:自愿;经济利益)(在当时,全国不超过20%)
(2)“新经济政策”的作用:1925年,苏联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和一定的发展,使得苏联经济总量处于欧洲前列。至斯大林停止“新经济政策”走向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总量居欧洲第三(现有美国学者认为时居世界第三)。
(3)“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
很好地解决了落后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5个重要问题
①农业方面,通过保障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提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所有制结构问题:形成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
③两权分离,搞活国有企业。国有不国营,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
④及时采用商品货币经济的政策。在落后国家欲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实行商品货币经济,即市场经济。
⑤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提示我们,落后国家搞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按市场规律进行。
“新经济政策”的逻辑、本质、原则,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拾’ 1921年俄国实施了什么政策
1、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注意这里不是俄国,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或苏俄。
2、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
3、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顺利恢复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1922年12月,在全国上下团结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10)苏维埃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扩展阅读:
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它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次大胆探索,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积极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现实启示意义。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灵活运用,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经验基础,历史价值十分突出。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新经济政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回顾这一段历史片段、审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根源、剖析其失败的原因以及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总结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