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元朝的经济有哪些

元朝的经济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1-03 01:15:54

A. 元代的社会经济

由于地域辽阔,民族间交往增多,对外开放,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相应特点 。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建立管理农业的机构——劝农司,指导、督促各地的农业生产,编辑《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兴修水利等,使元代前期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元代农业生产的技术也有所提高 。元代中期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停滞、衰敝现象。元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有:毡罽业、丝织业、棉织业、麻织业 、兵器业、制盐业和制瓷业。其规模和产品质量都超过宋、金时代。

元代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钞。全国货币实现统一,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商业的发展。政府对国内许多商品采取专利垄断政策,贵族、官吏和寺院依靠他们的特权也从事经商活动。元代海外贸易的规模超过前代,由政府设立市舶司直接控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中国商人到过的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各沿海国家和地区达97个之多。与高丽、日本的航线畅通,贸易规模很大。陆上与国外贸易主要通过钦察汗国与克里米亚和欧洲各国建立联系,通过伊利汗国与阿拉伯国家 建立联 系。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京师大都号称人烟百万,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元灭南宋后,全国实现统一,南北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北方(主要是大都)所需之粮食及其他物资,多由江南供应。江南物资主要依靠运河北运,故忽必烈时有重开运河,另辟海运之议。运河的开凿和海运的开辟,对商业的发展、大都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官民造船业的扩大、航海技术的提高,都起了重大作用。陆路交通也很发达,全国各地设有驿站和急递铺,有利于国内交通的发展和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B. 元朝经济的介绍

元朝是蒙古族所建立的政权,初称为蒙古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称国号大元。1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成为大都。元世祖就是忽必烈。于1279年灭亡南宋完成统一。蒙古部统一蒙古草原各部落后,接着击败金国,占领南宋,控制统一了中原以及北方的广大地区。由忽必烈建立元朝,大都设在现在的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在经济上,元朝重视贸易,陆路和海上贸易相当发达,施行开放自由的宗教信仰政策,北方草原的蒙古族以畜牧业、渔猎业为主;西北各族也经营畜牧业和农业;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吐蕃藏族,也有自己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云南大理白族等各族人民,以从事农业为主。

C. 元朝时期的经济

当时元朝最后灭了南宋,所以就看不起汉人了,清朝的满人也是歧视汉人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元代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元末时因滥发纸币而造成通货膨胀)。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http://ke..com/view/22448.htm

D. 元朝经济在哪些方面的发展情况

1。工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2。元朝经济的发展可归纳为:1.经济上,忽必烈即位后,采取了设司农司,立社,颁行农书等一些列措施来恢复生产。2.政治上,元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和南北经济的加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文化上:文化政策的较强的开放性,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材料上说的经济的发展。

E. 元朝经济的商业

元朝的商业主要控制在政府和贵族、官僚、色目商人手里。政府对许多商品进行垄断,垄断形式不同,部分金、银、铜、铁、盐由政府直接经营;茶、铅、锡由政府卖给商人经营;酒、醋、农具、竹木等,由商人、手工业主经营,政府抽分。贵族、官吏和寺院依靠手中的特权,也从事经商活动。色目商人资金雄厚,善于经营,出现了许多大商贾。
政府直接控制对外贸易,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在泉州、上海、温州、杭州、广州设立市舶司,外国商船返航,由市舶司发给公验、公凭。出口的物资有生丝、花绢、缎绢、金锦、麻布、棉布、花瓶、漆盘、陶瓷器、金、银、铁器、漆器、药材;进口的商品有珍宝、象牙、犀、钻石、木材等等。总的看,整个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大都(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城市,马可·波罗当时有这样一段精彩记叙:“汗八里(即大都)城内外人口繁多,有若干城门,还有不少附郭。居住在这些附郭中的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他们或是来进贡方物的,或是来售货给宫中的,所以城内外都有华屋巨室,有的是贵族居住的,有的是供商人居住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专门住宅。
国外运来的价钱昂贵的珍品和各种商品之多,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与之相比。来自各地的货物,川流不息。仅丝一项,每天进城的有成千车。还有不少丝织品。”除了大都(北京)外,全国各地还有杭州、苏州、广州、泉州、扬州、镇江、开封等地。元朝的商业操纵在政府、贵族、官僚、大商人手中,政府规定,金、银、铜、铁、盐、茶、水银、矾、铅、锡、酒、醋、农具,实行专卖,政府抽利。寺院、道观也经营商业,从中取利。诸王、后妃、公主、驸马、大臣,通过其奴仆进行商业活动。民间大商人非常富有,有人说:“人生不愿万户候,但愿盐利淮西头。”讲的就是当时盐业商人的情况。当时国内南北物资交流畅通,从南运北的商品有米、麦、绸缎、棉布、陶瓷。从北运南的商品有北方土产和来自西域的商品。由于蒙古族当时统治的地域幅员辽阔,也就造成元朝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交往,是继唐朝之后又一个比较频繁的时期,对当时整个当时亚洲的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元朝透过专卖政策控制盐、酒、茶、农具、竹木等一切日用必需品的贸易,影响国内商业的发展。可是元朝幅员广阔,交通发达,所以往往鼓励对外贸易政策,因而终元之世对外贸易颇为繁盛。元朝的对外贸易主要采取官营政策,并禁止汉人往海外经商。 但实际上私商入海贸易的仍然很多,政府始终无法禁绝。元代海外贸易输出入商品,大体上与宋代相同。但奴隶贸易却有相当规模,贩运进口的有“黑厮”和“高丽奴”。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物资交流频繁,从而促进了商业城市的发展。元朝时临安仍改名杭州,其繁荣并不因南宋覆灭而衰退多少。由于北方人纷纷南迁,城厢内外人口更加稠密,商业繁荣。杭州是江浙行省的省会,地位重要,水陆交通便利,驿站最多,不但是南方国内商业中心,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江浙行中书省居各行中书省征收的商税和酒醋课的第一位, 城内中外商民荟萃,住有不少埃及人和突厥人,还有古印度等国富商所建的大厦。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东方第一大港,货物的运输量十分巨大,泉州的税收仅次于前朝首都杭州。然而在元朝末年色目军爆发亦思巴奚兵乱,导致外侨大量撤离,对外贸易中断而衰。 大都(今北京)是元朝的首都,在原来中都城的东北方建立新城,规模宏大,是全国政治、军事中心,也是陆路对外贸易和国内商业中心。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多在此聚居,人口稠密,城厢内外街道纵横,商肆栉比鳞次,工商业很繁荣,是世界闻名的大城市。州县以上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的还有: 长江下游和苏浙闽等地区的建康(南京)、平江(苏州)、扬州、镇江、吴江、吴兴、绍兴、衢州、福州等城市; 长江中游地区的荆南、沙市、汉阳、襄阳、黄池、太平州、江州、隆兴等城市; 长江上游川蜀地区的成都、叙州、遂宁等城市; 沿海对外贸易城市的广州、泉州、明州、秀州、温州和江阴等等。

F. 元朝经济的手工业

元朝时期有官办手工业,官办手工业分属工部、武备寺、大都留守司、地方政府等部门;私营手工业经营纺织、陶瓷、酿酒等。官私手工业主要有丝织业、棉织业和毡纺业等,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一次送纳入库的白厚毡2772尺、青毡8112尺,品种主要有剪绒花毡、脱罗毡、雀白毡、半青红芽毡、红毡、染青毡、等等。丝织业主要产地在建康、平江、杭州、庆元、泉州等地,产量很高,比如镇江府一年造缎5901匹,建康4527匹,花色也很多,有 暗花、丝绸、胸背花等。棉织业在元朝中期已有搅车、弹弓、纺车、拔车、线架、织机等工具,黄道婆还传授错纱、配色、综钱等方法,产品很多,印染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其余像麻织业、兵器业、制盐业、制瓷业都有很大发展。
毡罽业,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后,将他们织造毡罽的技术传布到内地。宫廷、贵族对毡罽的需要量很大。诸凡铺设、屏障、庐帐、毡车、装饰品等均有需求,因而官府、贵族控制的诸司、寺、监都生产毡罽,产量很高。如泰定元年(1324)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所属茶迭儿(■atir~■adir,蒙语意为“庐帐”)局,一次送纳入库的就有白厚毡两千七百七十二尺,青毡八千一百一十二尺,四六尺青毡一百七十九斤。品种很多,仅随路诸色人匠总管府所造地毯,就有剪绒花毡、脱罗毡、入药白毡、半入白矾毡、无矾白毡、雀白毡、半青红芽毡、红毡、染青毡、白袜毡、白毡胎、回回剪绒毡等十三种。
元朝的丝织业的发展以南方为主,长江下游的绢,在产量上居于首位,超过了黄河流域。元朝的加金丝织物称为“纳石矢”金锦,当时的织金锦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用片金法织成的,用这种方法织成的金锦,金光夺目。另一类是用圆金法织成的,牢固耐用,但其金光色彩比较暗淡。 棉纺织业到宋末元初起了变化,棉花由西北和东南两路迅速传入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关中平原。加上元朝在五个省区设置了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绵(棉)十万匹”,可见长江流域的棉布产量已相当可观。但当时由于工具简陋,技术低下,成品尚比较粗糙。1295年前后,妇女黄道婆把海南岛黎族的纺织技术带到松江府的乌泥泾,提升了纺织技术,备尊称为黄娘娘。
元朝的瓷器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进步,着名的青花瓷就是元代的新产品。青花瓷器,造型优美,色彩清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造船业十分发达,还有起碇用的轮车,并已经使用罗盘针导航。元朝的印刷技术,又比宋朝更有进步。活字印刷术不断改进,陆续发明了锡活字和木活字,并用来排印蒙文和汉文书籍。自1276年以来,已使用小块铜版铸印小型的蒙文和汉文印刷品,如纸币“至元通行宝钞”。套色版印刷术应用于刻书,如中兴路刊印的无闻和尚注《金刚经》。1298年王祯用木活字来印他所纂修的《大德旌德县志》,不到一月百部齐成,其效率很高。他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用简单的机械,提高排字的效率。最后他总结成《造活字印书法》。
棉织业,随着植棉的推广,棉纺业开始成为一项新兴手工业。元贞年间,黄道婆自海南岛返回家乡松江乌泥泾后,推广和改进黎族纺织技术。据王祯《农书》记载,元中期已有搅车、弹弓、卷筳、纺车、拨车、軠床、线架、织机等工具。黄道婆又传授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方法,产品有棉布织成的被、褥、带、帨(手巾),上面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印染技术也大有发展,元末时松江能染青花布,有人物花草,颜色不退。
麻织业,主要集中在北方。织麻工具较前代有很大提高。如中原地区用水转大纺车纺织,一昼夜可纺织百斤;山西使用的布机有立机子、罗机子、小布卧机子等;织布方法有毛絁布法、铁勒布法、麻铁黎布法。河南陈州、蔡州一带的麻布柔韧洁白。山西的品种有大布、卷布、板布等。
兵器业,元初中央由统军司,以后由武备寺制兵器;地方由杂造局制造兵器。除常用的刀枪弓箭外,火器发展尤为显着。金末火炮以纸为筒,可能为燃烧性火器。元代所制铜火铳,系利用火药在金属管内爆炸产生气体压力以发射弹丸,为管状发射火器,使中国火炮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现存至顺三年(1332)、至正十年(1350)两尊铜火铳,制作精细。
制盐业,元代设盐运司(转运司、提举司)管理盐业,全国有两淮、两浙、山东、福建、河间、河东、四川、广东、广海九盐运司。两淮、两浙、山东等处盐运司下设若干分司。各盐运司(或分司)下共辖一百三十七所盐场,场下有团,团下有灶,每灶由若干盐户组成。产盐之地遍于全国,有海盐、池盐、井盐之分。天历年间,总产量达两百六十六万四千余引,每引重四百斤,约合十亿多斤。
元朝行会组织还有应付官府需索、维护同业利益的作用,其组织的内部还更日趋周密。在元朝,“和雇”及“和买”,名义上是给价的,实际上却给价很少,常成为非法需索。虽然各行会多由豪商把持,对中小户进行剥削,但是由于官府科索繁重,同业需要共同来应付官府的需求,同时官府也要利用行会来控制手工业的各个行业。

G. 元朝的经济怎么样

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但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的广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棉花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棉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尤为兴盛,那里出产的“乌泥泾被”名闻远近。当地农家妇女黄道婆,从黎族人民学到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她把这些技术在家乡传播开来,并改进了棉纺织工具,为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朝畜牧业的发展体现在牧地的扩大、牧养设施的改进等方面。元朝的手工业生产除官办作坊外,民间手工业比较发达,行业种类超过前代。特别是新兴棉纺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瓷器、印刷业也有较大进步。由于驿传制度的完善和海运的开通,国内外交通空前发达,商业比唐、宋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繁荣,盛况空前,出现大都、杭州、泉州、广州等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那里汇集和起运。至今屹立在泉州附近的六胜塔,就是当年引导海船进出港口的灯塔。

H. 元朝的经济

元朝经济大致上以农业为主,其整体生产力虽然不如宋朝,[2]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可汗进入中原之初,惨酷的屠杀和劫掠,给北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毁坏。蒙古人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蒙金战争时期,曾打算尽杀汉人,把耕地都变为牧场,大臣耶律楚材建议不如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以提供财政上的收入来源。这个建议受到铁木真的采纳。[3]窝阔台之后,为了巩固对汉地统治,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特别是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一定的限制。[3]

由于蒙古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儒家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3]

元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前期由恢复到发展,中后期由发展到停滞、衰敝。由于元朝地域辽阔,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对外开放,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相应的特点。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各民族的生产技术互相交流,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交通运输业有很多创举。
采纳哦谢谢

I. 元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怎样的

元代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开垦土地,促进耕作,发展水利等,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南北方各民族以及各国间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及其文化的交流发展。当时的福建泉州是东方最发达的商港。

J. 元朝的经济实力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何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元朝的经济实力还是较为强大的,元朝再如何的不济,但是当时中国的GDP仍然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元朝的疆域是十分广阔的,它的疆域面积也是超过了历朝历代,达到了中国古代之最。根据《马可波罗游记》当中对于元朝经济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元朝继承了宋代那无比辉煌的经济成就,再加上当时十分发达的外贸、海运以及陆运,这都使元朝的经济强过于后来海禁以及闭关锁国的明朝和清朝。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和后来的元朝统治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是一个十分有见解的人,而且忽必烈他是一个对汉文化十分推崇的人,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于《易经》的,因此忽必烈在位期间,元朝统治者是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统治方向的。但是在忽必烈死后,元朝的统治者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了。是应该继续延续忽必烈的路线,以中国汉文化为主,还是以蒙古人的方式来实现统治呢?也正是因此,蒙古统治者在短短几十年间便换了九位皇帝,而这也使元朝的实力是迅速的衰弱,后来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因此也就导致了元朝的迅速灭亡。

阅读全文

与元朝的经济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9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4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39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79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8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6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1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8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3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