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长三角经济势力如何

长三角经济势力如何

发布时间:2022-11-02 01:36:32

Ⅰ 都是长三角地区,浙江和江苏究竟谁比较富裕一点呢

一直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而在这两大区域之中,就整体经济而言的话,因为长三角的区域面积要比珠三角大很多,所以长三角要比珠三角强一点。涵盖了江浙沪三大省市的长三角,是我国最富裕的区域之一,而在这三大城市当中,又以上海最为富裕,其浙江和江苏两省之间都各自有自己的特色。

最后在来说下,整个江苏省的贫富差距虽不及广东省的贫富差距那么大,但是苏南与苏北地区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反观整个浙江省贫富差距并不是很大,发展比较统一。

Ⅱ 长三角是指哪几个城市

长三角主要是指上海、浙江、江苏三省。
长三角以上海,南京,杭州三城市为中心,包括临近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嘉兴等城市。简言之,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2个地级市)=长三角。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Ⅲ 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与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谁发展好一点

就目前来说,长三角的经济实力是强于珠三角的。一个是因为长三角经济腹地更大,浙江、江西、安徽乃至更远湖南、湖北都是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另外一个长三角核心区域面积比珠三角更大。长三角核心地带包括上海、苏南、浙北,这里的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和珠三角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长三角地区拥有中国百强县和百强区的数量也要远远多于珠三角地区。因此目前来说,整个长三角的实力是强于珠三角的。

长三角的经济结构都显得更加传统,化工、能源、钢铁,等传统重工业在当地还是占了比较大的比重。这些产业,一是需要消耗巨大的资源,二是附加值并不算高。从产业的“性价比”来说,不如更加现代金融和科技产业。

Ⅳ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富裕的城市排名前五都有谁杭州排第几

长三角是指以上海为中心,和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26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在长三角之中有着非常多实力强悍的城市,例如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一的上海,最强地级市苏州,多年位居新一线前列的杭州,和诸多即将突破万亿GDP的城市,都有着相当出色的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杭州2019年生产总值达15373.05亿元,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超过1000万的常住人口,让杭州并未成功进入榜单之中。

Ⅳ 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在经济实力上谁更强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集团区域,这两个区域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极为相似,比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属于沿海地区,而且其都是围绕一线城市建立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由上海这个超级大都市,南京和杭州两个政治省会,以及有第一地级市之称的“苏州”和超级港口——宁波组成。而珠江三角洲坐拥两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还有电子产业极为发达的东莞和珠海两市。


珠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东莞

到了明朝时期,天下经济中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但是海关中心却是在珠三角区域。当时的国库税银主要组成就是农业、茶、丝绸以及海税。可以说天下税赋十分之三在长三角,十分之二在珠三角,剩下的一半,天下共分之。

虽然明清时期的珠三角发展逊色于长三角,但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珠三角迅速抓住千载难遇的发展良机,一举成功登顶。

Ⅵ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中,你认为哪个实力更强

所谓城市群就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的特大城市为核心,3个以上的大城市构成单元,依托一些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一个城市群体。而各个国家都有着不止一个的城市群,我们国家当然也不例外,如今我们国家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不过这些城市群的发展与实力却并不相同,而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发展比较好、潜力比较大的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我们看到这个名字就能想到这个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吧,这个城市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15座城市,这个经济群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北方的经济核心城市,而我国更是计划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但是京津冀城市群虽说与其它的城市群相比发展得比较好,但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却差了不少,所以说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大家认为这三个城市群谁更有希望等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呢?一起来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Ⅶ 长三角地区经济总体状况要数据!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状况

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共实现的生产总值约占中国全国四分之一,增速分别达到了百分之十五点四、百分之十四点一和百分之十二点六,均高于全国百分之十点九的平均水平。

但同期上海、浙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为百分之九点五和百分之十七点六,都大大低于全国百分之二十九点八的增幅,江苏省的投资增长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二点七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中国国内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分倚重投资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长时间高位运行,必将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趋势性特征:

一、经济发展进入内需与外需的均衡增长阶段。今年以来,虽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要素资源价格过高等不利因素的冲击,长三角区域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内需的拉动作用增强。以上海为例,1999~2005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8.4%、44.2%和7.5%。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并在寻求内需与外需的均衡增长。第一,投资稳步增长,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以浙江为例,1990~2005年,其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拉动经济增长提高0.25个百分点。从边际资本——产出效率来看,2000~2003年,投资效率呈现升高趋势;2001~2005年,投资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消费需求趋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991年以来,上海市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90%左右,最终消费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浙江省消费需求每增加1%,经济增长0.47个百分点,年均13%的增长中大约有6个百分点归功于消费。第三,出口结构趋于优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我国对内对外开放度的加大,长三角地区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外需逐渐壮大,与内需均衡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持续优化。近年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长三角地区逐渐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努力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2001~2005年间,浙江省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从24666.44元/人提高到43337.28元/人,年均提高11,9%。今后一段时间,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地区正着手进一步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投资科技含量高、污染低、耗能低、效率高的行业,为此,双管齐下:第一,继续“开放门户”,向外延伸发展的触角。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竞争机制,加快优胜劣汰和资产重组的步伐。第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耗、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三、区域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领先者,原因在于重视地区间资源要素的互动和产业的梯度转移。为了促进苏北地区的经济加快发展,江苏省一贯推行产业、财政、科技和劳动力的“四项转移”。同时,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苏南地区鼓励企业尽快把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到要素相对充足的苏北。五年多来,省内外共向苏北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947个,项目总投资额2431.4亿元,实际引资额982.8亿元。进入“十一五”时期,江苏省仍继续推动境内外产业和科技成果向苏北转移,加快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如今,苏北已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同时,这种产业和资源要素的转移也为苏南企业拓展了发展的新空间。未来时期,苏北在苏南地区的产业扶植下,将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将更加协调,长三角的发展后劲也将进一步增强。

未来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在投资、消费以及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驱动下,经济仍将平稳快速增长。预计2007年,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3%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占全国的1/4左右。

只有逐步把投资比重与速度降下来,才能给结构调整预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根本好转。

据了解,今年以来,江、浙、沪三地正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重点加大对集约化、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因此大大降低了投资增幅。

而与此同时,消费和出口的增幅也在加大,数据显示,江苏、浙江、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均超过了当地GDP的增速。

3.FDI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利用长江三角洲各个城市的有关经济数据对长江三角洲FDI与GDP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与当地的外商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关联度.对长三角地区更好地吸收FDI,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改革开发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再传佳音,经过一年“盘整”之后,长三角又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经济增长速度在2005年回落的基础上实现了新提升,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加速,经济结构趋优、经济活力增强、经济质量提高的特征。
主要经济指标在高基础高增长的基础上再次突破“新关口”: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5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6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2800亿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9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除投资外)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呈现回暖发展态势。初步统计,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82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00多亿元,16城市GDP平均增速达到15.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比2005年全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栅陕了0.1个百分点,表明长三角地区经过2005年盘整后走出新的增长阳线。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719亿元,同比增长22.8%,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长三角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提升。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增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569亿元,平均增速达到14.6%,增速比今年一季度提升了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1.4%,2005年提升了0.8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长三角各地区发展的重点。
经济增长动力强劲
投资保持适度增长。近两年国家宏观调控投资的效应充分显现,长三角地区投资增长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18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4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从房地产投资来看,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86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反映出长三角地区房地产投资从过热走向平稳,长三角地区投资依靠房地产拉动增长的局面也得到改善。
市场消费稳中趋旺。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上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6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2005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加快了0.3个百分点,汽车、住房、装修装潢等消费热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从上半年统计数据看,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继续呈现出口增长快于进口的特点,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284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出口累计达到1605亿美元,增长27.0%,进口1241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实现贸易顺差364亿美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长三角地区进出门总额、进口总额增速首次出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象,其中进出口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但出口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平稳发展。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稳步发展,商务部确认的到位注册外资158亿美元,上半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284亿美元,长三角地区到位注册外资占全国的55%以上,反映出经过调整后的长三角仍是外资投向的重点。
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财政收入增长稳定。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19亿元,同比增长1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总体较好。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5城市(缺舟山)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687亿元,增长18.8%,其中利润1611亿元,增长18.3%,增速比2005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总体趋好。
居民收入增加较多。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呈现稳步增加态势,16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到920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千余元,增速均值达到13.5%,16个城市中除嘉兴、湖州外,增速都达到两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快速增加,,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均值达到5773元。
经济增长环境有利
市场物价走势温和。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均值为101.4,物价上涨1.4%,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5个百分点,比2005年回落了0.3个百分点,物价形势趋于稳定,与全国平均水平(1.3%)基本持平。
金融信贷较快增长。6月末,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66434亿元,比年初增加686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9828亿元,比年初增加5821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6490亿元,比年初增加2539亿元。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房地产业调整的前提下,长三角经济反而保持了更高速的增长。长三角地区上半年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反映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逐步由投资拉动转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由此也可以看出长三角经济继续在新一轮增长周期高增长的平台上快速前行。

Ⅷ 比起珠三角来说,长三角城市群有什么发展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已经开始培养高歌曲。从落后的大国到今天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速度羡慕世界。今天,中国有四个世界一流的一线城市,而中国的主要地区和省份,力量越来越强大。

在未来,长三角和珠江三角洲仍将是我国最全面的竞争城市集聚。对于长三角形,由于许多省份,未来需要在该地区做好工作,形成一个协同作用,以避免彼此战斗。珠江三角洲位于同一省。优势在于,规划的便利性,未来需要做的是城市的发展均衡,加强泛珠三角地区的建设,处理港澳地区的发展。

Ⅸ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城市群那个GDP更高

长三角在城市群规模方面远远大于其他两个,长三角(扩容后)包含了26座城市,覆盖三个省份和一个直辖市。 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

长三角城市群: 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泰州、南通、盐城、镇江、扬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

可能有人说这样算不公平,应该传统的老牌长三角对珠三角,这才是老对手之间的较量。好吧,老牌珠三角不包含安徽的城市,还要去掉江苏的盐城和浙江的金华。

不过即便如此,老牌长三角16城的经济总量也达到了 13.79万亿。

相比而言,只有9个城市组成的珠三角城市群,从规模来说就小了很多。这九城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 经济总量为7.58万亿。 而整个广东省21地市2017年总量为89879亿,可见珠三角的经济占比之高。

相比来说,珠三角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比长三角更高,不过规模相对更小,从面积、人口来说比长三角、京津冀都要小。所以珠三角现在也有关于扩容,或者直接以粤港澳湾区为替代,以进一步增加竞争力。不过以目前的数据来看,即使加上香港、澳门、湛江、汕头等城市,也还是难以撼动长三角的榜首地位。

京津冀城市群,北京2.8万亿,天津1.86万亿,河北3.6万亿,合计8.26万亿。 京津冀城市群虽然比珠三角经济体量略大,但综合经济实力目前还不是一个等级。毕竟核心两市的经济总量比整个河北省11市加起来还高,高度繁荣的集中度过强,京津外围城市并无经济强市,和长三角、珠三角这样多点开花的城市群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

其实这种对比,没有任何意义,蒋老师在这里说明一下几点:

第一,长三角包含上海、江苏、浙江、江苏在内的26个城市,包含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这就是一个巨无霸,所以,对比GDP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中国经济南重北轻,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地均GDP、人均GDP、以及经济密度、 科技 密度、财税密度,都比京津冀要高。

第三,城市群不应该摊大饼,不是面积越大越好,而是要形成一种联动性,有优势互补的发展节奏,这一点粤港澳大湾区做的是最好的。

第四,从城镇化密度来看,以及经济活力来看,珠三角和长三角比较接近,而京津冀还需要加油。

第五,天津的发展增速的下滑,是京津冀经济发展放缓的一个标志,2018年GDP排名中,苏州进一步缩小了与天津的差距,而2019年苏州GDP超过天津已经是大势所趋。

第六,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值得其他两个城市群借鉴,不要光盯着GDP,因为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均衡化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保持强有力的经济增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调结构、稳增长, 科技 创新、以及布局5G产业链,争取在下一轮经济红利来临时爆发!

总结:跳出GDP看经济

比总量没有任何意义,每个城市群的人口、面积、经济基础都不相同,而且我国逐步会减少GDP对地方经济的考核, 把营商环境、科创实力、人才孵化、创业指数等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参考依据!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或者说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都是我国最发达的世界城市群。目前在我国三大城市群里以长三角二十九市经济总量最高,去年仅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就接近十八万亿,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

在此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为上海,去年上海的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三万亿,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次长三角地区最落后的城市是安徽池州,去年池州的经济总量只有六百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池州经济增速超过百分之十,经济增量达到六十余亿,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省第一。

至于珠三角或者说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地区暂时还无法与长三角相提并论。首先来说珠三角地区,去年整个珠三角地区九座城市外加香港、澳门两大特区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勉强突破十万亿,与长三角地区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不过就目前看来珠三角或者说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潜力更甚,因为相比较于长三角地区只有一座独角兽城市上海,而反观珠三角地区有广州、深圳双引擎推动,再加上香港和澳门两大特区,未来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最后就是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不说与长三角相提并论,就连与粤港澳大湾区都还有点差距。截止到去年为止,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只有八万三千亿,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还有较大差距。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京津冀八万亿经济总量当中,河北、北京的经济总量可以占到“80%”,而天津占比只有不到“20%”。

总而言之,虽说目前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经济总量还有较大差距,但在我看来三者发展水平与潜力基本相同。长三角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其发展水平与潜力自然是不言而喻。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首个世界级大湾区,有香港这种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未来有实力并肩甚至超越美国纽约大湾区。

至于京津冀地区发展潜力就更不言而喻。虽说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还无法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提并论,但我相信未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河北、天津等省市也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从而将整个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带上快上车。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三个地区,它们的经济实力都很强。

长三角由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组成,包括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等26个城市,2017年长三角的GDP达到了16.5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0%,其中由上海、苏南、浙北构成的核心区域16城的GDP约为13万亿元。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是公认的世界级六大城市群之一。

珠三角地区现在也可以称为粤港澳大湾区,它是由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等9座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座特别行政区组成,2017年珠三角地区的GDP约为10.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2%。珠三角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它的升级版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建设成为比肩日本的东京湾区、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全球四大湾区之一。

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组成,2017年北京GDP2.8万亿、天津GDP1.86万亿、河北GDP3.6万亿,合计8.2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0%。京津冀城市群虽然相对长三角、珠三角不占优势,但是教育资源、行政资源、央企、国企扎堆,资金总量、人才聚集,它的整体实力是非常强的。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群。其中前两者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在国际上逐渐追赶上东京城市群、纽约城市群、伦敦城市群等几个国际知名城市群。

但目前长三角的经济实力还是强于珠三角的。主要一个因为长三角的面积更广,人口更多。另一个是长三角经济发展起步比珠三角更早,基础更雄厚。

长三角的核心区域包括16个城市,由上海和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等城市构成。其中浙江北部城市包括: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共7个城市。江苏南部城市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泰州、扬州等8个城市。

这16个城市,2017年的GDP排名如下。这16个城市的GDP总量在13万亿左右,占全国GDP比重接近1/6。

珠江三角洲主要有11个城市构成,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位于珠江下游的9个城市。2017年珠三角11个城市的GDP总量为10.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2%。

所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城市群对比下来,一批总量上长三角是占有优势的,比珠三角多了个三万左右。

但是在头部城市上,珠三角比长三角更有竞争力。2017年长三角只有一个上海,一个城市GDP超过了2万亿元。珠三角多达三个——香港深圳、广州。这三个城市在《2018年世界城市名称》中全部入围世界一线城市。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包含城市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网

珠三角区域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

广州GDP为22859.35亿元,深圳GDP为24221.98亿元,佛山GDP为9935.88亿元,东莞GDP为8278.59亿元,中山GDP为3627亿元,珠海GDP为2914.74亿元,江门GDP为2900.41亿元,肇庆GDP为2201.8亿元,惠州GDP为2201.8亿元,香港GDP为24000.98亿元,澳门GDP为3402亿元。

珠三角+香港+澳门GDP为106544.53亿元。

京津冀以北京为核心,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

北京2018年GDP为30320亿元,天津市2018年GDP为18809亿元,河北省2018年GDP为36010.27。

京津冀GDP总共85139.27亿元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 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 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 宣城26个城市。

杭州GDP13509亿元、宁波10746、绍兴5416.9、台州4874.7、嘉兴4872、金华4100.2、湖州2719.1、舟山1316.7,浙江包含的长三角城市GDP总共47554.3亿元

上海32679亿元

南京12820亿元、苏州18597亿元、11438亿元、南通8427亿元、常州7050.27亿元、徐州6755.23亿元、盐城5487.08亿元、扬州5466.17亿元、镇江4055亿元、泰州5107.63亿元,共85203.38亿元。

不算上安微长三角的GDP总共165436.68亿元,远超珠三角+香港+澳门和京津冀。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城市群长三角GDP更高,珠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

广东每年纳税比浙江和江苏加起来还多,广东每年进出口总量是浙江和江苏的总和!香港和澳门纳税并不比上海少,长三角GDP却比珠三角多七万亿,水份很大啊!中国五个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珠三角占三个,长三角占两个!吞吐量最大的国际机场,珠三角占三个,长三角占一个!广东每年吸纳的外来人员比整个长三角多的多,我只相信硬数据

那肯定长三角啊,长三角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最繁华地带以及超级城市上海,相当于集4省之力,无论人口面积还是GDP都是其它两个无法比的。珠三角虽然有四个超级城市广深港澳,但除了广州面积都小。京津冀,所谓的冀就是酱油角色,凑个数

珠三角是外资驱动,长三角是民营资本驱动,京津冀是官僚资本驱动,资本的性格决定了发展的命运

从长远的角度看,以后京津冀GDP最高,仅大雄安的级别,起码与深圳并级,长三角珠三角拥有二个直辖市吗?

Ⅹ 40大城市人均收入排行,为何一直是长三角地区的收入水平最高

根据目前的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长三角地区收入水平是最高的,而且其当地居民的增长速度也是走在全国前列。个人认为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今天的一个规模和经济实力,其本身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完整的工业链肯定是密不可分的,再加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最后由于国内拥有非常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因为长三角地区拥有非常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供应产品,所以自己在市场上面竞争力非常强。从整个供应链的宏观局面来看,整个消费市场对长三角地区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国家市场潜力密不可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当下的时代机遇,利用好自己所处环境当中的地理优势以及其他优势资源,通过自身不断的拼搏努力,才能让自己的收入持续上升。

阅读全文

与长三角经济势力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9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4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39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79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8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6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1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8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3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