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过渡时期主要的经济成分有哪些

过渡时期主要的经济成分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31 08:44:36

❶ 过渡时期的经济成分有几种

过渡时期的经济成分大体有三种一是公制经济,二是集体所有制经济,三是私有制经济。过渡时期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五种,分别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绝大部分转变为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结束了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局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中还会长期存在多种经济成份,但它已经不同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份。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初期也存在着五种经济成份,即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②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绝大部分转变为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结束了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局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中还会长期存在多种经济成份,但它已经不同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份。
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也就是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过渡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一)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二)1953--1956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时期。

过渡时期的革命对象为资产阶级,革命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

❷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②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
③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
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不过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拓展资料: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及主要矛盾。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度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路线与任务
1952 年9月,毛主席提出,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六月,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描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其中,“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❸ 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是

简介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在中国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指出,过渡时期既有资本主义的成份、部分和因素,也有社会主义的成份、部分和因素。在这个时期,必然存在多种经济成份。一般地说,至少存在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即社会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夺取政权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各国除了三种基本经济成份以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的经济成份;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有所不同。苏联过渡时期存在过五种经济成份:①社会主义;②国家资本主义;③私人资本主义;④小商品生产;⑤宗法式的自然经济。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初期也存在着五种经济成份,即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②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绝大部分转变为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结束了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局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中还会长期存在多种经济成份,但它已经不同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份。

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及主要矛盾。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度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过渡时期主要的经济成分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路线与任务

1952 年9月,毛泽东提出,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六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描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其中,“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❺ 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经济成分包括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以后的社会,也就是1949年起到1956年结束。
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让很多过渡性质的经济成分过渡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❻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有什么

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主要是农村小农经济,合作社、人民公社把小农经济改造成集体经济。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把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成国有和集体经济。

❼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5种经济形态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❽ 过渡时期的经济成分主要有哪些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初期也存在着五种经济成份,即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②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绝大部分转变为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结束了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局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中还会长期存在多种经济成份,但它已经不同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份。

❾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经济结构、阶级构成和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
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度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积极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主要矛盾
从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阅读全文

与过渡时期主要的经济成分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9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4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40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7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2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8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5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