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都是靠什么产业带动起来经济的且成都的公司主要以经营什么为主拜托各位了 3Q
成都的主要产业有旅游业、农业。经济、高新技术在西部都算老大 成都将先后启动建设南部、东部、北部、西部四大新城,充分发挥新城聚集要素、人口和经济的功能。根据安排,2008年“四大新城”的投入将超过50亿元。 南部科技商务城:以行政中心、会展中心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支撑,重点发展信息服务、数字娱乐、商务、物流等产业。2008年将进一步形成规模,开展南站公园及体育公园、电力隧道等公建配套项目的建设。 东部工业商务城: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元器件等现代制造业和与之配套的研发设计、展示交易、人才培训、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2008年将加快开展三圣、洪河起步区、新客运站片区、十陵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高压电力迁改及下地项目、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路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尽快形成城市形象,带动包括龙泉、十陵在内的东部新城建设。 http://93304650.qzone.qq.com 北部商贸城: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配套发展物流、会展、酒店等相关产业,2008年要完成片区的总体规划,加速引入社会资金建设北部“成都国际商贸城”,积极实施凤凰山片区改造 (含机场搬迁),金牛区、新都区要加快成彭高速入城段道路沿线的拆迁安置工作,确保年内完成主体建设,兴城公司要做好川陕路改造的前期工作,确保10月开工。 西部健康休闲城:以高新西区为核心,包括郫县、温江相关区域,重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2008年要研究确定发展规划,完成IT大道入城段的建设,启动老成灌路城外段的建设,为片区的发展打下基础。将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四大新城成为城市核心功能的拓展区域,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承接经济、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
‘贰’ 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高中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在去年这份“成绩单”中,一组关于“创新”的数据格外令人瞩目——全市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净增超5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首破千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020件,同比增长17.43%;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
数据背后,是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
‘叁’ 分析成都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原因
因为西南部就只有成都一个综合实力比较强大的城市,首先成都是省会,而且成都人口众多这就不说了,成都的旅游和娱乐饮食行业我觉得是支柱行业,还有国家为了发展西部必须要弄一个发展基点,成都就是这个基点,成都的机场客流量稳居全国前4,成都的交通也算是非常发达了,所以一些政策上国家会倾向于成都的。前不久不是财富论坛在成都召开了,现在很多欧洲企业都有意向在成都设点,所以成都未来5年到10年是发展高峰。
‘肆’ 成都的经济发展机遇如何
成都将66个产业功能区,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能级跃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快速崛起,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形成了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位列全球62位、中国最佳营商环境榜首城市、中国最佳表现城市……范锐平给大家分享了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单”,并详细介绍了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
‘伍’ 成都温江是靠什么发展经济的
成都温江主要是以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为发展,它是从1992年正式成立至今,已有19年历史。
2012年温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35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0.94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26.23亿元,增长11.8%。
一、二、三产业对温江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2.7%和3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828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6:54.1:40.3调整为5.0:53.2:41.8。
‘陆’ 成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这是一座把野心藏在吃喝玩乐表象下的城市,她的野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相比2013年增长1.5倍。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8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短短10个月就有本科以上人才17.62万人落户,其中3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占八成。
成都——通过新型工业化注入内生动力。2004年成都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基于新型工业化的落实,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几乎是从零起步,迅速成为成都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长带动力量。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16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4800亿元、增长3.5%,其中软件业务收入2300亿元、增长12%。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将力争达到10000亿元,成为首个上万亿的工业产业,建设为国家先进电子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部经济中心提供有力支撑。成都——中国城市中自我营销、自我推广意识最浓,营销也很成功的城市。成都是中国城市较早开始城市营销,并取得成效的城市。今天成都在中国类似于网红级知名度和好感的城市,与一系列城市营销是分不开的。
‘柒’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是指什么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是指:“一干”是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多支”则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五区协同”则是强化统筹,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之间协同发展。
从其他城市群的实践看,上海、广州、深圳周边的城市,诸如昆山、佛山、东莞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之所以四川省此次提出将环成都经济圈单独作为“一支”,与成都市区分开来,邓长金解释,主要是考虑成都作为经济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功能定位不一样,成都周边各市有各市的定位,与成都是“近水楼台”而不是“月明星稀”的关系。“五区协同”中将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统一定位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则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邓长金进一步解释,这一新的区域发展格局,关键是要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四川省综合实力。
在新的格局中,作为“主干”,成都要重点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高起点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增强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强对四川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
作为“支点”,川南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黄金水道”,食品、机械、化工等产业基础厚实,智能终端、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人口、教育、财力等比较优势明显,最有可能率先成为四川省第二经济增长极,要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