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打开经济建设

如何打开经济建设

发布时间:2022-02-16 07:02:11

‘壹’ 中国实行怎样的经济建设方针

我们实行的是共产主义中最好的制度、贯彻资本主义最有效的法律、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优越性。
以上答案极其严密,绝对无懈可击

‘贰’ 什么是"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是中国经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社会主义生产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要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合理配置多种经济成份,而不能搞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要赋予企业以应有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增强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不能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

国家要适应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运用,加强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以既保证各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保持整个经济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2)如何打开经济建设扩展阅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搞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广阔的道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否则,就会失去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只有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社会主义大生产的极大发展,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同时,惟有如此,才能使国家和人民摆脱贫穷落后,逐步强盛和富裕起来,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全国党政军民都要以经济建设为大局,从这个大局出发,照顾大局,配合大局,在这个大局下行动。

‘叁’ 怎样搞好经济建设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的速度达到9.3%,03年底中国GDP总量超十一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一千美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某些企业中还相当突出。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目前我们经济的总规模,按GDP计算,只占世界总量的4%,但每年所消耗的资源性产品,占世界的比例,钢铁为30%,煤炭31%,水泥为40%,氧化铝为25%,据此可以看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严重不协调,如果不重视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日益严峻的资源形势让我们再次审视中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的发展观。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已经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瓶颈的严重制约,所以中央政府及时提出了科学统筹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增长与节约并重,将节约资源放在优先地位,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从外援型、扩张性转变为注重资源性,杜绝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的经济在未来十至二十年内,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

‘肆’ 如何才能打开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实现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实现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目前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衡。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因此,要保持经济持久稳定增长,就要实现投资、消费和出口相协调。
(2)实现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的交互作用,可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但是,市场调节并非万能,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大大减少经济资源的浪费,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提供给社会大众。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此外,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的宏观调控也都有其特殊作用。坚持并不断优化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可靠保证。
(3)实现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突出困难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落后。只有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此,我国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坚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4)实现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各项经济制度。
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地发展,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地发展,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地区间和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这也有助于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地发展,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推进器”。
总之,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伍’ 如何才能打开中国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只有不断改革开放才能激发中国经济的活力,另外要重点关注全民创新,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陆’ 论述党和国家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目的等);其次,党和国家有没有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决心。

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谈如何……

‘柒’ 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意识。
发展不仅限于增长,持续更不是停顿。持续有赖于发展,发展才能持续。可持续发展环境意识认为要采取新的途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环境意识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以人类为尺度,而是更深的以"人类---自然"系统的层次;不仅以人类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因而在这里,不仅承认自然界对人类的外在价值,而且承认自然界自身的价值,即它对地球生命或生命维持系统具有的持续生存的价值。这是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人类的可持续性和地球生命系统的可持续性必须实现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人的活动不能超越生态系统的涵容能力,不能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 人均与国情意识。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是基本国情。中国环境资源种类繁多,总量丰富,属资源大国。但中国人均环境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不但低于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资源"小"国。 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上,要牢固地树立起人均与国情意识。要在全民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把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道德风尚扎根于广大中小学学生的心中。
(三) 全球意识。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全人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世界各国人民在开发利用其本国自然资源的同时,要负有不使其自身活动危害其他地区人类和环境的义务。因此,环境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如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城市、河流、湖泊、近海、农田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和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如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消失和危险废物在全球范围转移等;不仅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层次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层次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
(四) 环境资源意识。
传统社会生活不认为环境是资源,因为那时认为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无价值的、可以无偿使用;是无主的,谁采谁有,因而认为对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是大自然的恩赐,没有枯竭之虑。环境意识的产生,要求改变对环境资源的这种态度。它强调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加以保护和珍惜使用;它是有价值的,必须有偿使用;它是有主的,属于国家财产。为此就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社会物质生产中通过资源的分层利用、循环利用使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减少排放;在社会生活中摒弃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追求过简朴的生活,过"绿色消费"的生活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五) 环境科技与经济意识。
人类要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要强调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强调整体性思维,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认识和对待。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整个科学技术沿着符合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绿色技术进行清洁生产,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达到提高经济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这样的经济同传统浪费型经济有区别,是一种节约型经济。
(六) 环境法制意识。
要使学生懂得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都享有利用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违法的,应承担法律责任;公民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检举、控告的权利,遭受损失的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七) 人口意识。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因而,环境意识在人口政策上要求计划生育的同时,把人口增长与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人口素质。既控制人口的数量,又提高人口的质量。这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
(八) 环境公德意识。
环境道德作为人类可持续生活的道德,是一种新的世界道德。它认为不仅要对人类讲道德,而且要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它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扩展到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从对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权利的确认,制订和实施新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不仅以人类的利益为目标,而且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地球自然有其内在价值。地球不是人类的财产,而是一个有机共同体,是生命的单元。地球不属于我们人类,相反,我们人类属于地球。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在一个家园中。所以说,环境道德问题既涉及前人、当代人、后人,也涉及其他生物和自然界。这是人类环境价值观的深刻变化。
(九) 环保参与意识。
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学生自觉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学生在环境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保护、改善和建设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因此,需要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

‘捌’ 谈谈如和才能打开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全年招商引资实际投资额突破2400亿元的目标,强化“狼性”抓招商、完善机制抓招商、创新举措抓招商。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值和税收,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建立项目拉练机制;完善项目推进难题化解机制;强化督查机制。

强力激活民间投资。今年要全力推动政策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全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按照“十三五”规划和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部署,2018年全市工业产值要过万亿,2021年要突破1.4万亿。围绕实现这两个阶段的目标,抓紧编制实施新一轮工业倍增计划。

其中,要细化压实目标任务,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要力争突破8000亿元;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强力推进企业技改提质、加快壮大新兴产业规模、着力推进企业成长;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一县一品”、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强化特色产业园区支撑能力;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成30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3个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积极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加快推广畜牧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着力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要以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突破扣,重点培育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要加强政策支持。

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补齐主导产业发展短板;强化项目支撑,支持华为、中国电信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强化政策支持。

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要提前做好第二批15个老市场转迁的前期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转迁任务。

突破性发展旅游业。要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扎实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突破性发展乡村旅游;要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突破性发展大健康产业。抓紧研究制定襄阳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完善的大健康产业体系,重点在养老服务、健康养生、运动赛事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形成带动效应。

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

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充分认识棚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棚改政策的优越性,充分认识推进棚改的紧迫性。

要明确目标任务。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合围范围内所有城中村、棚户区全部纳入改造规划,合围范围外的愿意改造的给予全力支持;各县(市)也要结合各自实际,确定棚改实施范围。

要加大推进力度,完善项目快速审批机制,设立项目绿色通道,推进棚改提速。严肃征迁纪律,将问责贯穿于棚改全过程。

全力推进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在“放管服”改革上突破;要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上突破;要在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上突破;要在深化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突破。

着力推进创业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创业创新载体;强化创业创新政策支持。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要更大力度推进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建设;要更大力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大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

全力构筑全省生态屏障

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对各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约束性更强。作为全省的生态屏障,襄阳要主动站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其中,要重拳整治环境污染;加强绿色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强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强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强力推进人畜粪便治理。

全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必须靠民生来保障。各地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办好《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十件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扎牢“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玖’ 中国经济建设如何

经济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
就如同中国经济一样,确实在高速发展,
百姓生活也在明显改善。
缺点存在,但是进步不可忽视。
如果您的问题得到解决,请给与采纳,谢谢!

‘拾’ 怎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解除管制。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一项调查结果:中国社科院曾对我国内陆
省市就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作了调查,结果是:
凡政府对经济管制越严,经济发展速度越慢,反过来,政府对经济越不作为,经济
发展越快。浙江省政府对经济管制最松,而中西部省份对经济管制最严。今年初我
们到温州考察期间,也明显感觉到,温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经济活动没有多少管
制(这里的管制特指对经济活动的审批、干预,不是指对经济环境的整顿等),政府
领导也好、部门领导也好,对具体经济活动的熟悉程度(不是指对经济发展规律的
认识程度),远不如我省各市地领导对经济活动那样讲的头头是道(但他们对经济发
展规律的认识又远远胜过我们一筹),实践的结果是:温州市经济发达程度高于我
省任何一个市的经济发达程度。这就是政府放开对经济管制的真实意义所在。我国
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今年两会期间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讲到供给政策时说:所
谓供给政策,第一条是减税,降低企业负担,第二是解除管制,展开竞争,第三是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可见,解除管制亦是实施供给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解除管制就能促进经济发展,道理很简单:第一,政府官员受知识的限制。市
场千变万化,产品层出不穷,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波诡云谲,谁也没有本事能全面
把握经济发展的各种变数。政府对经济活动管制过多,有些本来可能是极有发展潜
力的因素,在管制中受知识的限制可能认为不合常理,而予以扼杀。第二,政府官
员受时间精力的限制。一方面我们没有精力去研究经济工作,一方面我们又对经济
的管制不放,岂不白白地把经济主体给困死了?第三,受工作效率的限制。管制越
严,审批就越多,企业要办成一件事,不知要闯过多少关口,拖延多少时间,因为
你既然交给他审批权力,他就要认真把关,慢慢审查,这是有责任心的表现。殊不
知,这样层层审批下来以后,市场早已发生了变化,发展还有什么“机遇”可言?
据有关资料反映,江浙有近半数“走出去”的企业绕过审批这道关口,在国外境外
获得较大发展,如果他按正常程序办理审批,恐怕好多企业就“走不出去”了。第
四,受人员素质的限制。因为任何一项管制、任何一项审批都是由具体的人来操作
,这就必然受到办事人员素质高低的限制。有些事本可以几个小时能办结的,他偏
拖上你几个月。尤其想获取一些稀缺资源时,审批权掌握在素质不高的人员手里,
就变成了寻租的对象了。最近,经济学家张维迎阐述了一个观点:管制最多的地方
,骗子也最多。他说,管制越多,骗子就越有积极性贿赂政府,因为骗子贿赂成本
低,只要拿到政府的审批件,他就可以赚大钱,而老实巴交、诚实守法的经营者,
他们或者受自我约束,或者没有额外的资金去贿赂政府,反而进不了市场,所以管
制越多的地方,反倒是好人难进入,骗子更容易出现的地方,当骗子越来越多时,
政府不会感觉到是因为它不该管制或管得太多,反而误认为管得太少,这样管制会
自我强化,变本加厉。可见解除管制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何等重要。

二、规范引导。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规范,二是引导。讲解除政府对经济
的管制,并不是讲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当
市场监管者,不当企业主管者;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当服务员,不当父母官。
”规范是指政府在经济工作中,致力于规范市场秩序,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维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打击坑蒙拐骗现象。不能造成“合法的不挣钱,挣钱的不
合法”现象;稳定社会秩序,创造一个安定乐业的社会环境;规范政府自身行为,
建立一个透明的政府,使政府行为精干、廉洁、高效。当然,这只是从规范而言,
如果从政府行为而言,还有更多,如建立规范的财政、税收体制,达到富民强省,
富民强市;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弱势群体有基本的生存条件;搞好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等等。也只有政府才有可能考虑
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科技
、卫生等事业,等等,这些都是政府按规范要做的事。政府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特
点是:凡是法律没有规定的都不能做,而公民的行为规范特点是:凡是法律没有禁
止的都可以做。目前我们对有些经济活动管得过多,包括签订责任状之类,有些该
管的或该规范的反而忽视了,或者行动不力,如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安全隐患大的小厂小矿,管的又不严,关闭后死灰复燃现象居多。尤其对假冒伪
劣、坑蒙拐骗现象打击不力,导致不得不采取运动的方式来集中进行整治。如果不
从源头上治理,集中整治过后又如何呢?引导是指政府在经济工作中,制定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利用宏观政策来引导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通
过建立各类服务组织,为经济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管理服务、人才服务、法律
服务、创新服务及各类咨询服务等。目前我们的引导工作也有很多空白点,如对中
小企业的服务问题。中小企业由于在资金、人才、信息、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等方
面处于劣势,因此中小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的机率更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由政
府出面进行引导扶持,如建立中小企业促进中心,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孵化等
,这方面反而做的很不够。

三、顺势而上。我们过去在处理经济问题时,“堵”多于“疏”。即和现成的
政策来“堵”,而不用创新思维方法去“疏”。有些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是政府
始料不及的,是政策没有涉及的,尤其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国家,政策的滞后性
非常明显。而一些具体经济政策,绝对不能成为悬在经营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应成为保护经济发展的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当一些经济行为是个别现象时,
只要它不构成对大局的不利影响,就没有必要去管它,如果它是合理的,它会发展
壮大,如果它是不合理的,它会自然淘汰,退出舞台。江浙发达地区对一些新经济
现象就是采取这种宽容的态度。而经济落后地区一般是容不得与现行经济政策不太
一致的现象出现,一俟冒出地面,必欲除之而后快,结果是扼杀了很多新经济因素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对一切经济现象都置之不管,对破坏经济秩序的现象,对坑
蒙拐骗,必然是迅速行动,如传销之类,就不能放任不管。我们说“顺势而上”,
指的是一种经济现象对富民强国有好处,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又超出了现存的政策
范围时,政府就要顺势而上,去修正政策而不是扼杀经济萌芽。当我们还没有把发
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时候,一些地方不敢放手发展个
体私营经济,浙江则顺势而上,不是用“堵”而是用“疏”的办法,使浙江个私经
济大发展,现在看来,他们当初对个私的“放任”则带来了今天经济的繁荣。如果
我们对经济工作难以把握,不妨采取“放任”的办法,俟成势以后再顺势而上,则
不失为领导的高明。如果自恃领导水平高明,今天来重点扶持这个企业,明天去扼
杀另一种经济萌芽,是永远也摆脱不了被动局面的。

总而言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到改变政府行为的时候了。在经济工作中,
政府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会得到不断修正。问题是我
们应该有一种紧迫感,要有“复归原位”的自觉性。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谈到“
十五”计划时说:“十五”计划可能好多地方政府官员没读懂。他说,“十五”计
划是我国第一个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作的一个规划,规划要求今后政府既不能“
错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十五”计划的一个特点是:资源可
以由市场配置的,完全由市场来进行,有些需要由国家来投资的,国家要弥补政府
这个“缺位”。他还说:原先习惯“错位”、“越位”、“缺位”的政府能否很快
适应现在的定位,多年的计划经济养成的习惯是否能克制,要真的让政府在很多时
候“靠边站”(这里讲的是广义政府,包括党委、政府),估计还真的会有人不适应

阅读全文

与如何打开经济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叫做跨越物种的爱情 浏览:995
什么经济为全球经济新引擎 浏览:771
问候如何提升你的幸福感 浏览:643
父与子故事中象征意义可能是什么 浏览:367
美女的纹身纹在哪个部位 浏览:147
心理健康什么是急躁 浏览:89
公安局的下属事业单位改革怎么改 浏览:764
衡水健康管理师多少钱 浏览:380
你最幸福的瞬间是什么时候 浏览:806
幸福菊百合怎么保存 浏览:267
故乡的故事有什么 浏览:459
爱情草为什么能种在餐巾纸里 浏览:670
美女不停什么意思 浏览:102
行政事业单位哪个部门产权登记 浏览:18
婚姻法法规有哪些条例 浏览:223
最幸福快乐英语怎么说 浏览:524
哪个星座的人喜欢美女 浏览:345
小学生讲故事要怎么讲 浏览:761
帝豪远景s1手动幸福版多少钱 浏览:416
智立方健康卡怎么补卡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