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东海经济开发区的东片区发展规划
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东片区位于东海县城以东,连云港市区以西,距连云港市区30公里。2006年10月委托连云港市政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经过多次会办会议及专家研讨会进行修改,于2007年4月17日通过专家评审会议通过,于2007年6月22日通过县人民政府审核批复(东政复[2007]19号文)。规划东起裕峰路,西至二四五省路,南抵东陇海铁路,北至黄海路,规划占地面积20.7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4.3平方公里(石安河以西部分)。根据本地区周边土地的开发情况、道路等级及本地区的功能,定位为“布局合理的新型(高新)产业区、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外资集聚示范区”,形成“一心、三带、九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心指:布置在开发区中心的行政管理中心;三带指:沿石安河、晶中河、晶东河的三条滨河绿化景观带;九区指:五个产业区,两个开发综合区:沿石安河开发综合区和范端口开发综合区;一个布置在开发区中心的商务办公区以及一个规划区东南部的仓储物流区)。
㈡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开发区严格遵循科学规律,融南京主城区发展战略和江宁区城市发展规划于一体,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市区、高科技花园新城、江苏知识创新基地的定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富规划、巧开发的原则,精心规划设计,体现特色,完善功能,层次清晰,有序开发。 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型的南京新市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人才为支撑的经济园;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的创业园;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郊休闲旅游生态园;一个人居环境清洁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园。从而描绘出了以高科技和现代先导产业为主体、融山、水、城、林于一体、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高科技花园新城、知识创新基地的宏伟蓝图。
㈢ 潜江经济开发区搬迁规划
法律分析:潜江经济开发区将开展大规模拆迁行动,并将董滩村作为试点,启动全村大拆迁,全员上阵包拆迁,通过精心周密部署、选优拆迁队伍、加强资金保障等工作切实打赢打好新一轮拆迁攻坚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㈣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7月1日起,经济区与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离,开始独立运行。根据并发[2002]36号文件的规定,经济区总体控制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北起太原市南过境高速公路,南至南环铁路线北侧,西起大运路,东至南畔村以东。总体规划分三期实施,起步区9.6平方公里,北起新华街,南至化章街,西起大运路,东至大发路,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二期开发20平方公里,三期再开发20平方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太原市东南方向,不仅空气质量好,而且发展空间广阔,交通十分便利。区中心距飞机场2公里,火车站3公里,市中心10公里。区内大运公路贯穿南北,208和307国道穿越东西,有太原市南高速环路入口,邻西南铁路环线,是投资办厂的理想之地。经济区的周边,北邻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接小店镇,东临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太原市南移西进战略及两市三区合作开发的中心地带。
㈤ 潜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规划
2011年是潜江经济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性一年,开发区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和“大园区”建设精神,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通过“东扩西并”的方式,推动发展空间拓展。将凭借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近20年来积蓄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金优势、熟练技工优势及良好的化工产业的知名度,精心打造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旗舰,把湖北潜江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中国中部最具吸引力的化工园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过去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潜江市化工企业大都各自为阵,产品单一,且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生产周期过长。近年来,潜江经济开发区成为化工产业大本营,已有70多家化工企业相继落户。
潜江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在生产氯碱的过程中,有大量氢气在空中排放,资源浪费不说,遇雷电天气还会成为安全隐患。在过去的一次招商会上,仙桥公司与襄樊一家企业“一见钟情”,合资注册了可赛化工公司,选址就在仙桥化工隔壁,把白丢的废气“捡”起来卖了钱。新公司之所以取名为可赛,是因为它在英文中有循环的意思。
永安药业2001年从外地迁来潜江,产品牛磺酸的产量占全球的60%,全部出口欧美,而生产牛磺酸的液氨、烧碱、亚硫酸钠等原料,分别由近在咫尺的华润化工、仙桥化工和远达化工生产。在潜江经济开发区内,像这样按资源需要有序扎堆的化工企业不胜枚举。以仙桥化工为例,其周边既有利用氢气生产精密铸造粘结剂的海滨化工,也有利用氯气生产养殖杀菌剂的诚实化工,仙桥化工每年仅靠向下游企业供气就可增收300余万元。
㈥ 宁河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宁河经济开发区是一九九二年七月经天津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属省级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宁河经济开发区位于宁河县行政区的东南部,与天津滨海新区接壤。四至为:东至芦汉路,西至蓟运河南涧大桥,北至芦台镇三八河,南至汉沽界。
㈦ 海宁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开发区分为东区、西区和北区三个产业区块。 东区是海宁经济开发区建设起步的摇篮,是海宁皮革产业的发祥地,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制革技术和规模最大的制革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已成为以制革企业为主,兼有袜业、纺织染整、机械制造、生物化工等企业的集聚地。
东区未来的发展策略为:优化提升制革行业,稳固发展传统纺织业,完善现有的综合性轻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区块产业层次。加强中小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大力提倡企业技术改造,强化节能减排,提升传统企业综合发展实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东区中心主要以商业街形式展开,重点开发以长山河为起点,沿硖川路由西向东至丹枫路的商业街地块。
东区将加快现有企业搬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片区。
在东区杭平申航道西侧,长山河北侧,将规划一处规模适宜的仓储区,以满足开发区乃至整个海宁市日益增长的仓储需求。
在东区城东路东侧,将合理预留以汽摩配等轻工机械产业为主的发展空间,加快建设轻工机械产业基地。
到2020年,东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1平方公里。 西区位于沪杭铁路、长山河和嘉海公路构成的三角地块之间,主要由皮革工业园区、袜业园区及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品牌园区等组成。此外,开发区标准厂房也集中在西区,主要供皮具箱包及其他无污染轻纺类企业入驻。
西区未来的发展策略为:在现有基础上改进提高皮革制品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开发区皮革制品产业在国内的龙头地位,打造世界皮革之都。加快以袜业为主的纺织企业的集聚发展,发挥集群优势,提高产品档次,强化行业品牌建设。完善开发区的配套服务设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发展生活居住、商贸金融等服务业,完善开发区配套功能。
西区中心主要位于金三角地块内,通过对原有商贸用地改造提升,强化其商贸服务功能,同时将西区中心的服务功能向西延伸至嘉海公路两侧。
加快西区洛隆路两侧的综合化开发,逐步扩大商贸服务经济规模,积极发展休闲购物、公共服务等城市服务业。并做好与周边农居用地、工业用地的有效衔接,形成整体和谐发展的综合区块。
到2020年,西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公里。 北区是距海宁城市最远的、相对独立、开发较少的一个区块,毗邻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铁路和长山河,交通便捷,以未开发土地为主。
北区未来的发展策略为:充分利用对外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着力发展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及出口加工等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产业。大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精品小区,提高居住文化品位。
北区中心主要由文苑路和港口大道交叉口四周用地构成。需具备较强的生活服务功能,以满足相对独立发展的功能需求。
北区的西北角将规划建设一片规模相对较大、功能较全、服务半径较广的综合性物流基地,推进海宁全市物流产业发展。
北区将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产业,着力建设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集聚区。
到2020年,北区建设用地控制在4.6平方公里。
㈧ 藁城区未来5年规划方向
规划名称:河北藁城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西到翼辰北街(原翼辰西街)和郭庄东街,东到定浚线和兴柳线,北到石黄高速公路,南到世纪大道,总规划面积为17.3平方公里。
产业定位:河北藁城经济开发区以化工产业(生物医药、碳纤维、石墨烯)装备制造、综合产业等产业为主导,以科技创新、现代物流、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为辅助产业。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9-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9-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
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总体布局为“一区三片六园”。
“一区”:指整个经济开发区。“三片”:指三个集中的生产片区,即渠北路以北、安盛街以西生产区,渠北路以北、兴安街以东生产片区,石德铁路以南生产片区。
“六园”:指六个特色产业集群,中部装备制造产业园,西部的科技创新园,西北部化工产业园、综合产业园,东北部的物流产业园、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㈨ 濉溪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濉溪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按照工业强区的基本思路,在现有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突出四大园区规划和建设,寻求重点突破。一是开发区北部与淮北市区接壤的部分,规划和建设一类工业园区,重点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调整和扩大南部现有的工业园区,依托市、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私中小型企业;三是以口子大市场为基础,规划建设现代化商贸流通服务业园区,激活三产,充实和完善三产兴区的发展战略,增强就业机会;四是壮大教育园区,以濉中分校、龙华学校为基础,继续发展职工教育、技术教育、大学教育等,形成教育产业链,把教育产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皖北地区最大的民营化教育基地。开发区总体规划分六大园区,按照六区并进、三业并举、优先发展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工业的发展思路,各项事业整体推进。工业园区一期规划用地1000 亩,分设电子、医药、化工、纺织四大区域。现已初步形成电子、纺织、轻钢材料、复合材料、铝型材为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以云母材料、猪鬃加工、食品加工、酿酒、脱皮芝麻、玩具为主体的个私企业已发展到19 家。高新农业初具规模,以奶牛饲养、生猪饲养、品种鸡为主的养殖业和反季节瓜果、蔬菜、花卉、饲草、低酚棉为主的种植业已产生效益。教育园区已形成以濉中分校、龙华学校为中心的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商贸区以口子大市场为先期启动,沿街店面正在建设之中。社会综合服务区内的御苑居、骨伤医院、心脑血管医院、口子大酒店也陆续投入使用。以玉兰大道为中心的机关办公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