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苏南经济圈值多少钱

苏南经济圈值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2-10-28 11:20:03

❶ 我想了解江苏丹阳是苏南还是苏北,经济.环境等怎么样

丹阳属于苏南,经济在江苏省的县级市中排第八位,全国百强县排二十名左右,民营经济较发达,有四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五金工具、木业、眼镜、皮革、家纺、汽车配件等产业比较强,其中眼镜应该是最有名的了。

应该说丹阳的经济算还可以的,但环境不怎么样,不过苏南也没几个地方环境好就是了,在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几乎没有环境好的。

❷ 江苏gdp居全国第二,为何到现在也没有一座一线城市

因为富裕的地方很小,面积很多的又比较穷!

你们认为,江苏哪一种城市有可能晋升为一线城市呢?南京还是苏州?

❸ 差距从40亿到三万亿20年还追不上江苏,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

山东省和江苏省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两个省份都是我国的经济人口大省,但长期以来,山东的经济总量始终超不过江苏,从经济发展来看,山东无疑非常的优秀。纵观全国,山东的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和江苏,长期位居中国第32020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超过十一万亿,毫无悬念的领跑全国。截止目前,广东省已经连续32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2020年,山东经济总量为7万3129亿,位居全国第三,江苏经济总量则为10万2719亿,位居全国第二,两省经济总量的差距接近三万亿。

从两院院士的数量来看,江苏达477人,而山东则为168人,差距非常明显。另外,两省的差距与地理位置也有关系。山东位于我国的东部偏北,虽然邻近京津冀和黄湖湾,但联系并不紧密。江苏就完全不同,苏南地区邻近上海,这里是长三角的核心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圈之一。这里经济活跃,基础设施发达,发展速度远超其他地区。这20年,山东与江苏三万亿的差距,大部分都来自苏南地区的贡献。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山东未来想要缩小差距并不容易,毕竟山东产业转型的压力要比江苏大得多。山东虽然在经济上距离江苏越来越远,但放眼全国,山东还是金字塔顶端的省份,实力不容小看。

❹ 中国哪个省最富裕

在如今基本上小康家庭覆盖已经高达80%以上,只是在一些云贵川偏远地方,还是有一批人群等待脱贫,我相信在国家利好的政策面前,这一天并不会太远。如果说在整个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在哪里,我个人认为绝对是江浙等地。自古以来江浙都被称为富得流油的地方,由于交通便捷又地处中心,所以经济一直都较为活跃。


江浙等地的气候也是非常宜人,也非常适合于居住,但是想要在那里买一套房子却不那么便宜,因为在整个全国,浙江的房价都是排列在前,其实我认为浙江经济好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依靠着上海这座魔都的存在竖版,因为上海经济的影响扩大了经济圈,所以围绕在上海周边的很多省市经济都非常活跃。

❺ 苏州的经济为什么这么厉害

地级市航母,gdp吊打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吊打五大计划单列市(副省级)里的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吊打除广州以外的所有省会。要问苏州经济为什么这么厉害,无非天时地利人和。

❻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绩单,意味着城市经济再上新台阶。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1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2019年中国大陆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2021年中国大陆人均GDP突破1.25万美元,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21年中国大陆城市人均GDP50强已经出炉了,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榜。

根据世界人均GDP发达标准,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是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超过了该水平,2021年,中国有30座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比2020年增加20座,这意味着中国一年就增加了20座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充分说明了中国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就。

人均GDP前三甲城市

状元:鄂尔多斯

2021年是鄂尔多斯市经济腾飞的一年,GDP名义增速达到33.5%,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带动全市GDP总量和人均GDP迅速抬升,2021年鄂尔多斯市实现GDP4715.7亿元,排名全国第57名,人均GDP达到20.9万人民币(3.43万美元),排名从2020年的第四名提升至榜首。

榜眼:克拉玛依

2021年克拉玛依市预计实现GDP1050亿元,2020年末常住人口达到49.03万人,人均GDP达到21.42万人民币(3.4万美元),2020年克拉玛依市人均GDP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21年人均GDP被同省的鄂尔多斯赶超,退居全国第二名。

探花:无锡

在中国城市GDP前15强中,无锡市是常住人口最少的城市,常住人口仅746万,但是创造的经济总量却不低,2021年无锡市实现GDP14003.24亿元,排名全国第14名,所以,无锡市的人均GDP也非常高,人均GDP达到18.77万人民币(2.9万美元),排名全国第三名。

人均GDP排名前十的城市还有:北京市、苏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常州市、珠海市。

GDP和人均GDP均排名全国前十的城市有5个,分别是北京市、苏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城市才是真正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

50强城市区域分布

2021年,中国人均GDP50强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和内蒙古等省份。

其中,江苏省入榜城市最多,达到8个,其次是浙江省,有6个城市入榜,而广东、山东、福建、内蒙古各有5个城市入榜。

地处我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去年竟然有5个城市入榜人均GDP50强,富裕程度不可小觑,特别是排名第一的鄂尔多斯市和排名第二的克拉玛依市均来自内蒙古。

另外,安徽省有3个城市入榜,湖北有2个城市入榜,陕西、云南、辽宁、新疆、河北、甘肃、湖南、江西各有1个城市入榜。

四大直辖市中,北京和上海人均GDP排名均进入前十,天津排名第40名,而重庆市是唯一没有进入人均GDP50强的直辖市。

虽然全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越发严重,中国一些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美元,而有些地区的人均GDP却低于3000美元,两者相差十倍,人均GDP的巨大差距充分反映地区发展不均衡,说明中国城市的“贫富差距”也在迅速扩大。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2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绩单,意味着城市经济再上新台阶。全国3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前50强可谓是“佼佼者”。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4座一线城市,依然稳坐“四大天王”的位置。这一次,榆林、太原取代南宁、漳州成为“尖子生”踏入Top50。

其中,在GDP20强城市中,前17位排名与2020年一致。然而,时隔22年福州超越泉州,重返福建省第一名,拿走了全国20强最后一个名额。

(长春为预估数据,以官方为准)

大局未变 谁更出色

按GDP排名分析,全国前十的城市去年GDP总量均已超过1.6万亿元,前六城超过了2万亿元。其中,上海、北京GDP总量突破4万亿元,深圳、广州突破3万亿元,成都、杭州逼近2万亿元。

再从GDP实际增速研究,武 汉、合肥、南通、无锡、苏州、成都、东莞等14城增速跑赢全国8.1%的数据。其中,武 汉(12.2%)、合肥(9.2%)、南通(8.9%)增速数据排名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GDP“万亿俱乐部”扩容至24城。论横向区位,东部城市有17座,中部城市4座,西部城市3座。论纵向区位,南方有18座,北方仅有6座,南北差距未见缩小。

从城市群来看,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以8座领衔,粤港澳大湾区以4座紧随其后。在头部十大城市中,武 汉因疫情影响,2020年已与杭州位置互换。南京取代天津,成为新的中国十大城市之一。由此看到,今年格局也未曾改变。

新兵过万 谁最上进

所谓“万亿俱乐部”,指的是中国大陆全年GDP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2020年“万亿俱乐部” 迎来扩容,成员从17个增至23个,包括济南、合肥、南通、福州、泉州以及西安。近些年,从这几个城市的成绩单来看,各有喜忧。

提到合肥,脑海中不禁闪现出京东方、长鑫、蔚来等龙头企业。这些年用“抢跑”二字概括合肥,一点也不为过。正如足球场上的黑马,驰骋到球门前,才显露胸有成竹的自信,临门一脚直打球门。

这座城市的GDP增量和名义增速,均是6城最高的,连续六年实现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按照这个速度,合肥今年超越济南指日可待。

当然,作为省会的济南并不示弱,以11432.22亿元在6城市中拔得头筹,拿下第18名的席位。近些年,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势必会站在省内“一览众山小”。

根据济南统计局数据,2021年济南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智造济南”,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9%,两年平均增长9.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两年平均2.9、1.7个百分点。

而泉州相比这几个城市,2019年经济距离万亿仅差54亿元。虽然GDP连续22年位居全省第一,但是福州一直在“穷追不舍”。最终,福州还是抢回了“老大哥”的位置。不过,谁能一直坐稳“大哥”的位置,还真不好说。

福州实力不俗,2021年GDP再破一个千亿门槛。其中,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32.5%、63.5%,分别拉动增长0.3、2.7、5.3个百分点。

再看名义GDP增速上,福州同样表现出色,去年前三个季度福州GDP增速均高于泉州。全年13.0%的增速成绩,在6个“新兵”中仅次于合肥。

说实话,南通闯入万亿俱乐部,令人意料之外。2019年距离万亿目标,差着616.5亿的缺口,六个城市中仅高于西安。虽然一口吃不了大胖子,但是持续性小口投喂也相差无几。

令人仰望的是,南通地理位置的优势,进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面临着沿海与内陆两大经济的辐射。论“包工头”,南通是专业的,每4个南通人,就有1人从事建筑业。作为南通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建筑业的产值很高。截至去年,建筑业总产值破万亿,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西安是西北首个GDP破万亿城市,而且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也意味着,九大国家中心城市GDP全部超万亿元。前几年,西安在县域经济上存在短板,主要集中鄠邑、蓝田、周至三个传统“末位”区县。

经过不断地调整,三区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市一半左右。但是,三者去年年底突然失速,一方面是突发的疫情,使得按下了“暂停键”,另一方面是发展潜力上的日渐疲软。

无论如何,受去年末疫情影响,整个城市有40余天被迫按下“暂停键”,但西安算是打出了“万亿城市”的.擦边球。

而在当时,东莞GDP达10855.35亿元,成为万亿GDP第24城,超越了西安。据2022年东莞政府报告,2021年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1.1万家,实现翻一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重大项目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

拒绝一城独大双子星不是梦

“双子星”现象,相信大家都熟悉不过了。这些城市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经济的四分之一,核心综合实力旗鼓相当,则说明该城市对所在省份经济十分重要。

比如,广东坐拥广州、深圳,浙江稳拿杭州、宁波,福建的福州、厦门各有所长,山东的济南、青岛你追我赶……

为什么沿海省份双子星“成群结队”,而内陆省份往往“一枝独秀”?

不难发现,随着武 汉、成都、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在各大榜单中崭露头角,逐渐成为排行榜中的“新秀”。但是,这些地方几乎都带着省份的身份,而其余地方在榜单中算是个“过客”,真是时有时无、若隐若现。甚至,让人很难脱口而出该城市是省内第二大强市。

然而,沿海省份并不一样,往往都是多个“双子星”城市,现在“三子星”城市出现了,福州、泉州、厦门就是三足鼎立。尤其,在南方能轻而易举的说出第二大城市、第三大主力军。有些城市的实力与省会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深圳就是最为典型的“桥头堡”。

“双子星”城市的存在,究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好处?

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间竞争,在吸引人才、产业、资金等方面进行对标,打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从而使得双方共赢。另一方面,久而久之在省内形成“城市群”,带动资源要素快速流通,打破行政束缚,对整个区域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所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可以说,双子星城市越多,发展才越平衡。

24座“万亿俱乐部”分布并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产业、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流向了特定的区域。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优化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发挥更大的“溢出”效应。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3

城市的活力是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大的城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各大城市2021年经济数据陆续揭晓。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了2021年各大城市GDP数据,在全国33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共有54个城市GDP超过5000亿元,比上一年多了9个,共有24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元大关,比上一年增加1个。此外,2021包括榆林、潍坊等一些地级市表现十分亮眼。

24城超过万亿,福州首次跻身20强

在全国33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这50城可谓是佼佼者。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21年TOP50城GDP之和为613484亿元,约占全国的53.6%。从入围的门槛来看,今年第50名的是太原,其GDP达5121.6亿元,比去年的门槛提高了519.6亿元,这也是50强城市GDP门槛首次突破5000亿元。

从头部城市来看,今年GDP十强城市依然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 汉、南京,前十名的名次都没有变化。

上海和北京均首次超过了4万亿。其中,上海实现GDP43214.85亿元。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605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11.7%。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生物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9倍、16.1%和12.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8倍、12.2%和7.4%。

北京市实现GDP40269.6亿元。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0%,两年平均增长15.8%。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在疫苗生产带动下比上年增长2.5倍。

京沪之后,深圳也实现了新突破,GDP首次超过3万亿元,广州、重庆和苏州处于2万亿元梯队。其中,广州仍领先重庆338亿元,继续守住第四位置。

从第11名到第20名的城市来看,位居第12的宁波GDP达到了14594.9亿元,将领先青岛的优势扩大到了459亿元。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宁波近年来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结合很不错,宁波本身的制造业十分发达,有很多隐形冠军,在互联网的赋能后,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

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去年经济发展也十分亮眼。2021年,福州20多年来GDP首次超越民营经济大市泉州,成为福建省第一经济大市。同时,福州在全国城市的排名中,连升三位,首次跻身到全国20强行列。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开明分析,福州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创新中心,福州的数字经济、高科技产业发展比较好,现代服务业也比较强。比如,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突出,拥有新大陆(000997.SZ)、网龙(00777.HK)、星网锐捷(002396.SZ)等代表性企业。

50强中,GDP超万亿元的城市共有24个,比上一年增加1个,新晋城市是东莞。改革开放后,随着加工出口贸易的发展,东莞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有“世界工厂”之称。近年来,在一线城市深圳的带动和产业外溢下,东莞的高新产业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高新技术企业达7400多家。在此次东莞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GDP万亿城市达到4个,与江苏省并列第一。

东莞之后,目前9000亿元梯队暂时空缺,有4个城市处于8000亿梯队,分别是常州、烟台、唐山和徐州。其中,苏南地区的常州GDP达到8807.6亿元,是最靠近万亿元大关的后备城市。

7000亿梯队的阵容更大,有7个城市目前处于这一梯队,分别是大连、温州、沈阳、昆明、长春、厦门和潍坊。既有省会城市,也有计划单列市,还有温州和潍坊这两个普通地级市。

表:2021年城市GDP前50(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公布数据整理)

江苏9个浙江7个入围,潍坊、榆林亮眼

从50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共有33个城市,占比约三分之二。中西部地区共有13个,占26%。东北地区共有4个,即东北的4个副省级城市。

按省份分布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共有9个城市入围中国城市50强,且这9个城市的GDP全部超过了6000亿元,其中有4个城市超过万亿元,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

江苏之后,同处长三角的第四经济大省浙江共有7个城市入围50强,数量位居第二。其中,杭州继续排名第八,宁波位居第十二,温州位列第三十。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共有5个城市入围50强。相比之下,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仅有4个城市入围,分别是两个一线城市深圳、广州和两个制造业大市佛山、东莞。广东入围城市少,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有关。由于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存在巨大的差距,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其中仅广州、深圳和佛山、东莞四个城市就占了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这四个城市之后,第五名的城市惠州与第四名的东莞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50强城市包括了四大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8个省会城市以及23个普通地级市。值得注意的是,在23个普通地级市中,有20个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有8个、浙江5个、山东3个、广东2个。

一些普通地级市的表现十分亮眼。其中来自山东的潍坊,排名由上一年的第39名上升到第35名,GDP总量由2020年5872.2亿元直接跨过6000亿阶梯,进入到7000亿梯队,达到了7010.6亿元,与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差距仅有23亿元。

潍坊这座拥有潍柴、晨鸣、歌尔等众多知名上市公司的区域强市,近年来正呈现厚积薄发态势。潍坊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已有国家级单项冠军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7家。在2017年至2020年山东遴选出的37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潍坊拥有57家,位列16个地市的第一名。

沿海之外,中西部地区也有3个普通地级市进入50强,比上一年增加一个,新入围者是榆林。数据显示,2021年榆林市GDP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达5435.18亿元,稳居陕西省第二。在全国的排名由第57名上升到第46名,上升了11位。

排名的大幅上升,与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紧密相关。作为煤炭生产基地,2021年榆林工业总产值首超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55.9%,两年平均增长22.7%。其中,能源工业产值增长61.4%;化工行业产值增长54.3%。

实际上,不只普通地级市,一些省会城市也因为能源价格的上涨,名次发生显着变化。其中煤炭大省山西的省会太原由上一年的第56名,上升到第50名。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太快,拥有能源、原材料多的地区,工业利润、经济总量增加较多。当然这些地方未来的产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❼ 三线城市江苏宿迁,五险一金后到手4000元/月怎么样

我也宿迁的,八小时班,除去保险4500,交完房贷除去开支,就不剩钱了,遇到事情还得借钱。这都是四五线城市,消费一点也不低,没有房贷还能凑合,有房贷车贷的根本不够用。

宿迁是江苏的地级市,成立21年了,被称为“十三妹”,由宿豫区,沭阳县,泗阳,泗洪几县区组成。是苏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但这几年发展迅猛啊!这位网友4000元/月,这在宿迁也是中上等水平,还是不错的。毕竟宿迁整体工资不高,房价对比周边,也是低的,所以4000元,小康啦!

够用的[大笑][大笑][大笑]

相对于一二线城市。宿迁这样的江苏沿海城市消费也不可言低,因为江苏自古就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如今已是全国第二经济强省。

而且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江苏的发展水平能如此高,主要得益于省内的每座城市都在快速发展,并且经济发展较为平衡,全都跻身中国百强市。不管是哪座城市,经济实力都不容小觑。

宿迁作为江苏省的地级市,是我国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同时还是徐州都市圈,江淮生态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不仅如此,宿迁还是我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以及我国优秀的 旅游 城市。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月收入4000只能算上中下等的水平,如果再有房贷车贷等债务就会显得捉襟见肘.

宿迁基本上是只有五险没有一金的,在一般的公司企业做事,扣除五险外到手也就三千多。一些小微企业餐饮行业,大部分人只能拿到两千多三千左右;建筑装修行业,凭自己的本领,五六千上万,甚至两万多三万的也有,这些行业基本都没什么险不险的,就这个钱愿干不干。不说其他的因素,如果都有五险,再得四千多也没什么过不去的。年轻夫妻带个孩子,别和人攀比,就算还房贷,也基本能过得去。关键是现在宿迁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房价还死高,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活的挺累!

这主要看你是不是本地人,本地人大部分都是有房子,还有宿迁很多地方都在拆迁,尤其宿豫区,虽然赔偿不能很苏南比,但是总体来说得一两套房子,落下点 还是可以的,4000虽然不算多,但是够你有房有车过小日子了,不过如果这是家里唯一收入,那就太少了,养老婆养孩子,这点钱肯定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或者个老婆一起努力赚钱,怎么滴家庭收入也得超过8千,才能不至于捉襟见肘的混日子。外地人的话,呵呵,更不用说了。四千,别活了。背井离乡图什么?

新员工4000和老员工4000是一样的,新员工刚到单位做的都是一些基础工作,新员工各方面经验不足,工资不高,如果有很大提升空间,自己也有适合潜质,不要看一时工资高低,一但得到冲分发挥工资翻几倍都不是问题,如果是在单位几年老员工,说明自己没有什么提升,没有什么空间,得不到提升多方面原因造成,也从自身找原因。

怎么说呢,宿迁虽然是三四线城市,但是消费水平一点也不低,东西贼拉拉的贵,就想着4000只够家里的日常开销摆了

如果没房贷、车贷的话还算可以,其实宿迁的消费水平并不低,特别是吃的方面。

大家好 我是老剧慢播。首先江苏宿迁是3线城市,属于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同时也是淮海经济圈核心城市,陇海线经济带支点城市。目前宿迁的平均工资在6360元/月左右,市区房价9933元每平。如果有房的话4000的工资,生活还是可以的,买房就有点差距了。

❽ 江苏2019年GDP排名是怎样的

2019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万亿元,仅次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13个地市全部3000亿+。


据统计数据,2019年,苏北连云港、宿迁两地GDP均预计突破3000亿元,至此,江苏省内13个地市GDP将全部实现3000亿+,成为全国唯一。


传统洼地在被垫实,历来的优等生也有了新期待。2019年,苏州GDP预计增长6%,总量达到1.93万亿,距离2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


目前,全国GDP超过2万亿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从城市层级看,上述四城中有两个直辖市,一个省会、副省级城市,一个经济特区,而苏州只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


按照当前经济的增速,2020年,南通GDP将有很大概率突破万亿大关,届时,江苏一省将有四城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又将创造一个全国唯一。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高过广东,如2018年时,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1万元,高过广东的3.58万元。


全国脱贫标准为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自行划定脱贫标准为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高于国家标准。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城市低保最低可以达到720元/月,合计年收入8640元,远高于扶贫标准。

❾ 吴语区的经济

现代吴语区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吴语区创造的财富是全中国的六分之一。吴语区自古经济发达,优势传统由来已久。
2012年,吴语区的GDP总量为85212.18亿元,占全国总量(519322亿元)的16.41%。吴语区=苏南吴语区(27759.55)+上海(20101.33)+浙江(34606.3)+皖南局地(1745)+赣东北局地(1000)。苏南吴语区经济总量占江苏省经济总量的51.4%,苏南吴语区=苏锡常23549.55+丹阳820+溧水区高淳区716+靖江625+南通东南部2048(启东610+海门663+通州676+如东东南角100)。
中国城市GDP可能存在虚假或注水成分,数据仅供参考了解。
从GDP总量看:全国十强城市中,吴语区城市能保证占据三至四席。形成一超多强格局,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相比于其他很多地区只能诞生一到两个核心城市,甚至出现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落差极大的情况,吴语区城市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吴语区的县域经济也十分强大。
从人均GDP看:无锡、苏州的人均GDP达到11.74万和11.4万(2012年),列中国非资源城市的第二、三名,仅次于深圳。而总量十强城市中的成都和重庆人均GDP则为5.76万和3.9万(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吴语区城市(包括皖南赣东的几个地方)的人均GDP约为71205元,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2012年中国城市GDP总量35强(全国共290个地级市)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2012年1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上海2 北京 广州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北京3 广州 北京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广州4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天津深圳5 苏州 苏州 苏州 苏州 苏州 苏州 苏州 天津 深圳天津6 天津 天津 天津 天津 天津 天津 天津 苏州 苏州苏州7 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重庆8 杭州 杭州 杭州 杭州 杭州 杭州 无锡 杭州 杭州成都9 无锡 无锡 无锡 无锡 无锡 青岛 杭州 无锡 无锡武汉10 成都 成都 青岛 青岛 青岛 无锡 佛山 青岛 成都杭州11 青岛 青岛 宁波 佛山 佛山 佛山 青岛 佛山 佛山无锡12 宁波 宁波 南京 宁波 宁波 宁波 沈阳 成都 青岛青岛13 武汉 武汉 佛山 南京 成都 武汉 武汉 武汉 武汉南京14 大连 大连 成都 成都 南京 成都 大连 大连 南京大连15 沈阳 沈阳 大连 东莞 东莞 大连 成都 沈阳 大连佛山16 南京 南京 沈阳 武汉 武汉 沈阳 南京 宁波 宁波沈阳17 哈尔滨 哈尔滨 武汉 大连 沈阳 南京 宁波 南京 沈阳宁波18 佛山 佛山 东莞 沈阳 大连 东莞 东莞 东莞 长沙长沙19 泉州 泉州 唐山 烟台 烟台 唐山 唐山 唐山 唐山唐山20 石家庄 济南 济南 唐山 唐山 烟台 烟台 烟台 烟台郑州21 济南 长春 烟台 济南 济南 济南 长沙 长沙 郑州烟台22 长春 烟台 哈尔滨 哈尔滨 哈尔滨 郑州 郑州 郑州 东莞东莞23 烟台 福州 郑州 石家庄 郑州 长沙 济南 济南 济南济南24 福州 温州 长春 郑州 石家庄 哈尔滨 潍坊 哈尔滨 泉州泉州25 唐山 唐山 长沙 长春 长春 石家庄 石家庄 石家庄 南通哈尔滨26 温州 大庆 福州 泉州 泉州 泉州 哈尔滨 泉州 长春南通27 大庆 郑州 南通 温州 温州 长春 泉州 长春 哈尔滨石家庄28 绍兴 绍兴 大庆 长沙 长沙 南通 南通 南通 石家庄长春29 郑州 潍坊 常州 南通 南通 潍坊 淄博 潍坊 西安西安30 潍坊 南通 西安 潍坊 潍坊 温州 温州 西安 大庆福州31 南通 淄博 鞍山 绍兴 绍兴 淄博 常州 淄博 福州合肥32 淄博 台州 济宁 福州 淄博 福州 长春 温州 潍坊潍坊33 西安 徐州 淄博 福州 绍兴 西安 福州 常州徐州34 厦门 临沂 大庆 常州 大庆 邯郸 常州 徐州大庆35 嘉兴 常州 大庆 常州 绍兴 绍兴 合肥常州 “干隆下江南”是民间戏曲中常见的戏码。干隆、江南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让人感觉自然而然就能出戏。民间戏曲这样安排,还有一层心理,就是认为即便是富有四海的皇帝,对江南也是羡慕、向往的。江南是独立自发的江南,而不是皇帝搞出来的经济圈。
“江南”这个词,含有丰富的意蕴。如果用它的狭义范围——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吴语区来说,它既是地理概念,又是文化概念,还是经济概念。
长三角、珠三角的这种经济分布,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格局。但是这两大经济圈完全不是康雍乾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今天,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政府倡导的概念很流行。但是,政府基于某些目的,规划经济圈、经济带,并不能与自发秩序相抗衡。 吴语区自古被称为“山水江南,鱼米之乡”。
吴越平原是长江以南开发最早的重要地区之一,至今仍是全国经济发达和富饶的地区。
先秦时,吴越二国生产都有发展,同样没有使用铁农具从事生产的记载。公元前六七世纪,吴国已知用铁,吴王僚身披铁甲,吴王阖庐使人铸铁剑,乃至夫差赐剑使伍子胥自杀,却绝无铁农器的痕迹。《越绝书》卷11《越绝外传记宝剑》载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二人“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龙渊、太阿、工布)”。又记风胡子对楚王说:“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它揭示以铁制作兵器也需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晋人王嘉《拾遗记》卷3记“范蠡相越,日致千金……铜铁之类,积如山阜”。方士王嘉的志怪小说,虽是荒诞,亦不言及铁为农具。盖战国时吴越地区尚无铁制农具的迹象。另外,《越绝书》卷10《越绝外传记吴王占梦》载吴王夫§一次将40疋杂缯赐给太宰韶。同书卷4《计倪内经》,计倪要求勾践“劝农桑”,又卷8《越绝外传记地传》记会稽葛山,“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去县七里”,按《吴越春秋》卷8《勾践归国外传》,越使文种送葛布10万给夫差。《越绝书》卷8记会稽有“麻林山,一名多山。勾践欲伐吴,种麻以为弓弦……去县十二里”。《淮南子》卷1《原道训》称,“匈奴出秽裘,于越出葛缔”。由此可见,先秦时,吴越地区已有桑蚕,并有葛麻,丝葛已用于纺织,麻则充当战略物资。
秦和西汉时的会稽郡,至东汉顺帝时,析置吴郡。往日,会稽郡治吴。此后,吴郡治吴,会稽郡治所南移山阴,显示自秦至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在逐步向南推移。说到江南地广人稀是汉代实施火耕水耨的重要前提与条件,其依据可能是《史记·货殖列传》所云:“楚越之地,地广人稀。”但就西汉会稽郡县产15而言,如上所述,它是比同期司隶所属七郡以及黄淮海平原若干郡县的产15要少。但比梁国、巨鹿、常山、广平、信都、上谷、渔阳、山阳、泰山、琅邪、泗水、千乘、北海、东莱、高密等郡国平均户口数多。黄土高原所属凉州、并州乃至朔方所属诸郡县更是无一能与会稽郡县户15相比。若从东汉吴郡所属诸县户15平均数观察,它仅次于颍川、鲁国、清河、渤海、平原、南阳、零陵、长沙、巴郡、广汉、犍为等郡县,在全国是处于较前列的,更难以说吴郡是地广人稀。有的学者大概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才把吴越平原排除在汉代火耕水耨的地域之外。如此处理,也未必一定合适。
吴越平原地区经过汉代特别是东汉时的垦殖,至东汉末年,江东面貌已是初步改观。据《水经注》卷40《渐江水》注引南朝刘道真撰《钱唐记》称,杭州东面的防海大塘即由汉代华信建议修筑,“以防海水”。吴郡富阳人孙策认定,“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其时,“家富于财”的临淮人鲁肃说:“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沃野民富,正是生产发展的生动体现。自孙吴以至梁、陈,六朝均建都建康,经过近400年的大力经营,江东的发展相当突出,本来并不亮丽的吴越平原至是显着地超越了原来与之地位相当的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平原,走在江南地区生产发展的最前列。
早在南朝刘宋初年,范泰已对宋少帝说,“今之吴(郡)会(会稽),宁过二汉关河”,三吴地位开始日趋突出。
南宋光宗时,范成大《吴郡志》卷50引“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20多年后,陆游于宋理宗时撰《常州奔牛闸记》,《渭南文集》卷20称:“语曰:苏常熟,天下足。”还有其他几位南宋学者也说过类似的话。他们所述吴越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超越了史家对汉唐时关中繁荣富裕的描写。非常有意义的是,自六朝隋唐以至北宋时,吴越地区的经济发展线索脉络分明。
太湖流域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地区,而且在许多方面比其他地区先进一步,其在明清时期,商品性农业的发展领先于全国,农业生产更加精细,且持续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很广,农副产品中的名优产品迅速增多,对太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富庶起了重大作用。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力量,是精耕细作农业的积极实践者,而江南地区的商人、手工业者及其行业组织也以其在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商品农业的有力推动者。通过对各阶层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太湖流域高度发达的商品性农业背后的人文因素。 2011年,吴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0%。
工业总产值前32强地级以上城市中,有8个是纯吴语城市。而地级市市区说吴语的城市总共只有16个。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总产值(2011年)全国排行城市工业总产值(万)1上海3011440672苏州2465166653深圳1852682004天津 1675181555佛山1452746946广州1383124777北京1369983888无锡1297108119杭州11079649610青岛10662835411宁波10618742512烟台10129977713沈阳9612525514重庆9143554215南京8609499816东莞7739036917大连7701835518唐山7545033119潍坊7529222620常州7396085121南通7383163022绍兴6797182823武汉6424590024东营6037860125郑州5913762426长春5884161327成都5809734928扬州5753342129石家庄5655342330徐州5112916031嘉兴5102850832中山50236309 追溯历史,吴语区是中国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始建于1865年的上海企业“江南造船厂”是中国工业文明的第一个典型案例,自强不息的江南人,持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大型民族工业、第一批正规产业工人、第一炉钢、第一台车床、第一支后膛装药步枪、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第一艘铁甲军舰、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第一艘机动兵轮、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船……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是近代中国工业的中心,工业产值约占当时全国总产值的一半。机械制造、棉纺织、食品、造纸印刷、水电煤气、卷烟、肥皂、化妆品、搪瓷、油漆、橡胶、化工原料、电工器材等几乎都是在上海最先出现的。上海机器工业曾经在全国同行中的比重高达80%。
宁波商人执当时上海滩的航运业与钱庄之牛耳,长期控制上海总商会。宁波商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华人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五金店、南货店、绸布店、火柴厂、染织厂、化学制品厂、印刷厂、灯泡制作厂、日用化工厂、机器染织企业、国药店、钟表店,第一套中山装,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条公共汽车线,最早的民营仪表专业厂,甚至最早的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证券交易所、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就连“大世界”游艺场都是在宁波人的手里诞生的。而无锡实业商帮在上海滩也拥有显赫的地位与势力,尤其以中国首富荣氏家族(荣德生、荣宗敬等)为翘楚,还有上海滩煤铁大王无锡人周舜卿(中国私营银行创始人,雷雨周朴园原型),上海其他的几个实业大王也有一些无锡人,如电气大王、呢绒大王、桐油大王、电池大王、洋铁皮大王等。现如今汽车工业赫然屹立于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之首,成为上海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当今的吴语区工业底子厚、根基牢。 经过长时期不同阶段较快发展,长三角地区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比较扎实,受资源、能源、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大力发展服务业称为共识,服务业发展提速加快。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文化、房地产等等都应加快发展。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就业率之良策,从而此举还有扩大长三角内需之经济效果。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服务业的产值和从业人数都分别稳定在该国或该地区GDP和就业人员总数的70%左右。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绝对数值不断增加,有学者认为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正在取代制造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
吴语区把成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作为共同目标,推动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服务业比重,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阅读全文

与苏南经济圈值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9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4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40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7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2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8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5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