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山东的经济总量这么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怎么样呢
这是个系统问题:1、山东总人口绝对数很大,人口比较多,接近1亿。2、区域差别很大,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如半岛区域 青岛、威海、烟台等因海洋经济、对外贸易加工产业发展都比较富裕,招远黄金、东营因油田、日照钢铁,潍坊是亚洲的菜篮子,莱芜钢铁、兖州煤矿,德州经济开发区,都是比较富足的区域。济南省会也还可以。相对来说,泰安、临沂、枣庄、菏泽等地相对比较落后一些,存在广大的农村。3、青岛附近积聚了很多有名的上市企业和品牌,如海尔、双星、青啤等,还有海信、浪潮、潍柴动力、张裕、烟台万华、鲁泰、东阿阿胶、南山铝业等。4、地域面积大,基本上是平原,不像很多地区是山地和丘陵多,如山西陕西和南方省份等。另外肥沃的土地,盛产水果。
2. 山东经济怎么样
·一季度山东外商直接投资额24.3亿美元 跃居全国第一位
·大项目大企业用电优先保证 我省用电可靠率争全国第一
·首季我省利用外资全国第一 制造业服务业成资本集聚点
·山东实行无纸通关企业达1121家 无纸通关跃居全国第一
·山东是全国第一个重获批准设立新的煤炭、煤层的省份
·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位 政策性农业保险将在山东试点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31个上榜 数量全国第一
·我省拥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37所 数量全国第一
·2004年山东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36亿 生产规模全国第一
·畜牧业增加值全国第一 "没有草原的畜牧大省"实至名归
·2004年山东省果蔬加工等19种轻工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200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83亿美元 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山东出口退税增长近九成 新发生退税进度位居全国第一
·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千万 参保数全国第一
·替罪山羊草原徜徉 山东圈养牲畜成全国第一畜牧业大省
·山东省水产品对外贸易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稳居全国第一
·我省大企业集团总数全国第一 "群象经济"何以崛起山东
·山东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达18个 总数列全国第一
·总量全国第一 结构欠合理 我省制造业投资莫撒芝麻盐
·工业产品30多个全国第一 淄博工业走出“东北现象”
·我省农业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五分之一 保持全国第一位
·我省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势头 工业利税全国第一
·我省优质麦种植面积有望达3000万亩 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山东渔业产量全国最高 海珍品养殖规模和效益全国第一
·2004年中国能源200强公布 山东上榜个数全国第一
·山东科技工作者共206万人 总量居全国第一分布不尽合理
·去年达28.8亿元 山东省福利彩票销售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0多亿 居全国第一
3. 山东各城市的经济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第一肯定是青岛了,可以说除了城市文化,高等教育方面青岛还稍逊一筹,其他方面山东没有一个城市能望其项背。
第二比较难说,应该是济南吧,虽然济南面前的gdp已经落在了烟台的后面但毕竟是省会,还是有优势。
临沂gdp是山东省第七
附:按综合竞争力排序2005年 1、青岛 12(200城市排名) 2、济南 18 3、烟台 26 4、威海 27 5、淄博 39 6、 潍坊 47 7、济宁 59 8、临沂 64 9、 东营 10、日照 70 11、泰安 76 12、德州 78 13、莱芜 80 14、滨州 94 15、枣庄 107 16、聊城 149 17、菏泽 172
4. 山东烟台的经济怎么样
2日下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2020年烟台全市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烟台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16.42亿元、同比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3:40.8:51.9。
综观全年,多数经济指标走出先降后升、持续向好的“√”型态势,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各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带动经济快速回稳,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好于预期,个别指标增速连创新高。
工业生产率先恢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早于全国全省100%复工复产
1—2月,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全年最低点-8.1%,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早于全国全省100%复工复产,3月当月增速扭负为正,随后连续10个月保持月度正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左右的前10大行业全部正增长,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幅都在10%以上。
三大门类中,制造业恢复较快、全年增加值增长8.2%,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4.6%。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7%和18.3%。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3%,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向好 制造业投资增长1.5%
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5%,为对冲疫情影响,各级各部门下大力气加快投资进度,扩大投资规模,投资强度逐步加大,到4月份投资规模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下半年逐月向好,全年增长2.9%。三大领域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带动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9.6%和23.2%,合计拉动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0.2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占全部投资的64.3%、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投资表现抢眼,市级重点项目以及水利、城建、交通、农业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类重点民生事项完成投资分别超出年度计划25.9%、10.8%、0.4%、5%、167.2%和8.1%,投资发挥了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服务业稳步复苏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
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最直接、影响最大,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下降5.9%,多数行业增速大幅下滑,随着复商复市进度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常态,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消费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0个月降幅收窄,全年下降0.2%,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降准、降息等政策带动金融业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661.9亿元、增长14.6%,增速创近8年来新高;存款余额9997.8亿元、增长9.7%。全市共有4家企业上市,1家过会,1家整体上市。
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3.99亿吨、增长3.5%,集装箱330万标箱、增长6.4%。新兴服务业态突破发展,全年举办会展活动107场,参展人数、达成交易额分别突破3亿人次和50亿元。全市网上零售额25.4亿元、增长20.3%。
外贸进出口超预期增长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220.3亿元
疫情叠加贸易摩擦影响,烟台外贸进出口1—2月下降13.4%,为近5年新低;下半年开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稳步恢复,国外疫情加剧、外需缺口放大,外贸进出口后程发力、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220.3亿元,增长10.8%;其中,出口1968.4亿元,增长13.6%;进口1251.8亿元、增长6.7%。
全市外贸企业增长面过半,新开展进出口业务企业1067家。对美国进出口472.5亿元、增长31.3%,成为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进出口392.1亿元、增长36.3%,对欧盟(不含英国)进出口358.6亿元、增长11.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66亿元、增长17.4%。
实际使用外资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农村经济稳中提质
实际使用外资除一季度下降3.9%外,后三个季度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全年实际到位外资22.8亿美元、增长17.6%。日韩实际到位外资翻番增长,分别增长119.9%、412.2%,美国到资增长83.1%。新设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63个、增长55.2%。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1个,韩国SK、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夏普等世界500强首次落户。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6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倍。
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年粮食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74.7万吨、增长1.1%,粮食平均单产399.7公斤,为“十三五”期间最高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26万亩,共建成粮食核心示范区约5万亩、辐射区约50万亩。老龄果园更新改造47.2万亩、超年计划18%,苹果总产量约575万吨、增长3%。畜禽产品供应充足,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7.2%,截至去年底生猪存栏312.9万头、增长15.9%。
财税收入企稳回升 就业民生形势总体稳定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季度下降24%,之后降幅逐月收窄,到10月份实现正增长,全年完成610.1亿元、增长2.5%。税收收入自4月份起降幅逐月收窄,全年完成421.5亿元、微降0.9%。骨干行业、重点企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占比六成以上的前十大纳税行业6增4降。纳税前十大企业合计缴税67.9亿元、增长11%。创新型企业创税能力快速提升,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纳税分别增长6.9%、6.3%、30.9%、9.9%。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9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登记失业率2.5%,控制在预期目标内。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年民生支出完成64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434元和22305元、分别增长3%和5.1%,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猪肉价格上涨47.8%,比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
5. 山东经济在全国的地位是怎样的
山东经济在全国中的"第一"
(2005-04-28 09:11:13)
·我省联网高速公路将全部实现计重收费 总里程全国第一
·一季度山东外商直接投资额24.3亿美元 跃居全国第一位
·大项目大企业用电优先保证 我省用电可靠率争全国第一
·首季我省利用外资全国第一 制造业服务业成资本集聚点
·山东实行无纸通关企业达1121家 无纸通关跃居全国第一
·山东是全国第一个重获批准设立新的煤炭、煤层的省份
·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位 政策性农业保险将在山东试点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31个上榜 数量全国第一
·我省拥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37所 数量全国第一
·2004年山东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36亿 生产规模全国第一
·畜牧业增加值全国第一 "没有草原的畜牧大省"实至名归
·2004年山东省果蔬加工等19种轻工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200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83亿美元 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山东出口退税增长近九成 新发生退税进度位居全国第一
·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千万 参保数全国第一
·替罪山羊草原徜徉 山东圈养牲畜成全国第一畜牧业大省
·山东省水产品对外贸易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稳居全国第一
·我省大企业集团总数全国第一 "群象经济"何以崛起山东
·山东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达18个 总数列全国第一
·总量全国第一 结构欠合理 我省制造业投资莫撒芝麻盐
·工业产品30多个全国第一 淄博工业走出“东北现象”
·我省农业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五分之一 保持全国第一位
·我省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势头 工业利税全国第一
·我省优质麦种植面积有望达3000万亩 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山东渔业产量全国最高 海珍品养殖规模和效益全国第一
·2004年中国能源200强公布 山东上榜个数全国第一
·山东科技工作者共206万人 总量居全国第一分布不尽合理
·去年达28.8亿元 山东省福利彩票销售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0多亿 居全国第一
6.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怎么样啊
别小看山东,比浙江略好,碾压湖北福建。
连云港可是大港,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看看央视城市名片就有数了
7. 山东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山东的经济,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就是税赋太重,对比广东和浙江,在山东做企业真是太累。最近听说山东的税务系统又增加了税收任务了,听说是因为GDP的增长和税收增长不平衡引发的,山东的钱都被上交买官了。
所以老百姓的收入并不是很高~
8. 山东的经济发展如何发达吗
山东省,简称鲁,省会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9. 山东的经济主要靠什么怎么GDP排前3啦!广东这么疯狂,居然GDP只比山东多了一点点。有了解山东的吗
山东的经济主要靠:农业、工业、牧业、渔业及零售业。
1、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2018年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GDP)764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
3、第一产业增加值4950.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3641.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7877.4亿元,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76267元,增长5.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1525美元。
(9)山东的经济怎么样扩展阅读
第一产业
1、山东耕地率属全国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
2、山东不仅栽培植物、饲养畜禽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可资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3、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较高,粮食作物种植分夏、秋两季,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杂粮,其中小麦、玉米、地瓜是山东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4、201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粮食总产量1063.9亿斤,连续5年过千亿斤。
第二产业
1、山东的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据中国各省前三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较多,号称“群象经济”。
2、由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肉蛋奶的产地,因此在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和食品工业相当发达。
3、201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8897.0亿元,比上年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7.5%,高技术产业增长9.6%。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3%,利润总额增长10.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6%,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5、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的工业企业49家,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的有20个县(市)和12个区。
第三产业
1、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8%,其中,餐饮收入增长10.9%,商品零售增长8.6%。
2、城镇零售额增长8.6%,乡村零售额增长9.8%。
3、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销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8.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3%,日用品类增长7.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4%,家具类增长9.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