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学之父是谁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他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海关官员的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并对经济学产生兴趣。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毕业后,1748年到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与文学。
1751~1764年回格拉斯哥大学执教,期间他的伦理学讲义经修订在1759年以《道德情操论》为名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1764年他辞了教授。担任私人教师,并到欧洲旅行,结识了伏尔泰等名流,对他有很大影响。
(1)苏格兰有哪些经济学家扩展阅读:
在斯密看来,人类的行为是由六种自然的动机所推动的: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这些动机经过各种社会机制的细致平衡,会使一个人的利益不至于与其他人的出现强烈地对立,由此而产生的自利行动必然在个人的利益追求中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
由于深信人类动机的自然平衡和对自然秩序的信仰,斯密提出了他的论断: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都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达到并非出于其本意的目的”。他的经济学理论正是以这种基本观点为基础而对经济过程作出分析的。
在微观经济学方面,斯密的价值论把劳动看成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并且把每一种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视为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考察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竞争约束个人自利行为的作用形式和价格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运动过程。
⑵ 三大经济学之父是谁
世界三大经济学之父分别是凯恩斯、坎蒂隆、亚当斯密。
1、凯恩斯
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着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2)苏格兰有哪些经济学家扩展阅读:
经济学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此时以微观经济学为主,代表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理论研究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代表作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始建立,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最终确立,建立了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⑶ 国富论和资本论的作者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着作,《国富论》是具有"现代经济学之父"美誉的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着。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
⑷ 哪位经济学家是从格拉斯哥毕业的
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
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代表作品:《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学习期间,哲学教授弗兰西斯·哈奇森的自由主义精神给予斯密启发。
1751年,斯密回到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讲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大学任职期间,斯密公开发表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观点。
⑸ 提出国富论的是谁
《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着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国富论》这部着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被后人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他总结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发展经验,构建了近代最主要的经济学体系,并就经济与伦理关系提出了见解。斯密终身未娶,以教学为生,主要着作有:《道德情操论》(1759年)与《国富论》《1766年》。
⑹ 《国富论》讲的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1、富国裕民:经济学的目标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标,即政治经济学到底是干什么的。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目标是“富国”和“裕民”。
其中,“裕民”是第一位的,没有民众的富裕,“国富”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无论是富国还是裕民,皆有赖于国民财富的增加,即首先是把蛋糕做大。
要想实现国民财富的增加,就必须解决如下互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即什么是国民财富以及如何才能增加国民财富。前者涉及的是国民财富的性质问题,后者涉及的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
2、分工交换: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富国裕民,如何才能增进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途径之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顺畅;二是增加劳动者人数,而这又依赖于资本积累和适当的资本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斯密认为,分工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众的普遍富裕,这是市场经济不同于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的重要特征。
有了分工,就会涉及交换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通过平等自愿互惠的市场交易,才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在斯密看来,只有以利己心为基础、以平等的交换行为为基础的表现形式的市场交换,才是能够保持持久的常态。
3、“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的密码
政府干预和管制的主张在重商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斯密以七章的篇幅对重商主义的学说和各种干预措施加以鞭。
在抨击重商主义的过程中,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观点。斯密认为,重商主义就其性质与实质来说,是一种限制与管理的学说,是实现国民财富增进的最大阻碍。矫正和克服这种弊端的出路,在于实现真正的自由放任,确立“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
对于自然自由制度的后果,斯密持有十分乐观的态度。在斯密看来,在自然自由的制度下,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受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自然自由制度和经济自由主义,是令“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效力的重要保障。
4、适度提高工资:市场经济应有之意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尤其是工资和利润的关系问题。斯密认为,适度提供工资水平利大于弊。
劳动工资的提供是由于对劳动需求的增加,而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又源于一国国民财富的增进和资本的增进。因此,工资水平与国民财富的发展水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提高工资不仅同富国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是裕民的应有之意。
(6)苏格兰有哪些经济学家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到18世纪上半叶,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已经遥遥领先。《国富论》的写作正值工业革命的前夜。当时工场手工业仍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但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技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尽管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但由于封建势力在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封建经济大量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时代迫切要求一个新的经济学说体系的诞生。
在格拉斯哥大学教书时,斯密除了关注道德问题外,还经常去格拉斯哥工业区实地考察那里的经济生活,渐渐地将自己的学术重心研究转移到经济方面。同时,他还参加了格拉斯哥地区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斯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思想。
1764年斯密辞去道格拉斯大学教授职务,改任青年公爵贝克莱的私人教师,陪同他到欧洲大陆旅行。在巴黎,他结识了法国启蒙学派代表人物伏尔泰、重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魁奈何杜尔阁等名流,在交往中他受益匪浅。
1767年斯密返乡后闭门着书。1773年他带着自己的着作到伦敦准备出版。可到了伦敦后斯密发现,在他隐居的这几年又出了许多新的资料,他又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增补和修订,终于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
⑺ J.S.Mill是谁只知道他是个经济学家````
穆勒(John Stuart Mill)生为苏格兰历史学家、哲学家兼行政官员詹姆士·穆勒(James Mill)的儿子,是幸或不幸,至今见仁见智。他1806年出生于伦敦,未离即摇篮之时,已开始在父亲手中接受教育。以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标准视之,小穆勒可谓毫无童年。老穆勒显然认为年幼无碍艰深的学习。穆勒15岁读边沁着作(法文版),但更早几年就已进入这位伟人的谈话圈子。穆勒不曾打过板球,少年时代被逼着在功利主义伦理学、古典经济学上表现早熟的聪明,并且熟读历史。到了20岁,穆勒的书本学问大概已多过绝大多数人毕生所有。有人因此说穆勒的心智全是后天制造,或者,至少说他所受教育使他的心智过于容易受外在影响左右。穆勒的着作显示他的心智有非比寻常的开放(孔德的影响是最明显的例子),穆勒也在无意之中提示这一点:他诚实交待他思想论点的来源,并且希望世人知道,我们在穆勒名下读到的东西其实是他与妻子海丽特·泰勒(Harriet Taylor)合作的成果。然而这决不是说穆勒心灵开放而脑子空空。外来影响多,有人为所淹没,有人能容而大;此外,浪漫主义标榜不教而能、遗世独立的天才,颇失浮夸,有人却据此天才观念评断穆勒,说他的思想是二手思想,因此是二流的。
穆勒20岁那年,洒了观念史上最有名的一场眼泪,《自传》所述,今日读来,仍然很难不感动。穆勒是哭他错过的少年,还是哭他早年信奉的功利主义已不能作为人生圭臬,至今仍非完全清楚,不过,这场危机之后,穆勒将感情、感觉的教育与培养列为哲学激进主义(Philosophical Radicalism)的要务,勇敢努力将功利主义与麻木不仁的理性主义分开来。
23岁,穆勒随父亲进入东印度公司,任职至1858年退休。印度叛变(Indian Mutiny)平定之后,英国国内抗议囚犯所受待遇者不过数人,穆勒其一。穆勒单凭知识精力,即足为杰出的维多利亚人。当代所有思潮——浪漫主义、实证主义、政治经济学、选举权问题(包括妇女投票权)、节育、社会主义(穆勒对巴黎公社社员颇有宽厚之言),都在穆勒脑海会合。1865年至1868年,他担任国会议员,代表威斯敏斯特。论自由(On Liberty)1859年问世,海丽特·泰勒前一年去世,其时穆勒已是当代首屈一指的社会科学思想家,自由主义的导师。他1873年去世于阿维尼翁(Avignon),也在那里安葬。
注:约翰·穆勒即约翰·密尔,本文摘自《西方政治思想史》,作者〔美〕约翰·麦克里兰(J.S.McClelland),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次印刷。
⑻ 亚当.斯密的个人介绍
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
2、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镇寇克卡迪(Kirkcaldy)。幼年的斯密聪明好学,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学习期间,哲学教授弗兰西斯·哈奇森的自由主义精神给予斯密启发。
3、1740年,斯密获得了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后回到故乡柯卡尔迪。1748年,斯密开始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主讲英国文学,几年后又开始讲授经济学课程。
4、1751年,斯密回到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讲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大学任职期间,斯密公开发表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观点。
5、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着作《道德情操论》出版。1764年,斯密受布克莱(Buccleuch)公爵之邀,离开格拉斯哥大学,到欧洲大陆旅行。旅行的经历以及在旅行过程中同许多大陆学者的交往,促使斯密经济理论走向成熟,尤其是重农主义的经济学家魁奈对他影响很大。三年后,斯密回到伦敦,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斯密回到故乡寇克卡迪,开始潜心撰写经济学着作。
6、1776年,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经济学着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终于完成。它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在写作《国富论》的过程中,斯密积劳成疾。自1784年开始,他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但斯密依然笔耕不辍,继续写作两部关于哲学和经济学的着作。
7、1787年,斯密应邀去伦敦为英国内阁成员讲授经济学,同年11月,又被推荐担任母校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1790年7月17日,斯密逝世_
8、斯密在临终前,他坚持将未完成的十几部手稿付之一炬。在他逝世后,后人根据他的学生所记的笔记,1796年整理出版了《正义、警察、岁入和军备讲稿》,其他遗稿也陆续整理出版,包括1793年的《哲学问题论集》,1795年的《天文学史》等等。
⑼ 经济学之父分别是谁
经济学之父是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
亚当·斯密的接班人,包括像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着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
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
(9)苏格兰有哪些经济学家扩展阅读: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管理学的理论奠基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公认的经济学祖师,但他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却十分微妙。
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国富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极为深远。同时,他在伦理学方面的建树也十分出名,他的《道德情操论》至今依然是经典之作。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斯密对管理学的贡献。在管理学领域,人们总是把斯密看做经济学家,在推崇他的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又把他置于管理学之外。所谓地位微妙,是指管理学家们都客客气气地尊奉斯密为大师先哲,但又不把他看做管理学的圈内人士。
厄威克的名着《管理备要七十位先驱者生活和工作的历史记载》,收录了从工业革命到古典管理学时期的众多人物,应有尽有,连制造蒸汽机的小瓦特和博尔顿也有一席之地,唯独没有亚当·斯密。因而,如何认识斯密与管理学的关系,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⑽ 西方经济学大师有哪些
主要的西方经济学家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凯恩斯等。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也为地名,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海港城市。位于大陆东北部太平洋沿岸,濒特里尼蒂湾,在布里斯班西北1380公里。
2、大卫李嘉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早期是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后受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的影响,激发了他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货币和价格,对税收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中阐述了他的税收理论。1819年他曾被选为上院议员,极力主张议会改革,支持自由贸易。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政府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3、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拓展资料:
一、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从斯密、李嘉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流派林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二、西方经济学研究内容:
西方经济学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西方经济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等。其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