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2021年榆林和淄博哪个经济好

2021年榆林和淄博哪个经济好

发布时间:2022-10-17 08:27:41

1. 全国各城市人均gdp排名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余思毅

能源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近日,全国GDP百强城市出炉。从GDP绝对值排名看,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不少以能源产业为支柱或大力发展与能源相关产业的城市,其排名获得较大的跃升。

榆林、鄂尔多斯、包头,典型的“家里有矿”,其中,鄂尔多斯和榆林上升了11个名次,包头上升了10个名次。以石油化工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九江,排名跃升8名。煤炭大省的省会城市太原,排名则跃升6名。

同时,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地级市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宁德上升了12个名次,据宁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宁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59.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个百分点。强攻工业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发力新能源的宜春与宿迁,排名分别跃升了6名与4名。

3月23日,经济学家、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对时代财经分析,能源储备资源相对丰富的地级市排名在上升,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李铁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形势和能源供的变化以及国内对于能源需求的超预期增长给这些城市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量。国内的煤炭和能源价格一旦上涨,供需矛盾出现的时候,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就会充分地体现出来。

结合今年能源的形势,展望城市的发展,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对时代财经表示,今年以来,因地缘政治冲突等,全球能源价格继续保持高位,预计传统能源城市的GDP依旧能有所延续。

虽然形势喜人,但高处不胜寒,传统能源城市也面临转型的紧迫。应习文指出,传统能源城市转型的急迫性不尽相同,一些资源型城市主要是由于资源枯竭导致转型更为急迫;另一些资源型城市,主要面临的是双碳战略下,我国对传统能源整体依赖度下降带来的转型压力,预计还有5-10年的时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榆林人均GDP近15万,“家里有矿”也要转型

据鄂尔多斯煤炭网,2021煤炭价格呈现“先涨再跌后涨再跌”的行情。

2021年1月中旬,煤价一度达到1150元/吨;而后受春节假日影响,煤炭需求阶段性回落,煤炭价格随之下降,5月底,再次上移。进入8月2日后,升至1100元/吨再度调头下跌,跌至8月17日的1030元/吨位置。接下来,煤价直线上涨,至10月17日,煤价2600元/吨,史上最高。

煤炭价格的走高,为“煤城”创造了极大的财富。

鄂尔多斯的“财富”增长非常明显,GDP由2020年的3533.6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15.7亿元。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均GDP快速增长,由2020年的16.41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21.9万元,首次超越石油之城克拉玛依成为全国第一。

鄂尔多斯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产地,据当地统计局数据,2021年鄂尔多斯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生产原煤67283.1万吨,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的1/6。

榆林以GDP5435.18亿元,居陕西省内第一名。榆林人均GDP已经高达14.99万元,接近2.37万美元。回溯历史,2001年,榆林经济总量129亿元,21年之间,增长了约42倍。

受能源储量的影响,榆林采矿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1.4%。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极具周期性。应习文指出,过于依赖单一资源型产业的城市,其经济受到商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也较大,资源价格有涨也会有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还是要力争实现产业的多元化。

转型也被提上议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在今年两会上就谈到了内蒙古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设想——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

据锡林郭勒盟互联网信息,石泰峰指出,要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确保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实现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在应习文看来,传统能源城市转型通常面临的困难有:一是长期依赖能源产业造成转型思维的惯性;二是一些资源型城市的其他自然禀赋往往是短板,比如气候、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地貌复杂等,成为转型的客观不利因素;三是其他产业领域的发展基础较弱,比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内陆传统能源城市仍然要结合自身禀赋实现转型,比如西北地区可借助锂、硅等资源向上游,或借助风光优势向下游靠拢,与东部地区集中在中游制造形成差异化分工。”应习文补充道。

在李铁看来,能源城市转型必须审时度势。

李铁进一步分析,传统能源城市之所以出现经济的严重下滑,一个主要原因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开采导致了资源枯竭。“因此,我们不是把这些城市地区叫做传统能源地区,而是叫做资源枯竭城市地区。”

“尽管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榆林等地区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波动,经济和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时处于能源结构调整和供给的短期过剩,而且也受国际减碳排放的要求和石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李铁称,短期的能源需求下降改变不了这些地方的长期发展趋势,毕竟地下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将会是巨大的聚宝盆,这些地方相比于其他城市地区更具发展潜力。

在李铁看来,虽然煤炭资源在未来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是由于国际和国内各方面的原因,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较高的比重,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下降。

“当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之后,有着丰富资源和能源储备的城市地区,增长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李铁说道。

关于双碳战略下,能源城市如何转型,李铁进一步指出,在碳中和的问题上国际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具体落实碳中和的政策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首先是对于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长期目标,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的。而且有些问题也不是完全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国际能源供给形势的变化。”

宁德、宿迁的“后发优势”具有可复制性

在GDP百强排单上,宁德市表现亮眼,而细看宁德各区的情况,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蕉城区可圈可点。

福建日报报道,2021年蕉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8.59亿元,同比增长29.8%,成为宁德市首个千亿县域经济体。蕉城区对宁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0个百分点,较上年提升5.3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地位凸显。

宁德市蕉城区委书记何必良指出,蕉城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持续壮大、强势带动。

据悉,宁德以建设锂电之都为目标,建造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现代汽车城和铜产业基地。创业板“龙头”宁德时代、深耕新能源智能装备赛道思客琦、上汽宁德基地总装车间、中铜东南铜业等企业均落户宁德。

除了宁德,江苏宿迁与江西宜春也都在布局产业多元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据宿迁市政府网站,2021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包括机电装备、绿色食品、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绿色家居、新材料,实现产值2989.15亿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0%,对全市增速贡献率达到83.9%,拉动增速26.8个百分点。

据悉,宿迁政府鼓励企业着力攻克高显色LED、蓄热式节能工业燃气炉等关键装备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引导企业突破新一代光伏、大规模储能、汽车动力电池集成控制等产业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具有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光伏发电组件、智能电网集成设备、风电核电用关键零部件等装备制造,形成产业化能力。

宜春则定位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拓展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若干个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产业。去年,宜春举全市之力把新能源(锂电)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引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业、合肥力翔等一批锂电头部企业。

宁德、宿迁等市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多元发展,获得了“后发优势”,GDP实现了较大的飞跃,这样的地级市“逆袭”,给其他城市什么启示?

应习文指出,宁德、宿迁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链而崛起的城市,具备一些独特优势,比如地理位置靠近东南沿海,具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依托长三角、海西经济带强大的区位优势等,这都给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李铁进一步指出,宁德和宿迁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是长期以来的结果。毕竟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将会带动我国新能源产业以及工业制成品产业的技术革命。特别是电池技术的革命,包括电池使用时间,储备的电量,还有充电时间等,影响到的新技术应用是全方位的。

“只要宁德和宿迁的企业继续坚持研发,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直接会影响到这些城市地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集群和互补性的产业聚集,带动全地区经济的增长,这也是大的趋势。”李铁表示,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形势看,对能源的需求应该是长期的,甚至是永恒的。只是利用什么样的能源,产生什么样的新技术,还具有可变性。

至于如何复制宁德、宿迁的“后发优势”,李铁称,只要有盈利和市场需求,参与的企业就会更多,地方在争取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会更强。“要尊重市场的选择,在这种大环境下,地方并不比企业懂得的更多,而政府过度的参与反而会导致投资的失败,这种经验教训也有很多。”

","force_purephv":"0","gnid":"92abbb6a92c0d7b35","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6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9e0903c15917470.jpg","width":"1700"}]}],"original":0,"pat":"pdc,mass_leader,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481960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b420b91989d4ba7f","src":"时代财经","tag":[{"clk":"keconomy_1:gdp","k":"gdp","u":""},{"clk":"keconomy_1:煤炭","k":"煤炭","u":""},{"clk":"keconomy_1:新能源","k":"新能源","u":""}],"title":"能源带飞经济!昔日“鬼城”人均GDP21.9万,全国第一国内人均GDP排行前十的城市?: 2009中国城市GDP排名 1、上海市 13698亿元 增9.7% (沪) 2、北京市 10488亿元 增长9% (京) 3、广州市 8215亿元 增12.3% (广东1) 4、深圳市 7806亿元 增12.1% (广东2) 5、苏州市 6701亿元 增长13% (江苏1) 6、天津市 6354亿元 增16.5% (津) 7、重庆市 5096亿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亿元 增11% (浙江1) 9、青岛市 4409亿元 13.5%(山东1) 10、无锡市 4400亿元 13%(江苏2)

中国城市人均GDP 排名 - : 以及当地的购买力 全国各省各城市2007年人均GDP排名(常住人口) 2008年6月12日更新 注: 1、以下均为2007年统计初报数据; 2、人口以常住人口为标准; 3、未提供或未注明常住人口数据的...

中国各省市人均GDP排名 - : 1. 上海 66612. 北京44543. 天津3802 4. 浙江2881 5. 江苏25246. 广东23357. 福建20848. 山东20249. 辽宁197110. 黑龙江168011. 河北156912. 内蒙古137513. 吉林131814. 湖北127015. 新疆117216. 海南116817. 山西110318. 河南109719. 青海104520. 重庆102521. 湖南101322. 江西98623. 宁夏94724. 陕西94125. 安徽93425. 西藏93426. 四川90827. 广西82128. 云南81129. 甘肃72030. 贵州493只有大陆的,其他地方标准不同

中国人均GDP城市排行前十是哪十个城市?: 序号 名称 总GDP(亿元)人口 人均 01 上海市 7359.2 1778 4139002 北京市 5513.2 1538 3584703 天津市 3094.1 1043 2966504 浙江省 10996.8 4898 2245205 江苏省 15013.4 7475 2008506 广东省 18153.6 9185 1849507 山东省 15804.7 9248 1709008 福建省 5009.8 3532 1418409 辽宁省 5841.0 4221 1383810 内蒙古 2979.5 2395 12441

2019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十名的城市是哪几个? - : 你好.据了解,2019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榜单分别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表现以及对于增长衡量的重点分析,对中国264个一、二、三线城市进行排名.排名指数包括人均一年(2017—2018)和人均五年(2013—2018)的就业、工资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三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2015—2018),2018年度外国直接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以及2018年高附加产业就业的区位商.2019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前十排名:1.成都、2.深圳、3.北京、4.兰州市、5.郑州市、6.西安7.贵阳、8.长春、.武汉、10.厦门

全国人均gdp排名 : 2018年,我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GDP总量也迈上了新台阶,突破了90万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亿元.分城市来看,2018年我国一共有...

全国各市的GDP及人均GDP排名 - : 2011年全国各城市GDP排名 排名 城市 生产总值 常住人口万 全国人均GDP排名1、上海:16872.42 沪 1888 增长9.9% 2、北京:13777.94 京 1664 增长10.2% 3、广州:10604.48广东1 1011 增长13.0% 5、深圳:9510.91 广东2 876 增长12.0%...

中国城市人均GDP 排名: 上海本地人口GDP已经要超9000美元了

中国各市人均GDP排名?:2011年中国各城市人均GDP收入排行榜 1.东莞----22882元; 粤 2.深圳----21494元; 粤 3.温州----19805元; 浙 4.珠海----18908元; 粤 5.上海----18645元; 沪 6.台州----18313元; 浙 7.广州----18287元; 粤 8.北京----17653元; 京 9.佛山----...

中国人均GDP最高十大城市?: 北京 香港 台北 上海 广州 天津 沈阳 南京 重庆 武汉

2. 在中国三十一个省中哪个城市的经济综合方面最好

在中国大陆三十一个省中,上海市的经济综合方面最好。 2009上半年中国城市经济排名前130位

1、上海市 6612 (沪)
2、北京市 5308.4 (京)
3、广州市 3917.3 (广东1)
4、深圳市 3631.7 (广东2)
5、苏州市 3311.05 (江苏1)
6、天津市 3154.85 (津)
7、无锡市 2350 (江苏2)
8、重庆市 2322.26 (渝)
9、佛山市 2293.2 (广东3)
10、青岛市 2282.4 (山东1)
11、杭州市 2210.8 (浙江1)
12、沈阳市 2054.2 (辽宁1)
13、武汉市 1983.2 (湖北1)
14、大连市1968.8 (辽宁2)
15、成都市 1951.3 (四川1)
16、南京市 1911.1 (江苏3)
17、宁波市 1819.8 (浙江2)
18、烟台市 1817.8 (山东2)
19、唐山市 1718.3 (河北1)
20、东莞市 1690.2 (广东4)
21、济南市 1531.7 (山东3)
22、郑州市 1524.3 (河南1)
23、长沙市 1484.1 (湖南1)
24、潍坊市 1402.6 (山东4)
25、哈尔滨市1373.4(黑龙江1)
26、石家庄市1365.4 (河北2)
27、南通市 1350.02 (江苏4)
28、泉州市 1289.42 (福建1)
29、长春市 1194.3 (吉林1)
30、常州市 1167 (江苏5)
31、淄博市 1150.5 (山东5)
32、济宁市 1127.9 (山东6)
33、徐州市 1091.46 (江苏6)
34、温州市 1087.49 (浙江3)
35、西安市 1076.3 (陕西1)
36、绍兴市 1058.18 (浙江4)
37、临沂市 1039 (山东7)
38、福州市 1003.2 (福建2)
39、威海市 981.1 (山东8)
40、东营市 936.6 (山东9)
41、大庆市 930 (黑龙江2)
42、邯郸市 910.4 (河北3)
43、包头市 900.1 (内蒙古1)
44、台州市 897.88(浙江5)
45、洛阳市 895.8 (河南2)
46、鞍山市 884 (辽宁3)
47、鄂尔多斯 870 (内蒙古2)
48、盐城市 870 (江苏7)
49、泰州市 845.45 (江苏8)
50、嘉兴市 841.27 (浙江6)
51、合肥市 835.2 (安徽1)
52、保定市 820.6 (河北4)
53、扬州市 820 (江苏8)
54、镇江市 814 (江苏9)
55、德州市806.2 (山东10)
56、南昌市787.3 (江西1)
57、泰安市784.7 (山东11)
58、金华市772.5 (浙江7)
59、南阳市 770.4 (河南3)
60、昆明市770.2 (云南1)
61、吉林市 731.3 (吉林2)
62、中山市 708.69 (广东5)
63、厦门市 696.4 (福建3)
64、太原市 683.9 (山西1)
65、南宁市 671 (广西1)
66、呼和浩特658.1(内蒙古3)
67、聊城市 646.7 (山东11)
68、滨州市 627.4 (山东12)
69、江门市 612 (广东6)
70、惠州市 603.2 (广东7)
71、枣庄市 583.4 (山东13)
72、沧州市 582.48 (河北5)
73、茂名市 560 (广东8)
74、宜昌市 558 (湖北2)
75、平顶山 550.8 (河南4)
76、岳阳市 539.6 (湖南2)
77、廊坊市 535 (河北6)
78、焦作市 515.8 (河南5)
79、湛江市 511 (广东9)
80、许昌市 509 (河南6)
81、湖州市 505.63 (浙江8)
82、汕头市 501 (广东10)
83、安阳市 496.7 (河南7)
84、襄樊市 488 (湖北3)
85、常德市 484.1 (湖南3)
86、淮安市 483.62(江苏10)
87、新乡市 472.47 (河南8)
88、周口市 471.2 (河南9)
89、柳州市 465.13 (广西2)
90、漳州市 455.6 (福建4)
91、商丘市 453.31(河南10)
92、邢台市 448 (河北7)
93、珠海市 447.8 (广东11)
94、衡阳市 446.5 (湖南4)
95、株州市 440 (湖南5)
96、乌鲁木齐437.5 (新疆1)
97、信阳市 437.1 (河南11)
98、菏泽市 428 (山东14)
99、榆林市 424.11 (陕西2)
100、连云港 418 (江苏11)
101、驻马店 413.4 (河南12)
102、兰州市 411 (甘肃1)
103、赣州市 410 (江西2)
104、通辽市 392 (内蒙古4)
105、绵阳市 388.59 (四川2)
106、贵阳市 385.1 (贵州1)
107、芜湖市 380.8 (安徽2)
108、营口市 380 (辽宁4)
109、日照市 378.1(山东15)
110、赤峰市 373.5 (内蒙古5)
111、桂林市 371.61 (广西3)
112、秦皇岛 370.57 (河北8)
113、安庆市 353.3 (安徽3)
114、开封市 353 (河南13)
115、揭阳市 350 (广东12)
116、咸阳市 347.5 (陕西3)
117、锦州市 347.4 (辽宁5)
118、德阳市347.3 (四川3)
119、郴州市 342.3(湖南6)
120、抚顺市 342 (辽宁6)
121、宝鸡市 342 (陕西4)
122、龙岩市 336.8(福建5)
123、临汾市 330.3(山西2)
124、清远市 329 (广东13)
125、曲靖市 326.6(广西4)
126、马鞍山326.1 (安徽4)
127、肇庆市 318.4(广东14)
128、九江市 314.9(江西2)
129、本溪市 310 (辽宁7)
130、张家口 304 (河北9)

3.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绩单,意味着城市经济再上新台阶。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1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2019年中国大陆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2021年中国大陆人均GDP突破1.25万美元,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21年中国大陆城市人均GDP50强已经出炉了,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榜。

根据世界人均GDP发达标准,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是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超过了该水平,2021年,中国有30座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比2020年增加20座,这意味着中国一年就增加了20座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充分说明了中国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就。

人均GDP前三甲城市

状元:鄂尔多斯

2021年是鄂尔多斯市经济腾飞的一年,GDP名义增速达到33.5%,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带动全市GDP总量和人均GDP迅速抬升,2021年鄂尔多斯市实现GDP4715.7亿元,排名全国第57名,人均GDP达到20.9万人民币(3.43万美元),排名从2020年的第四名提升至榜首。

榜眼:克拉玛依

2021年克拉玛依市预计实现GDP1050亿元,2020年末常住人口达到49.03万人,人均GDP达到21.42万人民币(3.4万美元),2020年克拉玛依市人均GDP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21年人均GDP被同省的鄂尔多斯赶超,退居全国第二名。

探花:无锡

在中国城市GDP前15强中,无锡市是常住人口最少的城市,常住人口仅746万,但是创造的经济总量却不低,2021年无锡市实现GDP14003.24亿元,排名全国第14名,所以,无锡市的人均GDP也非常高,人均GDP达到18.77万人民币(2.9万美元),排名全国第三名。

人均GDP排名前十的城市还有:北京市、苏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常州市、珠海市。

GDP和人均GDP均排名全国前十的城市有5个,分别是北京市、苏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城市才是真正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

50强城市区域分布

2021年,中国人均GDP50强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和内蒙古等省份。

其中,江苏省入榜城市最多,达到8个,其次是浙江省,有6个城市入榜,而广东、山东、福建、内蒙古各有5个城市入榜。

地处我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去年竟然有5个城市入榜人均GDP50强,富裕程度不可小觑,特别是排名第一的鄂尔多斯市和排名第二的克拉玛依市均来自内蒙古。

另外,安徽省有3个城市入榜,湖北有2个城市入榜,陕西、云南、辽宁、新疆、河北、甘肃、湖南、江西各有1个城市入榜。

四大直辖市中,北京和上海人均GDP排名均进入前十,天津排名第40名,而重庆市是唯一没有进入人均GDP50强的直辖市。

虽然全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越发严重,中国一些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美元,而有些地区的人均GDP却低于3000美元,两者相差十倍,人均GDP的巨大差距充分反映地区发展不均衡,说明中国城市的“贫富差距”也在迅速扩大。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2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绩单,意味着城市经济再上新台阶。全国3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前50强可谓是“佼佼者”。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4座一线城市,依然稳坐“四大天王”的位置。这一次,榆林、太原取代南宁、漳州成为“尖子生”踏入Top50。

其中,在GDP20强城市中,前17位排名与2020年一致。然而,时隔22年福州超越泉州,重返福建省第一名,拿走了全国20强最后一个名额。

(长春为预估数据,以官方为准)

大局未变 谁更出色

按GDP排名分析,全国前十的城市去年GDP总量均已超过1.6万亿元,前六城超过了2万亿元。其中,上海、北京GDP总量突破4万亿元,深圳、广州突破3万亿元,成都、杭州逼近2万亿元。

再从GDP实际增速研究,武 汉、合肥、南通、无锡、苏州、成都、东莞等14城增速跑赢全国8.1%的数据。其中,武 汉(12.2%)、合肥(9.2%)、南通(8.9%)增速数据排名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GDP“万亿俱乐部”扩容至24城。论横向区位,东部城市有17座,中部城市4座,西部城市3座。论纵向区位,南方有18座,北方仅有6座,南北差距未见缩小。

从城市群来看,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以8座领衔,粤港澳大湾区以4座紧随其后。在头部十大城市中,武 汉因疫情影响,2020年已与杭州位置互换。南京取代天津,成为新的中国十大城市之一。由此看到,今年格局也未曾改变。

新兵过万 谁最上进

所谓“万亿俱乐部”,指的是中国大陆全年GDP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2020年“万亿俱乐部” 迎来扩容,成员从17个增至23个,包括济南、合肥、南通、福州、泉州以及西安。近些年,从这几个城市的成绩单来看,各有喜忧。

提到合肥,脑海中不禁闪现出京东方、长鑫、蔚来等龙头企业。这些年用“抢跑”二字概括合肥,一点也不为过。正如足球场上的黑马,驰骋到球门前,才显露胸有成竹的自信,临门一脚直打球门。

这座城市的GDP增量和名义增速,均是6城最高的,连续六年实现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按照这个速度,合肥今年超越济南指日可待。

当然,作为省会的济南并不示弱,以11432.22亿元在6城市中拔得头筹,拿下第18名的席位。近些年,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势必会站在省内“一览众山小”。

根据济南统计局数据,2021年济南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智造济南”,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9%,两年平均增长9.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两年平均2.9、1.7个百分点。

而泉州相比这几个城市,2019年经济距离万亿仅差54亿元。虽然GDP连续22年位居全省第一,但是福州一直在“穷追不舍”。最终,福州还是抢回了“老大哥”的位置。不过,谁能一直坐稳“大哥”的位置,还真不好说。

福州实力不俗,2021年GDP再破一个千亿门槛。其中,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32.5%、63.5%,分别拉动增长0.3、2.7、5.3个百分点。

再看名义GDP增速上,福州同样表现出色,去年前三个季度福州GDP增速均高于泉州。全年13.0%的增速成绩,在6个“新兵”中仅次于合肥。

说实话,南通闯入万亿俱乐部,令人意料之外。2019年距离万亿目标,差着616.5亿的缺口,六个城市中仅高于西安。虽然一口吃不了大胖子,但是持续性小口投喂也相差无几。

令人仰望的是,南通地理位置的优势,进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面临着沿海与内陆两大经济的辐射。论“包工头”,南通是专业的,每4个南通人,就有1人从事建筑业。作为南通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建筑业的产值很高。截至去年,建筑业总产值破万亿,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西安是西北首个GDP破万亿城市,而且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也意味着,九大国家中心城市GDP全部超万亿元。前几年,西安在县域经济上存在短板,主要集中鄠邑、蓝田、周至三个传统“末位”区县。

经过不断地调整,三区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市一半左右。但是,三者去年年底突然失速,一方面是突发的疫情,使得按下了“暂停键”,另一方面是发展潜力上的日渐疲软。

无论如何,受去年末疫情影响,整个城市有40余天被迫按下“暂停键”,但西安算是打出了“万亿城市”的.擦边球。

而在当时,东莞GDP达10855.35亿元,成为万亿GDP第24城,超越了西安。据2022年东莞政府报告,2021年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1.1万家,实现翻一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重大项目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

拒绝一城独大双子星不是梦

“双子星”现象,相信大家都熟悉不过了。这些城市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经济的四分之一,核心综合实力旗鼓相当,则说明该城市对所在省份经济十分重要。

比如,广东坐拥广州、深圳,浙江稳拿杭州、宁波,福建的福州、厦门各有所长,山东的济南、青岛你追我赶……

为什么沿海省份双子星“成群结队”,而内陆省份往往“一枝独秀”?

不难发现,随着武 汉、成都、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在各大榜单中崭露头角,逐渐成为排行榜中的“新秀”。但是,这些地方几乎都带着省份的身份,而其余地方在榜单中算是个“过客”,真是时有时无、若隐若现。甚至,让人很难脱口而出该城市是省内第二大强市。

然而,沿海省份并不一样,往往都是多个“双子星”城市,现在“三子星”城市出现了,福州、泉州、厦门就是三足鼎立。尤其,在南方能轻而易举的说出第二大城市、第三大主力军。有些城市的实力与省会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深圳就是最为典型的“桥头堡”。

“双子星”城市的存在,究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好处?

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间竞争,在吸引人才、产业、资金等方面进行对标,打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从而使得双方共赢。另一方面,久而久之在省内形成“城市群”,带动资源要素快速流通,打破行政束缚,对整个区域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所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可以说,双子星城市越多,发展才越平衡。

24座“万亿俱乐部”分布并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产业、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流向了特定的区域。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优化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发挥更大的“溢出”效应。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3

城市的活力是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大的城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各大城市2021年经济数据陆续揭晓。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了2021年各大城市GDP数据,在全国33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共有54个城市GDP超过5000亿元,比上一年多了9个,共有24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元大关,比上一年增加1个。此外,2021包括榆林、潍坊等一些地级市表现十分亮眼。

24城超过万亿,福州首次跻身20强

在全国33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这50城可谓是佼佼者。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21年TOP50城GDP之和为613484亿元,约占全国的53.6%。从入围的门槛来看,今年第50名的是太原,其GDP达5121.6亿元,比去年的门槛提高了519.6亿元,这也是50强城市GDP门槛首次突破5000亿元。

从头部城市来看,今年GDP十强城市依然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 汉、南京,前十名的名次都没有变化。

上海和北京均首次超过了4万亿。其中,上海实现GDP43214.85亿元。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605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11.7%。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生物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9倍、16.1%和12.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8倍、12.2%和7.4%。

北京市实现GDP40269.6亿元。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0%,两年平均增长15.8%。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在疫苗生产带动下比上年增长2.5倍。

京沪之后,深圳也实现了新突破,GDP首次超过3万亿元,广州、重庆和苏州处于2万亿元梯队。其中,广州仍领先重庆338亿元,继续守住第四位置。

从第11名到第20名的城市来看,位居第12的宁波GDP达到了14594.9亿元,将领先青岛的优势扩大到了459亿元。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宁波近年来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结合很不错,宁波本身的制造业十分发达,有很多隐形冠军,在互联网的赋能后,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

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去年经济发展也十分亮眼。2021年,福州20多年来GDP首次超越民营经济大市泉州,成为福建省第一经济大市。同时,福州在全国城市的排名中,连升三位,首次跻身到全国20强行列。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开明分析,福州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创新中心,福州的数字经济、高科技产业发展比较好,现代服务业也比较强。比如,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突出,拥有新大陆(000997.SZ)、网龙(00777.HK)、星网锐捷(002396.SZ)等代表性企业。

50强中,GDP超万亿元的城市共有24个,比上一年增加1个,新晋城市是东莞。改革开放后,随着加工出口贸易的发展,东莞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有“世界工厂”之称。近年来,在一线城市深圳的带动和产业外溢下,东莞的高新产业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高新技术企业达7400多家。在此次东莞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GDP万亿城市达到4个,与江苏省并列第一。

东莞之后,目前9000亿元梯队暂时空缺,有4个城市处于8000亿梯队,分别是常州、烟台、唐山和徐州。其中,苏南地区的常州GDP达到8807.6亿元,是最靠近万亿元大关的后备城市。

7000亿梯队的阵容更大,有7个城市目前处于这一梯队,分别是大连、温州、沈阳、昆明、长春、厦门和潍坊。既有省会城市,也有计划单列市,还有温州和潍坊这两个普通地级市。

表:2021年城市GDP前50(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公布数据整理)

江苏9个浙江7个入围,潍坊、榆林亮眼

从50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共有33个城市,占比约三分之二。中西部地区共有13个,占26%。东北地区共有4个,即东北的4个副省级城市。

按省份分布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共有9个城市入围中国城市50强,且这9个城市的GDP全部超过了6000亿元,其中有4个城市超过万亿元,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

江苏之后,同处长三角的第四经济大省浙江共有7个城市入围50强,数量位居第二。其中,杭州继续排名第八,宁波位居第十二,温州位列第三十。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共有5个城市入围50强。相比之下,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仅有4个城市入围,分别是两个一线城市深圳、广州和两个制造业大市佛山、东莞。广东入围城市少,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有关。由于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存在巨大的差距,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其中仅广州、深圳和佛山、东莞四个城市就占了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这四个城市之后,第五名的城市惠州与第四名的东莞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50强城市包括了四大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8个省会城市以及23个普通地级市。值得注意的是,在23个普通地级市中,有20个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有8个、浙江5个、山东3个、广东2个。

一些普通地级市的表现十分亮眼。其中来自山东的潍坊,排名由上一年的第39名上升到第35名,GDP总量由2020年5872.2亿元直接跨过6000亿阶梯,进入到7000亿梯队,达到了7010.6亿元,与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差距仅有23亿元。

潍坊这座拥有潍柴、晨鸣、歌尔等众多知名上市公司的区域强市,近年来正呈现厚积薄发态势。潍坊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已有国家级单项冠军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7家。在2017年至2020年山东遴选出的37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潍坊拥有57家,位列16个地市的第一名。

沿海之外,中西部地区也有3个普通地级市进入50强,比上一年增加一个,新入围者是榆林。数据显示,2021年榆林市GDP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达5435.18亿元,稳居陕西省第二。在全国的排名由第57名上升到第46名,上升了11位。

排名的大幅上升,与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紧密相关。作为煤炭生产基地,2021年榆林工业总产值首超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55.9%,两年平均增长22.7%。其中,能源工业产值增长61.4%;化工行业产值增长54.3%。

实际上,不只普通地级市,一些省会城市也因为能源价格的上涨,名次发生显着变化。其中煤炭大省山西的省会太原由上一年的第56名,上升到第50名。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太快,拥有能源、原材料多的地区,工业利润、经济总量增加较多。当然这些地方未来的产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4. 2016一线城市排名

一线城市5个:

北京(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国经济中心)

广州(经济发达,中国第三大城市)

深圳(经济发达、特区城市)

天津(重要经济大港)

二线发达城市8个:

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南京(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济南(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重庆(直辖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岛(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大连(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宁波(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厦门(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二线中等发达城市15个:

成都(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武汉(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哈尔滨(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沈阳(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西安(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春(区域中心、副省级省 会)

长沙(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福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郑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石家庄(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苏州(经济强市、中国地级市经济最强市)

佛山(经济强市)

东莞(经济强市)

无锡(经济强市)

烟台(经济强市)

太原(经济强市、地级市省会)

二线发展较弱城市:

合肥 (地级市省会)

南昌 (地级市省会)
南宁 (地级市省会)

昆明 (地级市省会)

温州 (重要的经济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业城市)

唐山(河北经济强市)

三线城市:

乌鲁木齐(新疆自治区首府)

贵阳(贵州省会)

海口(海南省会)

兰州(甘肃省会)

银川(宁夏自治区首府)

西宁(青海省会)

呼和浩特(内蒙古首府)

泉州(福建经济第一强市)

包头(内蒙古第一大城市,经济第二强市)

南通(江苏经济强市)

大庆(黑龙江经济强市)

徐州(江苏经济强市)

潍坊(山东经济强市)

常州(江苏经济强市)

鄂尔多斯(内蒙古经济第一强市)

绍兴(浙江经济强市)

济宁(山东经济强市)

盐城(江苏经济强市)

邯郸(河北经济第三强市)

临沂(山东经济强市)

洛阳(河南经济强市、古都)

东营(山东经济强市)

扬州(江苏经济强市)

台州(浙江经济强市)

嘉兴(浙江经济强市)

沧州(河北经济强市)

榆林(陕西经济第二强市)

泰州(江苏经济强市)

镇江(江苏经济强市)

昆山(全国百强县第一名)

江阴(全国百强县第二名)

张家港(全国百强县第三名)

义乌(浙江经济强市 县级市)

金华(浙江经济强市)

保定(河北经济强市)

吉林(吉林经济第二强市)

鞍山(辽宁经济第三强市)

泰安(山东经济强市)

宜昌(湖北经济第二强市)

襄阳(湖北经济第三强市)

中山(广东经济强市)

惠州(广东经济强市)

南阳(河南经济强市)

威海(山东经济强市)

德州(山东经济强市)

岳阳(湖南经济第二强市)

聊城(山东经济强市)

常德(湖南经济强市)

漳州(福建经济第四强市)

滨州(山东经济强市)

茂名(广东经济强市)

淮安(江苏经济强市)

江门(广东经济强市)

芜湖(安徽经济第二强市)

湛江(广东经济强市)

廊坊(河北经济强市)

菏泽(山东经济强市)

柳州(广西经济第二强市)

宝鸡(陕西第二大城市、经济第四强市)

珠海(特区、广东经济第十强市)

绵阳(四川第二大城市)

四线城市:

株洲(湖南经济第五强市)

枣庄(山东经济第十五强市)

许昌(河南经济第四强市)

通辽(内蒙古经济第四强市)

湖州(浙江经济第八强市)

新乡(河南经济第五强市)

咸阳(陕西经济第三强市)

松原(吉林经济第三强市)

连云港(江苏经济第十二强市)

安阳(河南经济第六强市)

周口(河南经济第七强市)

焦作(河南经济第八强市)

赤峰(内蒙古经济第五强市)

邢台(河北经济第七强市)

郴州(湖南经济第六强市)

宿迁(江苏经济第十三强市)

赣州(江西经济第二强市)

平顶山(河南经济第九强市)

桂林(广西经济第三强市)

肇庆(广东经济第十一强市)

曲靖(云南经济第二强市)

九江(江西经济第三强市)

商丘(河南经济第十强市)

汕头(广东经济第十二强市)

信阳(河南经济第十一强市)

驻马店(河南经济第十二强市)

营口(辽宁经济第四强市)

揭阳(广东经济第十三强市)

龙岩(福建经济第五强市)

安庆(安徽经济第三强市)

日照(山东经济第十五强市)

遵义(贵州经济第二强市)

三明(福建经济第六强市)

呼伦贝尔(内蒙古经济第六强市)

长治(山西经济第二强市)

湘潭(湖南经济第七强市)

德阳(四川经济第三强市)

南充(四川地级市)

乐山(四川地级市)

达州(四川地级市)

盘锦(辽宁地级市)

延安(陕西地级市)

上饶(江西地级市)

锦州(辽宁地级市)

宜春(江西地级市)

宜宾(四川地级市)

张家口(河北地级市)

马鞍山(安徽地级市)

吕梁(山西地级市)

抚顺(辽宁地级市)

临汾(山西地级市)

渭南(陕西地级市)

开封(河南地级市,古都)

莆田(福建地级市)

荆州(湖北地级市)

黄冈(湖北地级市)

四平(吉林地级市)

承德(河北地级市)

齐齐哈尔(黑龙江地级市)

三门峡(河南地级市)

秦皇岛(河北地级市)

本溪(辽宁地级市)

玉林(广西地级市)

孝感(湖北地级市)

牡丹江(黑龙江地级市)

荆门(湖北地级市)

宁德(湖南地级市)

运城(山西地级市)

绥化(黑龙江地级市)

永州(湖南地级市)

怀化(湖南地级市、湘西第一大市)

黄石(湖北地级市)

泸州(四川地级市)

清远(广东地级市)

邵阳(湖南地级市)

衡水(河北地级市)

益阳(湖南地级市)

丹东(辽宁地级市、中国口岸第一大市)

铁岭(辽宁地级市)

晋城(山西地级市)

朔州(山西地级市)

吉安(江西地级市)

娄底(湖南地级市)

玉溪(云南地级市)

辽阳(辽宁地级市)

南平(福建地级市)

濮阳(河南地级市)

晋中(山西地级市)

资阳(四川地级市)

都江堰(四川县级市)

攀枝花(四川地级市)

衢州(浙江地级市)

内江(四川地级市)

滁州(安徽地级市)

阜阳(安徽地级市)

十堰(湖北地级市)

大同(山西地级市)

朝阳(辽宁地级市)

六安(安徽地级市)

宿州(安徽地级市)

通化(吉林地级市)

蚌端口(安徽地级市)

韶关(广东地级市)

丽水(浙江地级市)

自贡(四川地级市)

阳江(广东地级市)

毕节(贵州地级市)

五线城市: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

克拉玛依(新疆经济第二强市,地级市)

库尔勒(新疆第二大城市,县级市、州府)

昌吉(新疆县级市、州府)

哈密(新疆县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

伊宁(县级市、州府)

喀什(新疆县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

阿克苏(新疆县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

石河子(新疆兵团第一大城市)

晋江(福建经济发达县级市)

增城(广东经济发达县级市)

诸暨(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丹阳(江苏经济发达县级市)

玉环(浙江经济发达县)

常熟(江苏经济发达县级市)

崇明(上海经济发达县)

余姚(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奉化(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海宁(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浏阳市(湖南县级市)

大理(云南县级市、州府)

丽江(云南地级市)

普洱(云南地级市)

保山(云南地级市)

昭通(云南地级市)

西昌(四川县级市、州府)

雅安(四川地级市)

广安(四川县级市)

广元(四川地级市)

巴中(四川地级市)

遂宁(四川地级市)

天水(甘肃第二大城市)

酒泉(甘肃地级市)

嘉峪关(甘肃地级市)

武威(甘肃地级市)

张掖(甘肃地级市)

石嘴山(宁夏地级市)

吴忠(宁夏地级市)

北海(广西地级市)

百色(广西地级市)

虎门镇(全国第一大镇、广东东莞市建制镇)

长安镇(广东东莞市建制镇,全国人口经济大镇)

鳌江-龙港镇(浙江建制镇、浙最南端中心城市)

以及其他省份的地级市及经济强县(县级市)

六线城市:

除以上以外的所有县级市和经济强县、城市规模大县。

5. 淄博与陕西西安哪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强

肯定是西安了。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西安是最大的城市,大学数量全国第三,仅在校大学生就一百多万。很多国防企业,科研院所在此。
淄博就是个烧泥罐罐的地方,就是在齐国,也排名在济南、青岛、东营之后吧。和西安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6. 2021年GDP50强出炉,其中都有哪些城市在列

2021年GDP50强出炉,其中都有哪些城市在列?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排名的大幅度升高,与电力能源、原材料价格的高涨密切有关。作为煤炭生产地,2021年榆林工业产值首超7000亿人民币。比去年增长55.9%,2年均值增长22.7%。在其中,重化工业产量增长61.4%;化工制造行业产量增长54.3%。

事实上,不只一般地市,一些省会城市城市也由于能源需求的增涨,成绩产生显着转变。在其中煤炭大省山西的省会城市太原由上一年的第56名,升高到第50名。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实行会生彭澎对记者剖析,电力能源、原料涨价太快,有着电力能源、原料多的地域,工业利润、GDP提升较多。自然那些地区将来的产业布局也必须进一步调节和更新。

7. 淄博经济发达吗

认识一个女孩跟淄博发达有什么关系,不管发达不发达,总是人家的家乡,总是有感情的,烟台不是一样有破专栏瓦,不是一样有穷鬼,不是一样有某些低俗的人

8. 淄博在山东省经济排第几

2020年淄博市生产总值为3673.54亿元,同比增长2.5%,山东省排名第七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7.18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77.15亿元,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39.21亿元,同比增长1.8%。
应答时间:2021-04-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9. 2022年淄博GDP能够超过2021年吗

2022年,淄博的基地被按照规划和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来看,是完全能够超过2021年的

10. 延安、榆林、宝鸡、咸阳、渭南、安康这几个城市那个发展最好

榆林的经济发展是个奇迹。在10年前,榆林还是陕西最穷的城市。但随着世界级能源的开发,在今天,榆林已成为匹敌西安的超级经济大市。榆林的工业利润、工业增加值、国税收入、黄金交易量、人均GDP、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全省第一,GDP、工业产值、财政收入、三产增加值、机动车保有量、邮电收入、人均收入全省第二,是陕西唯一能在经济上抗衡西安的城市,榆林和西安组成了陕西的第一世界,并且遥遥领先于陕西的其他城市。5年后,榆林的财政收入将突破1000亿,实现富可敌省。10年后,榆林GDP将突破1万亿,成为陕西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人均GDP突破5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福利也向北欧国家靠拢。
延安是个悲剧。“石油加延安人”是无敌的象征,当年如果任由延安发展下去,现在连香港澳门都抗不过延安,幸亏把延安的油田共产了,终于把延安折腾崩溃了,经济一落千丈,由陕西最有希望的地区成为“经济老大难”。
宝鸡总是不温不火的,经济排名在陕西连年下降,GDP现在只有榆林的一半,财政收入连榆林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但宝鸡工业体系较全面,是比较均衡的一个城市。
咸阳人口比宝鸡多得多,但发展比宝鸡快,未来很有希望。
渭南就韩城靠煤炭好一些,其他地区不敢恭维。
安康的环境不错,虽然经济很差,但未来旅游业肯定很好。

阅读全文

与2021年榆林和淄博哪个经济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60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5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40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7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3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9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6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