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危机下我们应该做什么
金融危机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罗时平
一、不要轻易跳槽转行
现今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成了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金融危机下失业率是政府主要解决的问题。能够有碗饭吃就不错了,有何理由挑三捡四呢?这是大多数人的明智之举,工厂订单少,工资没有原来那么多了,有人就选择辞职另谋高就,少数也许能找到更能吃饱的饭碗,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的。选择不辞职,不转行,不请假、休假这是多人的应该走的路。
二、有钱才是硬道理,要有适当积蓄;
手里不留几个钱是不行的,如果一但有点什么意外和困难发生时,没有钱可不行,所以打工一族适当存点钱以备后患是必要的,哪怕你一个月能省出100元或200元,甚至几元也好,反正要留一点养命钱在身边。很多人可能会说钱本来就不够用,哪有什么钱省下来,你想过没有,少上一次馆子,少抽一包烟,少打一场牌,少狂商场少狂街,捂紧自己口袋省下100、200元应该作为大多数人应该不成问题的。毛泽东他老人家说得好:“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三、多看少动,谨慎投资;
当下经济形势不好,不要轻易投资,包括股票、基金,或是其它的投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不要轻易投资,要不资金链断裂,谁能帮上你的忙,到头来是金融危机比预期的时间要长,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四、多学习知识,为自己充电;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下没有多少工开,你是不是应该利用这种半工半闲的时间多多加强学习,没有一技之长,当靠卖体力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抓住时机选择适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充电。这样,一来弥补了无所事事带来的空虚,又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得到了自己技能得到了提升,何乐而不为呢?人生只有几十年,光阴似箭,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等我们了。
五、注意身体,多锻炼、少生病;
当下什么贵,大家会说看病医药费贵,的确是这样,你进一次医院,少则几十百把块,多则几百上千是常有的事,什么都可以讲价,看病可没有价钱讲,医生说多少你就得掏多少,所以说:打工的千万莫生病,加强锻炼,作息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定数。练就一身好身骨,吃饭麻麻香,身体倍几棒最重要。
六、不要在这时候开始创业,风险很高;
对人多数人来讲,自己老板最好不过了,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老板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等问题不是人人都可以玩得开的,不要看别做老板风光,风光的的背后是高风险的,稍有不慎,盲目投资做生意,落得人才两空可划不来,就是要当老板也要看时候,这个时候当老板是最难过的,做生意东西很难卖出去,开厂没有订单是眼下最现实的问题,财大气粗的大老板这个时候都佝着身子过日子,小老百姓就要胡思乱想了。等经济形势好转了才考虑也不迟,当然有少数人逆势而上发了财,但不是我们这些一般的农民工能那么幸运的。
七、关心你的家人和朋友;
经济不景气,人都会有一种忧郁和压抑心理,这个时候亲情和友情是调和心理的良药,多关心家人和朋友,让每个人的生活充实起来是很必要,不要什么什么是钱,把每个人都嫁给了钱,成了钱的奴隶。
八、别买车,减少非必要的开支;
虽然中国的经济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老百姓生活也逐步富裕起来,开私家车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口袋里的钱不多,形势不太好就忍一忍吧,骑骑自行车或挤挤公交遭人白眼也就当锻炼身体吧,等经济形势好转再考虑。
九、慎入房市;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很多人一生奋斗的目标,时下房市价格虽比较低,但很多人前几年买了房,每月为月供伤透了脑筋,成了十足的房奴,虽然国家鼓励消费,但打工一簇挤挤公寓楼和公司安排的小房子将就将就吧。
十、长远打算,正如你不知道金融什么时候开始,你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束。
经济发展虽然有规律,但许多经济学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要不那些所谓的经济专家在金融危机没有发生之前都大讲特讲,是什么不买股票就享受不到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果,结果股民股市大跌套牢了,那些经济专家都哑声了。这个时候又有人出来说什么,金融危机是暂时的,2009年见底,经济复苏为时不远,不要光听专家讲什么就是什么,世上未知的东西太多了,说不定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更久,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⑵ 金融危机干什么最赚钱
我认为的经济危机第一个赚钱行业, 就是餐饮业, 这个在1997年-1999年的内地得到过验证, 当时很多人下岗失业, 也有很多人摆脱体制, 重新创业, 养家糊口, 靠什么, 一没技术, 二没文化, 三不敢以小博大玩投资, 怎么谋生, 只能搞这个餐饮业, 说白了, 就是开饭店赚钱, 而且是那种稍微干净一些, 有点门面, 但消费档次属于工薪阶层都能接受得了的饭店, 这个虽然不能发大财, 但能活命. 如果你本小利微 甚至可以到街上打游击, 摆地摊, 不过可能辛苦一点。
第二赚钱的行业, 就是开便利店, 也就是俗称的小卖部, 当然, 这个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是不现实的, 但在绝大多数的三四线城市, 或者农村, 是非常有市场的. 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人们都消费不起, 甚至只能买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日用品, 所以, 你辛苦一点, 把这些东西搞来, 卖给那些极其需要的人, 请放心, 你的顾客群体会越来越庞大的. 同样, 这一条也在1997年以来的危机中得到过验证, 是一个稳妥地行当。
第三个赚钱的行业, 是水产业, 我没做过太多的统计, 但是, 在经济危机中, 吃鱼吃虾吃海鲜的需求的确比平时多三倍, 这个虽然荒谬, 但却很真实. 这一条在日本 美国和台湾得到过验证, 记得在日本的时候, 我租房子的房东, 他们夫妇二人养三个孩子, 都失业了, 结果就去养鱼, 养的也不是什么NB的品种, 就是很像鳕鱼的那个东西, 口感和鳕鱼差不太多, 但价格要便宜, 卖到后期, 人家还出口东南亚呢。
第四个赚钱的行业是修理业, 大的比如汽车修理厂, 小的比如街边的修理店, 这个在香港得到过验证, 不过这得有一定的技术才行, 所以不适合普罗大众, 反而很适合喜欢钻研的人, 都知道松下幸之助吧, 他就是从电器修理工干起的. 不过在大陆, 有自己的特色, 修理业也是讲究渠道的, 不光是脑力, 技术, 和劳力的比拼, 还是进货渠道的比拼, 比如你能搞得到那些便宜的零件, 甚至是已经停产多年的汽车零件, 千万别扔, 那都是宝。
⑶ 如果经济危机时,什么行业会更好生存
1、食品饮料。民以食为天,无论是经济繁荣还是经济危机,食品、快消品(包括饮料)的需求永远不会因为人们手中的钱变少而消失,这是刚需。当然,如果在经济景气时,食品饮料的需求则会变得更强劲。比如2003年至2016年长达10几年期间,食品饮料行业累积超额收益率和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保持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因为老百姓手中的钱多了,原来出门只喝矿泉水的,现在都要喝奶茶。因此,食品饮料行业再经济危机时能表现出明显的防御性,在经济繁荣时更是一种消费升级的体现。2、纺织服装。纺织行业在过去是刚需,现在虽然需求也不低,但已经是夕阳产业了,且随着人们消费升级的影响,人们对于纺织品的需求不再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那么简单。数据显示,子行业看,运动与装饰品服饰需求最高,而大众服饰则表现一般。此外,纺织品上游也面临着盈利压力。截止2019年6月30日,棉花价格328指数为14189元/吨,较19年初下滑7.7%,上游成本端平稳,纺企盈利能力承压。
3、医药生物。如今中国面临着老龄化问题,而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则会带来巨大的医疗需求,毕竟每个人都逃不过生病,一旦生病自然也逃不过药物需求。医药生物在前几年有过一段行情,行业龙头股备受公募和私募基金经理们青睐,每当在大型投资论坛上,一定逃不过关于医药生物的投资机会的话题。这或许是当时的医改政策使然,但无论怎样,医药生物刚需的事实不会改变。4、机场港口基建。机场港口等基建工程受经济景气程度影响比较少,相反,有时还是拉动经济稳增长的手段之一,比如通过旧改拉动增长,稳定就业。此外,机场港口建设也是城镇化和都市圈建设的重点辅助项目,要想富,交通先行,城市交通和物流更快捷了,交易成本就下降了,自然也就有利于经济增长。5、公共事业。公共事业属于国家补助性行业,比如水、电、气、网,虽然如今有民营资本进入,但定价机制、运营机制等基本还是由国家一手操办,因此其行业盈利也就不存在什么大幅波动,当经济危机时,防御性也就更强。
⑷ 如果发生了经济危机,你会怎么处理作为一个普通人
发生经济危机,很多人就会失业,就算还在上班的工资也会相应的下降。然后挣钱就越来越难,消费越来越低,社会越来越乱,抢劫杀人,偷骗拐的就会越来越多,然后每个人的安全问题就会越来越大!
⑸ 一旦爆发经济危机,没有经济基础的打工者该怎样生存
一旦爆发经济危机没有经济基础的打工者想要生存下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只要自己有房子而且有一定的储蓄,那么都是可以活过来的。虽然说经济危机听起来很可怕,但是经济危机基本上会影响着大公司的发展,也会影响着整个经济增速。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自己如果说有菜地有房产的话,那么种种菜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吃饭问题,日常情况下缩减消费,那么也能够保证储蓄可以支撑自己的生活。
经济运行是总体平稳的,所以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只要能够认认真真的生活并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就能够让自己更好的去应对风险,而且能够受到到更多的机会.
⑹ 如果经济萧条了,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的话,我个人觉得经济危机下,人的力量,特别是老百姓的力量微不足道,根本无法避免经济危机对自身的影响。
寒冬过后,温暖的春天就会到来。
⑺ 经济危机下,美国人在干什么
美国人生活受大萧条影响最显着的方面,莫过于闲暇时间的利用。娱乐和运动商品的销售额从1929年的5亿美元,下降到了1933年的2.5亿美元。城市运动俱乐部、乡村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和网球俱乐部等各种休闲团体,在1930年~1934年间减少了一半。仅高尔夫俱乐部就损失了约100万名成员。 另一方面,简单的家庭游戏——拼图、跳棋、国际象棋、掷套圈——却大受欢迎,人们要么是用它们消磨时间,要么排遣焦虑。 罗斯福最有名的消遣是集邮,这跟他的政府在头5年的时间里发行了约100个新邮票品种不无关系。美国集邮者的数量从约200万人增加到900万人。 听收音机成时尚 一些不入流的时尚来来去去,此消彼长。端坐不动的消遣项目当中,最普遍的莫过于听收音机了。 公众对新闻分析和新闻解释的渴望,带给时事评论员前所未有的声望,数百万人收听他们关于慕尼黑危机、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陷落的观点。1932年~1939年间,通过收音机传送的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 罗斯福总统那句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平民化称呼语“我的朋友”,早在他1920年竞选副总统的时候就被采用了。他总是直接而亲密地面对人民,这一姿态的影响力是空前的。一天的“炉边谈话”之后,罗斯福经常能收到5万封听众来信。 “米老鼠”不敌“唐老鸭” 有声电影给很多人带来新刺激,人们听到那些无声电影明星的声音,自然十分喜悦。电影工业在大萧条时期竟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1926年,迪斯尼公司从中西部地区来到好莱坞,两年后创造了“米老鼠”。在有声电影《汽船威利》让米老鼠这个足智多谋的啮齿动物成为世界性主人公之前,默片中的米老鼠并不成功。20世纪30年代快要结束时,据报告,米老鼠已逐步让路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这是不是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时代精神呢? 大多数电影的内容依然是为了逃避现实而设计的,多数反映了那些疲累或倦怠的成年人的品味,他们寻求的是奢华和传奇、性和情感的世外桃源……大萧条初期,好莱坞显然忘记了这场危机。 在大萧条即将到来时,20个成年人中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经济危机开始后,无所事事的百万民众突然发现,公共图书馆简直就是穷人的俱乐部——个可以随便翻阅、打盹的温暖而安静的地方。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为200万—300万。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读者文摘》发行量大增 在大萧条中,杂志的发行量略有增长,周刊比月刊更有优势。纪实故事和爱情杂志是逃避现实的“精神鸦片”,自称在1935年的总发行量比1921年多了1/3。 在大萧条刚开始时,月刊《读者文摘》有25万订户,而到大萧条结束时,其发行量接近七八百万份,包括外语版和盲文版。这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杂志。它的成功部分源自大萧条。当时,很多家庭没钱订阅几份不同的杂志,只好订阅这份多用途合一的杂志。 戎中国历史上消失的强大部族 堪比未来的神奇电脑 日本自卫队为啥全球第一“抠门”什么样的大脑最聪明 原来国外也过“清明节”
⑻ 对于经济萧条,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来未雨绸缪
先是经济危机,再是因为经济危机引起大萧条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②直接原因:
根据上面的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们已经明确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够分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但产品是真的过剩吗?当然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帐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可见,股市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尖锐的矛盾,使矛盾激化,直接引发经济危机。
大约在01年的时候,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政策,存贷利率都比较低,
而当时美国的房市看好,房价一路上涨
这个时候,一些不吸收公共存款,资本充足率低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就贷款给一些欠缺还款能力保障的人,比如没有稳定工作的或收入较低的人
因为贷款利率低,还款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房价上涨快,即使贷款人还不起钱了,这些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收回房产作为抵押,将房产卖出去,甚至对于当初借钱买房的人,卖出去的钱还了款,都还有剩余,所以美国人信心大增,大力发扬了这种让人人买得起房的方式
这些金融机构把带出去的款,作为债权,通过一些包装,卖到了二级市场,
在二级市场,这些债权又被划分成四个等级,优先级,次优级,次级和股本级
这个划分是这样的,一旦借钱的人还款,全部用于优先级,当优先级还完了,再还次优级,次优级还完了再还次级等等
对于股本级,由于风险太高,资本市场(另一些金融机构)又推出一个保证,如果你收不到还款了,我就帮他还,但是你收到了,我收点手续费
这样一来,这些债权被大大小小的投资银行,基金,对冲机构,保险公司全部买走了
然而从05年开始,美国的利率上涨,房价下跌,这样一来还不起钱和不愿意还钱的人增加的很快,导致从最初的房贷金融机构到后来的投资银行以及各种基金和商业银行都陆续出现了资金短缺和流动性不足,这种问题并不是刚开始就暴露出来的,在多年的累积时候,在2008年,以本次金融危机的形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第一波冲击)从最初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开始(房利美和房地美等 ),
(第二波冲击)到大量购买了这些债权的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和贝尔斯登等)
(第三波冲击)最后购买信用评级价高的(优先级,次优级等)的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商业银行等,也纷纷倒闭(因为这些机构要求安全性,不能购买评级低的债权,但籂揣焚废莳肚锋莎福极是随着资本市场恶化,本来信用评级高的债权,评级也被下调,他们只能选择卖出 ,然而此时已经卖不出去了)
造成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联储在05年转变实行高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错误选择,以及美国金融工具市场的过度发展,是主要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