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中央计划经济国家
计划经济是生产由统一安排、产品由统一分配的经济方式,计划经济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社会的某个部门根据社会和人民的需求来统一安排,或由企业的某个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来统一安排,生产完毕,产品的分配也是统一分配的。分配方式有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按资分配三种。 现在我们所追求的中央计划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内或全世界内的计划经济,即一个国家或全世界的生产都由一个部门来统一安排,这是前所未有的(只在原始共产主义存在过),所以这样的计划经济就是个新生事物了。 当一个国家实行了完全的计划经济后,那么这个国家内就没有商品交换了(注意:这里指的是这个国家内部没有商品交换,不排除它和外国交换。如果全世界范围内实行了计划经济,则全世界内国与国之间就没有商品交换了,其实这时国家已经取消了),这时,这个国家内的生产就由主管生产的部门根据国家和人民的生活需求来安排生产,然后再把产品统一分配给消费者。例如,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武器,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食物,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药品,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衣服,安排多少人去建造多少住房、多少医院、多少学校等。生产出来后,把武器分配给军队,把食物、衣服、住房分配给人民,把医药分配给病者,把教材、学校分配给学生等。这时只存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不存在按资分配。 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计划经济,不应该看这个国家内部是不是有商品生产,也不应该看这个国家内是不是有货币,而是应该看这个国家内是不是有商品交换。有则是,没有则不是。
② 计划经济是什么概念
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我国建立后相当长时期实行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主要特征:1、国有制居主导地位,2、经济决策权的高度集中,3、生产单位从属于行政等级制度, 4、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被抑制到最小程度,5、国家通过至上而下的命令协调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简单的目标,满足国家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但是更不容忽视的是这一体制有着严重的弊端,实行全面的指令性计划,忽视并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国民经济计划制定中的讨价还价,使得有的企业仅靠分配的资金、设备与原料完不成计划,而另一些企业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计划,从而使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企业考虑的是计划者偏好,而不是市场需求,商品短缺造成了一个卖方市场,消费者主权受到了严重的践踏与蔑视。
计划经济只能在一定的时期实行。现在的经济形式还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
③ 计划经济到底是什么
因为数据的获取,一个国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在没有发现X光和CT机之前,中医是没办法把肚子打开来看一看,所以中医的号脉,望、闻、问、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指挥系统,但是X光和CT机出来以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相信在数据时代,我们对国家和世界的经济数据的明确掌握,就像我们拥有一个X光机和CT机那样。。。。。。进入数据时代以后,请大家记住,数据就是对未来的研判。信息IT是对昨天的总结为主,而数据是对未来的研判和预判。‘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我们必须学会上医治未病,未病就是可能出现的问题。
所以,马云口中的“计划经济”,跟前苏联和中国在1992年之前的“国家计划”并不是同一回事,它指的是一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让资源得到更高效配置的经济机制。
④ 1929-1932经济危机时期,计划经济发展特征指哪个国家
指前苏联
苏联是计划经济,国家管理经济,苏联的公有制不会引发这种经济危机。而且当时苏联与资本主义经济联系少,影响不到。
⑤ 什么叫计划经济/
http://ke..com/view/25266.htm#1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渊源与发展
计划经济的起源是与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开始。 一般来说,最早出现计划经济构想的是李斯特对于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的批判,当时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第一次理论阐述,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更是系统的阐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受其影响德国诞生了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大力宣扬政府控制经济行为,同时以这种思想主导德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德国的发展飞跃,也形成了马克思口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靠政府干预执行计划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计划经济。 之后由于一战德国战败,政府失去了对国际经济关系有效的控制能力,历史学派走向消亡,但是之后德国经济依旧保留很强的政府干预特色,纳粹上台以后,重拾了历史学派的做法,恢复了德国经济。所以德国的混合经济实际上是脱胎于计划经济。
苏联出现以后,计划经济的理论发展得到了提高,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布拉津斯基写了《新经济》,系统完善的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 之后苏联为了自己的霸权,以经互会为媒介通过计划经济方式控制他国经济,与美国推行市场经济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控制他国经济类似。
而日本于20世纪40年代学习苏联经济制度,制定了40体制,之后在50年代,日本实行了50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完成了经济腾飞。80年代后日本开始针对其计划经济的特点进行改革,但是收效甚微并未因改革经济获益。 随着苏联的解体,经互会解散,彻底实行计划经济国家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崩溃,计划经济影响跌入历史最低。
[编辑] 特点
在计划经济下,三个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则是财团与政府结合的形式,又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国家大部份资源由政府或是财团拥有,并且由政府指令的形式来分配资源,不受市场影响。举例政府认为国家需要苹果,在计划经济下,被政府选中的个人集体(一般为符合该类生产的要求)都要按政府指示进行种植苹果的工作,但事实上实际生产的产品可能不满足或超过了实际需求。
计划经济里面不但国家经营的产业是由政府控制,连私人企业也要受政府指示运作。私人企业决定生产什么,由政府作主;私人企业以什么方法生产,由政府决定;生产出来的东西又如何分配,也是政府决定。国家操控着私人市场的供应,由价格以至销售渠道,都是政府或是垄断组织(辛迪加、托拉斯,卡特尔等)决定。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最属性之一的,因此计划经济又常被解释与共产主义相通。但是马克思着作中并没有关于计划经济的内容,提倡和实践计划经济是在列宁时期。 最典型的计划经济例子数以苏联。而现存的例子则是朝鲜、古巴和缅甸、日本等。
[编辑] 优势
[编辑] 经济稳定
计划经济可确保所有资源都能持续运用,不会受到经济周期的波动所影响。由是者停产以至失业问题都不会发生,而通货膨胀问题不会存在,而长期性的基建投资,更不会受市场因素而停止。
[编辑] 事先设计
一件事情或一个景象,在自由放任下,可能会不受人为控制地产生不可预知的问题。但计划经济里因事情都总是由政府计划,预先设计好,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有机会避免。举例一个城市,交通网络如由政府指示建造,连个人私家车拥有数目都是由政府规定,可减少如塞车等交通问题。对于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最优。经济学说中的发展经济学正是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实践。
[编辑] 倾斜优先,发展快速
实行计划经济或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后发的落后国家: 例如苏联,建立之初,百业凋零,在欧洲文明程度和工业化程度都是倒数,而是实行计划经济以后,40年代成为超级大国。 德国在第二帝国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一跃成为一流的工业化国家。日本自40年代至战后,实行长期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多次被美国训斥为“搞社会主义”亦成为了经济和工业大国。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以后,截止80年代初,30年不到的时间,建立全面和完善的工业和教育体系,实现大规模群体脱盲,实现初步国家工业化。
计划基本上都是把有限的经济资源不计收益的倾斜于某方面的发展。比如教育、交通、重工业、医疗等等,使其短时期内实现飞跃。 如日本战后,实行对钢铁行业和重化工业的倾斜生产,同时压缩消费品生产,通过牺牲消费,使日本钢铁和加工等行业领域短时期内飞速提高,最终成为经济大国; 中国50-7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仅水利建设的工程量是有记载3000年历史总和的一倍多,利用的就是用于其他市场需求的经济资源。成昆铁路的修建造价是全国总人口的半年口粮,并且没有直接的利润收益,但是却带动了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这些都是计划经济倾斜发展的优势。
[编辑] 高福利
计划经济往往伴随着高福利,例如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的免费制度。凡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其公共福利水平都是较高的,但具体福利需要依赖政府实现计划经济成功程度。
[编辑] 弊端
[编辑] 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
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
[编辑] 不能改善微观效率
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缺少私人竞争,就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以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进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 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发展效率却是大大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编辑] 扼杀个人自由
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又因计划经济下政府掌管国家一切经济活动,政府权力自然过大,容易实现明显的阶级专政。共产国家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但都几乎无一幸免地,在政治上诉求不通的群体都是归结其为极权主义,实际上是对其他违背发展目标的群体实行压制,如苏联、古巴、朝鲜就是日本也是一样。
[编辑] 争议
[编辑] 贪污
计划经济下政府权力极大,缺乏民主监督的滥权相当普遍,官员上下其手大获其利自是理所当然,逐渐形成特权阶层。又因管制多且严,难免会驱使私人以贿赂方式获得所需物品。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以后,民众连买一鸡蛋都要靠“走后门”而获得的。*总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贪污程度很低?,凡是经历过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模式生活的人回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贪污腐败的程度远低于市场经济时期,比如前东欧国家、苏联以及中国等,在中国只有个别学者撰文认为实行计划经济时腐败比实行市场经济更严重,但是民众并不认同这种说法?,相当多的老人怀恋计划经济的清廉。[来源请求]
理想情况下,如果政府能接受各级监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普通官僚很难实现渔利,因为其很多行为都被依照计划进行,往往容易被检察到
⑥ 资本主义国家有计划经济吗
有的。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可以参考美国大萧条中的罗斯福新政,其中的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经济就是属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市场经济,可以参考中国现在的市场,还有苏俄的列宁新经济政策,也是属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计划经济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
计划经济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的,实现高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是有规划、计划发展经济。从而避免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英文名:The capitalist countries)是指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实行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以机器大生产代替个体生产,生产力比封建社会有极大提高。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普遍的形式,劳动力也成为了商品。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阶级斗争。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会导致经济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从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1]
从世界分布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以外的所有国家)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大致包括二战后的资本主义阵营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新增的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两部分。
⑦ 什么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的,实现高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
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分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7)计划经济指的是什么国家扩展阅读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包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计划体系”,另一部分是“市场体系”。
“计划体系” 由一千家左右大公司组成的。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复杂、投资数量大,所以从筹备建厂至生产出产品,中间经过很长的时间。因此,大企业要求安全和稳定,这就需要有预测和计划;
企业为了确保自己的收益,就要控制产品的价格,一些大公司采取一致的行动,达成价格协定,这些被固定下来的价格可以长时期地被预测,同时,由于一个公司的价格又是另一个公司的成本,所以,成本也可以预测。
因为在这部分经济中,市场竞争被 “计划原则”代替,实质上是一种计划经济。这些由大公司组成的 “计划体系” 拥有广泛的权力: 控制产品价格和原材料; 控制产品销售量; 控制资本来源; 影响和控制政府。
“计划体系”消灭了贫困,已不存在阶级对立,其权力掌握在技术和管理人员手中,公司的目标不是最大限度利润而是稳定和增长,生产者主权代替了消费者主权。由于 “计划体系”存在着上述优势,所以它能凭此剥削 “市场体系”。
⑧ 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在哪个国家实行
那个时候不应该叫俄罗斯或者是苏联。那时叫俄国。最早是在俄国实行的计划经济。帮俄国度过了困难时期,当然也有副作用。
⑨ 什么叫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是生产由统一安排、产品由统一分配的经济方式,市场经济则是生产由各个生产主自己安排,生产主之间互相交换产品的经济方式。这两个概念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没有商品交换就是计划经济,有商品交换就是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社会的某个部门根据社会和人民的需求来统一安排,或由企业的某个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来统一安排,生产完毕,产品的分配也是统一分配的。分配方式有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按资分配三种。
例如,美国一家生产斧头的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决定生产1万把斧头,那么要生产多少毛坯、多少斧头、多少斧头柄,则由主管生产的部门安排到各个车间进行生产,这就是按市场需求以及生产需求进行计划的。当生产完毕或销售完毕进行分配的时候,假设1万把斧头总售价是5万元,总原料成本是1万元,资本家留下2万元,发给工人3万,那么这就相当于资本家留下了4000把斧头,发给工人6000把斧头,这就是产品分配。资本家或股东们留下的那4000把斧头是按资分配,发给工人的那6000把斧头是按劳分配,即根据工人的成绩来分配,每个人若干把。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的产生要早得多。不要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动物,就有了计划经济。例如,一个蚁群内就是计划经济,一个田鼠也要计划到冬天必须储藏多少食物。对于刚刚诞生的原始人来说,每个人的生产就更是计划经济了。后来出现了家庭、企业后,家庭和企业内也都是计划经济。所以计划经济并不新鲜。
可是,现在我们所追求的计划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内或全世界内的计划经济,即一个国家或全世界的生产都由一个部门来统一安排,这是前所未有的(只在原始共产主义存在过),所以这样的计划经济就是个新生事物了。
当一个国家实行了完全的计划经济后,那么这个国家内就没有商品交换了(注意:这里指的是这个国家内部没有商品交换,不排除它和外国交换。如果全世界范围内实行了计划经济,则全世界内国与国之间就没有商品交换了,其实这时国家已经取消了),这时,这个国家内的生产就由主管生产的部门根据国家和人民的生活需求来安排生产,然后再把产品统一分配给消费者。例如,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武器,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食物,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药品,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衣服,安排多少人去建造多少住房、多少医院、多少学校等。生产出来后,把武器分配给军队,把食物、衣服、住房分配给人民,把医药分配给病者,把教材、学校分配给学生等。这时只存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不存在按资分配。
一个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后,虽然内部没有商品交换了,但是不能表示这个国家对外就没有商品交换了,所以这个国家也可能生产一些商品去和外国交换。所以计划经济国家不一定就不生产商品,关键是看和谁交换,是和国内交换,还是和国外交换。
计划经济国家里虽然没有商品交换,但是不一定就没有货币,货币不一定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计划经济国家里可以存在货币,不能认为有货币就不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国家里,货币是产品分配的媒介,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这是这个货币和那个货币的本质区别。大家都知道,在产品分配的时候,可以直接分配实物,也可以不直接分配实物,而是发领条,让每个人拿领条去领,这里,货币就相当于领条。在分配大件产品如住房时,可以不用货币,直接分配,但是对于针头线脑的小产品,直接分配就麻烦了,所以还是发货币方便。所以计划经济国家里,只要还没达到完全按需分配的程度,就离不开货币。
所以,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计划经济,不应该看这个国家内部是不是有商品生产,也不应该看这个国家内是不是有货币,而是应该看这个国家内是不是有商品交换。有则是,没有则不是。
说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有1亿个家庭,有99999999个家庭都合并成公有制了,唯有一个家庭不愿意合并,自己单干,那么这个家庭就要和那个公有制单位发生商品交换,这时,虽然那9千多万个家庭内部已经没有商品交换,整体是计划经济,那个家庭也是计划经济,但是整个国家严格起来说还不叫计划经济,只能叫市场经济。然而,因为这时商品交换很少(一个家庭能交换的不过很少),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很小,可以忽略,故也可以叫计划经济。
那么,一个国家要实行计划经济,需要什么条件呢?大家都能想象得到,一个私人企业是不会听从外界部门的安排的,它的产品也不会分配给全体人民的,所以要想让所有企业都听从国家的安排,要想让所有企业的产品都能直接分配给全体人民,,这些企业就必须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所以公有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
还有一个极端的情况这里要说说,以帮助大家理解计划经济。当一个国家内的所有企业,包括农业、所有土地、所有资源、所有行业都被一个资本家兼并后,那么这时这个国家内也没有商品交换了,这时,所有的人,包括总统、军队,都是这个资本家的打工者,所有的生产都归这个资本家统一安排,产品的分配呢,当然也要由这个资本家来分配,所以这时这个国家内也是计划经济。这时,各个企业都不讲利润,这个国家也不存在税收。这时,这个资本家在分配产品时,当然要先给自己留下非常充足的之后,余下的才能分配给他的打工者们。自然他对生产的安排也是首先要考虑为了自己的需求而生产,然后才会去考虑为其他人的需求而适当生产,同时,他还可能要安排生产一批商品去和外国交换,当然这个交换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和国内的需求。
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你上面说‘公有制是计划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可是这个例子又说全国的企业都归一个资本家所有时,这个国家也是计划经济,是不是有矛盾?”没有。这个时候,全国所有企业实际都归那个资本家全家人“公有”,其他人都是局外人。对此,我不想多解释了,如果有人对这个解释不理解,也没多大关系,因为上面那个情况毕竟是个极端的,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知道了什么叫计划经济,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澄清一个问题。我们通常好把改革前的那一阶段称为计划经济时期,其实这是不严格的说法,只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言的。因为那段时间里中国内部还有大量的商品交换,例如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集体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所以那段时间不能叫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那一时期,国家所做的计划主要是在全民企业内,而且这个计划还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例如说吧,假设国家想生产许多拖拉机让农业实现机械化,可是由于许多生产队买不起,那么这个计划就行不通;如果国家想把拖拉机直接分配给各个生产队,那么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队把粮食等产品直接交给国家,可是当时的公有制还没达到这个程度,还是行不通,所以我们现在说的当时的所谓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病其实还都是市场经济的。钢铁里如果夹杂了沙子,强度肯定要大打折扣,可是你不能说这是钢铁的弊病,是不是?
那一段时期虽然是市场经济,但是它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又有不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家庭或个人为经济单位——企业是家庭或个人的,最多是几个股东的——并且维持这样的情况不变,所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静态的;再说,资本主义的企业也不接受国家的计划,资本主义里也没有国家生产计划(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国家计划是两回事)。而改革前的那一段市场经济,以集体和全民为经济单位,这个经济单位比资本主义的经济单位要大得多,而且这个经济单位处在不断增大的过程中——集体的要逐步合并成全民的——所以那一段市场经济是动态的;还有,那一段的生产有很大一部分由国家的计划来安排。
大家可以想象:假设家庭内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经济,丈夫、妻子、孩子之间做交易,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做买卖,要乱到到什么样子。同样的,一个社会如果实行市场经济会乱到什么样子,这是有目共睹的吧。
最后要说的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虽然是两种经济手段,或者说两种经济方式,但是它们还分别代表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代表的是公有制,市场经济代表的是私有制。这就好比,梨树上只能结梨,梨只能长在梨树上;苹果树上只能结苹果,苹果只能长在苹果树上,所以梨和苹果不仅是两种水果,而且还分别代表两种树,梨就代表梨树,苹果就代表苹果树。如果你不想吃苹果而想吃梨,就得伐掉苹果树栽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