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汉初采取什么政策恢复经济

汉初采取什么政策恢复经济

发布时间:2022-10-16 04:38:18

❶ 为解决西汉初年的经济,采取了那些措施

汉高祖稳定封建秩序的措施楚汉之际四年多的战乱中,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凋敝。农民大量流亡异乡,卖妻鬻子,城市人口减少,市场混乱。投机商囤积居奇,物价踊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价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天子找不到四匹同色的马来驾车,将相有时只好乘牛车出门。

面对这种残破局面,汉高祖刘邦不得不把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秩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为此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

①兵士罢归家乡。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军吏卒无爵或爵在大夫(五级爵)以下的进爵为大夫,大夫以上的加爵一级,并一律免除本人及全家的徭赋。归农的军吏卒,按照爵级高低,也就是军功大小,给予田宅。他们之中除少数高爵的上升为地主外,大部分还是一般农民。这些农民在和平安定环境中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是汉初稳定农村秩序、恢复农业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命令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故爵、田宅。承认各地小吏在战争时期占夺的土地。这些恢复故爵、田宅或新获得土地的人,大多数是汉初社会中的地主。原来出身于农民或贫民、以军功获得高爵和较多土地的人,也成为汉初的地主。按照制度,爵在七大夫(即公大夫,七级爵)、公乘(八级爵)以上的,当时算是高爵(见爵制)。对于他们除了优先获得田宅以外,还获得若干户租税的封赏,叫做食邑。这些新形成的军功地主,是西汉王朝的主要支柱。

③以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

④抑制商人,不许他们衣丝、操兵器、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做官,加倍征收他们的算赋,以限制商人对农民的兼并。

⑤减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高祖命丞相萧何取秦法加以损益,制定《九章律》,作为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

汉高祖命陆贾着书论说秦失天下的原因,陆贾在他所着《新语》一书的《无为》篇中指出:秦代事功越烦,天下越乱;法禁越多,即宄越盛;兵马越众,敌人越多。秦始皇并非不欲为治,但秦朝崩溃,正是由于举措太暴,用刑太过的缘故。从陆贾所揭示的历史教训中,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轻徭薄赋慎刑,才能缓和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样就形成汉初“黄老无为”的政治思想。汉高祖以及文景时期的许多措施,正是这种无为思想的体现。
文景之治

惠帝、吕后时期(前194~前180),无为思想在政治上起着显着作用。丞相曹参沿袭萧何辅佐汉高祖的成规,无所变更。在这十五年中,很少兴动大役。惠帝时修筑长安城,每次发民为期不过一月,而且都在冬闲的时候进行。惠帝四年(前191)罢省妨碍吏民的法令,废除秦始皇焚书时颁行的“挟书律”。吕后元年(前187),又废除夷三族罪和以过误之语为妖言而加以重责的所谓“妖言令”。十五税一的田租制度和边境戍卒一岁一更的兵役徭役制度,也在这时重新确定。景帝二年(前155)把秦时十五(一作十七)岁傅籍给公家徭役改为二十岁始傅(着于汉律的傅籍年龄为二十三岁,是武、昭时事)。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前179~前141),继续“与民休息”,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重视农业,屡诫百官守令劝课农桑。文帝十三年(前167)诏免田租;景帝元年(前156)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征发一次,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长期减免田租徭赋,促进了广泛存在的自耕农民阶层的发展。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归还田园,户口大规模地增长,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封国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得多。户口繁息的迅速,是自耕农民阶层得到发展的具体说明。

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余钱至数十钱。商业也活跃起来了。文帝十二年一度取消过关用传(一种由官府颁发的通过关津的凭证)的制度,有利于行旅来往和商品流通。文帝弛山泽之禁,促进了盐铁业的发展。农民有山泽得以渔樵,有利于生活和生产。

�随着粮价的降落和商业的活跃,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大商人势力膨胀,侵蚀农民,使一部分农民破产流亡。文帝、景帝都曾重申商人不得为吏的禁令,企图限制商人的发展。为了提高谷价,缓和谷贱伤农的现象,晁错向文帝提出了“入粟拜爵”的建议,准许富人(主要是商人)买粟输边,按所输多少授爵。输粟达六百石者爵上造(二级爵),达四千石者爵五大夫(九级爵),达万二千石者爵大庶长(十八级爵)。按照秦汉制度,爵级可以累计,高爵者可以得到相应的特权。晁错又建议,入粟输边实行后,如果边境积粟够用五年,可令入粟者输于郡县,使郡县也有积粟;边境和郡县都已充实,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入粟拜爵办法的实行,使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

文帝统治期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所增益。文帝为了节省黄金百斤而罢建露台。这对地主、商人中正在兴起的侈靡之风,多少会起一些制约作用。

文帝废除了汉律中沿袭秦律而来的收孥相坐律令,缩小了农民奴隶化的范围。文帝、景帝又相继废除了黥、劓等刑,减轻了笞刑。这个时期,官吏不滥用刑罚,断狱但责大指,不求细苛;定刑可上可下者从轻处理。

但是文景时期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有助于大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加剧阶级矛盾。

削弱王国势力汉初七十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央集权逐步战胜地方割据的历史。

西汉初年,六国旧贵族如齐之田氏,楚之昭、屈、景氏和怀氏以及燕、赵、韩、魏之后,仍然是强大的地方势力。汉高祖把这些旧贵族以及其他“豪杰名家”十余万口,迁到长安附近。这次迁徙的规模很大,据说使得关东“邑里无营利之家,野泽无兼并之民”,六国旧贵族和豪杰的分裂活动被控制了。

西汉社会中还有另一种割据势力,这就是汉高祖在战争年代为了合力击楚而分封的诸侯王。汉五年(前202),功臣为王者七人,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史称异姓诸侯王。异姓诸侯王据有关东的广大区域,大体相当于六国故地。他们拥兵自重,各据一方,是统一的隐患,是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汉高祖采取了断然手段,来消灭异姓诸王。他首先消灭燕王臧荼,立卢绾为燕王。从六年到十二年,又接连消灭楚、韩、赵、梁、淮南和燕等六王。只有长沙王由于其封国僻远,又处在汉与南越的中间地带,可以起缓冲的作用,所以直到文帝时才以无后而国除。

这时,汉高祖既没有直接控制全国的力量,又认为秦朝不分封子弟招致速亡,所以在异姓王的旧地陆续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用以藩屏汉室,史称同姓诸侯王。当时同姓王国有九,封地犬牙相制,每个王国都无法独树旗帜,对抗朝廷,西汉统治看起来非常牢固。汉高祖还与群臣共誓,“非刘姓不王”。大的王国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如齐国辖地六郡七十三县,代、吴两国各三郡五十三县,楚国三郡三十六县。与此同时,中央直辖土地不过十五郡,大体相当于战国后期的秦国,其中还夹杂了不少列侯封国和公主“汤沐邑”。这种局面,依旧是干弱枝强。为了控制诸侯王国,汉政府规定中央派太傅辅王,派丞相统王国众事,并重申无皇帝虎符不得发兵。但是王国得自置御史大夫以下官吏,自征租赋,自铸货币,自集军队,实际上仍然处于半独立状态。

吕后统治时期,大封诸吕为王、侯。吕后死,刘氏诸王与西汉大臣合力消灭了诸吕的势力,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文帝。文帝时期同姓王的势力更加发展。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当时形势是中央弱而王国强,像肿病患者一样,肢体和指头不能屈伸。他说,天子的近属有的并无封地以为藩屏,而天子的疏属有的却拥有足以逼迫天子的实力。他认为,要使天下治安,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诸侯国小力弱,不易产生邪心,天子也便于控制。这样,天子治理天下,就能够指挥如意,像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贾谊的建议,在当时没有被采纳,但是贾谊死后四年,即文帝十六年(前164),文帝分齐国之地为六国,分淮南国之地为三国,实际上就是贾谊“众建诸侯”之议的实现。

继贾谊之后,晁错屡次向文帝建议削夺诸王的封土。景帝时,吴国跋扈,晁错又上《削藩策》。他说诸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三年,用晁错之策,削赵王常山郡,削胶西王六县,以次削夺,将及吴国。景帝三年(前154)吴王濞就联络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六国,发动了波及整个东方地区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和中央集权之间矛盾的爆发。叛乱初起,汉景帝刘启诛晁错以谢吴王,但吴王并不息兵。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就被平定了。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景帝巩固削藩成果,损黜王国官制及其职权,降低诸侯王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着加强了。

对匈奴的和亲和对南越的安抚秦汉之际,匈奴越过河套,向南进入蒙恬所取“河南地”。汉初,与匈奴大体上相持于今兰州、固原、横山、榆林、托克托一线的边塞。汉高祖消灭异姓诸王的过程中,其封国邻接匈奴的诸王有的投降匈奴,有的勾结匈奴内侵。高祖于七年(前200)进击投降匈奴的韩王信时,曾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以后,匈奴常常寇边,掳掠人畜。娄敬向汉高祖建议与匈奴结“和亲”,劝高祖以嫡长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厚备奁资,每年馈赠絮缯酒食等礼物,以缓和匈奴的侵扰。娄敬说,冒顿单于在世,是汉家的女婿;死后儿子做单于,是汉家的外孙,外孙自然不敢与外祖分庭抗礼。高祖用娄敬之议,取“家人子”为公主,与匈奴结和亲,并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

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厚予馈赠,但是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每次入塞,都要抢走人畜,毁坏庄稼。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南下,游骑迫近长安。为了抵抗匈奴的侵扰,文帝用晁错之议,募民迁徙塞下,垦田筑城,加强边防。晁错所倡入粟边塞者得以拜爵的办法,正是在匈奴威胁严重的时候提出来的。

南越之地本是秦朝的郡县,越、汉杂居。秦末,秦龙川令赵佗行南海尉事,占据岭南,绝道聚兵自守,自立为南越王。赵佗依靠汉越地主贵族,采用秦和汉初的政治制度,进行统治。他治理南越很有条理,秦时由中原谪徙岭南的居民,在战乱中得以少受损害,而越人各部彼此攻击的习俗,也大有改变,在一定的时期内起了保境安民的作用。

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陆贾出使南越,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剖符通使,使他“和集百越”。赵佗接受了汉朝封号,愿为藩辅。吕后统治时期,严边防之禁,不许把铜、铁、农具和母畜运往南越。赵佗反对这项政策,一度自称南越武帝,与汉朝皇帝相抗衡。他还进攻长沙国,控制闽越、西瓯,使南越成为“东西万余里”的大国。吕后派周灶率军出征南越,军未逾岭而罢。汉初汉军使用过的两幅帛制长沙国南部地区地图,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图。

文帝为了“休养生息”,尽量避免对南越用兵。他按照赵佗的要求,罢省边界戍军,并为赵佗修治真定(今河北正定东南)祖坟,给赵佗在故乡的兄弟以官职和赏赐。在这种情形下,陆贾再次出使南越,赵佗答应取消帝号,恢复藩属关系。

闽越贵族无诸和摇,率部众参加过反秦起义,以后又助汉灭楚。汉初,无诸受封为闽越王,都东冶(今福建福州);摇受封为东海王(又称东瓯王),都东瓯(今浙江温州)。东瓯王、闽越王都参预了七国之乱,但景帝对他们没有追究。

❷ 汉初统治者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什么局面

休养生息”的政策。 主要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因为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才有了“文景之治”。局面: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在汉高祖时期,西汉的社会经济已经得到恢复发展,稳定和巩固了汉朝的封建统治秩序。到文景年间,社会经济全面回升,出现了治世局面—文景之治,为西汉达到鼎盛时期奠定了好的基础。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社会面貌完全焕然一新了,在世界威名远播。司马迁的《史记.平淮书》反映了汉朝经过休养生息政策后,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的景象:

❸ 汉高祖刘邦采用了何种统治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施贿于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为了汉朝的安定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不切实际的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着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刘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乃称天命而不治,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汉朝大一统的的历史意义】

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揭开了强大的汉朝的序幕. 也奠定了我们“汉”的称谓,可谓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少年“无赖”似豪杰
刘邦性格豪爽,但不喜欢读书和从事农业劳动,常被父亲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刘邦长大后做了亭长,由于豁达大度,放浪不羁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心志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出巡,秦始皇坐在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刘邦羡慕得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迎吕为后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沛县定居,因为沛县县令和他是好友。刚到沛县时,很多人登门拜访。刘邦也去了,主持接待的是县吏萧何,他规定贺礼钱不到一千的人到堂下就坐。刘邦虽然没有一个钱,却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迎接。一见刘邦就非常喜欢,虽然吕公也知道刘邦并没有那一万钱,后来依旧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攻占陈(现在河南淮阳)后,建立了“张楚”政权。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这一年刘邦已经四十八岁。

·秦的灭亡
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县)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
在陈胜被车夫庄贾杀死后,项梁便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号义帝。定都盱眙(现在江苏盱眙),后来在和章邯的秦军激战时,项梁兵败被杀。楚王和众将约定:谁先入定关中谁就做天下之王。项羽为了给叔叔报仇,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但遭到大家尤其是范曾的一致反对,大家觉得项羽做事比刘邦要残忍得多,而且又年轻没有经验,处事太过鲁莽,恐有被秦军颠覆之祸。由于这个时候刘邦军队已经小有规模。所以,最后决定只让刘邦领兵西进关中冒这个险,却大有使其打前站试探敌人做炮灰之意。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咸阳东边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向刘邦献城投降,秦王朝至此被刘邦灭亡。

·立足关中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刘邦开始颇为留恋豪华的宫殿,准备住下享受。樊哙劝他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才不动秦宫分毫,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刘邦到达灞上之后,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律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秦地百姓的大力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领兵到了函谷关,见刘邦平定关中,把守函谷关,不由大怒,攻下函谷关后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很不满,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刘邦想在关中做王,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
项羽听了火冒三丈,其手下谋士范增也劝他趁机除掉已经成为威胁刘邦。项羽准备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项羽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项羽则有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找到张良,让他快走。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背弃主公,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和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
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请他向项羽解释,消除误会。项伯回去后对项羽说:“沛公先进关中,为我们扫除障碍,我们才能顺利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以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但项羽的谋士范曾却执意杀掉刘邦以除后患,项羽也含糊不清。
第二天,刘邦来到项羽的军营,向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双方你来我往,项羽明里暗里杀机不断。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因为项伯阻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逃回了大营。
鸿门宴后,项羽在咸阳城大肆屠杀,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此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楚王被尊为义帝。
分封完后,项羽让大家到各自的诸侯国去,刘邦也只好到偏远地荒的南郑。项羽只给了刘邦三万军队,后来又有一些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总兵力不足十万,根本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但等待换来的只是军心涣散,人人离去,刘邦向张良讨教对策,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楚汉战争
最初,刘邦并没有东进和项羽争雄的打算,但他到了南郑之后,恶劣的形势变化促使他下决心东进,和项羽争夺天下。可以说,人都是逼出来的,项羽把刘邦封到那样一个不毛之地,不饿死早晚也得荒死在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将士们不服南郑地方的水土,日夜思念家乡,士气大幅低落,使得本来士兵就少的汉军更加涣散;其次是项羽封在齐国的田荣嫌项羽分封不公,起兵反叛,项羽亲率大军征讨,暂时没有时间理会刘邦,这给刘邦创造了进兵的绝好机会。正巧此时刘邦也得到了大将韩信,萧何对刘邦说,如果要争霸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韩信被封为大将后,提议立即出兵东进。
公元前206年,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方巴蜀地区,他亲自和韩信领兵从陈仓(现在中国中西部陕西宝鸡东)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至此,着名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楚汉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刘邦处于下风,屡次被项羽杀得大败而归。后来,刘邦用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得项羽唯一的谋士范曾也背弃了项羽。这使得项羽军中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跟汉军群英交锋,因此汉军逐渐占据上风,最后十面埋伏将项羽彻底打败。
刘邦东进之后,曾经趁项羽和齐、赵交战之机拿下了河南,攻克洛阳,然后挥师东进,攻下了彭城。原先项羽打算在平定齐和赵后再和刘邦决战,现在见刘邦攻下了彭城,便领精兵三万急行军赶回,趁刘邦设酒宴庆功之机,在清晨发动袭击,一天之内便将汉军打败,在汉军撤退时,又被项羽追杀消灭了十几万人。到了灵壁(现在安徽宿县西北)东边的濉水又被项羽追上,又丧失十几万军队,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后被项羽抓获。原来跟随刘邦的其他路诸侯王见刘邦大败,先后舍他而去。
刘邦退到荥阳之后,得到了萧何的增援部队,韩信也收拢被打散的军队会合。汉军又重振旗鼓,在荥阳的南边打败了项羽的军队,两军在荥阳一带开始对峙。后来,刘邦策反了项羽的大将英布,分化了项羽的势力,也使项羽因为要分兵镇压而消弱了兵力。但项羽毕竟不是一般人物,他派兵侵扰汉军的运粮通道,最终将荥阳的汉军围困起来。刘邦无奈,只好向项羽求和,提出以荥阳为分界线,荥阳以西为汉,项羽原本想答应刘邦,但范增却不同意,说现在正是消灭汉军的好时机,错过这个机会,放虎归山,就后患无穷了。项羽于是又开始攻打荥阳。刘邦见范增从中作梗,就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使项羽逼走了范增。
范增走后,项羽加紧进攻荥阳,刘邦也设法从荥阳突围。大将纪信自告奋勇,替刘邦向项羽假投降,让刘邦趁机逃脱。纪信乘坐着刘邦的车出东门诈降,刘邦则从西门出城突围。纪信果然将项羽的大部分军队吸引住,结果项羽没有抓住刘邦,一气之下将纪信烧死了。
楚汉双方对阵了十个多月,因为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因为兵源、粮草不足和刘邦讲和,以鸿沟(现在河南荥阳、中牟和开封一线)为界,东西分治。然后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送还。

·决战垓下
项羽领兵东返,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说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因为这时项羽兵不精粮不足。刘邦采纳后命令大军返回追击,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
在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刘邦追上了项羽,但到了固陵(现在河南太康西)时,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军猛烈反击,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张良说如果承诺能给韩信、彭越封地,他们定会火速进兵。刘邦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击败项羽后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韩信和彭越答应立即进兵,汉军会合各路援军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军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歌,使项羽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项羽的士兵思乡落泪个个离去。项羽突围后被汉军追击,落入十面埋伏的项羽最后自刎而死,楚汉战争由此正式结束。

·建立汉朝 史称高帝 迁都长安
公元前202年,天下经历了10年混战割据后重归一统,刘邦在众人的推举下正式称帝,建立汉朝。开始刘邦欲将都城定在洛阳。刘邦在洛阳的庆功会上,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高起和王陵说,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因为刘邦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而项羽却自私自利。刘邦总结自己取胜的原因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译:“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很准确,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后来,一个叫娄敬的士卒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的意见遭到很多人反对,张良则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于是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继承秦的制度
历史上有一种通称,叫“汉承秦制”,即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秦朝的。不过汉朝的统治政策中将原来秦朝的残酷刑法和严厉的治国思想改变了、废除了,改用一种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减轻百姓赋税的负担。使得汉初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回复元气。
汉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续,中央是三公九卿,地方是郡县制。(有关内容请参考“秦始皇”)除了郡县制外,还实行分封制,即分封诸侯王到地方建立诸侯国和王国。最初,分封的是异姓王,如韩信、彭越等人,但考虑到国家安危和皇权稳定因素,到后来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其他的异姓王不是被贬就是被杀。消灭了异姓王,刘邦又封了九个同姓王,都是刘邦的儿子、侄子和兄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也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也发生了叛乱。直至汉武帝的推恩令才多少抑制了同姓王的势力。

·巩固皇权的措施
为了巩固皇权和避免异姓王叛乱,刘邦首先消灭的是各地拥兵割据的异姓王。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在各诸侯王到陈县(现在河南淮阳)聚集拜见时将韩信抓获。韩信听闻后慌张不已,还将钟离昧的人头献给刘邦以示忠心。但刘邦并没有给韩信好果子吃,下令将韩信逮捕入京。韩信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而后刘邦因没有证据,便释放了他,但降为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 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趁机夺权。但是却被人告发,事情败露,吕后用了萧何的计,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在长乐宫斩首,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除了韩信,其他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接连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将他们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丞相,刘邦通过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在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通过打击功臣萧何,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身中流矢 拒治归天
做了皇帝,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他年龄此时已经很大了,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流矢,到了长安后还拒绝医治,称此乃天命所归。遂病情日益加重。吕后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刘邦说萧何之后用曹参,曹参之后用陈平。让周勃做太尉。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❹ 汉初刘邦采取了什么措施和政策恢复经济

刘邦在平定天下后,主要精力开始用到如何统治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上来。刘邦首先要做的,就是南面为君。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在假意推辞后,在各诸侯王的拥戴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汉王朝的开国君主。

刘邦称帝后,为避免自己建立的汉王朝像秦那样二世而亡,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帝位。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异姓王的问题。

在建国之初,刘邦就将韩信、英布等开国元勋分封为诸侯,他们各自“拥兵据地”,擅长军事,不少人对刘邦怀有不轨之心。这当然是刘邦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在称帝不久,刘邦就开始了“烹走狗”的削藩历程。而其中最酷烈的要算解决韩信了。

韩信在反秦起义中,先投靠了项羽,但在项羽处得不到重用,并因违反军纪而被抓,韩信想方设法地逃了出来。逃亡路上,韩信贫病交加,差点饿死在过河的船上,幸得一撑船妇人以一碗饭相救,方才活下来。之后韩信见刘邦势力日盛,于是前往投靠,但在刘邦处仍不得重用,无奈之下准备随东逃的士兵离开关中,不料途中被对他极为欣赏的萧何追了回来。之后韩信时来运转,被刘邦登台拜将,随同刘邦开始了楚汉战争的征伐,并在战争中屡屡获胜,最后将项羽逼死在江边。韩信为汉王朝立下的赫赫战功,使之成为汉初最大的异姓王。但韩信毕竟“功高震主”,使刘邦不得不对他有几分忌惮,加上韩信在刘邦这个无耻小儿的手下为臣,自然会落得个“兔死狗烹”的结局。吕太后命萧何用计,亲自将韩信逼死在长乐宫中。“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两妇人(救他命的撑船妇人和吕太后)”,这副对联是韩信一生的写照。

刘邦借刀杀掉韩信后,又经过7年不懈的努力,除把长沙王吴商作为点缀外,先后消灭了其他异姓王,消除了汉王朝建国之初的一大隐患。

刘邦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较为妥当地解决了安置中小将领的问题。至于对六国的残余贵族,刘邦也同样没有忘记要消除他们。公元前198年,他接受娄敬的建议,把六国的残余贵族和各地的一些名门豪族都迁到了关中。这样一来,即便于刘邦对他们进行控制,也使他们丧失了当地的社会基础。

为了更加稳固统治,刘邦即位后还极力强化皇权。这是因为不少人仍然保持着战国以来那种“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旧观念。故此,必须从礼仪规制和观念道德上加以引导、整肃。刘邦先是确立了“冬无二日,地无二王”的皇权思想,使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称臣,不再让刘邦拜见,然后下诏尊父亲为太上皇。这样,他既可以名正言顺地拜见太上皇,又借机更加宣扬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后来,刘邦又杀曾在楚汉战争中放他一马的项羽大将丁公而拜把他杀得狼狈而逃的李布为官,杀鸡儆猴,百官无不震惊而抖擞拜服。

刘邦不只是引导、整合,也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权臣,巩固皇权。使汉王朝的统治越来越巩固。

在巩固政治统治的同时,刘邦还把心思放在了如何发展社会经济的思路上。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乱,建国之初的汉朝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刘邦虽然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体制,却没有继续沿袭秦王朝法家的统治思想,而是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精华,加以整合升华,制定了一套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统治政策。

刘邦首先采取措施,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释放囚犯,流民返乡,军人复员,解放奴婢,鼓励生育。同时,调整土地,发展地主经济。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秦的赋税制度基础上,刘邦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除了轻徭薄赋,刘邦还通过“赐爵”、“复爵”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重点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刘邦也对工商业的政策作了调整。主要措施就是放宽对私人工商业的限制。结果不仅振兴了工商业,也促进了农业生产。

为了保证人民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刘邦还比较妥当地解决了与匈奴的关系问题。他采用“和亲”策略,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送给匈奴大批财物。这样一来,匈奴对中原的骚扰大为减少,汉、匈之间的关系暂时出现了和平,从而给中原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环境。

由于以上措施和政策的施行,汉初的农业生产大大发展,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然而,汉高祖刘邦也已经心力交瘁。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

❺ 西汉初年汉高祖采用哪些措施恢复经济发展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攻入咸阳之时,便立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让士兵复员,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❻ 面对汉初,国家经济萧条的状况,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 好的有50分奖励! 十分钟之内回复

一句话,无为而治。
汉高祖在铲除异姓王,稳定边疆的同时,采取了宽舒的统治政策。重点提出重农抑商的五条措施,即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内容。(1)罢兵归农,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士卒转向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经济。(2)复故爵田,既扶植和保护了一批地主经济,又有利于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3)释免奴婢,是增加农业劳动力人口,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途径之一。(4)抑商政策,目的是防止农业劳动力流散,保护小农经济,用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5)减轻田租,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但只是减轻“田租”,而未涉及其他。与秦相比,汉朝农民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休养生息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新的统治秩序;(2)使农民得到一些土地和劳动时间,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3)增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实力。

❼ 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恢复、发展经济结果如何

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不仅巩固了西汉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❽ 汉初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黄老政治儒家政治老子

在黄老思想指导下,经过汉初五、六十年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调整,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对西汉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文景时期,西汉封建统治基本上稳定下来,所谓逗故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地出现了封建史家所谓的逗文景之治地局面。到武帝时,西汉王朝更是达到空前繁荣。

黄老政治【消极道家思想】成为汉初治国的基本方针原因有:
其一,汉初反秦之弊为黄老学说兴起创造良好条件。
其建国以后,尊奉法家思想,非但没有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反而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推行酷法,超出了国家经济和百姓承受力,激化了阶级矛盾。从秦末农民战争中走出来的汉初布衣卿相们,要恢复经济,稳固统治,必须了解秦亡原因,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秦短暂而亡,源于它的暴虐轻民,不修文教,是其尊法统治破产的标志。汉初的统治者们处处以秦亡为戒,如刘邦大封同姓王即是一例。逗秦败亡的历史教训,使汉初统治者如惊弓之鸟,时时影响着汉廷的决策7。故汉初反秦之弊,使黄老思想再次得宠。地
其二,源于陆贾、贾谊等人的政治实践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黄老思想,成为汉初治国方针,却不是一步到位的。秦的灭亡对当时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庙堂之中汉的统治者。陆贾、贾谊等总结秦亡原因,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实行仁义。秦思想僵化,没认识到取与守,攻与守的不同,一旦国家有战争,国家的所有经济、政治活动都要服务战争。陆贾提出了逗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乎看地又曰逗逆取顺守地,逗文武并用地才是逗长久之术地。攻天下生死两不立,而守天下是二者要并存,不能将百姓当成敌人看待,若百姓难以生存,则君主也难以生存。因此君民关系要协调,要施行仁义,让人心服,行仁义表现在政治上就是逗无为地,这直接反映经过长期战乱后,社会需要安定,国家需要休养生息。
成效:
在黄老思想指导下,经过汉初五、六十年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调整,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对西汉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文景时期,西汉封建统治基本上稳定下来,所谓逗故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地出现了封建史家所谓的逗文景之治地局面。到武帝时,西汉王朝更是达到空前繁荣。
至武帝之初,西汉六十年经济有了显着发展。汉初还是逗齐民无盖藏地,但到汉武帝时,逗国家无事,非遇水旱,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瘐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姣;太仓之杰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孛牝者不得会聚地足见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
首先农业生产获得发展。冶铁归国家垄断,铁器推广更为迅速。从中原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种类也随之增多,甚至发明了早欧洲一千年的梨壁。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西汉水利事业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关中继续成为水利中心,开始发展到黄河中下游。汉初黄河屡次决堤,公元前109前(元封二年),武帝征调几万民工治理黄河,成效颇大。淮河流域成为另一个水利中心。前111年郑国渠上游修了六辅渠,前95年,从仲山口(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河至栎阳(陕西临潼栎阳镇)是为白渠,这两条渠对关中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正如班固在《西都赋》中所言逗郑白之沃,衣食之源地。在水利工程中还发明了一种称为逗井渠地的地下水道,最适于灌溉于旱土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在安徽的舒城刘信修了七门堰。农业耕作技术方面,搜粟都尉赵过总结西北地区坑旱斗争经验,推广了逗代田法地,提高了关中的河西走廊农作物产量。赵过还发明了耧车,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这是我国古代农业机械方面的重大发明。稍后农学家汜胜之在关中发明了逗区种地法,这种以点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理。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手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冶铸制品大量出现,铜冶铸制造一些工艺和铸币,铁冶铸制造武器和工具,同时还有铅锡等冶铸。丝织业比较发达,丝织技术有很大提高。当时有谚语说: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地有长沙和临淄是全国丝织中心,既有官营手工业作坊,又有农民家庭手工业;丝织品种类增多,纺纪念品工具不为革新,出现了织布机、提花机,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锦绮衣衾残片,充分证明当时丝织工艺水平之高。另外漆器工业也取得了杰出成效。
再次,商业出现了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文景时期逗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地,使当时的富商大贾大量增加,非常活跃,甚至逗富埒天予地,逗交通五侯地势力很大。可见文景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既强调以农为本,又活跃流通领域,出现了逗蓄积岁增,户口寝食地局面。

❾ 西汉初年汉高祖采用哪些措施恢复经济发展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攻入咸阳之时,便立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让士兵复员,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❿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用什么的宽松政治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用休养生息的宽松政治。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凭借汉初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施展雄才大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

西汉的“休养生息”:

西汉建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自刘邦开始,历经几代统治者,执行了六七十年。取得“海内殷富,国力充实”的成就。班固曾言:“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刘邦称帝后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在中央实行与秦朝相同的三公制,地方实行分封制。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而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汉初的政策对恢复经济有显着效果,但亦导致一些弊端,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寇边日频。

阅读全文

与汉初采取什么政策恢复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61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6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2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40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8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3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30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6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