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蓝田镇的经济状况
现有工业.加工业.餐饮业.旅游企业69家,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石煤矿产资源.电力资源.水利资源.森林资源.人力资源较为充裕。形成以建材.砂石.旅游.餐饮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体系。
农业以无公害有机茶.黄山贡菊.里仁香榧.秋川苦丁茶.原始保护的兰田花猪.蚕桑基地和优质稻等8大基地为基础,并引导农民实施科技兴农,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山茶种植.花卉盆景草坪基地,逐步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增产增收。
加快城镇化.城镇规划建设,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推进旅游开发,提高城镇化水平,“二线三块”规划正在实施。“二线”指屯黄线.际儒线两条黄金旅游线。在际儒线以“三棵树”旅游项目为中心,加快乡村福地隆光村的建设步伐;屯黄线以农家乐休闲饮食一条线创品牌,进一步延伸旅游商场等产业链,做大做强夹溪河漂流“水”文章;“三块”指儒村经济旅游百亩区块,蓝田中心区块(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和南塘工业经济区。至2010年把新蓝田镇打造成休宁乃至黄山市的经济重镇之一。
❷ 西安蓝田县玉山镇经济条件怎么样
不好但十分有潜力
理由: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关中环线从玉山旁边穿过,将有助于增加玉山镇的人气
新建的西商高速公路在玉山有出入口
规划的关中环线高速公路在玉山也预留出口
规划的关中城际铁路在玉山肯定要设立客运站
❸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曳湖镇十里铺村那边的经济情况,是否很穷,包括那边的人的素质和生活习性
蓝田人基本上来说素质和关中其他地方的一样,朴实、忠厚、懒惰是较为明显的特点,勤快人都发家致富去了,村子留下的勤快人、能干的不多了。生活习惯也是关中的特点,面食为主,玉米稀饭是家家的早饭。现在的晚饭一般都是稀饭馍。经济在蓝天算比较好的地方,而且这地方距西安的洪庆镇较近,因此这里的经济在蓝田比蓝关镇起步早,这几年由于县域经济发展较快所以比起三里镇是差点。这个镇不穷。
❹ 蓝田GDP连续三年超周至,为什么一说西安市还是蓝田最穷
恩,就是这个样子。要让人们从蓝田的城市规划以及旅游开发等发面去重新认识它。并不是一味的用经济上说用的GDP来衡量啊。。。要给人们一个崭新的形象,这是最重要的!其实面面工程很重要的!
❺ 陕西省蓝田县经济怎么样啊
西安有三穷,首穷是蓝田!
一个字"穷"
❻ 蓝田县经济富裕不
原来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在好多了。
❼ 蓝田县为什么在西安区县不是很发达
❽ 中国蓝田县经济不发展的原因
不会吧。蓝田县96亿元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蓝田县实施了十大产业发展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民生工程项目、62个基础环境提升年项目和70个乡镇重点项目,总投资96亿元,年度投资33.2亿元。采取明确责任、突出重点等九项措施,发扬“5+2”(没有星期天)、“白加黑”(晚上加班加点)精神,推进项目实施,保持了发展向好态势。截至7月底,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保持20%以上增速。
❾ 蓝田瑶族乡的经济状况
在企业方面,1979年社办企业仅有庚子坑、七娘寨2座电站,总收入66万元。1987年乡办企业增加到木器厂、农机厂、文具厂、木箱厂、衣车板心厂和鱼头寨、大瑶山等4个电站共9个,全乡超支现象严重,社队企业缺欠银行贷款189.45万元。1997年,全乡企业(含个体工商户)86个,工业总产值1038万元。2000年,全乡企业102个,工业总产值1168万元。 过去由于旧的生产模式,生产结构单一,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因农业结构调整和建筑占用土地等原因,1979、1987、1997、2000年全乡耕地面积分别为9816、9413、8899、8899亩,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特别是水田,由于调整低产“山坑田”种果等原因,1979、1987、1997、2000年全乡水田面积分别为8137、7636、7030、7010亩。但同时由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耕作技术的提高和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全乡粮食总产量的大幅提高,分别为3125、4017、5708、6918吨,农村人均纯收入也大幅提高,分别为109、405、1797、2780元,全乡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瑶乡以市场为导向,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及优质橙、柑、桔等水果的种植量,取得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优质水果种植面积为160.7公顷,2002年为266.7公顷,增长65%;2001年水果产值113万元,2002年为119万元,增长5%。粮食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970.7公顷减至2002年的927.3公顷。引导群众冬种蔬菜,变两造耕作为三造耕作。2001年全乡种植潮州芥菜80公顷,产值134万元,2002年种植200公顷,产值505万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150%和351%。200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4167万元,2002年为4850万元,增长16%。 1979年以来,乡政府贯彻了党的山区经济政策,针对乱砍乱伐现象,制订了“封、管、种结合,以封、种为主”的方针,全乡设了13个封山点,封山面积达6万亩,有力地保护了林业资源,促进了生态平衡。同时采取各项措施鼓励、扶持群众开荒造林种果,其中寒山林场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到1987年成立民族乡时,全乡办起集体林场13个,造林面积16720亩,办起私人果场65个(种果100棵以下不计在内),种植各种果树73300棵,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封山育林制度、措施不完善,群众“靠山吃山”、只砍树不种树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1999年3月25日,乡党委、政府作出了《关于全面实施封山育林的决定》,规定从1999年6月1日起至2019年5月31日止,在全乡范围内实施全面封山育林,制定了全乡山地逐级发包,成立护林防火巡逻队,把严木材砍伐审批关,加强对木材加工厂的管理等具体措施,有效制止了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群众造林绿化,从根本上促进了全乡生态的好转。2000年春,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全乡人均种植一亩竹、一亩果,每户冬种两亩蔬菜,人均封三亩山”的“一一二三”富民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带领群众脱贫奔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到2000年,全乡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
2001~2002年蓝田瑶族乡实行封山育林,加强林政管理,执行防火期值班、森林巡逻制度,把严炼山、伐木审批关,取缔无牌无证的木材加工厂7家,杜绝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加大投入培育丰产速生林和生态防护林。全乡森林面积为12000公顷,占全乡山地面积33%,木材蓄积量3.2万立方米。2001年全乡产木材1000立方米,产值24万元;2002年产木材2400立方米,产值57.6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40%。 蓝田瑶族乡政府转变职能,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下功夫,制定了“借鸡生蛋”、“先旺丁,后旺财”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策略。对原有的企业采取一包到底,承包到人的形式,明确职责和分工,激活了企业的活力。2001年全乡有企业为84个,2002年91个,比增8%;200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为796万元,2002年为840万元,比增5%,2001年的工业企业总产值为660万元,2002年为720万元,比增9%。
❿ 关于西安市蓝田县董家岩村是否有经济发展的可能
这个就看机遇 了,如果哪个有点权的领导重视给项目了呵呵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