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韧性在哪里

经济韧性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0-15 12:37:57

A. 1.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论述题

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有把握筑牢防范经济风险的免疫屏障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积极评价。总体看来,平稳的增速和物价、向好的就业和民生,充分显示国民经济动力转换、效率提升与质量改善的成效,有力回击了贸易摩擦背景下对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质疑和唱衰。沿着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维度,我们不妨对中国经济进行“望闻问切”,剖析阶段特征。

“望”宏观,辨“进退消长”,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合理区间。前3个月GDP增速达6.8%,继续沿着中高速增长态势前进。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整体温和,个别月份“凸起”亦未“破格”,还隐含消费与内需的提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左右,同比有所下降;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长8.8%。贸易顺差同比大幅收窄21.8%,更趋均衡。外汇储备为31428亿美元,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格局。“气色好、颜值高”的数据证明,时与势仍在我们这一边。

“闻”微观,探“虚实寒热”,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内生动力渐长。一季度,国家统计局一项对5.3万家服务业小微企业调查显示,83.9%的企业反映经营状况良好和平稳;中国人民银行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4.3%,比上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8.9%,增速略有提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以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景气区间,这些数据表明实体经济发展预期良好,“经济细胞”健康度正处于较高水平。与此同时,1—3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7.3%,非税收入则下降7.5%,一增一减凸显企业效益与营商环境的双重改观。

“问”韧性,察“气血津液”,痛点有之、潜力亦大。在贸易领域,专家表示即便摩擦涉及的商品出口均下降,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全年实现6.5%的预期目标。更何况,新兴市场开拓潜力、替代效应非常巨大。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拉美及非洲国家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2.9%、14%和12.4%。在金融领域,3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2%,大多数中央企业负债率降低,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有力,部分风险集中点被“精准拆弹”。在房地产领域,一线城市价格平稳,二三线城市有所调整,去杠杆在进一步精细化。客观地讲,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有把握筑牢防范经济风险的免疫屏障。

“切”创新,鉴“强弱深浅”,经济体系脉象雄实,技术创新功能日盛。曾经的“脱实向虚”让一些实业家无奈,出现了“关厂炒房”“卖房保壳”的局部乱象。如今随着新动能培育加速,供给质量不断迈向中高端,“独角兽”公司活力四射,“中国创造”潜力迸发。一季度,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5.2%,新能源汽车增长139.4%,工业机器人增长29.6%;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皆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7.8%,“互联网+”催生的消费产业空间刚刚打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血脉融通、气色从容。

任何优秀经济体的成长轨迹都是在波动中向上的,中国也不会例外。应当说,建立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物质积累、精神积淀与体制机制日臻成熟基础上的中国经济,正展现出强大、旺盛的生命力,有韧性更有活力,决不会因为一点风寒感冒就卧床不起。对于外部些许风险扰动,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掌控好。当下,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接下来,仍需以我为主、保持定力,保持有度、有章法的宏观调控节奏,高质量打好三大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不断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B. 如何看待疫情压力下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活力与韧性

中国经济运行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格局,牵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具有强大活力、极强的应风险韧性。

中国经济强大活力和韧性表现在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展示在市场本身具有的活力以及中国优秀企业家所展现出的民族精神。

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使得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国家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的重要。当前面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通过继续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推进经济平稳发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使得经济面对下行压力时韧性十足。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由第一季度的下滑回升,第二季度增长3.2%,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这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的整体规划。

中国市场主体活力无限。市场主体总量巨大,2019年为例市场主体约1.23亿户。各行业能够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共同应对困难。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落实了纾困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各类帮扶政策,诸如减税、融资等方便的政策帮扶。同时,创造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空间。也正是这些使得中国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无限的经济活力。

优秀企业家展现出的民族精神。中国优秀的企业家具有强大民族意识,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与祖国同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企业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企业代表,他们为国家富强与繁荣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阿里巴巴、华为等等优秀的企业在企业家的带领下不断开拓创新,让世界记住了中国制造。在此次疫情之中,中国企业家积极捐款捐物,响应国家号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有着中国企业家奉献的一份力量。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强大的经济活力与韧性,中国的经济发展必将会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红利。

C. 谈一谈,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全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构成了强大的国内市场,消费仍具有极强的潜力和空间。从生产端角度上看,还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最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基础设施。第二,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中国的体制决定着中国具有别的国家不具备的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强大能力。包括灵活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仍有空间。高效的财政政策。比如减税降费,基建投资。同时还会受益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等政策措施带来的改革红利。

D. 谈一谈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一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将持续释放需求拉动力。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基础设施、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仍需要大量投资,日益拓展的国内需求成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有力支撑。二是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中国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目前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1亿户,日均新登记企业仍高达1.9万户以上,亿万人民强烈的干事创业热情汇聚形成不竭的发展动力。同时,外商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三是足够的宏观调控手段和能力将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多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了较低的政府负债率,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留了政策空间。

E. 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我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的原因

1、这种巨大的韧性和潜力,源于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着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着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着优势。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2、这种巨大的韧性和潜力,源于化危为机的能力。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其中关键的一个经验,就是我们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

3、这种巨大的韧性和潜力,源于完善和强化“六稳”的务实举措。

确保“六稳”,对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当前,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必须紧扣“六稳”要求,采取务实举措。

4、这种巨大的韧性和潜力,源于我国丰富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

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其节奏和力度旨在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

(5)经济韧性在哪里扩展阅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经济制度的基础。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F. 中国经济为什么韧性强

韧性,韧之性,坚硬有弹性,经得起考验,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经济种类,教育科技发达,经济体企业高效有活力,政权组织能力强,正确的经济政策,我们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深入扩大市场,如通过修路等将更多地方与市场联系起来更好联系起来,增加经济规模,需要进一步更多的发展教育,教育培养人才。

G.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前瞻

中国是个大国,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这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经济走向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实践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和任何问题都不能采取主观和片面的态度,否则就容易陷入机械论和唯心主义。看待经济发展这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客观、全面、辩证、积极的立场方法。不可否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是比较大的。这是问题的一方面,不能回避。但是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和能力。我们更应该看到,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没有发生改变,中国经济仍然具备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的特征。

H. 谈一谈,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占斌表示,中国经济具有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优势,能够不断巩固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好,主要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是与时俱进、不断取得前进动力的制胜法宝以及依靠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弹性这三点关键原因;其次,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具有市场资源空间广阔、内需潜力持续旺盛、新的活力更加充沛的发展潜力空间;最后,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大,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进退空间巨大,具体表现在发展空间大、产业门类齐全、宏观调控余地大这三点主要层面。

摘编自《光明日报》供参考。

I. 1.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论述

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外贸每一次起伏波动,都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本周发布的外贸数据,让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为之一振——不仅累计进出口总值实现了年内首次正增长,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这三项关键指标更是创下了季度历史新高。

不妨回顾一下相关数据。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88万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5万亿元,增长10.2%;进口3.88万亿元,增长4.3%。从纵向看,前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规模分别为6.57万亿元、7.67万亿元、8.88万亿元,季度环比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这样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窗口,近年来外贸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有所降低,但其逆势上扬的超预期表现,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也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全面复苏打下了基础。

对于中国外贸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有人认为主要是由防疫物资大规模出口拉动的,未来能否持续还要打上问号;也有人认为随着中国启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外贸增长或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样的判断有失偏颇。事实上,中国外贸的全面反弹绝非偶然,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得益于中国率先实现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复市,是中央稳外贸精准施策与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合力前行的结果。当然,中国外贸积极抓住全球疫情防控带来的机会,全方位拓展国际市场,这也正是中国外贸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之一。

外贸回稳向好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支撑,特别是外贸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之锚和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在促进经济全面复苏方面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47.8万家,同比增长了6.2%;外贸吸纳并带动就业人数达1.8亿人,在进口环节税收还贡献了全国税收总收入的10.4%。

纵观全局,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但中国是最确定的因素之一,一个开放的中国本身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这几天,第128届广交会如期在“云端”举行,6万个展位、2.6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让“中国第一展会”魅力不减;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年内屡创新高,不仅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绿色通道”,也为后疫情时代拉动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能;即将到来的第三届进博会更是“大牌”云集、一位难求,将成为一场特殊的、意义深远的东方之约。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外贸未来仍将稳健前行。

总体看,中国外贸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但稳外贸依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叠加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给中国外贸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新发展格局下外贸转型之路依然漫长,可能还会遭遇更多新问题新矛盾。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应对更大风险挑战的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进入四季度,保外贸主体、保市场份额、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仍是外贸亟需发力的关键环节。要继续在房租、税费、社保等方面实施减免帮扶,狠抓稳外贸各项政策落实,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同时,要着力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内外贸走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顾 阳

J. 中国经济韧性较强的具体表现是

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主要表现在:

从物价看,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低于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其中,8月份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国际收支看,保持总体改善的态势。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利用外资持续增加,国际外汇储备保持稳定。8月末全国外汇储备余额32321亿美元,连续4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阅读全文

与经济韧性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61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6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2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40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8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3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30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6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