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亚和西欧哪个经济最发达
近百年来都是西欧更发达。德国,法国,英国这些最发达的国家都在西欧,比利时,荷兰,瑞士这些人均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也在西欧。
⑵ 大东亚,欧盟,苏联,北美这几个势力哪个最强
您好。
恢复苏联——工业还行,经济太差
北美合并——基本没啥变化
欧洲统一——这个搞了好多年了吧
⑶ 欧盟与东亚中日韩的比较
目前世界上所称的“共同体”机制,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欧洲共同体以关税同盟为基础,机制以封闭性和约束性为特征,以政治和经济的高度一体化为目标。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地区合作组织,也有称为“共同体”的,例如“东非共同体”、“南美共同体”等。但由于这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受资源不足影响较深,因此都远未达到欧盟那样的水平。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地区集团化的进程也同时展开。美国在北美推动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致力于组建北美—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把其他各区域组织远远抛在后面。东亚国家也在思考如何推进东亚的区域合作。然而,东亚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冷战造成的裂痕未能弥合,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造成该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停滞不前。
建立东亚共同体是时代所趋,历史必然,只是其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第一,美国对东亚积极干预,绝不会轻易令东亚建立一个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体。第二,在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进程中东盟始终会是核心和基石 ,但东盟力量弱小,小马拉大车,进程缓慢。第三,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联合的质量,程度较低。
尽管我们在前面指出,推动东亚共同体进程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是东盟国家,但是毫无疑问,就共同体能否建成并且能够建成什么样的共同体而言,起决定因素的还是这个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三个国家——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关系。
目前,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大大晚于和落后于东盟自贸区。但三国相互之间的双边合作则已经迈出了步伐。例如中日方面,2006年10月,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在这个基础上,新当选的安倍首相成功访问了中国。2006年11月在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会见了安倍首相。这些举措都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日韩方面,1998年10月,韩国总统金大中在日本访问期间,首次提出了两国应在新世纪建立新的双边关系的建议。1999年3月,两国共同发表了以“通向21世纪更紧密的日韩经济关系”为题的研究报告,日韩双方都认为通过振兴两国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和加强彼此的经济联系,可以巩固双边经济伙伴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两国必须尽可能消除存在的各种障碍,并同意在投资促进、税收条约、标准认证部门的合作以及知识产权部门的合作和WTO新一轮谈判等领域开展合作。中韩方面,2000年10月两国首脑决定探索两国中长期经济合作方案,2001年双方就共同设立“21世纪中韩(韩中)经济合作研究会”事宜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共同加强中韩经济的中长期合作研究,将合作研究成果作为向两国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依据,推动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此外,中日韩三方自2005年以来进行了多次工作磋商以减少贸易壁垒。
中日韩三方合作最新的进展是,2007年1月14日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领导人就增进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5项共识:一是要加强三国领导人交往,保持现有10+3框架下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三国领导人可视需要轮流在三国举行不定期会晤。二是要建立三国外交高官定期磋商制度,首次会议将于2007年在中国举行。三是促进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四是加强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将财金、科技、卫生、旅游、物流、青少年交流确定为新的合作领域。五是促进文化交流,确定2007年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坦诚、务实,富有成果,进一步确定了今后三方合作的方向。 会议并发表了《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新闻声明》。
事实上,中日韩三国所要构建的东北亚自贸区也许是难度最大的。尽管这三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上已经越来越接近,而且相互之间的经济依赖度越来越强,应该说具备了相当有利的建立经济共同体的条件,但实际上却由于各种敏感的历史、经济和政治的原因,这三国所要建立的经济共同体的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欧盟和北美自贸区,更超过东盟自贸区的建立,甚至也超过其中任何一国与东盟所建立的10+1自贸区。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能否实现,实际上是整个东亚自由贸易区能否实现的关键,而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种现实可能性。因为即使目前正在进行的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协定,也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所以我的判断是,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它将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一个门槛,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能否成功的关键
⑷ 西欧 北美 东亚 谁经济最强
北美,还不如说美加算啦
其实,美加vs西欧,我觉得发展水平本身是差不多的,但是综合感觉美加更屌?~
至于东亚,相对其余的地方,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但是东亚内部能和美加西欧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日本,香港稍稍沾边,韩国台湾有一定差距,中国大陆是路漫漫,蒙古感觉还没开始怎么发展,朝鲜完全就是封闭般自生自灭
⑸ 欧洲十大强国VS亚洲十大强国,哪个综合实力更强
若论现有综合实力,自然是老欧洲,不过估摸着再过十到二十年,应该是亚洲领先了!
说实在的,亚洲基础在中国,技术在日本,设计在韩国,其他包括台湾、印度、印尼等之类的只能说是产业链体系下一员;
而欧洲又不同,单说一个发明专利,在全球就收到嘴软, 创新能力仅次于北美;其他各种资源(俄罗斯)、技术(英法德)等都是上上之选,只不过近年来政治问题和去工业化较严重,没有多余精力在全球市场上比拼了;
实际上你只要看一下世界五百强或者创新百强,上榜企业欧美居多,日韩其次,中国只能说打酱油,上榜的基本就是国有资源垄断企业,靠高新技术的纯粹没有;
说多一些,你平时生活中的场景,早上起床,打开手机,手机品牌是国货(大部分),但核心内在要么是台湾的联发科或是美国的高通亦或英国的ARM,至于芯片代工则是台积电和联电或者三星与富士通(华为的海思就是台积电代工),面板基本是三星一家独大,京东方虽说跻身四强但亏损严重,和中芯国际一样纯靠政府补贴,至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晶圆)核心生产设备更是尴尬,光刻机要么是荷兰的ASML,要么是日本的佳能或者尼康,中国被技术封锁只能慢慢自力更生,而人家也不是原地踏步;
接下来你吃过早饭上班出发,如果是自驾车,那么汽车的底盘、发动机、变速器等基本是日本货,集成是德国的博世,就连轮胎的质量也就堪比韩国的锦湖;如果是出行坐的公交,公共汽车的轴承多来自日本,比亚迪的电动公交卖得那么贵,但说穿了其中的一半利润都要流出去,至于地铁轻轨的核心来自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斯通,加拿大的庞巴迪或是日本各大厂家,当年的新干线技术来自欧洲各国最后被揉成一体,现在的中国高铁却是有些过于急成,核心零部件终究不是自己的,当然比起其他的就好多了,至少中国高铁牛逼的技术在路上而不在车上;
途中你经过建筑工地,因为经济放缓而地产资本又涌入的年代,各种重工机械设备大部分是国企,中联重科或是三一重工等,但有些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核心零部件进口每年都占三成以上,专利技术已经封死了,中国也没有办法了只能进口;
至于你上班的大厦,新型建筑材料等,当你进入办公室,你的办公电脑,室内的大型中央空调,公司所用的服务器等,能有一半是中国的自主核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其他东西多多,你去看各种工业技术,无论是造船,还是大飞机,或是钢铁与有色冶金,要么是机床与超精密数控,还有各种电子自动化和高分子材料,化工的药物开发、食品化学和工业溶剂等等,中国想要雄心勃勃创造世界第一,只能说还需一代人的努力;所以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
⑹ 七大洲哪个洲的整体实力最强
1、亚洲:经济总量29.16万亿美元
2、北美洲:经济总量22.6万亿美元
3、欧洲:经济总量20.3万亿美元
4、南美洲:经济总量5.1万亿美元
5、非洲:经济总量2.3万亿美元
6、大洋洲:经济总量1.7万亿美元
7、南极洲
从经济总量上看,当属亚洲经济实力最强。2017年亚洲经济总量为29.16万亿美元,位居各大洲第一,约占全球的36.5%。世界世界前20大经济体中,亚洲就占了七席,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亚洲陆地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人口高达41亿,是世界上陆地面积和人口最大的一个洲。但是在人均GDP上,最强的是北美洲,2017年北美洲人均GDP高达4.11万美元,其次是欧洲,人均GDP为2.74万美元。
从政治上看,政治实力最强的洲当属欧洲。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欧洲就占据三席: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七国集团成员中,欧洲就占据了四个: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欧盟是世界上影响力比较强的政治经济集团,其经济实力也仅次于美国。德国的政治实力是除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最强的国家。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政治实力强大,但是比起欧洲,在笔者看来,其整体政治实力还是逊色不少。
从军事实力上看,欧洲和北美洲应当不分伯仲。美国军事实力世界第一,无论是战略武器还是常规军事实力,美国在世界上都 首屈一指。但是欧洲也不弱,欧洲的法国、英国、俄罗斯、德国都是老牌的军事强国,尤其是俄罗斯,其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核军事实力更是与美国匹敌。而法国拥有完善的军工体系,它的军事实力也非常的强大。俄罗斯、英国、法国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综合来看,北美洲的整体实力最强。北美洲拥有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其中、加拿大、墨西哥也是经济大国。欧洲虽强,但并非铁板一块,欧洲很多强国都是美国的盟友,比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老牌的欧洲强国。亚洲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大洲,东亚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中国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大国!所以在整体实力上看,笔者认为北美洲最强,其次是欧洲和亚洲。
⑺ 世界三大经济中心,欧盟日渐边缘化,东亚强势赶超北美
全世界有三大经济中心,分别是中国所在的东亚,美国所在的北美,以及多国所在的欧盟。三大经济中心,人口总数在25亿左右,占世界人口近3三分之一的比重, 但却贡献了超七成的GDP总量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在中国还没有崛起之前,东亚的经济老大是日本,日本上限有限,东亚的整体经济实力根本无法与北美和欧盟抗衡。欧盟和北美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双方实力在伯仲之间,互相交替领先。 不过自从2008年之后,欧盟经济陷入泥潭,而中国又强势崛起,带领东亚超过欧盟,直追北美。
现在东亚、欧盟和北美,谁的经济发展更强劲有力呢?
先来明确地理概念,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全部在欧洲。北美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世界15个大区之一,通常指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等地区,本文只统计美国和加拿大,因为其他地区的GDP可以忽略不计。东亚一般包括中国(包括港澳台)、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五个国家,由于蒙古和朝鲜GDP太低,本文只统计中日韩三国的GDP。
第一个要说的是欧盟,欧盟的经济发展可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日益衰落”。 欧盟经济的巅峰在2008年,28国(英国那时还未脱欧)GDP总量为19.18万亿美元,其中英国为2.94万亿美元。此时北美的美国GDP为14.71万亿美元,加拿大为1.55万亿美元,合计16.26万亿美元。可见,在2008年的时候,欧盟实力比北美强多了,GDP高出将近3万亿美元。
2008年是欧盟的巅峰之年,此后13年一直未能再超越。也就是在这一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最终演变成为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确实是握有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的超级大国,通过无限放水,把自己的危机成功转嫁到了世界各地,让其他国家转而为美国买单,欧盟自然也在其他国家之列。
此后欧盟经历欧债危机以及英国脱欧,元气大伤,至此失去了跟北美一较高下的实力,同时也被东亚甩在了身后。 2021年,仅中国一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欧盟27国!
欧盟经济何以似一盘散沙?
首先是结构性问题。欧盟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联合体,每个国家自身的经济结构不同,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货币政策也不同。但是由于欧盟的联系,他们不得不被迫使用同一种货币,这样的货币政策自然无法因地制宜地,满足每个国家的需求。
其次,生育率低下,劳动力短缺,消费能力不足,环环相因,成为死扣。欧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增长率越来越低,人口抚养比(超过65岁的人口与15-64岁的劳动人口之间的比率)已经接近30%。欧盟国家基本都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很高,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消费不足,没有足够的增量人口,就无法刺激消费,也就无法使经济有力复苏。
最后就是高福利和高税收削弱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欧盟是以税收支撑高福利的传统“福利 社会 ”。高税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劳动者努力工作获取高回报的意愿,而高福利反而会鼓励劳动者不去工作坐等政府补贴的行为。
总体来说,欧盟经济要重新焕发生机异常困难,因为种种问题太难解决。未来欧盟与其他两个经济中心的差距恐怕会越拉越大,最终被逐渐边缘化。
第二个要说的是北美,如果说欧盟在日益衰落,那么北美就是强势依旧。
用数据说话,2008年的时候北美GDP为16.26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25.41%,正好四分之一。到2020年,北美GDP为22.6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26.67%,超过四分之一,比12年前要高。
军功章要颁给美国,2008年到2020年,美国的GDP占世界的比重由22.98%提升到24.72%,而同期加拿大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其实是下降的,可以说北美的经济就靠美国支撑着。
2008年之前的几十年,美国GDP占世界的比重是一个缓慢的下降趋势,但08年之后,比重不降反升。
2008年波云谲诡,世界经济走向分层。08年以前,一个国家只要内部安定,经济总体总还是增量的,无非快慢罢了。但是08年以后,世界经济开始存量蛋糕的博弈,各国卷入激烈的“鱿鱼 游戏 ”中。
2008年世界GDP总量是63.71万亿美元,2020年世界经济总量是84.71万亿美元,增量21万亿美元,增幅33%。
这么看,全球经济似乎增长挺快啊,平均年增速也有2.7%,增量有21万亿美元,相当于12年间世界经济多了一个美国的体量。
但关键的问题是,抽丝剥茧,这些经济增量到底来自哪些国家?
2008年中国GDP总量为4.59万亿美元,2020年为14.73万亿美元,增率220.92%,增量10.14万亿美元。
2008年美国GDP总量为14.71万亿美元,2020年为20.94万亿美元,增率42.35%,增量6.23万亿美元。
2008年其他国家GDP总和为44.41万亿美元,2020年为49.04万亿美元,增率10.43%,增量4.63万亿美元。
这12年间,中美两国贡献了全球GDP增量的八成,其他200多个经济体只贡献了4.63万亿美元,尚不及中国增量的一半。这就是世界经济的真相。
说实话,美国经济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要强势得多,要不是中国进步神速,美国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当前美国经济困难重重,国内物价指数涨到几十年最高,疫情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看似虚弱,但事实上美国依然很强。未来很长时间,美国依然是全球顶级大国,经济发展会比绝大多数国家好,以美国为主体的北美,依然是全球经济的一大重心。
最后说东亚,目前东亚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也是未来的世界经济中心。
过去几十年,欧盟和北美相对波澜不惊,东亚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日本是东亚第一大经济体,GDP高达5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在东亚的比重高达70%左右。
2021年,日本GDP依旧在5万亿美元徘徊,而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替代日本成为东亚扛把子,经济规模在东亚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三。
中日韩三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和第十大经济体。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2025年大概率将超过北美。关键是中日韩三国人口总和多达16亿,发展上限比北美高多了。
中日韩三国各有优势产业,贸易存在很大的互补空间。中国的制造业、互联网经济、新能源 科技 发展迅速;日本半导体上游原材料、医疗以及 科技 领域具有优势;韩国在半导体、电子、船舶等方面发展强劲。
三国经济融合的发展潜力巨大。从全球范围看,中日韩三国的贸易依存度不足20%,发展余量很大。相比之下,欧盟市场的依存度超过60%,北美自贸区接近50%。也就是说,如果三方在经济层面能够进行紧密的合作和交流,大家都将收获无可计量的经济红利。
特别是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对韩国以及日本的部分产业确有冲击。三国存在内耗,如果经济能高度融合,必将优化产业配置,取得1+1+1远大于3的效果。
全球经济重心正加速向亚洲,特别向东亚转移,东亚取代北美成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域只是时间问题。
未来10年,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韩国有望超过意大利和加拿大,而日本还能维持世界老三的地位。东亚经济规模在全球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当然中国是绝对的主力。
⑻ 按东,南,西,北,东南来分割亚洲,经济实力最强的是那一片综合实力呢东亚在亚洲的地位怎样
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最强的都在东亚;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
东亚为世界上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所产稻谷占世界稻谷总产量40%以上,茶叶占世界总产量25%以上,大豆占20%以上。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蚕丝等的产量均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其中日本、大韩民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澳门特区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蒙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发展中国家。
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并非一个排他性的集团,也不针对任何区域外国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石,通过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货币联盟等形式,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织、相互联结而成一体的关系状态,并由此进一步发展为安全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
(8)东亚和欧盟经济哪个更强扩展阅读:
亚洲的相关情况:
1、亚洲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着。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和农产品加工及轻纺工业占主要地位。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体系完整。日本和韩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区域合作在亚洲正在方兴未艾,区域合作最有希望的地方是东南亚,东南亚国家联盟有10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3、1996年成立的亚欧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加强了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对话机制,已经发展到39个成员国,占世界总人口的49%,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⑼ 东亚中日韩这三个国家和欧洲对比一下你感觉哪一个强
东亚三国中日韩跟欧洲对比肯定是欧洲更加强大一些,主要是欧洲整体的实力,发展时间也比较长,科技比较强大
⑽ 东亚和欧美能否平起平坐
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好也最具活力的地区,欧美则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也是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地区.但无论是科学技术管理还是生产流通服务,东亚与欧盟和美国的总体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平起平坐指的是经济总量上基本持平的话,估计2020年左右可以.但人均GDP要赶上的话,至少还得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