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奥运会赚钱了没听说中国花了460亿啊 !!
举办奥运会是各国人民的梦想,通过举办奥运会,除了能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发展成就之外,还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国人在欣赏精彩绝伦的奥运饕餮大餐之外,不由得就会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北京奥运会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直接的、可见的经济利益呢?或者北京奥运会能够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曾经在国际媒体研讨会上向外界透露,经过调整,北京奥组委确定奥运会预算如下: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折合23.63亿美元),支出总规模为194.1亿元人民币(折合23.47亿美元),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折合0.16亿美元)。也就是说,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1.3亿元只是一个初步的预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拥有13亿之多民众对奥运会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奥运会举办国家都高,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将会比预期好,因此赢利会更大。那么,北京奥运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上届雅典奥运会的亏损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都认为雅典奥运会耗资百亿美元,形成巨大亏空。但是有业内专家分析说,百亿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属于雅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开支,而真正直接用于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费用并不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善是长久的举措,也是造福于百姓的好事,不能简单地认为这部分费用也是奥运会的开支。实际上雅典奥运会已完成结算,共支出24亿美元。
蒋效愚认为奥运经济是一个大概念,涵盖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运动会经济”,就是直接和举办奥运会相关的投资和消费。第二是举办城市经济牌。第三张是举办国家牌。举办奥运会将从整体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张牌是中华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热、经济热、旅游热、餐饮热等。
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如果主要是指组委会的收支,那只是运动会经济中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2800亿元的奥运经济大蛋糕,大部分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而组委会的经费主要用于奥运会的组织运营。北京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对组委会来说,重点是要做好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工作。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财务,在申办时候就有一个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盈余0.16亿美元,也就是1600万美元。当时是这样的,我们现经过财务预算调整后,安保与公共卫生等会相应增加一些,但预计我们的市场开发收入将比原来的预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我们依然能够确保‘略有盈余’。”蒋效愚认为。
奥运经济既是注意力经济,又是品牌经济。奥运会为一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以来,目前,中国银行等10家已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今年3月底正式启动的赞助商征集工作日前也已结出果实———UPS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近期还将有几家企业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蒋效愚说:“鉴于企业赞助的积极性很高,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前景相当乐观。”外界传言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金额甚至大大超过了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的赞助金额,将会给北京奥运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除奥运会本身的市场开发收益外,北京奥运会预算收入中的约50%由国际奥委会拨给,1/10来自门票和纪念品收入,国际奥委会赞助商提供约2亿至3亿美元。
“北京奥组委赢利1600万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蒋效愚说,但这绝对不是说,北京办一个奥运会,就只能挣1600万美元。这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企业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会的更大范围的收益都没有统计在组委会的账上。
2008年奥运会将对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申办成功后的7年间,北京奥运会每年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至2个百分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说,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大国来说,更应该算经济长远发展的大账。体育和经济相通,不只意味着商业上的利益,奥运经济的得失也不仅仅是主办方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赚与赔。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能够在奥运会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届真正完美的奥运会。
因此,北京奥运会究竟能挣多少钱,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北京奥组委的收支,还要看到整个奥运经济对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以及人文环境和技术手段的进步。
Ⅱ 举办冬奥会的经济影响有哪些
举办冬奥会的经济影响有直接经济效应、间接经济效应、衍生经济效应。直接经济效应,包括企业赞助、电视转播带来的收入、门票收入、各类奥运纪念品的销售收入等,这部分几乎占据了历届奥运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间接经济效应,包括用于比赛设施建设、城市交通环保等项目上的各种投资。
可以对众多上下游产业形成拉动作用,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衍生经济效应,即奥运会可以充分彰显举办国的综合实力,能够持续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并带动旅游、交通、购物、餐饮等诸多行业的繁荣。
冬奥会的经济影响
通常来说,冬奥会对于举办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即对举办城市及其周边都会带来不少好处。有数据显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召开,直接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创造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让新南威尔士州获得了63亿美元的收益。
此次冬奥会除了首都北京,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同样是利好,尤其是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放眼全球,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了国与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城市都不能依靠“单打独斗”而走得长远,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终归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以更加宏大的思维和着眼于未来的视野来定位城市经济发展。
即不局限于单一大城市本身的资源禀赋与技术优势,而是应同时考虑周边城市的相关要素和特点,将上下游结合起来,合理配置要素,通过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来降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并取得更大的效益。
Ⅲ 奥运会带来的经济效益
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分为三个层次:
(1)直接性经济效应
直接性经济效应是指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国组委会在对奥运设施、奥运安全、奥运环境、奥运服务投入的基础上而获得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企业赞助、电视转播权出售带来的收入、门票收入、各类奥运纪念品的销售收入。
(2)间接性经济效应
间接性经济效应是指在奥运会申办、筹办、承办、举办过程中,奥运的实体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奥运经济在第二产业中形成的间接性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建筑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供水产业中。在第三产业,奥运会期间旺盛的需求将极大地推动旅游业、餐饮业快速增长,同时,教育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传媒产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都会因奥运会的召开出现不同程度的繁荣。
(3)衍生经济效应
衍生经济效应是指通过举办奥运会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的集合。衍生经济效应的显现是通过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对外开放的扩大,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来实现的。
如果说直接性经济效应与间接性经济效应都带有周期性,那么,衍生经济效应则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
【拓展资料】
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一、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2.这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更能带动国内企业从产品管理向品牌管理的转型
二、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1.举办奥运会将为新世纪初首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2.举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符合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举办奥运会将加快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选择,举办奥运会将使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快速发展。
3.举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举办奥运会将大大增强北京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