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为什么要实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为什么要实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发布时间:2022-10-10 03:41:34

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什么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一、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我国选择计划经济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与压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非常低下,工农业生产极端落后。

1、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平抑物价,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我们必须实行计划经济 。

解放前最高产量,钢只有90多万吨,原煤6000万吨(主要集中于日本占领的东北),粮食为2700多亿斤,棉花不到1700万担。而经历连年战乱的1949年,与历史上最高的产量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50%左右,其中,重工业减少了70%,轻工业减少了30%,煤炭产量减少48%,钢铁产量减少80%以上,粮食产量减少25%,棉花产量减少48%。由于生产大幅度的下降,物资奇缺,物价猛涨,通货膨胀加剧,财政赤字也来越大。据统计,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5月的12年间,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货增发了1400多倍,物价上涨了8500多倍。广大劳动人民贫困失业,生活下降到可怕的地步。

面对这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国内经济状况,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争取国家参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然而,连年战乱不仅使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贫困,民不聊生,同时必须认识到,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中,长期控制着我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以前的近一个世纪中,我国接受帝国主义多条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通过条约特权,掠夺我国经济,垄断了中国煤产量的70%,铁产量的95%以上,航运吨位的73%(其中外洋航线占83.8%)和绝大部分的公用事业,并控制着我国的金融、保险和对外贸易。他们使用各种特权,攫取惊人的高额利润。

1936年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

由此可见,经过百年抗争终于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的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平抑物价,为了调整建国初期面临的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就必须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建设社会主义。

2、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我们必须实行计划经济。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当然包括其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但是,不管是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这些国家在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权后,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因为工业化过程的主要内容是机器操作基本上代替手工劳动,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经济发达的国家,必然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达到较高的生产力水平,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共产主义。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曲折,并且形成了近代畸形的产业结构: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1949年为4.9%,1936年为10.8%,1949年为17%,而且布局不合理,70%的工业集中在沿海,只有30%的工业集中在内地。

显而易见,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多么严峻的考验,毛泽东在1954年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建国初期,我们迫切的需要实现工业化,实现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1956年年底,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

面对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物资匮乏,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低且布局不合理,人才奇缺,技术非常落后等等的现实情况,要想优先发展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重工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加上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封锁,那种以市场为基础的配置资源的办法在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不了的,建国初期我国的现实状况只能通过国家的统一计划来配置资源,保障重点建设,恢复国民经济,有效调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才能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比如几大钢铁基地、能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成为钢铁大国等等)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苏联模式的影响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理论因素:

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但也不是不考虑我国自身实际情况,照搬苏联模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但同时,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内忧外患、困难重重,俄国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这个政策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了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迅速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在1927年苏联经济达到战时水平,并且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在1928年,斯大林作出实行全面计划经济的重大决策,在农业领域实行集体化。并于1929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此,揭开了苏联长达60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序幕。通过实行计划经济,苏联在经济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政治军事威胁的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在二战中同法西斯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快了战争停止的步伐。通过三组数据,我们可以明了的看到计划经济主导下苏联的发展:

第一组是以1940年与1913年比较:1940年,苏联生产生铁1500万吨,几乎等于1913年的4倍;钢1830万吨,等于1913年的4.5倍;煤16600万吨,等于1913年的5.5倍;石油3100万吨,等于1913的3.5倍;商品谷物3830万吨,比1913年多1700万吨;原棉270万吨,等于1913年的3.5倍。

第二组是以1953年与1940年、1913年进行比较:1953年苏联工业的固定生产基金等于1940年的2倍多,等于1913年的22倍。1953年大工业总产值等于1913年的30倍(按可比价格计算)。1953年工业产值比1940年增加1.5倍以上,其中机器制造业的产值差不多增加3倍。重工业各个重要部门的产量从1913年到1953年的增长情形如下:煤从2900万吨增加到32000万吨,石油从900万吨增加到5200万吨,钢从420万吨增加到3800万吨,水泥从150万吨增加到1600万吨,电力从19亿瓦时增加到1330亿瓦时。机器制造业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1938年为27%,1950年为39%。

第三组是从1951年到1984年的发展来看:1951年至1984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8.9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农业总产值增长1.7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7%、8.1%和3.1%。而同期美国的这几项指标分别只增长2.1倍、2.6倍和0.8倍,平均增长率分别是3.4%、3.9%和1.7%。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与当时苏联苏维埃政权同样的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困境,苏联经过计划经济的实施,成功的巩固发展了苏维埃政权,使苏联从1918年向德国乞求休战,变成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初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不得不让全世界感到震惊。并且,我国缺少足够的经济管理经验,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苏联成功的发展经验。

但同时,我们也绝不是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有着丰富的反教条主义经验,形成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向苏联学习,同时,“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苏联所有制过于整齐划一、部门管理体制过于集中,而我们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公私合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的补充,指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注意运用价值规律,调节某些生产和流通的价格、税收和供销关系,从而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建国初期面临的帝国主义封锁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外部因素:

建国初期,美国从各方面孤立封锁新中国,美帝国主义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性,并且并操纵联合国阻挠新中国派合法代表取代被国民党非法占据的席位。由于美帝国主义的阻挠,国际上只有苏联和东欧、亚洲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承认新中国。

同时,美国阻挠所有国家的商船进入新中国的港口,企图切断中国的海上贸易,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众所周知,美国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朝鲜战争,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生政权。为了维护新生政权,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方针,做出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定。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政治上的独立要以经济独立为支撑,要想巩固和发展新生的革命政权,新中国经济必须独立自主,为了实现经济独立目标,相对于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轻工业发展战略,我国必须实现内部循环的重工业发展。

⑵ 为什么建国后,我国要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因为当时是刚解放全国,我党有着丰富的对敌作战经验,但搞经济建设还是个新手,没有太多的经验,完全照搬了苏联当时尚属成功的计划经济体制。

⑶ 中国为什么要计划经济

这是学习苏联老大哥的
计划经济说白了就是针对马克思的理论而来的,认为市场经济不好,有盲目性,不受控制,而且会产生金融危机,针对市场经济的不好,从而推出计划经济,一切都按照计划来,从大米到肥皂再到钢铁建设等等,一切计划好,就不存在炒卖,没有炒卖,经济也不存在崩盘
但是计划经济也有不好的地方,估算容易出错,下级为了自己的升迁可能会谎报情况,比方说以前经常会听到超计划生产了某些产品,这样就低估的生产力,又比方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埃塞俄比亚、乌克兰等爆发过饥荒,很多时候爆发饥荒的原因是下级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因为一般干部升迁都是由上级领导决定的,因此会想法设法在经济数据上讨好上级领导,但是粮食不可能年年丰收甚至年年增产,个别下级干部会向上级说自己增产了,由于增产,变相需要上交的粮食多了,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民间粮食不足的情况出现。
还有就是积极性的问题,做多做少工资都一样,多少粮票都是一样计划好的,就容易打击经济性,而且有时候容易出现一些随机现象影响经济,但是工资福利需要长期保持一致的话,这样容易hold不足的。
所以现在改规划了。。。大致规划方向,但是也实行市场经济,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调动积极性,同时也有国家看着市场避免出现危机。。。

⑷ 为什么建国后,我国要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摘要 苏联曾经有过三大经济政策。1918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1928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直到1936年斯大林式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⑸ 为什么建国后,我国要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受前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有利于公私合营扩大公有制成果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践证明单一成份经济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⑹ 建国以后,我国为什么会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复杂,非三言两语能说清,只能简单说说脉络。
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从鸦片战争以后谈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发现自己和西方国家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们的民族肯定想找到一种方法,能迅速赶上外国人。就是说急了,急着超过别人,急到乱投医的程度。清末和民初的时候,中国还是想向西方学习的。但是,甲午战争、庚子赔款以及一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这个战胜国的盘剥,使中国人大失所望,使得中国人认为西方国家根本不希望中国崛起。再加上西方国家言论自由,经济危机的惨况和社会的阴暗面经常随便报道,让国人认为西方模式并不是中国快速崛起的好模式。这时,苏联的成立给国人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向。这种苏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能在短期创造极快速的经济增长,仿佛精彩无比。再加上苏联对言论的严格钳制,世界上只能听到他们的好消息,看不到他们的根本矛盾以及人民的悲惨遭遇,所以世界上兴起一股左派潮流,国内也兴起这股潮流。您从当时国内媒体中的文艺作品就能感受到。中国人错误的认为发现了一条快速超越西方、拯救民族的捷径,向他学习就成为潮流。苏联的那种主义,主张向外输出革命,拯救全世界的劳动阶级,再加上我们中国的一批精英分子,巧妙的把吗颗思主义与中国的农民战争结合起来。内外合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49年后全面向苏联学习的状况,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大概的脉络就是这样,是不是没有教科书说的那么雄浑壮丽。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⑺ 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大体上都是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各国都建立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主观上,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它在社会经济规模不大,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还比较简单,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处在外部被包围、封锁的情况下,对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制止战乱,奠定工业化基础,均起过积极作用。

⑻ 建国以后,我国为什么会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制度要求
战后国家需要重建各种生产关系,此时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最适宜的方式;
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经验;
现状证明当时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正确的

⑼ 中国最初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之所以最初选择和建立的是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主观因素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制约,把计划经济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单一的计划调节看作经济运行的唯一机制;
二是由于缺乏经验,照搬了苏联模式。

客观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是社会所有制结构单一化的影响;
二是建国初期由稳定物价的斗争而带来的商业和财政金融管理集中统一化的影响;
三是发展战略和经济自身环境的影响。
上述主观因素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决定当初选择的更主要的是客观因素。正是因为以上背景因素,计划经济就成为新中国唯一的选择。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要实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1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61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6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6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2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40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8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5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30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6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