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建国之前安庆的经济如何

建国之前安庆的经济如何

发布时间:2022-10-09 09:41:41

‘壹’ 曾为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是如何衰落的

安庆市是我的故乡,看到这个问答题后,我思绪万千,不得不参与这个问题的回答。 安庆市的没落让人非常唏嘘,本身安庆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人文基础,可偏偏安徽的省会后来选择了合肥市。这种城市级别的落差,迅速让安庆没落为一个四线小城市,且常年不受到省里的主导者的重视。

曾经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齐名的“长江五虎”,现在变成了“四虎”。南京到武汉的长江黄金水道本来路过安庆港,水路航运发达。但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高铁、动车的通车,长江水路客运停止通航,安庆就变成了皖西南遗忘的角落。

黄梅戏的曲调悠扬清丽,安庆城市的没落,使得文化影响力也大大降低。

现在人们提到安徽,主要想到的就是皖南山水、徽派民居,以及合肥的几个科教场所了。对比江苏曾经的省会镇江市,虽然城市管辖面积小,但发展程度非常高,这一点让很多安庆人感到无奈。 下面本人把安庆市的衰落归纳以下原因:

1,安庆是因战争而建造的城市,不是经济发展的自然成果。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县之地),而沿边多警。知府黄干在舒州旧址(今潜山县梅城)建“城安庆以备战守”。

2,综观 历史 的长河,安庆因为是府治、省会而兴,安庆也由失去府治、因失去省会城市而衰。

3,安庆地理位置偏居一隅,位于皖西南一地,没有芜湖那样好的区位,使得同样是沿江名城的芜湖率先得到了发展机会,而安庆却又一次错过了。

4,城市地域划分的失误。安庆市的城市规模只有那么大,却要管辖三区、七个县(市),原来还是八个的,后因枞阳县划给铜陵市管辖。而这所属七个县(市)中,就有五个国家级贫困县。

5,安徽的发展滞后也拖累安庆的发展。安庆与蚌端口的发展是安徽现代发展思路的一个缩影,省会北移、政策履变、思路不清、举措失当是安徽现代衰败的内在原因。

6,城市外围的交通发展滞后(安庆失去被重视的地位,根源在与省会地位的转移)京福高铁不走安庆,铜陵的大桥比安庆早了十年,合九线不走安庆北,安庆的宁安高铁于2015年才通车。

7,安庆文化推广不利。作为安庆市文化名片的“黄梅戏”,曾经在90年代红火过一段时间,现在也慢慢的不在那么有名,安庆市有一段时间举办过黄梅戏艺术节,主要是为招商服务,实际的文化推广并没有看到过什么招商的效果。

长江五虎之说应该是在太平天国之前的事了!所以那是过去就不要说了,个人从一个外地来宜的人来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吧。

首先:政治地位的变迁!

这个我个人认为是主因吧,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变迁,坊间传闻很多,毕竟只是传闻,所以过究没有任何意义。从省会的迁出,是安庆变化的转折点。为什么是主因呢?首先中国各个省份的发展模式都是优先发展省会的,资源的倾斜这个自不必多说。所以,省会地位变迁后,安徽在全国的地位本来就不高,因此安庆能得到的发展自然更少。其次,省会变迁后,领导层的发展重心肯定是一穷二白的合肥城,导致历届班子头脑里也只有一穷二白的省城,再加上隔壁江苏南京的强大,合肥的赶超欲更强!优先发展合肥的理念短期没有可能改变,所以,其他城市的没落只是迟早的事。

其次, 历史 文化的影响

安庆自从政治地位变迁后,太多人心里都是难以承受的,这个地方厚重的 历史 文化,孕育的都是知书达理的后人,重文轻商思想是主流。在省会迁出后,这些受过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的人,心里很不平衡,开始郁郁寡欢,感觉天塌了一般,没有了斗志!就如同最近的枞阳被划出安庆一般,网名和当地老百姓把他说成了屈辱一般的事件,能够看出这边人的一些思想观念。具体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言论。其实,区划本就是国家的事,任何区划都是以实际需要为准,没有人说罗岭必须属于桐城而不能划归安庆,也没人可以说宿松一定就是安庆管辖不能由省里直管,所以浓重的文化氛围的反作用就是不会变通。太死板!不能与时俱进。

最后,氛围

来安庆定居两年了,感觉最深的就是这里发展氛围不够,从领导班子到普通老百姓,都没有那种积极的进取氛围。领导班子贪图安逸,不想有更多作为,普通老百姓不知自省,沉迷过去的虚荣!在这里能看到最多的无非两件事:唱黄梅戏、棋牌室走错路都能看到,论坛贴吧里自我悲悯、说骂别人打压天天可见!坊间的传闻,比真实的事实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如同一楼说的石化科大的选择,省会的搬迁,政府的刻意打压等等不绝于耳,在佩服网名的想象力的同时,感叹市区人民的无知短视!相反,7县现在的发展水平已经在最近几年赶上并有超过市区的势头!

曾经有个外地的业务员过来推销,说了一句:我们大安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怎么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还不如县城?当然这个说法只是他的感受,跟我写的回答一样并不十分准确,但是确实是事实,如果安庆的领导班子和他的人民自身不反省,打压可能是最好的托辞!

在安庆这些年感受到的,安庆人很多的拥有:

1.莫名的优越感:不知从何而来?

2.很浓的惰性、不思进取:安庆一直最火的行业是餐饮 娱乐 ,太多拿着2500的工资在大排档、烧烤店喝着啤酒吹着牛的,太多不上班就带娃然后天天泡在棋牌室的嫂子们,太多……

3.工厂招工难、企业人员流失大:有天冷天热不上班的,有职业中专一定要做文职的。

4.制造业一直很少,地产 娱乐 商贸一堆,实体经济太差。

5.……

衰落是必然,希望慢慢改善吧……

第一主要是省会迁出、把文化工业经济都带走了,啥也没给安庆留;第二安徽集全省之力发展合肥、振兴皖北、限制安庆这个安徽人应该都知道;最后我想如果是独秀天下省会绝对不会搬、那安庆现在的发展恳定要比合肥强。

安庆的长江五虎之说,只有安庆人经常说,外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流传。所谓长江五虎,安庆历来和上海南京武汉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就以建国前来说,安庆城区人口10万都不到,能和上海南京比吗?和现在的经济特区一样,五大经济特区,汕头能和深圳比吗?安庆的崛起只有清朝一代,但是在太平天国时期,惨烈的安庆一战,打了两年多,把安庆打残了。另外安庆这个城市偏居于安徽西部一隅,省内别的地市到安庆相对不方便。

规划的有点看不懂,西门一带是石化厂,污染不多说,南面是长江,东面又有造纸厂、电厂,以至于香水百合小区都能闻到异味,北面的集贤关,采掘、石材雕刻、水泥厂行业, 历史 悠久,就连火葬场离居民点同样是那么近。 我们老百姓看不懂什么衰落,只认为,西门已经有石化公司了,为什么后来这些有污染的企业不能放在西门呢?为何每个区都有污染企业?我想至少给我们留一个美丽、勉强宜居的东门,隔离开,要比现在舒服的多吧??现在我们搬家总结经验,跟着市政府走,政府在哪条路,那绿化一定是非常好的,搬过去,离近一点,起码呼吸多一点的新鲜空气吧。

我记得安庆解放初期有一家纳税大户叫长江烟厂。不多久就被合肥掠去。如今给合肥创选产值多少亿。凡是安庆有什么优势产业都给掠到合肥。而省计划什么大项目合肥独吞。你想安庆和其他市能发展得起来吗

安庆的衰落一般老百姓很难说透彻。 历史 上辉煌就是因为省会在安庆。现在安庆的发展落后了,支柱产业太少,交通欠发达,南北走向大动脉早点进入高铁时代更好。安庆的经济发展问题,改革开放问题,没有大手笔规划和投入,这座小城就要拖沿江滚动发展的后腿了。

安庆长江大桥。

长江五虎城市是指上海、南京、安庆、武汉、重庆,这是近代以来的所形成的概念。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安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辉煌的过往,是长江沿线的主要工商业城市,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科学家徐寿在安庆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以安庆内军械所为标志的近代武器工业都云集于此;与其他四个城市相当,要么是直辖市、要么是省会,而安庆是当时的安徽省省会;在当时的 历史 条件下,以长江水运为依托的交通发达;也是军事重镇,安庆号称“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长江安庆上游的北面是大别山系,一直逶迤至江边,同时长江的南面就是鄱阳湖水系,南北两面陆地都因山水阻隔,东西之间或长江中下游之间的交通必然要经过安庆,以至于在宋朝时某一位达官贵人就判定过,曰:此地宜城,安庆的别称宜城就这样而来。

本文的问题是安庆怎么衰落的,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成安庆为何没有得到发展,我们以建国为时间点,那时的长江五虎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差距没有今天这样大,我们来分析安庆为何没有发展起来,列个一二三出来:

1、省会迁移,失去政治中心地位。自1667年江南省分治,桐城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将省府争取到自己的家乡,安庆在近代的发展包括在近代中国的地位,上文已有表述,只因安庆的确偏于安徽西南一隅,在特定的时势下,安徽省将省会迁往合肥,失去了安徽政治中心地位;

2、没有形成交通中心。长江横亘东西,在水运为依托的年代,安徽境内形成了包括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一串珍珠链城市,安庆的光泽被分散。在沟通南北的陆路运输上,安庆也没有抓住机会,安庆的铁路直到世纪之交才修通了合肥--安庆线,没有打通江南和江北的铁路交通,皖赣铁路抛开安庆修向芜湖,京九铁路由于九江江面上有 历史 上未完工的铁路桥桩而走九江过江,相对于合肥向九江方向的铁路而言,安庆这一段又形成了“盲肠”,没有大交通为支撑的城市是无法成为经济中心的。纵然,安庆的经济基础相当不错,以安庆石化为代表的化工工业,以活塞环、船用柴油机为标志的运输机械工业,一旦交通跟不上,经济发展就没有根基,成为浮萍。

3、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机会没有抓住一个。改革开放后,一波又一波的经济浪潮涌动,安庆也曾努力跟上步伐、跟上潮流,但从来都没有形成一个大格局,没有把安庆放在一个大棋盘上做活“棋眼”,没有构筑成大交通网络,没有将安庆的人文优势、文化优势通过交通网络的构筑形成区位优势,虽然努力地招商引资,没有交通脉络就无法带动资本的流动。至今都没有形成南北铁路交通,东西方向的铁路运输至今也没有贯通,从长江三角洲方向向西,南京方向来的客运到安庆就截至,货运到铜陵就终止。

4、悲惨的是,在往后的一段时期,安庆仍然不会有起色,原因还是交通卡脖子。至于有些人说,安庆受底下八个县拖累,都是将方向搞反了,从来都是中心城市带动农村,农村作为城市的莲花宝座,以至于无法吸附枞阳,导致枞阳被切割。

只写这么多吧,我是枞阳人,没有激情写了。枞阳外切,安庆的血脉被外力斩断,看安庆一天天沦陷,非常难受,虽然我从内心中自认为我是安庆人。

我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虽十余年不在家乡,但还是很爱家乡,首先学点 历史 都知道安庆曾是安徽省省会,是长江五虎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有些片幅,出过很多名人,诞生过很多第一,民国时安庆作为南京的西大门当时也是省会自然知道些,后因莫种原因搬到合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没什么了,安庆当然就不好发展了,当时还有个大概什么口号意思是集全省之力发展合肥,限制安庆,振兴皖北,还怎么发展,到九一年合肥gdp才超过安庆,合肥也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个人觉得和上面领导,政策有关系,安庆要发展快又好只有上面有人政策好才行,安庆虽轮为四线城市,安庆还是很适合宜居的,安庆人民还是积极向上的,衰落我觉得谈不上,安庆还是在发展的,安庆gdp还是省内前三的,只是发展太慢了

‘贰’ 安庆曾经的江南重镇,为何如今成了个小县城

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比较快,交通也比较便利,如果这个城市没有很好的地理位置或者资源的话,就发展不起来。

‘叁’ 安徽安庆市曾媲美上海、武汉,如今是怎么一步步沦为四线城市的

安庆市没有抓住时代发展机遇,错失良机之下导致现在沦为了经济比较靠后的城市。在几十年前,安庆这座城市的名气可堪比当时的上海,南京等都市,更是比当时还没有成为省会的合肥市要发达许多,不少外地商人争先恐后挤破头都想来到这里发展,而在近现代时期,安庆市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军队围绕着安庆市展开了殊死搏斗,可见这座城市的特殊地位以及重要性,但是时代在变化,曾经的辉煌并没有留存下来,今天安庆市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威风凛凛样貌。

以上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多谢阅读。

‘肆’ 谁知道安庆在近代中国历史的辉煌成就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6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490亿元,财政收入达45亿元。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庆已与世界上1OO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 0 O多种。
2007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93亿元,增长6.2 %;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4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30.44亿元,增长12.7%。第二、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9%和38.0%。分别比上年提高12.6和27.8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 19.2∶42.0∶38.8。人均GDP9739元,比上年增加1529元。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9%。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191元,比上年增加4479元,增长30.4%。
繁华的安庆夜景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07.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4.3亿元,增长24.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75.6亿元,增长8.97%。集体企业7.74亿元,增长26.4%;股份制企业74.26亿元,增长33.4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5亿元,增长41.27%。重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增长18.82 %;轻工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41.10%。全市新产品产值17.8亿元,增长77.9%。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其中,城镇投资298亿元,增长58.5%;农村非农户投资28.1亿元,增长22.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07亿元,增长18.20%,比上年提高 3.08个百分点。
全年进出口总额3705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31%。其中,出口28670.38万美元,增长29.89 %;进口8385.82万美元,增长36.41 %。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0元,比上年增长11.7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754元,增长19.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比上年增长17.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54元,增长14.8%。

‘伍’ 安徽经济实力排名靠前的城市有哪些

第1名:合肥

安徽省省会,虽然合肥的基础较为薄弱,省内各市对合肥也有些争议,但毕竟也做了60多年的省会,而且近年来经济发展明显加速,已经超越了很多老牌省会城市,加上科教实力较强,科大、工大、安大三所重点高校的大力支持,位列安徽第一也是合乎情理。前段时间合并巢湖后,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拉大,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第2名:芜湖

皖江地区主要城市,安徽沿江发展的重要阵地,皖南区域中心城市。芜湖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加上有长江航运的天然优势,经济发展自然不慢。建国后,芜湖经济稳步增长,并有一批以奇瑞为代表的大企业支撑,县域经济也较为富裕,近年来与长三角合作加强,综合实力已然稳居安徽第二。

第3名:马鞍山

该市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重工业发达,人均收入在安徽名列前茅。可贵的是近年来,该市积极利用邻近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加上城市建设基础较好和沿江的航运条件,又是全国文明城市,所以名列三强也是实至名归。

第4名:蚌端口

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城市,当年凭借千里淮河第一港和铁路的交汇推动了城市的迅速崛起,并一度发展成为安徽前列的重要城市。蚌端口科教实力也较为强大,高校机构较多。但是近年来实力有所衰落,GDP只能排在安徽中游,城市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地处皖北,缺少发达地区的引领,当年的辉煌正在逐步衰退,被省内很多后起之秀超越。但是蚌端口毕竟还有当年的雄厚基础和交通发达的优势,所以再次崛起也不是难事,故眼下只列第四。

第5名:淮南

同样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城市,煤炭工业是其主要的产业部门,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显而易见,但是交通上不如蚌端口发达,学校机构也少于蚌端口。但是淮南城市面积较大,是全国“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加上重工业实力还在,人均收入也不差,这座百万人口的老市居于第五也是合理的。

第6名:安庆

安徽的老省会,也是安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是长江北岸的重要城市之一,军事上地位显赫,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安庆作为安徽的传统城市之一,建国后曾一度衰落,但近年来经济发展也有所起色,经济总量稳居前五位。相信安庆凭借历史文化和长江之利,在搞好县域经济的同时,综合实力还会有一个明显的跨越。

第7名:滁州

一座有着1500余年历史的淮东州府,《醉翁亭记》让人们了解了古滁州自然之美和人民之乐。由于建国后设市较晚,起步较迟,但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逐步迈上全省上游行列。滁州凭借毗邻南京、扬州的区位优势和市区发达的家电电子实力,经济实力目前居全省第五。在安徽新一轮建设热潮中被定位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和皖江地区对接长三角的前沿。但北部辖县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影响了综合实力的抬升。

第8名:淮北

与淮南同样作为皖北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工业实力显而易见,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城市建设基础不错,虽然是重工业城市,但环境总体良好。但淮北苦于区域面积较小,总人口不多,经济体量不大,发展腹地缺乏,严重制约了综合实力的提升。最近正在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相信未来淮北会成为一座虽小而精的皖北名城。

第9名:铜陵

与淮北类似,这座江南城市虽然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都不错,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但是面积太小、人口太少,而且和隔壁的芜湖关系复杂,导致了虽然人均富裕,但综合实力不强,经济体量不大,总体来看,只能屈居第九。

第10:阜阳

阜阳是皖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大市,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腹地宽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阜阳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升,县域经济普遍乏力,周围缺少发达地区的带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大而不强,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11名:宣城

宣城自古就是江南名郡,文化繁盛、经济繁荣,而且有临近江浙的地理优势。宣城自然环境优美,县域经济发达,但人口较少,城市建设起步较迟,所以总体经济实力不大,地区产值排名靠后。不过,虽然综合实力不强,但一点也不影响宣城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第12名:六安

皖西大市,六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面积和人口都不少,经济发展也有所起色。但六安县域经济较弱,只有霍山较好,人均收入不高,而且由于地处皖西,经济上联系合肥外,缺乏长三角的带动,山区较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六安城市建设提升较快,环境优美,旅游业或许可以助推经济的发展。随着六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南北交流的便利,和县域经济的起暖回升,相信六安的综合实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皖西的明天也会更好。

第13名:池州

池州山河秀丽,拥有长江的航运和皖江的区位,经济发展潜力无穷,旅游业也很好,有名山有大川。但是设市较迟,城市建设起步晚,而且人口较少,面积不大,难以形成强大的综合实力,但是池州的人居环境绝对是一流的。

第14名:黄山

提到黄山,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黄山市,而是黄山的山。确实黄山的旅游实力之强是众所周知的,无需多言。人均收入也不差,环境更是没的说。但黄山市由于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所以工业经济并没有得到重视,工业的污染也不利于黄山旅游。加上市区不大,人口较少,所以论旅游业绝对第一,但是综合实力来比,确实不强。

第15名:宿州

宿州是京沪铁路沿线城市,交通较为便利,人口较多,最近城市建设也开始发展。但是宿州经济实力不强、人均收入较低,县域经济滞后。没有大企业和强大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比重大。但最近开始与徐州加强合作,希望能有助于提升宿州的综合经济水平。

第16名:亳州

提到亳州,人们就会想到中华药都。如果论中草药,亳州绝对首屈一指。但该市地处皖北北部,交通条件一般,工业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又没有阜阳那么多的人口和宽广的腹地,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在省内实力较弱,综合实力不强。

‘陆’ 安庆市历史与现状,(经济,人文,交通等方面)

一、现状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长江沿岸着名的港口城市。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安庆是长江下游的第一个城市,也是万里长江安徽段的第一个城市,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安庆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是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安庆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由来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含“平安吉庆”之意)。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三、交通沪蓉、东香、安合、合铜黄等高速公路干线、1 0 5、2 0 6、3 1 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已建成通车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建设中的安庆铁路大桥,跨江与建设中的南京——安庆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连接。安庆天柱山民航机场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目前又在扩建之中。安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安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是3000吨级海轮入江的终点港口。四、经济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6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490亿元,财政收入达45亿元。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庆已与世界上1OO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 0 O多种。
2007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93亿元,增长6.2 %;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4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30.44亿元,增长12.7%。第二、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9%和38.0%。分别比上年提高12.6和27.8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 19.2∶42.0∶38.8。人均GDP9739元,比上年增加1529元。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9%。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191元,比上年增加4479元,增长30.4%。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07.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4.3亿元,增长24.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75.6亿元,增长8.97%。集体企业7.74亿元,增长26.4%;股份制企业74.26亿元,增长33.4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5亿元,增长41.27%。重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增长18.82 %;轻工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41.10%。全市新产品产值17.8亿元,增长77.9%。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其中,城镇投资298亿元,增长58.5%;农村非农户投资28.1亿元,增长22.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07亿元,增长18.20%,比上年提高 3.08个百分点。
全年进出口总额3705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31%。其中,出口28670.38万美元,增长29.89 %;进口8385.82万美元,增长36.41 %。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0元,比上年增长11.7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754元,增长19.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比上年增长17.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54元,增长14.8%。五、文化 据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黄梅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如:1、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宿松人就开始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第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严风英是黄梅戏着名演员,真正唱活黄梅戏,代表作《天仙配》。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江淮官话。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柒’ 开封、保定、安庆、桂林、镇江、吉林六个老省会城市为什么衰落

开封,保定,安庆,桂林,镇江,吉林六个省会城市衰落的原因就是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

‘捌’ 到了安庆时期,清末明初闻名天下的长江五虎为什么衰落了

旧日的辉煌

清前期安徽设省,取的就是安庆的安和徽州的徽,安庆也被定为省城,开始了其近200年的繁华风光。作为省会,安庆自然是官绅齐聚,这些达官显贵是封建时代最具有购买力的消费人群,这就为当地的工商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市场。

在环境的刺激之下,安庆地区各大行业的规模持续扩张,并且在部分行业中涌现出佼佼者,也就是咱们今天所说的“老字号”。如胡玉美酱园、天柱茶等等,大多都起源于安作庆为省会至1840年以前这段时间里。而在行政力量的帮助下,安庆与其周边的经济腹地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系,安庆带动这些腹地的经济发展,而腹地城镇则为其提供资源和市场。

另一方面,安庆农业经济十分发达,这一方面体现在安庆的亩产量较高,每亩产粮可达5.15升,高于后来的省会的庐州(即合肥),一方面无论是赋税还有漕米方面,安庆米、麦还有征粮数皆为皖省之首。同时因为安庆地区气候湿润,土壤偏酸性,适宜种茶,还富产竹类制品以及各种水产。在古代农业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安庆发达的农业经济是其省会地位的支撑。

但在表面的繁荣之下,实则隐藏着危机。安庆的商业化是源于行政中心所带来的集聚,经济机制是依附在政治机制上的,因此经济虽有传统基础,但是十分脆弱,如安庆下辖的集镇是以商业性为主,而缺乏生产性的集镇,也没有形成与江南市镇那样专业化的生产性功能和大型商业集散地,一旦政治机制出现震荡,经济机制也会被其牵动。

在农业方面,安庆虽然农业经济发达,但是毕竟地处丘陵地带且水灾频发,加上小农经济本身的脆弱性,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图为安庆石化800亿项目施工现场

除开安全问题,石油化工厂不达标生产产生的废气等环境污染也严重侵害了安庆居民的身体健康,如2008年国誉律师事务所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4%的居民认为其所居住的环境存在大气污染。

然而,安庆石化带给安庆的经济利益却越来越小,比如在2013年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就算了一笔账,每年安庆石化提供税收50亿,安庆仅得2亿,但根据有关测算,安庆每年为安庆石化发展公共配套的总成本在260亿元以上,而2012年安庆的财政收入才仅有170.3亿元。安庆较低的人均GDP也显示安庆市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安庆石化的发展的红利。

但无论怎么讨厌石化,“石化一检修,安庆GDP要抖一抖”绝非戏言,安庆也没有能力重新安置安庆石化,2008年落项的800万吨项目虽然遭到安庆当地官员以及当地居民的集体反对,但仍然选择在原址进行扩建,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没钱,搬不动石化。

与此相比更令人担忧的是安庆的慢慢转型路。2018年《安庆日报》罕见在头版以接近整版的篇幅推出“学海安 问安庆”大型系列报道,一个地级市向一个县级市学习,可谓是前无所有。

在安庆八问一文中中系统的提出了“一问:我们为何常常‘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二问:我们干部队伍为什么缺少‘拼命三郎’?三问:我们为什么难招好项目?四问:我们的项目落地为什么那么慢?五问:我们的人才为什么难引更难留?六问:我们的园区经济短板在哪?七问:我们的思想解放为什么总是“慢半拍”?八问:我们能为城市发展做什么?”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表达的就是安庆要想重振雄风,尤其是解决自己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就要学习海安走产业升级一条路,由“航空母舰”一家独大变成百家争鸣的“联合舰队”,这就要一方面要整治干部作风,一方面寻求外援招商引资。

但这条转型之路又谈何容易?光就招商引资方面来说2018年上半年安庆全市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7个,十亿元以上仅有2个,这比起年初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的雄心壮志相比可是太过于现实,没有新的投资进来,安庆的经济转型比较难,安庆仍然离不开安庆石化。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转型之路“路在何方?”但无论“路在何方”安庆的转型之路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转型之路,路在何方,恐怕不光是安庆,也是当下很多地方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玖’ 安庆曾经是长江五虎之一,后来是如何衰落的

“长江五虎”分别是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安庆等五座城市,之所以叫“虎”,是因为清末到民国期间,这几座城市发展非常好,经济比较繁荣,属于长江流域的模范城市。这些城市之所以能“称霸”,主要是因为他们开发的比较早,而且相对资源更为丰富,只是有些借助了外资,如上海;有些借助了内耗,如南京;有些是传统城市,如武汉;有些是区域重镇,如重庆。相对来讲,安庆比较特殊,他属于后起之秀。

安庆衰落主要是因为安庆不再是安徽省会,民国之初,设置了安庆道,下辖16个县,这期间安庆也还能维持,毕竟抽调各县的资源,也能保障安庆的人力需要。不过,北伐之后,安庆废道,而各县直接归省,这使得安庆不在是一块集中地,整体实力就开始大幅下滑了。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安庆就不能再跟其他四座城市相比了,而且管辖范围也是越来越小,组建没落到今天这个样子,同当年的四大城市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小村子”。建国之后,安庆属于地级单位,同一般地级市一样的权利,又没有特别优势的资源,所以整体经济实力并不强悍,但是相对全国地级市来讲,还是属于中上层水平,毕竟2500多亿GDP,谁都不能说安庆是落后地区。

‘拾’ 安庆发展为何如此落后

民国初年,南京国民政府虽然撤消了徽州府的建制(一同撤消的还有庐州、凤阳等府),在安徽省设安庆、芜湖和淮泗三道,但国民政府和安徽省府依然把安徽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沿长江一线和江南的徽州故地。孙中山先生在其着作《建国方略》和《建国纲要》中就提到在安徽要重点建设两个地方:一是安庆,二是芜湖。要把安庆建设成为武汉和首都南京之间一座横跨长江两岸的特大型“双联市”,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主要的港口城市(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 抗日战争中,安徽省会安庆沦陷,安徽省府被迫从安庆迁出,先后随战事的发展,暂驻立煌(即今天的金寨)、芜湖、合肥等地。1949年合肥解放时,由于安徽巢湖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未完全解放,中共中央临时在合肥设皖北行署,之后渡江战役总指挥部也就设在了肥东。芜湖解放后, 中共中央又临时在芜湖设立皖南行署,1952年中央决定合并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复建安徽省,同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地合肥。 尽管在建国初期,安徽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但不可否认省会由沿江的安庆迁至内陆的合肥,使安徽在政治心理上由一个通江达海的沿海省份变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陆省份,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航空运力几乎为零,而铁路运力极其有限的状况下,作为”中国第一大水系”的长江对于安徽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合肥虽然位于安徽地理之中心,但却远离长江和淮河这两大贯穿安徽的主要水系,因此,交通相对闭塞。再则,合肥在解放之前只是一个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连两层以上的楼房都很少见,各方面条件相当简陋,很多基础设施都要从零起步。因此,使得安徽发展的眼光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局限于合肥的周边。但是合肥发展了这么多年,所辖三县依旧落后,长丰还是国家贫困县。而合肥的周边城市,如六安、巢湖、淮南也没有在合肥的带动下富起来。经过几十的努力,合肥的经济总量到1984年才超过芜湖,而到1989年才超过安庆。到2005年“十五”计划末,合肥的经济总量仅为850亿,再来看看周边的其它省会城市:2005年,杭州的经济总量为2900亿,南京的经济总量为2400亿,武汉的经济总量为2200亿,郑州和济南的经济总量已2000亿,而南昌的经济总量也有1100亿了!现在,只要是有点儿经济常识的人都能明白,把一个原本是县城的地方建设成一个省会要比把一个原本就是城市的地方建设成一个省会所花的经济成本大得多!不可否认,合肥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一个小县城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就其自身而言,却是创造了“奇迹”,但这种“奇迹”却是以过度耗费安徽的“元气”为代价的!

阅读全文

与建国之前安庆的经济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1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61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6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6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2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40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8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5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30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6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