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达州市怎么样未来几年大概能发展成什么样除了经济,其他方面怎么样比如说教育啊城市环境啊。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达州是西部气都。达州的教育总体来说不行,达一中,达高中一类的学校现在越来越商业化了,就是为了榨取学生的钱。环境现在只能说在改善,算一般。达州工资水平不是很高,但是消费水平还是有点高。达州人喜欢吃和耍。望采纳
❷ 达州未来发展有什么特点
四川省政府批复了《达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为了方便市民了解达州城市发展前景,激发大家热爱达州、建设达州的热情,本网记者专程采访了《达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委托单位——达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伟,请他就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进行全方位解读。
2002版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达州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至2011年,达州市区的聚居人口约73万,用地规模达到了约5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了“一河两岸、五大组团”。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批准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成渝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四川省推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作、大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背景下,达州市也相应提出了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2002版达州城市总体规划由于编制时间较早,无法满足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达州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修编城市总规迫在眉睫。
面对新情况、新变化对达州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达州市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设施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按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要求,紧紧围绕达州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坚持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主基调,坚持产业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文旅靓市的发展路径,奋力推进“七个加快”,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与用地布局,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空间、努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促进城市和城市产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达州城市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同时,立足长远、着眼宏观,努力构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运转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本次总规修编重点主要包括:准确把握城市定位,重新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和实施时序;优化城市功能与用地布局。拓展城市空间,调整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格局,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空间。充分挖掘山水资源潜力,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突出山地城市的景观、风貌与生态特色;完善城市支撑系统。构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置,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把达州建设成为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达州城市规划区范围:通川区全部,达县的南外、幺塘、新兴、经开区、河市、金垭、石板、百节、斌郎、江阳、亭子、大垭、大风与福善,以及宣汉的红岭、君塘、庙安、柏树与洋烈,面积约1189平方公里。
以西城为城市中心,以南城、老城为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西城、南城、河市、亭子等片区,优化改造老城。在用地评定基础上,达州城市发展方向采取“南延西扩东跨,适度向北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近、中期主要向西扩张莲花湖、复兴、双龙一带,并向南延伸至河市与铜钵河,适度向北发展张家坝、韩家坝和魏兴。规划远期城市主要向东跨越雷音铺发展,即亭子片区。
中心城区用地及人口规模:到2015年,达州城市建设用地为78.95平方公里,用地范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13.0平方公里,用地范围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45.84平方公里,用地范围控制在1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在2015年为100万,在2020年为130万,在2030年为160万。
达州市城镇化发展目标:2010-2015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42.7%,城镇人口290-300万人;2015-2020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8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51.7%,城镇人口360-380万人;2020-2030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2030年达到68%,城镇人口470-500万人。
达州城市分为老城片区、西城片区、南城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市片区和亭子片区等六个功能区。
老城片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含张家坝、韩家坝),人口规模22万人。功能定位:城市商贸中心、区级行政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以传统商贸、文化娱乐、职业教育与居住为主的综合发展区。
西城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3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5万人。功能定位:全市中央商务区、行政文化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生产性服务基地,以行政管理、金融商务办公、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为主,配套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与居住的综合发展区。
南城片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含小河咀、三里坪、梨树坪),人口规模28万人。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与城市门户,以金融、商务办公、居住为主的综合发展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重点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
河市片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万人。功能定位:能源化工产业区配套发展区,以会展、生活配套为主的综合发展区。规划搬迁河市机场至百节。
亭子片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万人。功能定位:未来达县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现代商贸、现代服务和现代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按照“一核、一圈、两翼、三轴”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打造中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三大经济增长极。
“一核”:指达州主城区
“一圈”:指以达州主城区为中心,大竹、宣汉、开江城区构成的半小时经济圈
“两翼”:指渠县、万源市城区
“三轴”:指沿达渝、达陕高速路发展轴,沿达万、达巴高速路发展轴,沿南大梁高速路发展轴。
北部经济区: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限制发展污染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
中部经济区:重点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煤炭、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咨询、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南部经济区:大力发展机械电子、苎麻纺织、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同时规划将福善、龙潭、樊哙、大竹河、旧院、石桥、普安、石桥铺、土溪和清河打造成10个旅游型城镇;
将白沙、普光、南坝、胡家、三汇、临巴、琅琊、麻柳、渡市、石梯、石河、庙坝、团坝、柏林、任市、讲治16个打造成工贸型城镇;打造以集市贸易为主的农贸型城镇53个。
以建设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奠定达州在全国“五纵五横”骨干网络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优势地位,形成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成渝地区北大门。
铁路交通:加快建设高效、大运力的进出达州的铁路通道,把铁路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达州至巴中铁路,规划建设达州至重庆、西安、万州、成都城际铁路。
公路交通:着力构建“一纵四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加速构建“五纵七横”次级干线公路,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加强境内干线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县乡公路等级。一是高等级公路:建成达陕、达万、达巴、南大梁、达州至营山、通江至万源高速公路,实现达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高速公路大通道全部贯通。同时,为强化达州中心城市环城快速交通联系及其与市域五个二级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规划建设完善“一环五射”的快速公路网络。二是次级干线公路:规划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市域“五纵七横”次级干线公路网络。三是枢纽站场:建成国家运输枢纽客货站场9个,县级客货站场22个,构建跨区域的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合,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紧密衔接的全国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
水运交通:大力实施渠江梯级开发,加快渠江航道升级改造,将渠江航道等级升为三级,州河航道等级升为四级道;加强达州、渠县等港口建设,力争将达州港建成年运输能力1200万吨港口。
航空交通:适时搬迁达州河市机场至达县的百节镇,并开通更多航线。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采用自由式与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结构形式组织城市道路系统,形成以“三横五纵加一环”的城市快速路及片区联系性干路为主框架的城市道路交通骨架系统。
“三横”:北横,西起外环路复兴北枢纽,经莲花湖片区后穿凤凰山与210国道相接后借道210国道南行并向西过州河大桥与巴达高速盘石出入口入城通道相接;中横,西起外环路碑儿梁枢纽向东经马踏洞上跨达州火车站后接金南大道至火车东站;南横,由外环路幺塘枢纽向东接工业大道并在木瓜铺东穿雷音铺后至亭子火车站。
“五纵”:中纵线,北起莲花湖接金龙大道南延过化工园区后跨州河并沿城堵山侧至河市南至新达州铁路货站;西一纵,北起小河嘴州河大桥经通川路、朝阳路及新西河路至新达州铁路货站后与环城快速路相交;西二纵,北起外环路复兴枢纽向南经碑儿梁、幺塘、李家湾后与中纵线相接;东一纵,北起韩家坝与新达宣公路衔接并经张家坝后过明月江经南坝、杨柳垭、经开区后向南与外环快速路相交并与现状国道210线相接;东二纵,北接达万高速盘石入城线向南沿亭子西侧南延,串接亭子片区与主城区联系的两条快速通道。
“一环”:指外环快速路,北起达巴高速魏兴出入口沿凤凰山西侧南下至复兴并沿铁山东麓向南至河市郑家坪后过州河并沿铜钵河北侧向东至徐家冲,并穿雷音铺后至亭子片区南缘,再向东可与达巴高带相接。通过外环快速路将渝达陕、巴达万及达营高速连接起来。
❸ 哪个知道四川达州的经济,文化,介绍一下
达州,位于四川省东部,辖5县1区1市,幅员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0万,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素有“川东明珠、巴蜀秀壤”之美誉。
达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东汉建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这里曾积淀了距今约3700年前的古巴人文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这里曾留下了全国最大的汉阙群,渠县汉阙存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这里曾培育了唐宋时期李峤、李适之、韩晃、刘晏、元稹、张商英六位宰相。茫茫五峰山、幽幽百里峡,巍巍八台山,流淌着浓浓的巴山情怀。
达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位于中国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腹心地带。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在此交汇;达渝高速公路连接成都、重庆,达陕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设;国道318线、210线纵贯全境;河市机场可直飞广州、成都、北京等地;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目前,达州集陆、水、空运输于一体,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第二大交通枢纽。
达州,资源富集,潜力巨大。已探明天然气、煤、钾盐、页岩、石灰石等矿产28种,其中:天然气资源总量达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6600亿立方米,是国家“十一五”天然气开发的重点地区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有“中国气都”之称。预计到2010年,全市天然气净化附产硫磺将达到400万吨/年以上,成为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达州还是全国的苎麻、商品粮、生猪、黄花、油橄榄、茶叶等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达州森林覆盖率32.6%,正积极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达州,基础坚实,发展较好。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510.41亿元,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增长3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02亿元,增长3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6亿元,增长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21亿元,增长17.8%。工业上,以能源、化工、冶金、纺织、医药、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上,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各业并举,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商贸上,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肯德基、国美、新世纪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达州。城建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加速扩张,达州被列入四川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大城市之一。
达州是一片神奇而富庶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市场优势,展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全市人民正紧紧围绕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确立的“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的战略定位和“突出一条主线、加速三化进程、推进四大战略”的基本思路,按照“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到达州考察指导、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勤劳淳朴、开明开放、热情好客的达州人民恭候您的到来!
❹ 达州经济情况
达州经济在网上都可以查到具体数据,可以自己通过数据分析得到自己独有结论,我只能就你问题从个人角度给予一下回答,虽然并不权威和系统,但是是自己的亲身体念.
经济上这几年发展还是很快,得益于政府的投资,但是仍然不够有活力,私营较少,除了能源方面的行业其它的效益都不是很好,随着天然气能源在达州的发展以及国家的500亿(不是权威数据)的投资,以后应该很有潜力
地理上具有达渝高速和铁路,到重庆3个小时左右,还有达成高速和铁路,到成都5个小时左右,铁路到西安10个小时左右 到武汉12个小时左右,得益于交通的方便,成都达州方向的人占了五分之一左右,重庆当然也很多,所以经济上交流还是很密切
人口数据不知道 但是达州的人口应该可以用很多来形容,每年春运人流大军在四川是仅次于成都火车站的一个站
达州分为 西外 南外 北外 市区
居民集中在市区
商业圈有市区的大北街 小北街 城市广场,南外总体算是一个商业区 西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靠近火车站,结束的十运会也在这里举办哈,而且片区很有规模,北外乏善可陈
❺ 四川达州的发展如何
发展超级快,现在普光的天然气入驻达州,加速了达州经济的繁荣.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主办,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1日在京揭晓。“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普光气田”位居第二。 按照《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08——2020)》,到2010年,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力争培育出2—3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到202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利税50亿元。
❻ 四川达州为什么那么穷
四川达州比起沿海算穷,比起其他地方不算穷,达州是中国版图中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圆心城,是成渝、关中-天水、大武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连接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历为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
1、达州是四川的农业大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享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
4、达州最火爆的行业应该属于餐饮业,典型的消费城市,外地赚钱本地消费,消费档次很不低,名牌意识还很强,特别是农村攀比之风盛行,请客吃酒动不动就是宴请,服务业就是打麻将。
(6)达州经济方面最近没什么动静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达州是全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和四川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之一,是国家布局规划的二级物流中心城市,西部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2、达州河市机场,隶属于四川机场集团公司,先后携手国航、东航、川航、首都航、西藏航,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泉州、成都、三亚、拉萨、杭州等10条航线,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万人次。
❼ 感觉近几年达州发展的还不错,打算回来买个小铺子做生意,请问一下哪个区域发展更好哇
达州这几年各个区域发展都很好,尤其西外和南外,西外莲花湖公园风景好更宜居,南外连接高新区,未来情景发展好。
❽ 达州和南充就不在一个级别上,南充新三线城市,达州五线城市,吹啥达州在发展十年也比不上大南充
南充现在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因为没有大型企业支撑经济,但说排名的话,这也没有具体的经济指标.不好说,但根绵阳比肯定是比不过的.虽然南充没有大型企业支撑经济,但南充独特的地理位置,川北中心城市的位置是其它城市无法比及的.从表面上来看南充在四川二级城市中应该排在第二位.我去过很多四川很多二级城市.感观上来看其它城市都让人感觉很冷清.但南充人气非常旺.走在南充的中心街道.就感觉到大城市的繁荣.其它的二级城市都没有这样的感觉.
❾ 达州马踏洞金融城凉了吗
没有。达州马踏洞金融城是一个在建的房产,自2022年1月8日以来,该金融城建设的进展比之前缓慢,几乎没有什么动静,是因为在计划改名为“马踏洞”,并不是凉了。
❿ 四川达州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原标题:2016年达州GDP达1447.08亿元 同比增长7.5%)
四川新闻网达州1月23日讯(记者 余开洋)今日下午,达州市召开“2016年达州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过去一年达州经济社会各项指数。据通报,经四川省统计局审核发布,全年达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7.08亿元,居全省第七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达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经四川省统计局审核发布,全年达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0.0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606.2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30.87亿元,增长9.3%。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粮油产量实现“十连增”
粮油产量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总产量292.51万吨,增长1.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48.4万吨,增长0.5%;大春粮食产量244.1万吨,增长1.2%。油料产量33.3万吨,增长2.7%。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2%,重工业增长7.2%。分经济主体看,国有工业增长5.2%,股份制工业增长9.1%。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7.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9.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6%,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8.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6.3%。
服务业继续较快增长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增速比全省快0.2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8.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7.1%。
投资增长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0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00亿元,达到1500.12亿元,增长12.6%,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投资完成913.71亿元,增长15.5%,民间投资完成586.41亿元,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7.93亿元,增长32.4%;第二产业投资415.34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投资996.85亿元,增长14.3%。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3.28亿元,增长13%。商品房施工面积959.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商品房竣工面积316.92万平方米,下降0.9%;商品房销售面积257.01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待售面积91.25万平方米,下降26.1%,去库存效果明显。
消费市场增势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72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按消费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95.74亿元,增长13.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65.98亿元,增长12.2%。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完成77.21亿元,增长14.9%;商品零售完成684.51亿元,增长13.1%。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452.11亿元,增长16%。
从消费类别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7%,汽车类销售额增长21.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9%,日用品类增长66.7%。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350元,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16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8元,增长9.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GDP快1.4个和2.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