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内容,作用,分别是什么
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Нов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目录
介绍
背景
历史发展
内容
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展开
编辑本段
介绍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 ,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1920年11 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 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编辑本段
背景
七年的帝国主义战争,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建立之初还在恢复经济建设的时刻!以英、美、法、日、意等十四个帝国主义组成的侵略军,加上它们几亿资金和大量武器物资装备的旧政府的以高尔察克、邓尼金、尤邓尼奇、毕苏斯基、等为首的白卫军疯狂进攻造成的战争破坏,以及这些帝国主义的军队和白卫军们从四边包围了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并且占领了粮食主产地,战略资源重地。才使得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用物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战争的破坏加上帝国主义的围剿和反动宣传,而且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一切仇视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的反革命分子的造谣,使得国内的小资产分子动摇了。领导喀琅斯塔得水兵叛乱的是,同十四个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者勾结的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和白卫分子。叛乱者即利用“苏维埃”招牌把他们妄图恢复地主资本家政权和私有制的意图掩饰起来。它们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企图以此来排除共产党人对苏维埃的领导,实现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叛乱很快就被红军镇压下去。1921年2月,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发生水兵兵变,被迅速平息下去。可是,苏维埃政权的处境仍十分危急。列宁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再次,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根据列宁的报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从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编辑本段
历史发展
1918年
1917年11月,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苏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就使帝国主义列强按捺不住愤恨的情绪,要进行干涉了。
从1918年3月起,还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法、美、日各国,以及他们的对手德国,都派军队直接入侵苏维埃俄国,进行直接的武装进攻,企图推翻苏维埃政权。国内的反动势力也纷纷叛乱。内外敌人从各地发动进攻,很快占领了乌克兰、乌拉尔、西伯利亚和顿河流域等重要地区,列宁也在这年的8月被刺客暗害,中了两弹。
1920年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府号召全国人民投入战争,打退敌人的进攻。经过近3年反对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到1920年10月,红军终于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但是,治理战争的创伤是更加艰巨的事。在战争中,苏维埃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城市实行供给制,把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在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了留下口粮,剩余的粮食全部上缴国家。大部分农民是拥护苏维埃政府的,因为是这个政府把他们从地主手中解放出来,给了他们土地。可现在白匪被打垮了,农民迫切需要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要求城市供给他们布匹、鞋子、钉子、犁和其他工业品,要求改善生活。
可是,当时苏联的工业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连年的战祸同样使工业衰败不堪。工业生产还没有恢复到战前的四分之一。千百个工厂都处于半毁坏状态,大多数工厂和作坊的设备都破旧得成了一堆废铜烂铁。企业倒闭使一部分工人失业,跑到了农村。几个最重要的工业区,如顿巴斯、乌拉尔、巴库等,刚刚被苏维埃政权接管,而它们在白匪手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铁路运输几乎停顿,几百座铁路桥被炸毁,几千公里长的铁轨成了废料,大部分机车和车厢已经超过使用期限。
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还在暗地里组织匪帮和富农暴动,企图颠覆苏维埃政权。
面对严峻的形势,列宁认识到,党的政策必须立刻来个重大的转变,必须让农民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改进农业的基础上,使工业恢复起来,必须把机器和货物供给农村,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为此,列宁提出要把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主张在国家电气化的基础上恢复工业。
1921年
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尽管这一政策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是它终究给国家带来了莫大的好处。20年代初,美国企业家哈默和列宁之间建立的友谊就说明这一点。
1921年,阿曼德·哈默才23岁。可是他已成了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的独一无二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这年6月,他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原先是想帮助苏俄人民医治当时流行的斑疹伤寒,但大量事实使他更为饥荒所引起的灾难而震惊。他立刻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了。他热情地邀请哈默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用英语同哈默交谈,对哈默说:“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说到这里,列宁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一边翻着,一边说道:“瞧!这是你们人民作出的成绩。这就是进步的含义,高楼大厦,发明,发展机械来替代人的双手。”
列宁又问哈默:“你在我国旅行过吗?”哈默说:“我刚在饥荒地区和乌拉尔区呆了一个月。”列宁听了,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忧郁,缓慢地说:“是的,饥荒,我听说你本来想做些医务救济工作,这种工作非常需要,不过,我们最需要的是美国商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对不对?”
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
列宁点点头:“不错,问题就在这里。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不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他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后来,老福特还在俄国修建了一个汽车工厂。尽管他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主义为敌,却对这笔生意颇为满意。因为苏维埃政府按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保证了外国商人有利可图,有钱可赚。
1922年
冬天,列宁的健康情形恶化,右边身体瘫痪。当他住在乡间别墅疗养的时候,还通过他的德国医生给哈默捎去口信:“告诉年轻的哈默,我并没有忘记他,并祝他一切顺利。他要是有什么困难,叫他一定告诉我。”这个口信使哈默感动得几乎落泪。就在这年年初,哈默向列宁打电报,报告给他的石棉矿工人运粮食的火车被一名站长卡住,要勒索500普特粮食,作为“过桥费”。在列宁过问下,运粮列车很快到达了目的地,那个站长被枪毙了。
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顺利恢复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1922年12月,在全国上下团结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1924年及以后
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1929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经济政策的斯大林模式。
编辑本段
内容
第一,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第二,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1920午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5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第三,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编辑本段
意义
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编辑本段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标志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其出现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直接原因是为了克服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从深层次上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要寻找新途径和新模式。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概括而言有两点:一是巩固了工农联盟,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② 苏联新经济政策开始结束分别是什么时候
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后来在1936年被斯大林模式取代
③ 新经济政策是在何时实行的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实行有何历史效果你如何看待这个政策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原因:
①(工业)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②(农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政治)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开始着手经济政策的调整。
作用和意义:
第一,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中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第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第四,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建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五,新经济政策是在承认落后和自身错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由于后来的苏共领导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20世纪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了。或许,这就是造成苏联后来解体的原因。
④ 什么是新经济政策它的经济背景是什么
经济的发展应该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所以说经济政策也要进行改革。所以苏俄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进行了很多次的经济改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又被称为苏俄经济政策是缩,在1921年3月开始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这个政策的经济背景是比较复杂的,那个时候十月革命刚刚结束,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并且经济非常的萧条。那个时候是新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在战争结束之后,列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需求,在1921年3月开始实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也就是新经济政策。
总结
这个政策对于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让苏维埃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为,其他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经验基础,历史价值非常突出。
⑤ 新经济政策起止时间
1921年到1925年,是列宁在世时推行的新经济政策,1924年列宁去世后,新经济政策也逐步取消,所以思想划分的。1921-1928,到1928年斯大林重视,提出第一个5年计划废除了新经济政策,才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
⑥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意义
答案一: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一)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二)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
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群英会存,
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三)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答案二:
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答案三: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列宁在1922年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采取新的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已经绝对必要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真正途径,而探寻这一途径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由当时苏俄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其国情所决定的唯一可以采用的正确可行的举措。其实质不仅仅在于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探寻了在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正如列宁所说,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真正途径的唯一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一次伟大的探索、实验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一)粮食税制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余粮收集制
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是以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标志的,这一政策的转变开始于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列宁作出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分析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原因。列宁认为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对农民的态度。”针对俄国是个小农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列宁指出,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们就必须拥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动因。而粮食税可以起到这种作用。所以,俄共(布)决定改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制。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粮食税制开始取代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制,农民在耕种时就可以知道自己承担的纳税数额。农民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即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还可以通过合作社或自由贸易的途径进行商品交换。粮食税的实行,国家所收取的粮食数额人人少于余粮收集制所收取的粮食数额。这样,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他们的生活状况迅速得到了改善。同时,由于实行粮食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到
1/10页
1925年,俄国农业的规模已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因此,苏维埃政权同农民的紧张关系得以缓和改善。
(二)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业和自由贸易
按照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点,即马恩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货币和市场都不复存在。战时共产主义就是对这一思想的实践,不允许商品交换,取消货币、商品和市场,禁止自由贸易,利用苏维埃政权通过行政命令实行计划经济,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的失败,使列宁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取消商品、市场和货币是不现实的。他认为这种政策在经济上行不通,而实行这类政策的政党,必然会遭到失败。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国家必须通过商品经济、货币关系,利用市场,同农民经济建立联系。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的反思,列宁认识到了自由贸易对社会主义设的重要性。自由贸易当时又叫流转自由。自由贸易对农民和国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是联系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对小农来说,实行流转自由,可以改善小农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从而发展小农经济。小农作为小生产者,需要有自由易。只有通过自由贸易,他们才能用自己的劳动产品换回自己生活所需的其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即工业产品。可,实行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小农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因而国家则可以通过贸易,用工业品换取所需的粮食和其他工业原料,从而加强了工农业之闻的经济联系。新经济政策伊始,商品交换必须在地方范围内进行,主要是通过消费合作社来进行交换。这种交换还只是物物交换,货币不参与商品流通。但是,实践的发展使列宁认识到这种交换的不足与缺点。于是,就打破了商品交换受地方流转范围限制的作法,改用货币交换的形式,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列宁还主张发展商业,认为发展商业是党和国家面临的特殊任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苏俄要真正有效地恢复和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发挥商业。因为只有发展商业,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利用资本主义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
战时共产主义的失败,使列宁认识到在小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采取迂回措施。也就是把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和桥梁。所以,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经济上极力利用、加紧利用和迅速利用资本主义西方。”在非社会主义化的经济中,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为国家资本主义是集中的,有计划的和监督的,社会化的,而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作为人生产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小生产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只有它才能使俄国摆脱生产极为落后的面貌。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俄国向社主义过渡的一条正确途径。在他看来,如果俄国有了国家资本主义,那么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就会容易,就会有把握。国家资本主义是俄国由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重要最有效的中间环节。
意义:
答案一: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2/10页
答案二: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俄共(布)在探索落后俄国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重视实践经验并及时修正错误而获得的理论成果,是俄共(布)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一、“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是“新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的起点,实现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新突破。二、租让和商业是“苏维埃政权通过‘培植’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拐杖”,展示了俄共(布)在“新经济政策”实践方式上大胆创新。三、“特殊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关键是掌握好“本领”,体现俄共(布)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前瞻思考。“新经济政策”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构架,在实践中对如何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是俄共(布)史上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给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留下了一个深入思考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广阔空间。这不仅对于俄共(布)的命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而且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⑦ 什么是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1、农业方面
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
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2、工业方面
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1920午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1921年5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
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
3、流通方面
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历史影响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⑧ 苏联新经济政策开始结束分别是什么时候
1921年—1928年
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8)什么标志着新经济政策开始扩展阅读:
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1928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经济政策的斯大林模式。
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⑨ 新经济政策具体时间,是1921到1925 还是1921到1928好像两个都可以,但这样划分有什么
前者,1921年到1925年,是列宁在世时推行的新经济政策,1924年列宁去世后,新经济政策也逐步取消,所以思想划分的。
1921-1928,到1928年斯大林重视,提出第一个5年计划废除了新经济政策,才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