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战后,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是如何兴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以极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借机在德、意、日三国抬头。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别在德、意上台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军事法西斯专政。
它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侵略,谋取世界霸权。德国不甘心一战败北后所受的惩罚和约束,暗中迅速恢复国力,重整军备。
它先后于1936年伙同意大利出兵西班牙,1938年并吞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对一战后的分赃不满,在1935年并吞埃塞俄比亚后又于1939年侵占阿尔巴尼亚。
日本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武力侵占中国、征服亚洲和争霸世界的侵略纲领,随后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基于相同的目的与需求,德、日、意还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结成了臭名昭着的法西斯轴心国同盟。1936年,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
同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同盟》,意大利于翌年加入这一协定,从而标志着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三国还裹挟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加入轴心国联盟。
(1)法西斯为什么能发展经济扩展阅读:
法西斯最初的内涵与现代所理解的“法西斯”有点不同。它起源于古罗马时代,是拉丁语fasces的译音。Fasces的愿意是“束棒”,即一束木棒围着一柄斧头捆在一起,棒束代表着权力,利斧则象征着暴力。
它是古罗马执法官员的权力标志,是古罗马法律的象征物,传达着“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的内涵。古罗马的法官们,身边的随从都会手握着“杀威棒”,可随时服从命令处决作恶者。
20世纪初,意大利成立了一个Fasci政治组织,意思是集中在一起的公会。受此启发,墨索尼里在1915年成立了法西斯革命党,随后他在米兰成立了“战斗的法西斯党”,后来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政党由他一个人独裁统治。
由此可以说,墨索里尼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建者。此时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已与源头的法西斯有了不一样的意思。
法西斯主义由此成为一种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象征强权、暴力统治,后来它出现了三种形态,包括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世界各个地方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 建立法西斯统治为什么能度过经济危机
法西斯靠战争度过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世界经济大萧条拉开序幕,不久,银行倒闭,工厂关门,罢工、游行、暴动等连锁反应席卷全球。到1933年希特勒如愿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时,在一战失败阴影和经济危机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德国人情绪低落。600万失业大军,则是一个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1939年9月1日突然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只有短短的6年,却具备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力。实力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包括民众盲目和疯狂地追随侵略战争。
法西斯德国开辟欧洲战场,通过战争发展军火工业;侵略殖民地国家大量财富以补充国内资源。但是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C. 为什么法西斯主义能解决经济危机
法西斯通过侵略战争累积财富,通过积极掠夺解决本国经济危机,并转移到其他国家
D. 法西斯的本质目的
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各手执一束棍棒束棒中间插有一把战斧,象征着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棒子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束棒”在古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法西斯主义一词就从此发展而来。 最早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的国家法西斯党把它作为党徽,反应了他的政治理念,及国家主义,领袖的权威主义,集权主义,暴力政治,后来法西斯主义被泛指这一时期相类似的思潮运动,包括德国的纳粹主义(纳粹的意思是国家的社会的)
通常法西斯主义国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政治上实行独裁和集权。第二,在意识形态上主张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既反对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主张国家利益至上,种族主义。第三,主张暴力政治,崇尚强权就是真理。第四,在经济上,成熟的法西斯国家都有一整套经济理论,主要特征是即反对西方的自由经济,又反对苏联的计划经济,主张一条中间路线。(德国在希特勒掌权到二战爆发之前的经济上的巨大成就,证实了这一条经济路线是成功的,实际上,他的很多政策策略都在战后被一些国家效仿)
法西斯主义并不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实际上他是以反对资产阶级起家的,比如说德国纳粹党,他的意思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的骨干是退伍兵和失业工人。领导这些人的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一群由草根知识分子和愤青领导的劳苦大众,但是和共产主义走国内革命道路不同,他们主张走对外扩张的道路来减轻国内矛盾,这样的主张使他们不会和本国资产阶级产生生死对决,在资产阶级愿意作出一定让步的条件下,可以达成对外扩张的同盟。
参看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就可以看出他理想中的德国,政治上强大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强有力的政府管理着一切,工人阶级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他国家的利益都可以牺牲。
E. 法西斯在美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在美国,法西斯主义在经济大危机时期得到了滋生和泛滥。1932年,美国中西部成立了秘密法西斯组织“黑色军团”,亚特兰大成立了“美国法西斯协会”和“黑衣社”,专门从事暗杀、绑架和破坏活动;1933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南部成立了“银行社”,与德国纳粹党关系密切;
F. 法西斯德国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最大特点是什么
对第三帝国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战争和政治。第三帝国的经济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与英国、法国和美国相反,德国在和平时期就已经为战争做好了全面准备。因此在整个战争的前半个时期,它根本不用在经济方面做什么特别的努力或动员,也不必完成那些痛苦的和平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转变工作。只有在闪电战失败、不得不对军事资源实行全面动
员之后,德国的“战争经济”时期才真正开始。
一个国家战时的经济政策、经济计划与其技术成就有密切的关系。早在1916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首次试图发展与战略需求相适应的经济控制手段。这些手段都是一步步凑合起来的,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计划。由于这些经济控制手段决定了每一个工业部门得到的原料和资源的数量,所以这些相关的控制部门就取得了对整个德国经济进行组织、分配和操纵的重要权力。在第三帝国成立之后,其重整军备政策是在考虑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之后制定出来的,因此能够比一战时期更加完善地及时完成经济生产向战争方面转变的计划。
最后,关于第三帝国的经济动员情况,还有一个现象。1942—1943财政年度,德国的生产水平达到了令人吃惊的高峰,尽管战争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激烈的阶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闪电战取得了空前胜利,因此德国得以动员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力量,在最短的时期里把这些国家的经济潜力利用起来。德国在这个短暂的时期内,自认是一个经济巨人。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起码与美国和苏联相比,它并非什么经济巨人。美国的军事和经济优势是势必要大显身手的。到了1944年初,德国的资源已经耗尽,而盟国却有美国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以及民主国家庞大的人力资源。这也是希特勒之辈一直加以蔑视和忽略的东西。
http://tieba..com/f?kz=164689679
这个帖吧里面还有更详细的资料
G. 法西斯盛行的原因(德国和意大利)
二战前期德国深陷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政府的改革措施没有收到成效。希特勒领导的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便针对中低收入者展开宣传和蛊惑,给了中下阶层以各种许诺,以获得支持。事实说明,纳粹党的改革卓有成效,迅速把德国从经济危机和一战的阴影中拉了出来。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使得纳粹的统治愈加稳固。一战的战败使德国国内普遍存在一种民族主义,法西斯所指导下的纳粹党有效的利用这些。物质上给予民众以保证,精神上不断使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深入人心。使人们相信,法西斯主义对大部分的阶层是有利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这种意识形态的强大生存力和原有意识形态的衰落。历史上,基本上所有新的东西的形成总建立在旧的东西的毁灭上。经济问题会导致社会问题,一旦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那新的思想便会出现。而其中最有效,最能解决问题的便能壮大发展。
H. 法西斯如何战胜经济危机
法西斯是不能战胜经济危机的。但法西斯政权可以通过:
1.产业强制国有化和扩军来畸形地扩大内需,解决生产过剩和失业问题;
2.发动对外侵略,直接掠夺他国资源,获得财富;
3.强行控制国外市场,(发行军用券,或以极低的价格强行收购工业原料和半成品)间接掠夺他国资源。
来暂时性地缓解一下经济危机。
这些方法都是饮鸩止渴:
1.过度扩军会导致生产力畸形发展,对外战争造成人口大量损失又损害了生产力,相应的民用工业会萎缩,民众生活水平降低,进一步损害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2.在殖民地的掠夺是杀鸡取卵的行为,军用券会导致殖民地经济崩溃,无力再向母国输出财富。
二战中战争进入中期的时候,日本和德国的军工能力已经开始崩溃,(日本的学生只能光脚上学,因为橡胶全部用于军工生产,民众出现大范围饥荒)即使战争能僵持下去,它们也无力再打下去了。到时候内忧外患一起爆发,就是法西斯政权垮台之日。当然法西斯是不会考虑这些的,只要能上台就行。
I. 法西斯主义能使国家变的很强吗为什么德国一战后经济都垮了,走法西斯可以迅速走向世界第一呢
在有军事实力的前提下,法西斯主义可以可以通过战争,进行资源掠夺,以战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