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2-14 22:01:47

① 大数据商业挖掘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大数据商业挖掘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日前,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正式公开发布,由此开启了国家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的序幕。《纲要》提出要从政府大数据、新兴产业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大数据领域十大工程建设;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通过建设数据强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伴随着《纲要》的发布,中国大数据发展将迎来顶层设计,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不论我们称之为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还是物联网时代、智能穿戴时代,它们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信息数据化。当人与物都被数据化之后,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蕴藏到了这些数据中间,而国务院所出台的这个关于大数据的指导意见也足以证明大数据的价值。
面对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我并不担心其商业价值挖掘不出来,担心的是如何把握好商业挖掘的尺寸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关系。今天,大数据的商业化已经形成。当我们通过PC登录或者访问了相关的网站,浏览了某些信息的时候,我们在电脑上的这种行为都将被记录下来。当我们再次登录一些网站,打开相关页面的时候,一些“牛皮癣”广告就会被推送到我们的眼前。
那么,有谁在推送这些“牛皮癣”广告的时候征求过用户的意见?追踪用户使用行为的商业挖掘边界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或许比当前推动大数据商业挖掘来说更为重要。
首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数据商业的前端很繁华,而商业后端的法律法规则相对滞后。过度的商业化挖掘,如果在没有相关隐私权保障的情况下发生,必然会招致用户的反感。那么,商家到底应该将数据商业化到什么程度,这个尺度如何把控,也就成为当前有关部门着重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哪些数据是可以挖掘,哪些数据在商业化中是不能挖掘的;对于行政部门来说,什么部门可以拥有什么样的数据使用权限……这些都存在着关键尺度问题。如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及时出台,那么公民隐私安全问题就可以缓解很多;反之,如果这个指导规范一直出不来,那么公民隐私就很危险了。
尤其是在智能穿戴时代的万物数据化之后,包括人的一切行为与生命体态特征都被数据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就是摆在眼前最急迫、最重大的事情。可以预见,在进入智能穿戴时代,人与物,人与互联网之间的识别关系一定不是当前的这种数字密码,而是更为复杂的生物识别技术,如步态、静脉、视网膜、心率等,借助于可穿戴设备将人与设备连接、绑定在一起。由此通过人的生理特征识别后,建立一种唯一性的身份识别特征和独一无二的ID。
显然,这种识别特征的建议就相对比较安全,尤其是对于金融系统来说,未来的支付就很安全,一旦你的设备被偷了,离开你就自动失效了。深度数据化背后的商业价值将随之放大,而同时被放大的,还有数据安全风险。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大数据的安全存在风险,就让科技发展的脚步停下来。
我们需要谨慎地对待数据安全,但亦非谨小慎微。就像我们知道网络网银不安全,但我们还是会谨慎地用,此时对于银行等机构来说就是如何通过技术来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户财产安全;我们知道美国枪支泛滥,但很多人依然很“向往”美国,此时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就是如何通过法律法规来杜绝这些案件的发生。面对大数据也是如此,需要政府提高监管的水平和方式,尽可能地把犯罪的风险系数和危害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当然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想着赚歪门邪道、旁门左道的钱,这就是需要政府作为的问题,怎样有效控制。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大数据时代,但相关的弊端、问题与安全风险已经或多或少地初露端倪。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数据文件的出台,一方面会加速大数据产业的形成,也必然会加速商业价值的挖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不能忽略了对公民隐私权的重视。所以,发展大数据产业很重要,但对于公民来说或许保护比挖掘更为重要。

② 如何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带来的挑战 十万火急,求各位高手帮帮忙啊~~~~~~~~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和新型竞争战略

一场广袤而深刻的变革已经来临。不算自上个世纪中叶起就先知先觉的学者、政治家和企业家们,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人在迈进新千年的门槛时,都感觉到即将到来的震动,尽管这个新的时代才露端倪。不管我们将它称为什么:“知识经济”、“新经济”也好,“数字革命”、“虚拟经济”也罢,或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我们知道它的主要来源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如同瓦特的蒸汽机催生了英国(和世界)的工业革命,铁路和电报孕育了美国(和世界)的管理革命、导致由多层级支薪经理管理的现代多单位工商企业的诞生一样,今天,同样是一种新技术和新工具——网络,将引起新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在管理变革的诸多内容中,目前对组织结构变革的讨论相对较多(有些文章在讨论组织结构变化时未加区分地掺杂了一些战略方面甚至经营策略层次的内容)。不过,这些讨论多数是从某个侧面对新的组织形式进行描述,对变化的原因、变化的趋势分析较少。这些不完全的现象说明,也常常停留在扁平化、虚拟化、柔性组织、学习型组织、工作团队和战略联盟等当代西方管理学基本已成定论的内容。本文试图对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竞争战略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推理出具体的变化趋势,给予理论证明,并揭示出技术革命、经营方式、竞争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一、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方式

回顾十数年来从工业经济到网络经济的转换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致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1.从大规模生产到敏捷制造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造就了工业社会。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单位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可以说,工业社会相对于农业社会的特征和优势就存在于大批量生产。然而,大批量生产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者与使用者距离非常近,甚至是合一的,他可以制作出非常合乎使用者要求的东西。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分工越来越细,环节越来越多,生产者与使用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使用者的声音常常由于过长的生产一销售链而传不到生产者的耳中。

从5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社会为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离而作出的努力:从亨利·福特的生产观念到产品观念,从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及至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但由于科技手段或曰时代的限制,此种分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却无法完全消除。

在网络经济时代,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因特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以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即所谓“敏捷制造”。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敏捷制造而破镜重圆。融合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制作的优点,敏捷制造使得网络经济时代的产品不仅享有更低的成本,而且无比贴近顾客需求。因为藉着信息技术,使用者和生产者已经合二为一。

如果要以两个人(其人名也恰巧是公司名)来形象地说明这一转变,则最好的选择是“从福特 (FORD)到戴尔(DELL):正如亨利·福特首倡了大规模生产并成为其代表一样,戴尔是敏捷制造或曰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的先驱者和典型。

2.从商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20世纪80年代经合组织成员国净增的6500万个工作岗位中,95%都是由服务业提供的。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下一代经济》(1984年)中就提出:信息经济的对立物是物质经济。每一项劳动、每一件产品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部分。如果物质部分占的比重大,就是物质经济——即传统经济;如果信息部分占的比重大,就是信息经济——即下一代经济。信息经济是“智能”占主导地位的服务型经济。

网络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后者仅限于生产辅助性服务(如交通设施、银行等)和个人服务(如商业零售、家政服务等),而前者共包含4个层面:(1)个人性服务。 (2)商业服务。(3)交通运输、通信和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服务。(4)信息、教育、卫生、研究和政府部门的服务。这些部门的中心任务是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其中前3个层面在工业社会也有涉及,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正是第4个层面服务的增加。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竞争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竞争的焦点将转到服务质量上。IBM公司表示,该公司不是在从事电脑制造,而是在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今后微软80%的利润将来自产品销售后的各种升级换代和维修咨询等服务,只有20%的利润来自产品销售本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目前的经营额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1/5。而从服务贸易内部的构成来看,保险、银行和通信等业务增长尤快,超过了传统占首要地位的旅游和运输,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占了46%。

3.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

虚拟化这一崭新的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似乎是以超光速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一经出现就迅速在全球开花。它正在为世界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倍增了的拓展空间。其实,虚拟化经营说到底也是一种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的行为,类似这种行为早就存在于劳动分工出现之后的人类历史中。但是由于交易成本、信息沟通等方面的问题,辅助专业劳动无法社会化:现在,网络的出现使得这种辅助劳动大规模社会化成为可能。

网络经济从两个方面引发了虚拟化经营的出现:首先,国际互联网给虚拟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可以仅保留最为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外包等)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其次,市场情况和竞争方式的新特点,形成了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以服务取胜的竞争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需要建立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企业界定模糊;信息共享,彼此信赖;专业人员地位强化;虚拟经理的出现。由此带来虚拟企业的如下优势:有利于技术开发,有利于拓展市场,有利于共同筹资,有利于精简机构,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有利于组建企业集团等。

4.从竞争到合作

大多数中国人是从中国“入世”申请中知道“双赢”这个词的,而在世纪之交它已成为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这种流行反映了当今世界观念的一个转变:从竞争到合作,从“零和”到“多赢”。

合作也正在成为当前由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过程中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思路,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合作之路。方式多种多样:兼并、收购、上下游整合、合资、技术转让以及各种各样形式的战略联盟;对象也各色人等:客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以合作代替竞争作为企业经营的新思路,源于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商品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物质商品的特性:首先,信息商品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信息商品的使用并不像物质商品的使用那样会被消耗掉。其次,信息商品具有不完全排他性。所有物质商品都具有排他性,但你拥有一种信息,不排除他人同时拥有此信息。另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实施该战略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通过因特网,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应用EDI等信息系统实现彼此的资料互换、信息共享,联合进行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以及售后服务。上文所述的虚拟企业也是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战略联盟似乎和跨国公司有着天然的联系,战略联盟多半在跨国公司间产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这一原因本文将在第四部分给予说明。

5.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由以上关于虚拟企业、合作和未来组织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到:网络经济时代,是价值链分崩离析的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赖以创造利润和建立竞争优势的、由基本活动(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和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组成的、已在企业内部化了的漫长的一整套价值链,在网络经济时代,将由虚拟化经营、更加专门的分工与合作和网络结构代替(这种网络结构除图1显示的两种之外,还可有多种组合形式)。自由职业者将增多,在价值网网络结构中,企业、团队乃至个人是一个个的节点或核心,承担着相当于传统价值链上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更加专业化的核心业务,其价值将由他与客户联系的多少和亲疏来决定。

价值网可以包括由低到高的多个层次:高效率的个体形成的个体网络,高绩效的小组,整合后的企业(通过企业建立内部网络、进行内部信息交换来整合彼此的合作),向外延伸的企业(用企业广域网把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等联系起来)以至依靠国际互联网的网络联盟。

二、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型竞争战略

网络革命将使企业的竞争范围发生变化。按照传统观点,国际市场似乎是资源与能力充足的大型企业在国内市场饱和之后才去开拓的,只有大企业才具备成为跨国公司的条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克服国际化障碍的能力,在从事国际化经营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多半采取内向型的发展战略。但是网络经济使这种观点成为过时的看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球一体的运输和通讯网络(硬件)以及多种世界性国际组织和通行的国际惯例(软件),已逐渐把国际和国内市场融为一体,任何企业已经不可能把世界市场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国家疆域,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要面向全球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可以应用上面论述的经营方式的转变来讨论企业战略的变化:敏捷制造中的个性化定制使得市场进一步细分,为了在某一市场拥有足够数量的顾客,必须在全球范围进行搜寻;而在服务经济中,个性化的需求一定会比商品经济中更多。这两个转变都对全球化提出了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虚拟经营为全球化战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面向全球市场之后,即使是大型企业也会感到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并不充裕,再以原有的经营方式完全覆盖和渗透整个世界市场力不从心。所以,企业战略将在两方面相对应地呈现出“此消彼长”:一方面,竞争范围的扩展,即国际国内市场由于互联网的作用完全融合,所有的企业都面向国际市场,中小企业也必然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产品线的缩减,即便是资源丰富、能力高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也要采取更为集聚的战略,在更狭窄的产品区域里占领更广阔的地理市场。

企业战略的“一消”(产品门类)和“一长”(市场范围)是高度相关的。面向全球市场是由网络等引起的被动反应,产品门类的减少是企业进行的主动调整。调整的原因是,规模再大的企业面向全球市场后资源与能力也是有限的,何况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规模受到临界规模减小的限制(本文第四部分将详述)。

在网络经济时代的“主体—部件”或曰“核心—节点”新组织结构中(不管这种结构是由中小企业联盟而成还是由大型企业分拆形成),企业都必须采取更加专业化的战略,才能充当好“部件”的角色,成为企业网络中一个不可替代的节点,从而在网络经济时代生存和竞争。在进行了更精细化的专业分工之后,企业又必须以网络联盟的形式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

综上所述,专业化、全球化和联盟化的新型竞争战略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它的形成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营方式的变革直接相关。下面我们将继续讨论经营方式和竞争战略的变化又是如何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的。

三、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形态

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网络经济时代,用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就是从“航空母舰”到“歼击机群”。

“航空母舰”是笔者给19世纪在美国首先成型的多层级、多单位的现代工商企业的命名,它是由新形式的丰富能源——煤,以及革命性的运输和通讯手段——铁路和电报的出现引起的。单一企业把涉及到制造和销售一个产品系列的生产和分配全过程相结合并内部化,用管理协调有形的手代替市场机制无形的手,于是产生了这一组织形式。“航空母舰”是企业组织形式大型化、集中化与内部化的结果。

“歼击机”是笔者对刚刚开始显形的网络经济时代短小精悍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比喻。面对崭新的网络通讯技术和其他科技手段,中小型企业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原因是网络联盟能够产生和大型企业价值链活动内部化一样的整合效果,同时联盟内各企业可以继续保持目标集聚的专业化优势和迅捷灵敏的反应优势。因而在网络这只比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都更有效率的“第三只手”的作用下,即便是大型现代工商企业也将摈弃为了充分利用内部化优势而形成的繁琐的层级制,而仅保留产生核心竞争力的主体性职能,而将其他部分分离并且部件化,形成“一个主体+若干部件”的结构,即“一架主机+若干僚机”所构成的“歼击机群”。可见,“歼击机群”是企业组织形式小型化、离散化与外部化的结果。

从“航空母舰”到“歼击机群”的转变,意味着多层级多单位金字塔结构的日渐解体,同时向松散的有机式网络型组织结构的逐步转化。

这一转化将通过两种方式、对两类企业同时起作用。首先,在工业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只能给大企业拾遗补缺的小企业将面临历史性的机遇,它们通过网络联盟将专业化优势、整合优势和反应优势集于一身。其次,现代大型工商企业,也将对新技术作出适应性变革。同样也是利用网络,它们将摈弃为充分利用内部化优势而形成的繁琐的层级制,仅保留产生核心竞争力的主体性职能,而将其他部分分离并且部件化。

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变革的结果是一致的,或者说获得了殊途回归的效果。在小企业的网络联盟 (或普通的松散型合作关系)中,某一企业会充当制造或销售一个产品系列的主体,其他企业自然定位成为“部件”。而在大型企业的组织变革中,企业自身就能演变成主体+部件结构,集中式的层级制结构转变为联盟型的、可装可卸的、更能灵活反应的有机体。

这种与100年前企业组织形式大型化、内部化、集中化相反的小型化、外部化、分离化趋势,也并非对“速度与技术”定律的背离,而是对此发现的进一步证明。先看技术:19世纪是由于新型运输和通讯手段的出现、而不是早已存在的市场需求引起了组织创新;今天同样是信息通讯新技术的出现将导致企业革命。再看速度:100年前结合与内部化形成的现代企业形式是为了应对大交易量,创造高通过能力,获得来自速度的经济性;今天分离与外部化的变革趋势同样也是为了获得来自速度的经济性,从企业内部来说,网络沟通比管理协调成本更低而效率更高,在企业外部网络则会形成对市场与顾客更迅捷的反应。所以,“航空母舰”到“歼击机”的演化,原因是速度——网络带来的高效沟通使得外部企业结盟能够代替内部管理协调,目的亦是速度—以可装卸的主体—部件结构取代集中式的层级制结构能获得对于技术、市场和对手都更加迅捷的反应。

四、组织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和理论证明

“歼击机”的组织形式是网络经济的直接结果,是这样几个原因在驱使企业向小型化发展。

(1)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内部化的需求减小。网络经济时代,每个用户能非常方便、快捷、低廉地在网上完成交易全过程,这使得外部交易成本常常低于组织规模扩大而产生的内部管理成本,内部化的需求就会减小。

(2)核心竞争战略使企业规模缩小。在网络经济时代更加专业化的分工要求下,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益,企业的战略重点是强化核心业务能力,而将非核心业务放弃,转为利用各种各样的合作形式。由此,企业规模将因精简而缩小。

(3)组织结构变动使企业规模缩小。未来的组织将弱化或取消中间的管理层次(因其职能主要是信息传递和简单处理,完全可以由低成本高效率的计算机代替),而形成一种网络结构:没有严格的层级概念,每个单位或每个人都是一个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保持信息沟通的节点,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管理是以任务为导向的。

(4)组织边界的模糊和分权的扩大使企业规模缩小。网络经济时代,组织边界弹性增加,边界变模糊,员工可能不固定为某一公司工作,而更像自由职业者给几家企业服务。另外,由于信息充分且廉价,免去很多管理人员的上传下达,员工享有更多的自主权,高层经理的角色更像下属的协调员而不是监督者,子部门成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所以企业的规模将缩小。

上述几个原因中的第一条,是企业组织规模减小最根本和最深层的原因。

关于这一原因,本文想用科斯的交易成本原理在理论上给以证明。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他发现了进行合约签订、执行和相应资源配置的交易成本,对只包括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传统微观经济理论进行了修正,从而解决了两个以往没有答案的问题:既然经济个体之间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生产和合作,为什么还要存在企业?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规模?把交易成本考虑在内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企业的出现是由于企业内配置资源的生产成本、合约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的总和要低于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进行交易的成本;企业的规模被决定在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那一点上。

给此原理设定一个网络经济的“初始条件”。在“企业内部边际费用=外部市场边际费用”中,由于网络使等式右边的外部市场边际费用下降,要维持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有效性,决定企业临界规模的等式左边“企业内部边际费用”必须相应减小,即企业可能有的“最大规模”必然要减小。这种情况也就是在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典礼上瑞典皇家科学院拉斯·魏林教授所提到的“市场的海洋”中“行政管理的岛屿”(企业)的裂分和科斯所提到的“黑匣子”(企业)的变小。

在降低交易费用这一点上,网络的作用和科斯的举例——货币的作用是一样的。货币较之以物易物降低了交易费用;而网络也较之商品交易会、商务洽谈等传统的签订合约和执行合约的形式降低了交易费用。

运用交易成本原理来确定企业的最大临界规模,甚至不仅仅限于网络经济社会或者工业经济社会。任何组织的运行要富有效率,都有一个适度规模。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奸,超过适度规模后,原来的规模经济会变成规模不经济。不过,这一适度规模在以往人类的历史中,随着各种技术进步(如蒸汽机、铁路和电话的发明)和管理创新(如实行劳动分工)是持续增大的。只有到了今天,当网络出现之后,这一适度规模将缩小。

五、结 论

上面几个部分论述了技术革命——经营方式的转变——新型竞争战略——组织结构的变化等几个方面的因果关系。要完整地说明它们之间的作用与联系,还必须为这一系列补充上一个最根本的初始环节——市场需求。虽然市场不能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组织,能够改变这三方面的是技术的进步,如同钱德勒在上一次工业革命后得出的结论:“在美国,工厂扩大的限制,主要是技术上的;对这种大量生产的需求倒一直是存在的。”但新技术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市场的共同需求引起的,即市场需求通过催生新技术而间接引起经营方式、竞争战略和组织结构的革命。

③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边界是如何确定的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威廉姆森以人的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假设为前提,从资产专用性、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要素来论述交易的特性及其对交易费用的影响,并提出根据交易的不同特性应采取不同的规制结构与之相匹配。这一研究将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加以延伸和深化,为纵向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极大的推动了纵向一体化进程,使新制度经济学成为该领域的主流学派。 然而,由于摆脱不掉新古典经济学传统分析方法的限制,新制度经济学只是静态地、孤立地考察企业性质,不能说明在动态的背景下组织的演化,这正是交易成本理论对纵向一体化解释的严重缺陷。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正在用一种新的形式把整个社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在经济领域,网络技术也正在使经济活动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化,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经济”。在这样的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组织模式是否还能继续沿用工业时代那种自上而下的传统科层结构?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选择的诱因和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交易费用理论在新经济时代是否有了全新的解释?这一系列问题都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流观点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成为研究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纵向一体化战略选择的根本出发点。 本文以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三要素为理论基础,首先论述了该理论应用于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纵向一体化选择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并通过对外部环境诱变因素的详尽描述,从内因、外因两个角度对传统的三要素理论提出质疑。

④ 互联网+时代企业该怎么做

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生态圈,拓宽企业发展渠道。
互联网生态圈是用互联网来完善企业的生态。企业内所有跟互联网有关的元素都属于互联网生态圈。具体包括企业PC互联网网站、手机智能网站、移动APP、微信平台、OA办公系统、终端智能交互机、后台大数据以及在线互联网培训。这些模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良性的、有效的企业互联网生态圈。鸭梨科技认为企业应该在互联网+普及工程的指导下积极建设互联网生态圈,用互联网改造企业,实现互联网化。

⑤ 企业的边界,应该如何界定

对于企业边界的确定,相信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做强做大,是企业家的永远追求的目标,所以,追求企业扩张,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是企业家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企业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工具,那就是通过交易成本来判定。 按照企业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的本质是一个合约,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在发生一定成本,这主要是,第一,发现市场价格的成本。无论是采办还是出售,市场价格是需要发现的,要通过多次交易、通过招标、比选等方式才能发现合理的价格。第二,谈判成本和达成契约的成本。一笔交易,需要谈判,然后达成契约,这个过程,要发生交易成本,既包括时间形态的,也包括资金形态的成本。第三,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成本。 另外,专用性资产是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即,这些资产是专为一家企业提供的,在市场上没有其他提供者。这些资产包括物质形态的,也包括人力资源。企业经常会被专用性资产敲诈,价格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发现。因此,专业性强的资产经常被纳入到企业内部来,这样就降低了交易成本。 一个企业向上游并购资源供应商,向下游延伸产业链,重要原因就是避免被专用性资产敲诈,降低交易成本的风险。现在电力企业开始进入炼矿,过去的原油生产企业发展炼化产业,都是这个原因。 但是,企业的纵向多元化发展,也是会产生成本的,这也包括机会成本,如果,你在市场内部发展下游产业,管理成本、生产成本都要高于市场平均成本,那么,这样的纵向发展,显然是失败的,需要调整。 因为,市场竞争可以达到规模经济、可以实现专业化发展,而只供内部需要的生产无法实现。市场厂商必须是有效率和有创新的,才可以生存。 专业性特别强的资产或企业,应该纳入到企业内部来。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谁拥有专业性资产,谁就应该占主导地位。 那么,企业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无论是横向相关多元化,还是纵向多元化,交易成本是主要的衡量指标,资产专用性是重要考虑因素。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企业都是多元化发展,是大而全、小而全。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剥离非主业资产成为改革的重要选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并不能一刀切,必须按主市场规律办事。比如,陈某某主政中石化系统时,把中石化炼厂和油田在厂区所办的宾馆、招待所,都剥离出去,低价卖给专业性的酒店集团。这项改革并不顺利,且不说,资产与人员的剥离带来的麻烦,就是剥离之后,企业自身并没有放下包袱。因为这些招待所、宾馆主要为油田和炼厂服务,社会上没有同类的提供者。剥离后,招待所和宾馆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获取利润,如果没有利润,这些服务就会自行退出市场,最后,油田和炼厂还必须要投资重新建设。 纵向多元化、横向相关多元化,可以通过资产专用性这个指 一个企业必须有发展的主导逻辑,因为企业的发展过程,会积极很多经验和专用性资源,如果,企业发展新业务,能够给企业提供关键性资源,为新业务提供成本优势,新业务就具备成功的前提。 衡量一个集团公司的边界,也可以通过另外一个角度来确定,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应该具备融资功能、人才招聘功能、市场品牌营销功能、研发功能,通过这四个功能,为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提供支持。

⑥ 传统经济时代企业的垄断行为与网络经济时代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在
1、传统经济时代企业垄断行为市场主体凭借经济优势,排斥或限制竞争的行为,包括滥用经济优势和联合限制竞争两种形式
2、网络经济时代的垄断形成的基础是技术性,突出特征就是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替代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垄断地位是不稳定的,企业需要不断的开发新技术和加快创新步伐

⑦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更加重视信息透明、诚信;对迅速反应的要求;物流等实体的依赖性;对技术变动、创新的充分掌握;可以深入到世界每一角落、层面的视角要求有勇气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数据不迷失方向 ;望采纳。

⑧ 企业边界有哪些急等。。。

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1、法定的边界 有些东西你可以做 有些你不可以做 国家规定的
2、成功的边界 海尔那套拼命压榨员工的办法 在美国就不好使
3、理念的边界 例如 我们做最好的汽车 那么就不不大可能会去做和汽车无关的

企业边界即Enterprise boundary。明确的企业边界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概念。企业边界是指企业以其核心能力为基础,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其决定因素是经营效率。企业的经营范围,即企业的纵向边界,确定了企业和市场的界限,决定了哪些经营活动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哪些经营活动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经营规模是指在经营范围确定的条件下,企业能以多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经营,等同于企业的横向边界。
钱德勒的观点编辑
钱德勒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企业边界的概念,但是他从大量实证材料的研究中发现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是效率。当企业规模边界的扩张不能产生效率时,企业应停止扩张活动!
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观点
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将企业构造成一个技术上的生产函数,认为企业是为外部进行生产(包括服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故也被称为专业化理论。专业化理论立足于企业的生产功能,侧重强调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其基本思路是: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自给自足相比,为他人生产是有效率的,这种效率来自于企业在规模经济、专业化活动等方面具有的优势。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
科斯在解释企业存在问题时使用了交易费用的概念,他认为如果通过市场安排协调资源的费用(即交易费用)超过了企业内部管理资源的费用,企业内部管理的资源配置就是十分必要的和合理的。可以通过管理协调来减少市场协调成本就是科斯对企业存在的理论解释。对于“企业组织的边界”问题,科斯认为,企业扩张会带来自身的组织成本,这主要是因为对企业家的管理才能(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之一) 来说,收益可能是递减的,或者说“企业家也许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用到它们价格最大的地方,即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因此,由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双重作用, 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科斯对市场和企业两种制度安排做了互替性的比较,并得出结论:企业组织的边界决定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的比较当中。但是科斯的理论存在很大的缺陷,即事实上企业的生产功能是市场无法取代的。企业最重要的特性在于是一种生产销售物品的管理过程,而市场本身并不能生产任何物品,它只提供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之间联系的纽带。科斯把企业作为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实际上是假定了市场可以先于企业而存在,或者说没有企业时就已经存在市场。而没有企业存在意味着没有任何产品生产出来,因而意味着市场不能执行任何配置功能,即市场根本也不应存在。科斯的解释从而陷入了难以统一的矛盾当中。而这与科斯完全背离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定义而将企业存在的本质说成仅仅是为了交换而不是为了生产是一致的。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很大影响,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队”生产理论、威廉姆斯的资产专用性理论、张五常的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理论等都是对该理论的补充和改进。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迪屈奇的贡献,他认为企业边界由企业和市场的管理效益与管理成本对比来确定,其分析框架将交易成本分析纳入长期竞争动态的框架内,并吸纳波特价值链与知识经济理论,这是对交易成本经济学仅仅从成本角度出发静态地分析企业边界问题的一种改良。因而对半结合这一复杂经济现象具有较强解释力,该理论认为当企业的交易成本大于管理成本、交易效益大于管理效益时,半结合行为发生。
契斯的企业能力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契斯认为应该采用一种整体的视角,涵盖与企业能力建立相关的整个过程、整个企业的内部知识和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外部的交易过程。他将企业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整合、塑造和重组内部和外部竞争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环境的整体能力。”,并以企业动态能力为切入点对企业边界进行研究,认为“企业的边界在于能力的适用边界”。
以上理论揭示了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决定企业边界变化的最终力量是效率,而且在分析企业边界时,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交易成本学派的静态比较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形态相比较,可以确定企业纵向边界变动的方向。但交易成本并不是决定企业边界的唯一因素,因为企业边界差异的决定因素还应包括企业专业化水平。新古典理论从生产角度考察企业边界,侧重于动态、系统分析,适用于与专业化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边界问题的分析,包括生产技术的演进对企业组织的发展的巨大影响,这弥补了交易成本理论忽视企业生产职能的缺陷。企业能力理论以整合企业内、外部能力为核心,强调在进行企业边界分析时必须按照企业本身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统一企业的生产功能和交易功能,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健康发展

⑨ 企业边界如何确定

对于企业边界的确定,相信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做强做大,是企业家的永远追求的目标,所以,追求企业扩张,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是企业家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企业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工具,那就是通过交易成本来判定。
按照企业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的本质是一个合约,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在发生一定成本,这主要是,第一,发现市场价格的成本。无论是采办还是出售,市场价格是需要发现的,要通过多次交易、通过招标、比选等方式才能发现合理的价格。第二,谈判成本和达成契约的成本。一笔交易,需要谈判,然后达成契约,这个过程,要发生交易成本,既包括时间形态的,也包括资金形态的成本。第三,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成本。
另外,专用性资产是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即,这些资产是专为一家企业提供的,在市场上没有其他提供者。这些资产包括物质形态的,也包括人力资源。企业经常会被专用性资产敲诈,价格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发现。因此,专业性强的资产经常被纳入到企业内部来,这样就降低了交易成本。
一个企业向上游并购资源供应商,向下游延伸产业链,重要原因就是避免被专用性资产敲诈,降低交易成本的风险。现在电力企业开始进入炼矿,过去的原油生产企业发展炼化产业,都是这个原因。
但是,企业的纵向多元化发展,也是会产生成本的,这也包括机会成本,如果,你在市场内部发展下游产业,管理成本、生产成本都要高于市场平均成本,那么,这样的纵向发展,显然是失败的,需要调整。
因为,市场竞争可以达到规模经济、可以实现专业化发展,而只供内部需要的生产无法实现。市场厂商必须是有效率和有创新的,才可以生存。
专业性特别强的资产或企业,应该纳入到企业内部来。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谁拥有专业性资产,谁就应该占主导地位。
那么,企业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无论是横向相关多元化,还是纵向多元化,交易成本是主要的衡量指标,资产专用性是重要考虑因素。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企业都是多元化发展,是大而全、小而全。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剥离非主业资产成为改革的重要选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并不能一刀切,必须按主市场规律办事。比如,陈某某主政中石化系统时,把中石化炼厂和油田在厂区所办的宾馆、招待所,都剥离出去,低价卖给专业性的酒店集团。这项改革并不顺利,且不说,资产与人员的剥离带来的麻烦,就是剥离之后,企业自身并没有放下包袱。因为这些招待所、宾馆主要为油田和炼厂服务,社会上没有同类的提供者。剥离后,招待所和宾馆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获取利润,如果没有利润,这些服务就会自行退出市场,最后,油田和炼厂还必须要投资重新建设。
纵向多元化、横向相关多元化,可以通过资产专用性这个指
一个企业必须有发展的主导逻辑,因为企业的发展过程,会积极很多经验和专用性资源,如果,企业发展新业务,能够给企业提供关键性资源,为新业务提供成本优势,新业务就具备成功的前提。
衡量一个集团公司的边界,也可以通过另外一个角度来确定,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应该具备融资功能、人才招聘功能、市场品牌营销功能、研发功能,通过这四个功能,为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提供支持。

⑩ 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的综合影响。
未来企业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大数据生存

马云说了,互联网经济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联合一起。只有这两个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赢。这两者结合,就是数据化。互联网技术涵盖物联网、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等等,眼花缭乱的背后本质,就是数据化。

数据化的价值怎么体现呢?

一号店最早与宝洁和联合利华合作,推出试用商品,要求顾客给反馈,这个数据价值非常之高,他知道目标客户是谁,什么样的营销手段是最好的。而且数据虽然早期是零散的,但它在升级,经过一些有效的过滤和搜集,整合成信息。如果把这些信息和知识用数据模型,用决策优化模型描述出来,指导我们未来的决策,做出优化的决策,就变成了我们的智慧,所以数据升级是个进化的过程,一定要懂得如何去发掘。

2商业模式:终端-应用-平台万达通过智慧广场方式采集用户数据,通过大会员打通和大数据的积淀,很自然就会过渡到用户数据运营的商业模式。这个逻辑是很典型的互联网生态模式。阿里巴巴提出的“平台-数据-金融”就是这样逻辑,小米、乐视、京东这些生态公司也都是这样的逻辑。

终端,作为入口,抢占更多用户规模;应用,增加交互,持续沉淀粘性;平台,沉淀数据,衍生更多商业模式,比如金融。

3给予数据和用户,自定义产业边界原来对于产业边界的划分方式是根据产品,做手机的就是手机公司,做汽车的就是汽车公司。未来不见得就是这样。未来会出现很多跨界打劫的企业,其打劫逻辑是什么?抢占用户、抢占数据、抢占人才,自定义产业边界。

比如,未来小米很可能就是一个家经营年轻人的生态公司,顺丰有可能就是一家经营社区生活的生态公司。未来你是哪个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掌握了这个产业的关键资源。用户和数据将成为未来商业至关重要的资产。

4“大平台+小而美”:生态or融入生态BAT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小米、乐视、海尔等产业型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试图打造大互联时代的基础设施,构建新商业时代的流量入口和底层生态。

万达在传统商业里面已然是一个生态,但在互联网的流量经济中,要面临与新生态阿里系这样互联网企业重新划分用户场景。如果对抗,两败俱伤;如果融合,则有机会建立起围绕用户生活场景的完整生态圈。

阿里在投资银泰,万达也在搞腾百万,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必然都会尝试与流量型的平台进行合作,进而抢占更多的用户入口。

选择做内容还是做平台?将是很多企业商业模式面临的第一个选择。5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对象是大众顾客、供应商、商家和合作伙伴。

它的未来首先会平台化,比方说很多很多电商不仅区域渗透,在几个大城市驻扎还有好多个仓库,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跟消费者们联系,还搞优惠券让大家转发。1号店这些电商,也在尝试O2O,还有流动的库存车,可以随时给各个不同的配送站补货,可以迅速渗透到销区。

云服务,SBY,这里有物流服务、营销服务、金融服务、数据服务等等。大数据应用,比方PIS系统,这个系统会实时的抓取72个网站、1700万个商品的实时数据,库存数据、价格数据、点击数据,搜集完之后就分析每个商品顾客的关联度、转化率,后台可以做很多的数据模型,可以价格策略驱动价格实时的改变。

个性化,大众营销的方式正在灭亡,大家已经开始过渡到窄众营销,比如对一个没有孩子的人展示婴儿服装是意义不大的,你要精确的知道这个顾客群体有什么特性。很多企业现在在做金融平台,提供保理产品、贷款产品、保险产品等等。

6传统零售行业转型零售环节,在传统商业环境之下的核心价值是打破信息不对称。通过层层分销和线下门店进行商品流通、展示和交付。互联网出现之后,进一步打破信息不对称,重新建立信任规则。使得传统零售模式一定程度失效。

未来而是单纯展示标准化产品的销售型门店不需要了,因为这部分职能被更高效的互联网平台给替代了。但是体验型的门店、便捷性的门店可能存在,因为消费者依然有这样的需求和生活场景。所以百货大楼可能没有前途,但是文娱体验型门店可能存在。其布局逻辑一直都没变:围绕用户生活场景展开。

上述文章整理自 鸡窝在线天使投行在广州(jiwoonline)

阅读全文

与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边界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多少无人诉说的故事 浏览:677
健康码是如何知道行程的 浏览:123
怎么会有如此好看的美女呢 浏览:244
狮子座爱情在哪个时期 浏览:146
引导婚姻走向灭亡怎么办 浏览:472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率有哪些 浏览:892
几健康证抽血多少毫升 浏览:839
成都街拍哪里美女多 浏览:987
男人找对象什么才算真正的爱情 浏览:99
新手怎么拍抖音入门视频故事片 浏览:228
亚健康该如何缓解 浏览:261
美国当年如何做空日本经济的 浏览:190
包办婚姻的烦恼是什么 浏览:742
故事山形图指什么 浏览:222
美女什么叫做个性 浏览:185
欧美女声都有哪些 浏览:702
熬夜的男人吃什么最健康 浏览:125
为什么看重爱情而不是事业 浏览:619
关于历险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99
婚姻不顺怎么避免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