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偶连剂是什么
偶联剂 偶联剂是一类具有两不同性质官能团的物质,它们分子中的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有机分子反应,另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无机物表面的吸附水反应,形成牢固的粘合。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在于它既能与增强材料表面的某些基团反应,又能与基体树脂反应,在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层,界面层能传递应力,从而增强了增强材料与树脂之间粘合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防止不与其它介质向界面渗透,改善了界面状态,有利于制品的耐老化、耐应力及电绝缘性能。
按偶联剂的化学结构及组成分为有机铬络合物、硅烷类、钛酸酯类和铝酸化合物四大类:
(1)铬络合物偶联剂 铬络合物偶联剂开发于50年代初期,由不饱和有机酸与三价铬离子形成的金属铬络合物,合成及应用技术均较成熟,而且成本低,但品种比较单一。
(2)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的通式为RSiX3,式中R代表氨基、巯基、乙烯基、环氧基、氰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等基团,这些基团和不同的基体树脂均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X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等)。
(3)钛酸酯偶联剂 依据它们独特的分子结构,钛酸酯偶联剂包括四种基本类型:①单烷氧基型 这类偶联剂适用于多种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尤其适合于不含游离水、只含化学键合水或物理水的填充体系;②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 该类偶联剂适用于树脂基多种复合材料体系,特别适合于含湿量高的填料体系;③螯合型 该类偶联剂适用于树脂基多种复合材料体系,由于它们具有非常好的水解稳定性,这类偶联剂特别适用于含水聚合物体系;④配位体型 该类偶联剂用在多种树脂基或橡胶基复合材料体系中都有良好的偶联效果,它克服了一般钛酸酯偶联剂用在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的缺点。
(4)其它偶联剂 锆类偶联剂是含铝酸锆的低分子量的无机聚合物。它不仅可以促进不同物质之间的粘合,而且可以改善复合材料体系的性能,特别是流变性能。该类偶联剂既适用于多种热固性树脂,也适用于多种热塑性树脂。此外还有镁类偶联剂和锡类偶联剂。
偶联剂
增强塑料中,能提高树脂和增强材料界面结合力的化学物质。
在树脂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界面上,促进或建立较强结合的物质。
注:偶联剂可施于增强材料上或加入树脂中,或两者给合。
② 偶联剂是什么特性有
偶联剂的应用对制造优质胶体电池十分重要,常称之为胶体电液的伴侣。
电液灌装入电池后,由于极板与电液剧烈反应,内部产生隐性气泡导致液面上升,这种现象对胶体电液更甚。不少胶体添加有强力渗透剂,使用时伴随有大量气泡涌现,连带胶体电液溢出阀口。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厂商创造性地使用一种塑料套管加大外接容积,解决了液面上升带来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应付大规模生产胶体电池?
偶联剂专为解决上述问题及减少电池使用中失水而设计。
原理与使用方法:在胶体电液灌装至定量的90-100%后,尽快添加0.2-0.5%体积比的偶联剂,使胶体电液表面生成基本静态的消泡隔离层。这样,既不影响胶体电液在电池内部的渗透,又可有效防止胶体电液溢出阀口。
更重要的是,偶联剂的添加,可有效削弱胶体电液内部产生的隐性气泡运动,减少由此引起的连带失水,从而大大延长了胶体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试验比较数据表明:添加偶联剂后的胶体电池寿命,比不添加时长30-50%。
电液量加至多少时添加偶联剂合适?这是不少厂家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与隔棉吸水性能、隔棉厚度、配装压力、电液设计量(贫液、富液还是半富液)和灌液机械相关。以半富液设计的小型密封电池为例,我们建议在一次灌装(机械)或两次灌装(人工)至90-95%时,尽快添加适量偶联剂,然后静置半小时至数小时候再补液5-10%为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偶联剂及其用途,希望对你有用.
http://www.ccebbs.com/forum/dispq.asp?lid=3059
③ 选用哪种偶联剂比较好
用哪种偶联剂要根据你的无机材料是跟哪种有机材料结合,氨基类,环氧类,不饱和类的都有一个最佳的选择,可以看一下湖北凯鹤化工,KH550 KH570 KH560各型号都有。
④ 偶联剂有哪些主要类型
偶联剂主要大类是 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和铝酸酯三大类偶联剂。
⑤ 丙烯酸氨基烤漆用什么偶联剂附着力最好
可以试试up-550或者up-560
⑥ 丙烯酸氨基烤漆用什么偶联剂附着力最好
偶联剂并不是最好的悬着方式,因为耐水解不好,况且附着力提升有限,加在氨基烤漆里,有时百格都过不了,我们添加2%的新元素化学的XYS-1985-22附着力促进剂,在符合GB2520;镀锡量E4,硬度等级T52,厚度0.28mm,钢板上百格顺利通过,并做了耐水煮2小时,也是完美通过
⑦ 偶联剂的用途
偶联剂广泛用于橡胶、塑料、胶黏剂、密封剂、涂料、玻璃、陶瓷、金属防腐等领域。偶联剂作表面改性剂,用于无机填料填充塑料时,可以改善其分散性和黏合性。偶联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硅烷偶联剂已成为材料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助剂之一。
偶联剂的起源:1、1945年前后由美国联碳(UC)和道康宁(DowCorning)等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结构的硅烷偶联剂;1955年又由UC公司首次提出了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从1959年开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了含过氧基的硅烷偶联剂,60年代末期出现了具有重氮和叠氮结构的硅烷偶联剂。
2、近几十年来,随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偶联剂的研究与开发。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和叠氮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与应用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硅烷偶联剂。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开始研制官能团硅烷偶联剂,南京大学也同时开始研制官能团硅烷偶联剂。本文仅对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⑧ 硅烷偶联剂550,560,570什么区别
KH-550属于氨基硅烷,主要用于无机填充的表面处理,如碳酸钙。也可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
KH-560属于环氧基硅烷,主要用作增强剂的表面处理、无机填料的表面处理,如滑石粉、陶土、石英、氢氧化铝、云母、玻璃微珠、硅灰石、白炭黑等
KH-570属于甲基丙烯酰氧基官能团硅烷,主要用于处理玻纤,提高制品的强度。
⑨ 氨基羟基偶联剂有哪些
这是由它的结构所决定的,如硅烷偶联剂中烷氧基可以同羟基反应,另外一端的有机基团(如氨基、环氧基、双键等)可以同有机物反应;钛酸酯或铝酸酯可以发生,
⑩ 偶联剂如何选择
选用指南:
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决于可水解官能团Si(OR)3,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决于有机官能团-Y。因此,对于不同的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 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下表可以帮助您做出选择:
聚合物
南京优普化工硅烷偶联剂
氨基硅烷
环氧硅烷
硫基硅烷
巯基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
乙烯基硅烷
丙烯酸
☆
☆
◇
◇
丙烯酸乳液
□
◇
☆
☆
丁基橡胶
◇
◇
◇
☆
纤维素
◇
□
环氧树脂
☆
◇
◇
呋喃树脂
☆
◇
三聚氰胺
☆
◇
氯丁橡胶
◇
☆
丁腈橡胶
□
□
☆
☆
硝基纤维素
◇
酚醛树脂
◇
◇
聚酰胺
☆
◇
聚酯
□
□
☆
◇
聚醚
□
☆
聚烯烃
□
◇
☆
☆
聚硫橡胶
□
□
☆
☆
聚氨酯
☆
□
☆
聚乙烯缩丁醛
□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
□
有机硅树脂
☆
◇
丁苯乳液
□
丁苯橡胶
□
□
☆
☆
脲醛树脂
◇
◇
乙烯基树脂
◇
备注:☆——首选;◇——适用;□——只适用于特种硅烷。
声明:上表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并非绝对的标准。对于具体的、特定的应用领域,用户在正式使用本公司产品前,应先详细了解该产品的性能和适用性,并做必要的试验,以确定该产品是否适合您的特定用途。本公司只对产品本身的品质负责,而对其适用性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