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最后到底去了哪里
固定资产的这就一般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对应到相应的费用上面,比如说生产厂房折旧,为生产产品所用的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为管理人员办公所用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以上所说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最后都要归结到利润表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影响利润。
累计折旧的钱其实是已经支出了,固定资产,银行存款都属于资产类科目,买原材料支付的是银行存款,生产过程由于固定资产减值,支付的是固定资产减去的价值。
固定资产每月计提折旧,按用途分别计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管理费用”等属于期间费用,“制造费用”最后分配到“主营业务成本”中,这些项目都是利润表的扣除项目,所以,利润表显示的净利润20万,就是公司当期的实际利润。
(1)预期经济利益消耗方式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价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
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如果在购买时直接全部摊销,则当年费用很高,利润减少,而以后年度利润高估。这都是会计所不允许的。
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而其价值则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这部分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大小受计提折旧基数、净残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简称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简称税法)分别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作了相应规定。
只有把握固定资产计提旧的因素,才能保证计提的折旧额正确,纳税不受影响。现就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各因素分别从准则、税法作以比较。
全面把握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能保证计提的折旧额正确,但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还会遇到一些例外情况,现从以下几种情况来说明如何计提折旧。
Ⅱ 什么是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实质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之后必须偿还的经济债务,其偿还期或具体金额在它们发生或成立之时就已由合同、法规所规定与制约,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为: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应符合负债的定义外,还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Ⅲ 无形资产摊销是当月还是下月
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停止摊销。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能够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这些方法包括直线法、产量法等。无法可靠确定其预期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无形资产,指出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因此,企业在经过主管税务机关的核准,摊销年限可为2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三十七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第五十六条 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前款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第六十六条 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三)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Ⅳ 如何理解“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指南:“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Ⅳ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预期这一概念或思想
经济学中的预期一般是指凯恩斯经济学中的预期,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预期占有重要低位,它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决定性影响作用。
凯恩斯将预期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并且认为短期预期是价格预期,它决定厂商的现在产量和就业量;而长期预期是指资本的流动偏好,投资者会在持有货币或是投资证券的收益性之间进行选择,这种预期往往也是不稳定的。
最后,我们常说的预期多指是一种理性预期,而实际上常常会发生超预期的事情,尤其经济上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千千万,不是一两个逻辑推出的预期就一定会实现的,所以在经济学中如何管理好预期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甚至更涉及到高等的数学知识,也就是现在经济学家们都在研究的各种经济模型,以此来预测经济的发展。
Ⅵ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预期也就是预计的意思,那么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情况估计,到时候可能会带来利益,只是可能,但不是一定。
Ⅶ 会计中资产的定义中有一句: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何理解
它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某项支出如果具有未来的经济利益的全部或一部分,它就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否则就只能作为费用或损失。例如,待处理财产损失或已失效、已毁损的存货,它们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就不应该再作为资产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将本应列作费用的巨额支出长期作为资产挂账,还有的企业将已失去效益的陈旧商品或产品仍按其历史成本挂在账上,这些做法一方面夸大了资产,另一方面也虚增了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Ⅷ 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消耗方式发生变化后 请问下这里什么是经济利益预期消耗
您好,经济利益消耗方式,对于固定资产说的是在资产本身使用的过程中,根据损耗的大小程度来考虑合适的折旧方法。
Ⅸ 无形资产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对吗如何理解
对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9)预期经济利益消耗方式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