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想学习更多会计专业性问题可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利润的计算公式: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本期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受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少。
如果要想学习更多会计知识可以选择恒企教育,恒企教育基于“互联网+教育”、“教育+科技”的经营思想,依托全国教育网点资源和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云网校、全国终端网点,打造行业专业的移动学习方案,帮助学员随时随地学习、针对性地学习。
⑵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正常利润,超额利润的异同~谁知道
经济利润: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例如,某企业期末净资产为80000元,期初净资产为76000元,在没有与所有者交易的情况下,其收益为4000元(80000-76000)。如果期内增加发行股份10000元,并支付股利8000元,则利润为2000元[(80000-76000)-(10000-8000)]。净资产(或资本)是企业财富的某一时刻的储存量,利润是某一时期内从该项财富中流出的数额。只有超出储存量的流出数额才可以视为利润。
会计利润: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正常利润:在微观经济学中,正常利润是作为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这样,按照“收入-成本=利润”的定义,正常利润就不算利润。亦即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的利润水平。
超额利润:微观经济学中所谓的“利润”,实际上经常是指超额利润。当某一厂商或因为领先采用新技术,或拥有某种市场权力,或其他原因而使其成本低于其他厂商或其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厂商时,它便可能有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即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在竞争性行业中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而在垄断性行业中,它则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都可能存在。
从上可以看出的结论是:
正常利润是一种隐形成本,这里是按照经济学上的解释来定义隐性成本,可理解为是一种机会成本活机会收益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都是: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区别在于,经济学中的总收入、总成本与会计学中的总收入、总成本都不是一样的。
(总收入的区别)例如:某企业年初资产10万元,年末升值为12万元,本年营业收入5万元,则经济收入为7万元,而会计师认为总收入为5万元,2万元资产升值不算收入。理由是:它没有通过销售实现,缺乏客观的收入证据。所以很多企业利用会计的这一缺点,通过虚假交易可以改变收入的做法,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总成本的区别)再例如:王某是某公司销售部经理,年薪8万元,存入银行可得利息0.5万元。现决定开一百货超市,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店面房作为超市营业用房,原店面房租收入3万元,还需要雇用5名员工,经营1年后,账目如下:总收入:25万元;成本:6万元;雇员工资:3万元;水电杂费:1万元;总(显性)成本:10万元;会计利润:15万元。
但是这一会计利润不能准确显示企业的经济状况,因为它忽略了隐性成本:王某提供了金融资本、店面和劳动力,发生了隐性成本(放弃的收入),则经济利润:会计利润:15万元;放弃的薪金收入:8万元;放弃的利息收入:0.5万元;放弃的租金收入:3万元;总隐性成本:11.5万元;经济利润:3.5万元。
于是可以得出:
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
=总收入-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
=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正常利润)
以上等式里面的“隐性成本”都是采用经济学上的解释!>">更多优质会计内容>>
⑶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计算
1、张三的会计利润是46000元。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总的咨询收入-(广告费+保险费+秘书薪酬+其他支出)
=70000元-(3000元+2000元+12000元+7000元)=46000元
2、张三的经济利润是-14000元。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总的咨询收入-(广告费+保险费+秘书薪酬+其他支出+张三原来的工作年薪)
=70000-(3000元+2000元+12000元+7000元)-60000
=-14000元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由公式可以看出,经济利润还可以表述为公司或个人生产经营产生的会计利润减去机会成本后的利润。
(3)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计算口径:
1、会计利润是企业一段时期内收入、成本、费用即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即:会计利润=收入-成本-期间费用(含:财务费用)。
2、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即:经济利润=收入-成本(含:投入资本成本)-期间费用,也可以理解为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在企业投入资本大于零时,经济利润永远小于会计利润。
⑷ 会计利润总额怎么求计算公式是什么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二)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三)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二、营业外收支的会计处理(一)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提示】(1)盘盈利得一般指的是现金盘盈;(2)企业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或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将相关的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三、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四、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加上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为综合收益总额
⑸ 关于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计算
会计利润=6000-1000-50000x1%=4500
经济利润=4500-5000=-500
⑹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正常利润的关系
1)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2)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3)对于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厂商自己的还是从银行借贷而来,在正常条
件下都会获得一定数量的利润,即正常利润。
⑺ 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
其中: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二、营业外收支的会计处理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
【提示】(1)盘盈利得一般指的是现金盘盈;(2)企业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或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将相关的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三、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四、综合收益总额
净利润加上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为综合收益总额。
注会
⑻ 外显成本、内涵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如何计算
外显成本=35000+10000+8000+2000+5000=60000(元)
内含成本=机会成本=3000(元)
会计利润=收入-外显成本=100000-60000=40000(元)
经济利润=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37000(元
经济利润=(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投入资本额
企业的目标应是长期的经济利润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最大化。
使用经济利润法和使用折现现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法评价企业价值其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使用同样的资本成本对未来的经济利润折现,然后把折现后的经济利润加到已经投资的资本额上去,就可以得到与DCF方法完全相等的结果。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生产中购买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
在经济分析中提到利润时,是指企业获得的所有收益中扣除土地、劳动、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的全部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
机会成本是指厂商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代价。在会计利润的计算中没有考虑隐性成本,也就是企业使用的早已占有的并非购买亦非租用的要素进行生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在会计记录中体现不出来,但经济分析中必须考虑这部分成本。
(8)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服务主体不同。
2、目的角度不同。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
可以通过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两个渠道来筹集资本,对于公司而言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都是“投资者”,当公司通过计算得出有经济利润时,说明投资这家公司就会获得“超额利润”,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公司。
3、计量的范围不同。
4、计量依据不同。
5、成本计量不同。
6、应用范围不同。
7、计量的程序不同。
8、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依据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会计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