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杰文斯的贡献和理论成就
杰文斯很早就在他的学说中对经济学和逻辑学展现他特有的开创性作用。效用理论是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通论》的基调,最早出现在1860年的一封书信中。而他的逻辑相似代入原理(logical principles of the substitution of similars)可以在他1861年的另一封信中发现,也就是“哲学存在于发现事物的相似性”。
上面提到的效用理论,指的是商品的效用的度量是商品数量的连续函数,也就是表达出经济学也是一门数学科学的观点,他的论文《政治经济学数学理论通论》中有更加形式化的表达,这篇论文是1862年写给英国(经济学?)协会的,那时并不受人重视,就算四年后发表于社会统计学月刊仍是如此,直到1871年,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学说,这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直到这部书的发表,杰文斯才被那些早期的应用数学来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的作家们所注意,特别是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 )和戈森(HH Gossen)。相似的效用理论在1870年左右,由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瑞士的利昂·瓦尔拉斯独立发展出来。由于戈森发现了交换价值和边际效用的关系,所以应该算是戈森最先发现了边际效用理论。但是这丝毫不减低杰文斯在英国带来新思想并广为传播的贡献。基于对主流思想的回应,他有时候忽略一些条件,比如《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前言就说价值完全基于的是效用,这样他的理论就被曲解了。但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夸大重点地方法是可以被原谅的。就在这以后,新古典主义革命开始了。 逻辑钢琴
杰文斯在逻辑学上的成就和他在政治经济学学不相上下(pan passu)。1864年他出版了一本小书,名字是《纯逻辑,或数与量之间的逻辑》,其基础是乔治·布尔的逻辑体系,但摒除了他认为错误的数学外衣。随后几年他致力于研究逻辑机器,而英国皇家学会在1870年才开始。 正是这个研究,他知道给定逻辑前提,可以用机械模拟出来。1866年他发现了伟大且普遍的推理法则,并于1869年以《同类替代》(The Substitution of Similars)为题描述了这个学说,最简单的格式是:“同类必有同质”(Whatever is true of a thing is true of its like.),他还有其他的各样表达。
他在随后发表的《逻辑学初级教程》很快成为英语世界里最为流行的逻辑学基础教科书。那时他还写了很多逻辑学论文,1874年以《科学原理》为题发表,这部书里他对早期的纯逻辑和同类替代作了具体的表述,还发展了归纳是演绎的简单反转的观点。另外,他还对概率的一般原理和概率与归纳之间的关系作了出色的改造。他在各种自然科学上的造诣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使他可以利用图形来处理抽象的逻辑学概念,从而获得了成功。
杰文斯的归纳准则是对威廉·惠威尔理论的回归,恰是此理论受到了穆勒的批评。当然杰文斯用了新的表达,摒弃了受人批评的一些不必要的附属条件。这份努力可以算是19世纪英国最可大书一笔的逻辑学贡献之一。1880年,他出版了《演绎逻辑研究》,主要部分是他给学生使用的练习题。
1877年及随后几年,他努力在《同时代人回顾》中对穆勒作出一个补充说明,最终出版时只有一卷,是他对穆勒哲学的批判,还有一卷本的《纯逻辑及小论文》,收集了他早期的逻辑学论文,都发表于他逝世后。这些批评不可不谓有所创见和说服力,但是不能和他其他的作品同日而语。
杰文斯的长处在于开创性的思考,而不是批判;他将以一个勤勉的逻辑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闻名后世。
㈡ 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的简介
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9.1-1882),既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派的创始者之一。杰文斯1835年9月1日生于英国利物浦的一个制铁机械师家庭。从1858年起,对经济学、统计学、逻辑学及社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1866年,他开始担任曼彻斯特大学欧文学院逻辑、道德哲学及政治经济学教授。1871年10发表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理论》。1875年他转任伦敦大学大学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880年被选为伦敦统计学会(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前身)副主席。1882年,杰文斯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死,当时仅仅47岁。
由于他性格非常内向,对于其同辈及学生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主要着作《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奠定了他在经济学思想史上和边际效用学派与数理学派中的地位。除此之外,杰文斯还写过一些经济论文。他还以太阳黑子的活动来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周期性。
㈢ 威廉·杰文斯有哪些着作
威廉·杰文斯约从1858—1859年开始对经济学、统计学、逻辑学及社会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留下许多着作。在他所称的“纯经济学”方面主要有《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在应用经济学方面有《黄金价值的剧烈下降及社会影响》(1863)、《煤的问题》(1865);在社会问题方面有《国家与劳工的关系》(1882)等。
㈣ 威廉·杰文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中,是如何理解效用理论的
威廉·杰文斯认为,商品是可引起快乐或避免痛苦的物理对象或行为,商品能够为人服务的抽象性质称为效用。效用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其产生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一商品的各部分的效用不会是相等的。
㈤ 威廉·杰文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中,是如何解释地租理论的
杰文斯指出,麦克库洛赫和詹姆斯·穆勒清楚地表述了另一种意义的地租起源理论。将一定量的劳动或资本投入同一部分的土地中,但生产物却不和投入量成比例增加,而是以递减的比例增加,最后的投入部分,必须提供普通资本的普通利润,其他各部分投入所提供的普遍利润以上的剩余,皆成为地租。
㈥ 杰文斯着作有哪些
杰文斯约从1858—1859年开始对经济学、统计学、逻辑学及社会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留下许多着作。在他所称的“纯经济学”方面主要有《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在应用经济学方面有《黄金价值的剧烈下降及社会影响》(1863)、《煤的问题》(1865);在社会问题方面有《国家与劳工的关系》(1882)等。
㈦ 威廉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包含几个部分
威廉?杰文斯(1835—1882年)是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出生于利物浦一个制铁工程师家庭。15岁进伦敦大学学院学校学习,一年之后,进入大学学院学习化学和植物学。1853年至1859年辍学去澳大利亚一造币厂任检验师。1859年返回英国继续在原校攻读文学士和硕士学位。1863年在欧文斯学院(后改名为曼彻斯特大学)取得助教职位,三年后担任逻辑道德哲学及政治学教授。1875年转任大学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882年杰文斯在游泳时不幸淹死,年仅47岁。
杰文斯约从1858—1859年开始对经济学、统计学、逻辑学及社会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留下许多着作。在他所称的“纯经济学”方面主要有《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在应用经济学方面有《黄金价值的剧烈下降及社会影响》(1863)、《煤的问题》(1865);在社会问题方面有《国家与劳工的关系》(1882)等。
在西方学者看来,杰文斯的主要成就是独创了边际效用需求学说,据此重新解释了交换价值或价格理论和分配理论,是19世纪7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说史所谓“边际革命”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另外两位即门格尔和瓦尔拉),他极力倡导数学方法在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运用,成为经济学数理学派的创建人之一;他试图将纯经济理论与统计材料结合起来,为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杰文斯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导论:经济学的方法论
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量,如供求规律考察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的数量及其价格的关系,因而它的性质是一门数学科学;借助于数学符号及数学推导能够比文字更为便利地处理经济学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快乐与痛苦理论
杰文斯说,在计算快乐和痛苦的量时,应考虑感情的强度、持续性、不确定性及远近性等因素。
效用理论
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理论必须从正确的财富消费及效用理论出发。因为,人们为了消费才去劳动和生产,消费的种类与数量决定产品的种类与数量。他认为,商品是可引起快乐或避免痛苦的物理对象或行为,商品能够为人服务的抽象性质称为效用。效用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其产生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一商品的各部分的效用不会是相等的。杰文斯把现有商品量中那个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增量或可能增量的效用程度,定义为最后效用程度,其变化的一般法则是,随商品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杰文斯所谓的最后效用程度递减原理。他认为,经济学理论就是设立在这一原理上的。
交换理论
杰文斯认为,交换在效用的增加和劳动的节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他指出,经济学的市场,是指两个以上的人,经营两种以上的商品,他们的商品存量、互相交换的意志及交换率为一切人所知。即无差别法则。他认为,交换比率一词不能完全表明通常价值一词的涵义。即使无交换率的观念,人们对于一物仍然有估价的意思。他批评劳动是价值源泉的论断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成立。他说,劳动在大多数场合是决定价值的条件,其过程是:劳动或生产费用决定供给;供给决定最后效用程度;最后效用程度决定交换率或价值。劳动本身是一个变量,其价值由其生产物的价值来决定。
劳动理论
杰文斯认为,劳动是经济学研究的过程的开端,消费是其结局与目的。经济学是要讲明人们如何以最小可能量的劳动满足其欲望的问题。
地租理论
杰文斯指出,麦克库洛赫和詹姆斯?穆勒清楚地表述了另一种意义的地租起源理论。将一定量的劳动或资本投入同一部分的土地中,但生产物却不和投入量成比例增加,而是以递减的比例增加,最后的投入部分,必须提供普通资本的普通利润,其他各部分投入所提供的普遍利润以上的剩余,皆成为地租。
资本理论
他认为,经济学不仅是交换或价值的科学,而且是资本的科学。因为,资本的运用和交换的过程一样,都能增加效用总和,但即使没有交换的利益,仍然可以有资本的利益。
关于工资和利润
杰文斯指出,在工资与利润的关系上,现行经济学将产业的全部生产分为地租、赋税、利润和工资,然后将赋税和地租去除,得到单一的公式:生产物=利润+工资,并由此引出工资若上升利润必下跌的结论。他认为,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两个未知数却只有一个方程式。实际上,生产物的量是一个变量,而利润是首先有待决定的部分,利润又分解为监督的工资、风险的保险费用和利息。
㈧ 威廉·杰文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中,是如何解释效用程度递减原理的
杰文斯把现有商品量中那个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增量或可能增量的效用程度,定义为最后效用程度,其变化的一般法则是,随商品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杰文斯所谓的最后效用程度递减原理。他认为,经济学理论就是设立在这一原理上的。
㈨ 威廉·杰文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中,是如何解释交换理论的
杰文斯认为,交换在效用的增加和劳动的节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他指出,经济学的市场,是指两个以上的人,经营两种以上的商品,他们的商品存量、互相交换的意志及交换率为一切人所知。即无差别法则。他认为,交换比率一词不能完全表明通常价值一词的涵义。即使无交换率的观念,人们对于一物仍然有估价的意思。
㈩ 威廉·杰文斯都有哪些成就
在西方学者看来,威廉·杰文斯的主要成就是独创了边际效用需求学说,据此重新解释了交换价值或价格理论和分配理论,是19世纪7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说史所谓“边际革命”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另外两位即门格尔和瓦尔拉),他极力倡导数学方法在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运用,成为经济学数理学派的创建人之一;他试图将纯经济理论与统计材料结合起来,为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