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家为何要平抑物价
政府的意愿是好的,它希望通过最 高限价的方式,减轻人们购买相关产品 的经济压力。但是经济结果却未必像政 府期望的那样进展。
最高限价指政府规定某种产品或 服务的价格不得超过某个水平,如规定 某种医疗服务的价格不得超过80元。有 效的最高限价必定导致供不应求。最高 限价扭曲了市场价格,对于生产厂商而 言,生产该产品已经不能获得足够的利 润,因此厂家转向其他产品的生产。
这样一来,市场上对该产品的供应 就会减少。最终结果就是,市场对该产 品的供应稳定在一个更小的数量上,人
们虽然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该产品, 但更多的人却要面临买不到该产品的窘境。
希望能帮到你
望采纳
㈡ 市场经济,要物价局干嘛
有些领的物价国家是控制的,不能随便涨价,如煤气、电、水等,因此要有物价局。
㈢ 用经济学解释农产品为什么要实行价格管制
农产品的价格管制有它的历史原因。在刚建国时我国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百废待兴,为了积累资本,尽快实现工业化,长期实行了限制农产品价格的措施,即以农补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样的措施还可以较好的延续,因为所有产品,无论价格、数量都受计划控制、调度,不过也普遍出现了生产者积极性不足,资源流出,隐性通胀等问题。到现在逐步转化为市场经济,就更难以适用了。我国现在已经没有物资局这样的数量型控制机构,而转为了发改委这样的价格型控制机构。尽管绝大多数农产品的管制已经放开,但一方面我国耕地高度分散,农产品近似完全竞争市场,压低了价格,另一方面我国对面粉等制成品的价格仍存在一定程度控制,也就限制了初级农产品的上涨空间。现在看来对农产品价格长期的人为压低已经产生了很多弊端,如农业资本的流出,价格报复性上涨,引致通胀,现在的通胀不仅有货币超发的原因,结构性的通胀是会长期存在的。
农产品价格高不好,低也不是,与其实行管制伤害自己人,不如效法美欧实行大笔的补贴,工农业都好过,也免得不断膨胀的政府收入被滥用到别的地方去。
㈣ 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法律分析: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在于: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价格行为,发挥价格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㈤ 说了稳定物价为什么还到处涨价啊,没人管吗
正是因为通货膨胀预期很大,才要实施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由于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不可能马上使问题得到解决,需要时间来进行缓冲让政策效果发挥出来,再者就是面对较高的通货膨胀不能够一下子让物价下降很多,这样会引起更大的经济波动,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稳定,所以为了避免更严重的经济问题,就要逐步的实施政策让物价回到正常水平。总的来说,今年第一季度的通胀情况要比去年下半年有所缓解,这也是政策发挥效果的一种表现。
㈥ 这年头物价猛涨, 物价局究竟起什么作用
如果说市场经济是一切供需间最合理的体现,那么为何还成立物价局,假如物价局是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调控,那么现在的房价他们难道不知道 ,或者说这是他们调控的结果。按我个人理解,物价局存在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市场经济明显背离其主体所应有的价格,而进行规范,防止价格泡沫的出现,那么现在的房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也这个都不用规范,物价局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纯粹是只拿国民的税,而不管国民的利
㈦ 从经济学分析为什么要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我个人认为是指价格波动不要太大,控制在一个比较温和的幅度内。如果纯粹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谈,那稳定物价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如果是人为的稳定物价,会造成市场的扭曲。分析稳定物价,应该从政治的角度,而非经济。 从政治角度,一个是民生问题;二是政治稳定问题。
㈧ 国家为什么要对价格严加控制
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调控作用
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
(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舒畅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㈨ 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什么还要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管理
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近来涨势迅猛。从现货价到期货价,都是“涨声一片”。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除了天灾因素,就近期而言,流动性过剩因素所占比重更大。
流动性过剩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首先是美联储“放水”引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美联储量化宽松规模或在20000亿美元左右,过量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资产,从而导致国际以及我国国内资源类商品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升和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即所谓的资产泡沫。其次是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裕,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速度。央行《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累计增加10.32万亿元,消除季节因素后的存款季环比折年率为22.4%,分别比二季度末和上年末上升3和1.5个百分点。还有,就是货币增长率超过了gdp增长率。
流动性过剩的主要祸根,在于国际热钱的涌入。这些违规流入的热钱,多采取“蚂蚁搬家”方式,主要包括加工和转口贸易、外资、服务贸易和个人渠道。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虚构用途将资本金结汇后进入农产品市场,还有部分银行主动配合或顺应客户需求,打外汇管理政策的擦边球。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外贸顺差收窄至168.8亿美元,当月fdi为83.84亿美元,同比增6.1%。但9月新增外汇占款2895.65亿元,较8月环比增19.19%,创下年内新高。而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27日公布的另一数据显示,9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284亿美元,延续了7月和8月250亿美元以上的顺差规模。与此同时,截至今年10月底,外汇管理部门共查实各类外汇违规案件197起,累计涉案金额73.4亿美元,已立案和处罚违规案件178起。这些数字表明,三季度以来特别是9月以来,跨境资金在大量流入我国境内。
所以,要遏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必须采取治本措施。首先,要一改目前央行不仅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利率并且还调控新增信贷规模的政策举措,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可考虑年底之前暂不加息,货币政策调控主要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其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形成双向波动态势,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只要是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的均值保持基本稳定,但底部在不断抬高,就不必理会美国与欧洲的施压。再次,加强对热钱的有效控制和打击。10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了今年2月至10月打击热钱专项行动中查处的案件数和涉及资金数,9家银行分支机构外汇业务违规。在今年余下的两个月里,外汇管理部门应以进出口核销改革为重点,继续推动贸易便利化,有序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改革,继续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合理引导,保持对国际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防止其战略做空我国市场,维护我国涉外经济金融安全。
此外,当然还要统筹抓好当前粮食以及“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促进粮食、蔬菜流通快速发展,确保农产品市场的有效供应。同时严格整顿农产品市场秩序,打击那些对农产品囤积居奇、倒买倒卖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监管,禁止非法期货交易,坚决取缔存在市场主办者入市操纵价格、挪用保证金等行为的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
㈩ 从社会主义市场角度经济分析,国家为什么要打击哄抬物价和制假售假的行为
祸国殃民,不打击才怪。祸害民众,也不给国家上税,那么还留下制假售假抬物价的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