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目前宏观经济
宏观通胀,这是由于基础建设与出口拉动GDP所直接造成的。
了解就是看新闻财经版块,经济学家如吴敬琏, 厉以宁,樊纲,郎咸平这些人的访谈博客节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背景和目的,不要人云亦云,自己结合现实思考,所以要有一点小聪明。
好政策有限制能耗、社保(尽管社保是靠企业承担而非税收提供)、取消强制外汇结算(由于美元预期不好还有习惯性导致的外汇结算没什么改观)。
坏的政策,,,这个很少,比如支持央企,基础建设,不过好政策不施行也算数的话那就海了去了,像政府裁员,降低税收与税种,提高政府开支透明度,医疗改革,养路费削减。你知道国家政策如果对政府外汇有损害的一律免谈就是了。
❷ 财经新闻的基本报道模式有哪些 财经记者报道宏观经济时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财经媒体的资本运营是
第一个好像是评论多、调查多、分析解读多
第二个问题就是第二章“财经记者大视野”中三节的三个标题喽
第三个问题“在中国财经媒体之所以能够成为发展最快的媒体之一,除了背靠迅速崛起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以外,也同财经媒体较早实行资本化运作和公司化经营密闭可分。由于财经媒体通常起点较高,需要相应的财务支持,再加上财经媒体较早接触资本市场,因此在传媒资本经营中,财经媒体是最早进入的媒体领域。”
同病相怜的人儿很努力在找啦,只能找到这些了,上帝保佑它是对的~~~~~~
❸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指标是体现经济情况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指标、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宏观经济指标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起着重要的分析和参考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10月15日(周四)上午9:30,在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并回应热点问题,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
❹ 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内容,作用,意义
您好,很荣幸为您解答问题。
微观经济学讲述的是企业和个人的在市场中的行为,决策心里,思想和方法。并是客观上调节市场的因素。(均衡)
宏观经济学讲述的是国家在货币政策,市场调控,外汇出口等主观上起到影响经济的因素的解释。(调控)
作用:理解微光经济学有利于深刻理解市场的反身性,即自我受自我的影响。对进一步操作各类市场,如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市场有一定的帮助。同样也能明白一些商家和企业的决策方式,便于深刻理解财务,能有效的认识储蓄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财务行为。
理解宏观经济学能帮助我们看懂经济类新闻,并且能够通过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分析预期中的影响,以便在其他市场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意义:首先宏观和微观是经济学的基本课程,如果不能深刻研读,会对后续学习带来极大的困扰。所有在求学方面,这两本书很重要。(推荐曼昆和鲁宾菲尔德的)
其次,学号这两本书可以说对经济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对经济类话题不会再一知半解,并且也能进行深刻而有效的分析,便于做出符合经济的决策。
很荣幸为您解答问题。
望采纳~
❺ 麻烦问一下,你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内容是在哪个网站找到的呀谢谢!
你好,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内容都是平时看新闻所积累的,由于本人专业为金融学,所以平时喜欢关注财经新闻,经常关注的网站有腾讯财经,新浪财经及全景网再就是通常用邮箱订阅一些财经新闻,如果想了解详细数据,推荐你下面两个官方网站:
http://www.pbc.gov.cn/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国家货币政策及相关统计数据
http://www.mof.gov.cn/ 中国财政部网站,公布国家财政政策及相关统计数据
❻ 最近的新闻中有什么宏观经济问题
最新消息美国联储局计划缩减资产负债表,就是在采取紧缩手段,在国际上是宏观经济的大问题;
❼ 2015年新闻中有什么宏观经济问题
2015年承接2014年的经济运行态势在新年的第一季度仍然会波澜不惊,但笔者认为在三月的全国两会结束后,伴随着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以4月为起点,中国持续近20个月的经济下行态势有望出现拐点,走向稳步复苏。理由如下:一是美元走强会使得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低位运行,对中国经济产生有利影响。二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认识开始逐步深入人心,进一步着眼于以改善民生为基础促进收入分配改革和拉动消费驱动经济增长。三是政府以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为抓手,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税制结构。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平衡增长,但会议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用词却暗示出,2015年经济在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各项经济政策更加偏暖,政策刺激力度将从定向微刺激,转向总量适度强刺激。此外,投资体制改革随之也会加大。还有一大增长动力,就是在各地混合经济试点推进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在重点行业或者领域会掀起新一轮企业重组并购潮。
目前比较困扰中国经济稳健运行的还是传统产业大量的过剩产能,寄居在非实体经济领域的大量游资,以及尚未真正稳定预期的大量民间资本困惑。其间问题若不能妥善平衡,就极有可能成为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黑天鹅”。防范和化解金融债务风险是这一年宏观调控部门必须始终警觉的问题,加大信息跟踪和监管,特别是策应反腐行动,严格监管资金外逃引起金融市场波动尤为重要。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作者:胡敏
❽ 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
刚刚过去的2008年,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挑战与风险历史罕见。国内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大宗商品与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接连不断的意外,考验着宏观调控者的智慧。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一年间两次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引领中国经济穿越急流险滩。
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并于2007年达到11.9%,经济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200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随着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的落实,自2008年5月份以来,CPI连续7个月回落,11月同比涨幅已回落到2.4%,国民经济过热的风险逐渐释放。
进入2008年下半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年初的“两防”调整为年中的“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明显加大。中央明确提出宏观调控重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果断地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全力保增长。
回首2008年,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在重重困难之下,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
连出重拳 力保平稳发展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难言见底,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作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重拳”陆续推出。
积极财政政策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再担重任。通过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财政政策将释放更多扩大内需的能量。目前,2008年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除了扩大投资规模以外,积极财政政策还将实行结构性减税,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此外,为稳定外需,出口退税率在2008年经历四次调整,涉及纺织、服装、轻工和机电产品等,为出口企业缓解困难、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持。
货币政策方面,自去年9月以来是月月有动作,努力保增长。从9月到12月,央行在4个月内五次下调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不断落实,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9项金融措施,再到进一步细化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金融体系正在多渠道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活水”。
专家分析,这些措施着眼于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着眼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政策的累积效果将在2009年逐步显现,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强力支持。
立足当前 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1月1日起,酝酿已久的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开始正式实施。专家认为,以资源要素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为着力点,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即当前的宏观调控不仅是面对困难的应急之策,更是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
把握短期波动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在防止经济出现大幅起落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失时机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这一思路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越发清晰。
目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绝非走单一投资扩张的老路,而是要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建设项目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拒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同样,反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在保障流动性供给的同时,也将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让更多资金支持那些能够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的项目,支持在国际分工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先进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引导结构调整。
❾ 地方区域宏观经济是什么意思
①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内涵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就是通过各种调控手段使国家之内的各经济区域能合理地分工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达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总目标.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区域在国家既定的政策条件下,如何认准自身的优势,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使自身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实现区域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就是站在国家总体的角度,根据具体的经济区域国情,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政策,使各个区域经济能健康发展、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实现宏观经济的总体利益最大化目标.
②区域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促进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并为国家顺利实施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提供条件;而宏观经济调控又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两者之间互为条件.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③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组织体系是由不同种类的组织组成的综合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区域经济发展调节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就是这样的组织体系.一种高效率的、互动衔接的,又灵活运转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组织体系,是发挥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方面.
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应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但市场也有其弱点和消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世界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是形影不离的伴生物.市场经济的运行,客观要求加强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又是市场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调控方式、机制和体系的演变,而调控体系的演变等又反过来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从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来看,宏观调控越来越显得十分必要.
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
继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东部沿海优先发展战略”、1999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之后,出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考虑,党和中央政府又提出了“中部崛起”这一重大区域战略。虽然中部地区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重点,但迄今为止中央政府尚未出台组织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具体指导意见。在国家的区域政策体系中,中部地区是否应像其他战略区域一样享有新的特殊优惠政策,是当前政界学界争议颇多的问题。
一般认为,区域政策主要指为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它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其支持对象是“问题区域”,因此,区域政策应有明确的区域边界。例如,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央政府在推行东部沿海优先发展战略时,给予在沿海地区投资的外商企业以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而其他区域则不在该区域政策实施范围之内,这就使得外资经济成为沿海地区迅猛发展的引擎;中部地区则在外资利用方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1992年中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占全国的6.64%,1999年占比为9.0%,1992年中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为8.72%,1999年则降至4.03%。
配合某项区域发展战略而推行的区域政策往往引人瞩目,然而,没有任何区域指向性的一般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则难以被察觉,也就谈不上受到重视了。事实上,由于要素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是不均匀的,各区域在自然环境、资源条件、技术结构及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于某种全国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各区域的响应程度是截然不同的,某些区域可能从中受益多,而另一些区域则受益少,甚至还有某些区域可能由此而遭受损失。这可从我国过去某些历史时期实行的政策得到验证。建国以后,为了推行重化工业主导的工业化战略,我国长期采用“以农哺工”的产业政策,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将大量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建设所需资金积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农业却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境地,可以说,一直作为国家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的中部地区成为近年来“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与此不无关系。在工业生产领域,中部地区一直被定位为国家能源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东部地区加工工业比重较高,计划价格体制下加工工业产品与初级产品之间存在着不合理的比价关系,使得中部与东部地区在全国产业链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均等的地位,中部地区的发展为此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时下,关于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已被有关部门提上议事日程,这对包括中部在内的老企业多、技术设备更新改造任务重的区域而言不啻是一个利好消息。与传统的生产型增值税相比,消费型增值税从扣税方式上对固定资产进项税扣除较为彻底,可以解决外购固定资产重复征税的问题,因而能有效地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此外,若能在一定幅度内统一调高资源税税率,增加的税收收入归地方财政使用,也可使资源较为富裕的中西部地区获取更多的财力用于发展经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中部地区的崛起并不需要具有强烈区域色彩的政策出台,宏观政策的制定应淡化区域性而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应设计和制定在客观效果上更利于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的全国统一的财税、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同时,也要重视对每项政策进行区域评价,这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意义更为重大。
谢谢!
❿ 谈谈你对宏观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思维的认识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学 心得体会。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精品范文网|宏观经济学 心得体会。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
本文《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来自,查看更多与 学习经济学这么些年,最大的体会是经济学的分析始终围绕着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均衡分析,第二个是最优化。而这两个分析的前提就是人士理性的,是必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在拥有完全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未来准确做出预测。由此导致了一大批宏观经济学的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李嘉图-巴罗等价命题。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就是人的理性假定,包括价格粘性模型,曼昆的菜单成本模型。
在中级宏观经济学里面如果能够理解了IS-LM模型以及索罗模型,中级宏观经济学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剩下的就是怎么样扩展模型的基本假定。加入不同的假定会延伸出不同的有趣故事来。
高级宏观经济学基本上不考虑IS-LM模型。too naive, too simple.高级宏观最终要的是动态最优化。通过动态规划或者最有控制方法讨论代表性消费者的一生最有决策。
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差别没有中级宏观和高宏那么大的差别。内容基本就是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现在主流的微观经济学都把重点放在了博弈论以及信息经济学上,尤其是博弈论。现在的在西方非常重要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一个趋势是用博弈论来改写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博弈论越来越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当然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基础还是消费者最优选择理论和厂商理论。
高微与中级微观的不同在于高微更深入更模型化地讨论问题。所以所有的讨论会更严谨。消费者理论主要就是个人在既定约束下的最佳消费选择。无非就是讨论一下收入效应以及价格效应这些非常基本的问题。由此会延伸出希克斯需求曲线和马歇尔需求曲线。一般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主要由其无差异曲线决定(预算约束只是决定其消费水平),即消费函数。消费者最优决策理论其实也是高宏的微观基矗厂商理论说白了就是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理论一样,在不同的成本函数形式假定下会有不同选择。其实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是相通的,很多时候只是换个不同的表述而已。
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基本可以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来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例子这里就不说了。
继续阅读
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分享收藏下载转存
下载文库客户端,离线文档随时查看
相关推荐文档
石家庄Java零基础实战课程火热报名中,免费试学,限时抢购!
软帝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