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教育和经济发展起什么影响

教育和经济发展起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2-09-27 07:17:04

‘壹’ 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

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1.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2. 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 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的结构

  4. 经济发展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育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反作用

  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

  2. 教育发展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 教育可以生产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

三、教育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其次,教育的发展往往滞后或超前经济发展水平。

‘贰’ 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二、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趋同的路径

有大量的经验证据表明,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稳态值的重要因素,更高的教育水平进而更高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稳态收入水平(而不影响经济增长率本身)。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或教育)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影响经济增长率本身,促进经济增长:(1)促进技术进步,(2)提高劳动力采纳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3)促进具有正的外部性的技术创新和扩散,增加社会收益。

通过计算教育的收益率特别是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此外,Uzawa-Lucas模型也可以用来解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尤其是通过教育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该模型认为,体现工人技能的人力资本是内生的,个人通过牺牲现期消费,投资于教育、培训等,实现财富最大化。在稳态均衡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存量必须和物质资本以相同的速率增长,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另一个解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重要模型是Becker、Murphy和Tamura的BMT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各个不同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多种经济增长模式和趋同路径的原因。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有多重稳态,既有高水平增长均衡即"高稳态",又有低水平增长陷阱即"低稳态",而人力资本水平是决定稳态值高低的关键。现实世界中,由于穷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往往较低,它们往往处于"低稳态"且难以突破,如同陷入了"贫困陷阱"。因而,发展教育、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是跳出低水平增长陷阱的关键。

三、教育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的影响

根据其他经济体,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它们都经历过经济的长期增长。一个低水平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经过长期的、持续性的增长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的繁荣。一般而言,经济增长的源泉有两类:一类是持久性的增长源泉,如长期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形式等;另一类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增长源泉,与一个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上的资源禀赋相关,如要素、技术和环境。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赖于持久性的增长源泉,即制度和人力资本。那么,在中国,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的方式会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呢?中国经济增长中已经出现的绝对差异与条件趋同并存的模式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会产生哪些影响?

观察其他经历过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再对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做出判断和分析是有益的。1966年~1990年间,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都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年均GDP增长率分别为10.3%、9.1%、8.5、%、7.3%,大大高于英国、美国、德国2%~3%的年增长率(Alwyn Young,1994),成为亚洲"四小龙"。但是,Young通过增长核算分析发现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资本的数量和质量;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着;并且人均GDP增长和劳均GDP增长的差异较大,表明其增长过度依赖劳动力的投入,依靠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而资本、劳动投入都是不能无限增加的,据此,他对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提出了质疑。然而,事实上,亚洲"四小龙"的人力资本积累也是非常显着的,而由于其人力资本的模式不同于美国,Young的度量可能存在问题。

回顾中国过去20余年的经济增长,制度变革带来了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显着改善,促进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仍处于转型经济时期,制度变革远远没有结束,走向更完善、更一体化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路,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而,制度变革和人力资本在未来仍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

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或将要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

(1)要继续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资源非常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既要进行物质资本投资,又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对二者妥善加以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2)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平等的问题,包括区域间的不平等、城乡收入差距,个人在资产、收入和人力资本上的不平等。不平等并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道义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一方面,不平等本身是有差别的,个人收入的不平等、资产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较小,但人力资本的不平等会对未来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不平等不一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本身,但会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产生影响;例如,收入不平等会导致人力资本存量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教育的公平性显得非常重要。

(3)人口总量压力和人口结构、质量转变的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大的事实将长期存在,到2030年达到高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从2010年起将趋于下降,2022年以后大幅度下降,可以享受人口红利的时期已所剩无几;但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将给人力资本积累带来机遇。数量庞大的劳动力若不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显着改善,我国将难以发挥潜在的人力资源比较优势。

(4)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综上,有以下三点基本结论或建议:

(1)教育作为积累人力资本的主要渠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持久性因素,因而也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2)现阶段,教育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经济增长本身,还可以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3)教育的不平等会损害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平等性,损害经济增长的持久性源泉,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将是我国未来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叁’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是教育的基础。

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了经济条件,并对教育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具体在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为办教育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三)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如,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消费结构等,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如,大、中、小学的比例关系、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的比例、高等学校不同专业的设置与比例等。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学校中的知识传播是一定历史阶段中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教育手段同样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肆’ 教育对经济的意义

第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2000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发展对饮食业、运输旅游业、文化用品制造和印刷业、基础设施等相关行业最终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仅从文化用品业来看,我国2010年与2000年相比,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增加了1305.7万人,如果每生每年平均消费的文化用品按百元计算,新增学生能带动我国文化用品业产值增加130570万元。

第二,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可以延缓低级教育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问,起到“蓄水池”作用。此外,发展教育还直接或间接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一些优秀的高校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不仅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职位,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第三,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能够传播知识,提高人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者承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率。从生产领域看,与小学没毕业的劳动者相比,小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43%;

与小学毕业的劳动者相比,中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1.1倍;与中学毕业的劳动者相比,大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3倍。

第四,通过加速科技进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技术力量成长提供广阔的基础和保证,优化人才结构,传播科学知识,使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教育和经济发展起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作出了高等教育大扩容的重大决策。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可以增加劳动力价值,还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

‘伍’ 教育对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第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2000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发展对饮食业、运输旅游业、文化用品制造和印刷业、基础设施等相关行业最终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仅从文化用品业来看,我国2010年与2000年相比,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增加了1305.7万人,如果每生每年平均消费的文化用品按百元计算,新增学生能带动我国文化用品业产值增加130570万元。

第二,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可以延缓低级教育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问,起到“蓄水池”作用。此外,发展教育还直接或间接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一些优秀的高校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不仅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职位,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第三,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能够传播知识,提高人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者承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率。从生产领域看,与小学没毕业的劳动者相比,小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43%;

与小学毕业的劳动者相比,中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1.1倍;与中学毕业的劳动者相比,大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3倍。

第四,通过加速科技进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技术力量成长提供广阔的基础和保证,优化人才结构,传播科学知识,使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教育和经济发展起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作出了高等教育大扩容的重大决策。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可以增加劳动力价值,还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

‘陆’ 简述学前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1学前教育关系家庭和社会和谐

对儿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学前教育。儿童所接受的学前教育好坏,决定着儿童个人性格等的好坏,直接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否,从而影响着家长的工作情况,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社会由众多家庭组成,儿童的教育问题牵动着家庭,也牵动着整个社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前教育影响到教育事业发展

我国的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第一阶段,决定着幼儿人格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等的发展。我国通过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基础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使用能力。而且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经过一定程度的良好的学前教育的儿童在接受之后的初等教育时,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之后的学业,对今后的学习、情感等都有一定的有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顺利的进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帮助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进行一定程度的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帮助今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

3加强学前教育体制

3.1加强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工作。

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大多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存在着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因此,在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首先对参与学前教育的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的学前教育水平。而且应当在各个地区都不断的增加学前教育机构,招收专业素质较高并且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幼教老师,从根本上消除教师素质差的问题。另外,对已在职的学前教育教师应做好严格的培训工作,定期的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通过举办科研培训会、课题开题等工作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以保障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不断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促进学前教育体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3.2不断加强组织创新工作。

为了不断加强学前教育的质量,我国政府应当从我国教育体制方面对学前教育体制进行相关的创新、改革,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对学前教育工作加以引导,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学前教育工作。我国现行的是科教兴国的国策,加强我国儿童的学前教育工作是我国政策的一部分,为了充分的发挥教育的引导力,加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并不断健全学前教育事业,从而推动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为了加强学前教育,各学校、各地区之间应当建立其一定的联系,必要时应当形成一定的组织,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发挥组织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的有力作用。而且各成员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积极的依照所制定的相关规定办事,认真负责的展开学前教育的创新研究工作,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加民主化的服务。

3.3加强学前教育教学资金投入。

我国现行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学制度,未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当中,由此,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在部分地区,学前教育机制出现了入园贵,入园难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机构短缺,地区的教育质量相对较好的学前教育机构少,造成了地区性的“学前教育垄断”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便是由于政府所下发的学前教育资金不足,造成学校资金短缺的现象。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学前教育教学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扶持政策,对开办学前教育的单位进行相关的资金补助,从而改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减少教育垄断现象的出现。而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能够加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保证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3.4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种,相比学校教育更多的影响着儿童的成长。但是,在我国社会,存在着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偏差,认为只有学校教育才是学前教育,而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在加强学前教育的道路上应当不断做好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引导各个家庭做好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通过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活动的影响,达到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目的。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应当尊重儿童,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避免出现期望值过高的现象的出现,并应当适当的减轻儿童的心理负担。

4结论

目前在我国的学前教育当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对许多细节性的微小问题,应当及时的做出处理。我国政府应当从政策方面对学前教育加以重视,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扶持政策,而且要不断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如此,在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才不会被学前教育拖后腿,才能够将学前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更好的发挥出来。

阅读全文

与教育和经济发展起什么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婚姻中被抛弃了怎么走出来 浏览:386
什么样的婚姻不可挽回杨澜 浏览:839
认不得哪个是小美女 浏览:626
新疆事业单位一般考什么科目 浏览:273
如何测算婚姻 浏览:311
美女玩手机信号怎么样 浏览:845
经济逆风凯怎么打赵云 浏览:205
王者荣耀经济是如何查看 浏览:438
美女不说话怎么和她聊天才能开心 浏览:279
什么是感情爱情婚姻 浏览:894
经济形势严重怎么理财呢 浏览:997
计量经济模型一般由哪些要素组成 浏览:872
无根幸福树怎么种植 浏览:717
相关人员如何扫健康码 浏览:749
为什么要远离婚姻 浏览:756
加菲猫的幸福生活用英文怎么搜 浏览:211
微信居民健康码怎么修改手机号码 浏览:660
健康码怎么打第一针 浏览:263
新婚姻法双方协议离婚要什么手续 浏览:418
怀来和承德哪个经济好 浏览: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