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会昌西江镇和会昌庄口镇哪个更繁华一点
肯定是西江啦,不说别的银行就比庄口多
2. 会昌县哪几个大乡镇
洞头乡面积:66k㎡人口:9136人邮编:342619代码:360733205辖洞头居委会,洞头畲族、洞下、河头、肥岭、石圳、上东坑、下东坑、官丰等8个村委会。中村乡面积:202k㎡人口:8770人邮编:342618代码:360733206辖中村居委会,中联、中和、洋光、半溪、小燕、增坑等6个村委会。站塘乡面积:104k㎡人口:16252人邮编:342616代码:360733207辖站塘居委会,站塘、官村、 阇山坝、罗坊、李官山、崠背、水明、大坝脑、南坑、横岭等10个村委会。永隆乡面积:120k㎡人口:8065人邮编:342622代码:360733208辖永隆居委会,永联、益寮、杨叶、井头、晓族、水洲、案背等7个村委会。富城乡面积:230k㎡人口:15016人邮编:342621代码:360733209辖富城居委会,富城、磜头、桂坑、雷田、岭下、大洞、小砂、半迳、粗石坝、板坑、余屋洞、林珠、泮塘等13个村委会。小密乡面积:85k㎡人口:18279人邮编:342603代码:360733210辖小密居委会,小密、石背、杉背、半迳、莲塘、孕龙、罗田等7个村委会。庄端口乡面积:57k㎡人口:8960人邮编:342605代码:360733211辖庄端口居委会,庄端口、樟坑、正坑、下车、寨富、禾坪下等6个村委会。白鹅乡面积:93k㎡人口:20187人邮编:342604代码:360733212辖白鹅居委会,白鹅、良屋、角屋、罗屋、下安、洋口、水东、梓坑、九岭、中心、狮子、河迳、丹坑等13个村委会。据《会昌县志》载:,北宋太平天国八年(公元983年)始设县,适逢镇人凿开得砖12块,砖上刻有“会昌”篆字,故以“会昌”为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3. 江西省会昌县怎么样
概况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南部,武夷山余脉西,南岭余脉北端。东经115.19度至116.02度,北纬25.09度至25.55度。东邻福建、南靠广东。县域境内东西56千米,南北长85千米,总面积2722.18平方千米。总人口4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文武坝镇。邮编:342600。代码:360733。区号:0797。拼音:Huichang Xian。
一、年号
会昌(841年正月—846年十二月)是唐武宗李炎的年号,共计6年。
会昌六年三月唐宣宗李忱即位沿用。
二、地名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东邻福建、南靠广东,为赣、闽、粤“三省通衢”之地。现辖19个乡镇,44万人口,国土面积27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万亩,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
会昌是革命老区,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足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担任第一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会昌》,盛赞“风景这边独好”,现存有大量红色革命遗址。
会昌有丰富的资源,现已探明开发的矿藏有锡、盐、萤石、石灰石、稀土等30余种,其中锡金属储量全国第三,岩盐储量为江西之首;森林覆盖率达79%;可利用的水电蕴藏量达5.86万千瓦;旅游资源有省级风景名胜汉仙岩、会仙温泉等旅游休闲景观。
会昌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矿产冶金、氟盐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电等主导工业。锡金属、氟化盐、萤粉、水泥、会昌米粉、会昌酱干等产品颇有特色,其中米粉远销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农业以水稻、制种、烟叶、生猪、脐橙为主。
会昌城市、交通等发展明显加快,城区规划面积达18平方公里,境内有323、206国道和赣龙铁路穿过,成厦、济广高速会昌段正在拟建。
2005年,全县实现县内生产总值185249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789万元、利税6386万元,实现利用外资总额2824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6.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1568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68万元,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完成果业开发面积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
“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会昌”发展战略,坚持以民为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争一流,以开放型经济为主线,突出新农村建设、招商兴工、项目带动、城市建设、队伍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治理等重点,把工业做大、农业做优、财政做富、城市做美,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把会昌建成开放的会昌、生态的会昌、和谐平安小康的会昌。
2006年,我县坚持大开放的主战略,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统筹的理念,扎实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五新一好”的总体要求,结合整村扶贫开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十大体系”建设。从会昌的实际出发,完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社会保障、产权交易、金融服务等体系的建设。
三是大力推进招商兴工。整合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围绕锡深加工、氟盐化工、水泥、旅游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贡江流域开发等重点项目招商;招商引资又以主攻工业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矿产冶金、氟盐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电五大工业集群,做强锡、盐、萤粉、水泥、米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
四是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服务业。强势推进旅游业发展,做好毛泽东旧居、文武坝革命旧址、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邓小平旧居等红色景点和汉仙岩、会仙温泉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同时积极开发绿色生态旅游。
五是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稳步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打造山水靓县,彰显山水特色。
六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县上下将进一步认清形势,调整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工作作风,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会昌县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归赣州管辖。面积2722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342600。县人民政府驻文武坝镇。
行政区划
辖7个镇,13个乡:
镇:文武坝镇、筠门岭镇、湘江镇、庄口镇、西江镇、麻州镇、周田镇。
乡:清溪乡、右水乡、高排乡、晓龙乡、珠兰乡、洞头乡、中村乡、站塘乡、永隆乡、富城乡、小密乡、庄端口乡、白鹅乡。
4. 赣州哪个县发展最好
不包括市辖区和功能区,龙南县发展水平最高。
赣州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使在江西这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赣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排在后面的。2018年赣州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429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8%,全国平均水平的50%。
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最核心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上去了,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也会随之发展企业。怎么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怎么样呢?税收收入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数据。一般来说,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谁的经济发展的好,他的税收收入也就更高。
我们对赣州15个市县2019年1-4月税收收入做个排名。
1.瑞金市4.96亿元,
2.信丰县4.21亿元,
3.龙南县3.87亿元,
4.于都县3.80亿元,
5.大余县2.91亿元,
6.兴国县2.77亿元,
7.寻乌县2.21亿元,
8.宁都县2.20亿元,
9.崇义县2.16亿元,
10.定南县1.88亿元,
11.石城县1.86亿元,
12.会昌县1.788亿元,
13.安远县1.783亿元,
14.上犹县1.74亿元,
15.全南县1.67亿元。
对比可以看出,瑞金、信丰、龙南是赣州15个市县中税收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其中瑞金市最高接近5亿元,已经超过了3个市辖区中的赣县区(赣县区1-4税收收入4.17亿元)。
但是要对比发展水平程度,龙南县还是要高于瑞金和信丰的。因为龙南的人口远远少于瑞金和信丰县。2018年龙南县人口只有34万左右,而瑞金和信丰都超过了70万,后两者是前者的2倍还多,但税收收入却不及人家2倍。
龙南县经济发展主要是依托该县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江西龙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0年7月,2006年3月8日升级为升省级工业园,2009年2月13日更名为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5. 江西经济强镇强县
第一列是人均GDP单位元 第二列是人口,单位万人 第三列是所属地极市 后面代记号是国家凭困县 最后是GDP总量,单位万元
贵溪市 20287 54.4 鹰潭 1103616
南昌县 16516 92.7 南昌 1531034
德兴市 14930 30.8 上饶 459847
新建 14308 66.9 南昌 957248
芦溪 13377 27.9 萍乡 373229
进贤 12202 77.0 南昌 939600
樟树市 11910 53.7 宜春 639600
安义 10895 26.1 南昌 284372
德安 10871 15.7 九江 170689
分宜 10604 31.3 新余 331910
上高 10601 34.6 宜春 366820
奉新 10571 30.5 宜春 322417
广丰 10493 82.9 上饶 869950
上栗 10484 45.9 萍乡 481260
大余 10337 29.2 赣州 301858
龙南 9810 30.6 赣州 300215
井冈山 9795 15.3 吉安 * 149864
南丰 9384 27.9 抚州 259040
崇义 9173 20.0 赣州 183479
靖安 9123 14.0 宜春 127734
乐平市 8996 81.6 景德镇 734095
宜丰 8876 27.6 宜春 245000
铜鼓 8515 13.2 宜春 112400
丰城市 8314 132.2 宜春 1100040
南城 8312 30.0 抚州 249374
永修 8281 36.9 九江 306002
全南 8226 18.4 赣州 151366
崇仁 8218 32.8 抚州 260290
浮梁 8164 27.4 景德镇 223716
婺源 8147 34.2 上饶 278653
泰和 8023 51.8 吉安 415622
峡江 7912 17.0 吉安 134520
安福 7902 37.9 吉安 299486
东乡 7856 43.1 抚州 338609
新干 7845 30.8 吉安 241641
资溪 7550 10.8 抚州 81550
定南 7380 19.8 赣州 146131
武宁 7322 36.6 九江 268000
吉安县 7254 44.2 吉安 * 320640
高安市 7234 79.4 宜春 574389
永丰 7210 42.0 吉安 302820
瑞昌市 7107 43.1 九江 309377
铅山 6785 42.3 上饶 287026
万年 6484 37.0 上饶 239915
湖口 6341 27.7 九江 175472
信丰 6305 69.2 赣州 436324
莲花 6177 25.0 萍乡 * 154449
万载 6158 48.2 宜春 296847
金溪 6107 27.8 抚州 169783
弋阳 6104 37.1 上饶 226461
赣县 5955 58.2 赣州 * 346385
寻乌 5950 29.8 赣州 * 177323
九江县 5887 34.2 九江 201348
瑞金市 5796 62.1 赣州 359948
黎川 5744 23.5 抚州 153000
宁都 5661 74.1 赣州 * 419500
吉水 5654 48.7 吉安 275323
宜黄 5651 21.2 抚州 119240
南康 5592 81.8 赣州 453566
彭泽 5535 35.3 九江 195393
横峰 5487 21.2 上饶 * 116340
上犹 5402 29.0 赣州 * 156668
星子 5207 24.3 九江 126550
永新 5087 47.5 吉安 * 299426
玉山 5074 56.3 上饶 285685
上饶县 5004 73.9 上饶 * 369860
兴国 4914 74.7 赣州 * 367131
遂川 4881 53.6 吉安 * 261457
万安 4860 30.2 吉安 * 146790
会昌 4724 45.9 赣州 * 217661
余江 4706 35.8 鹰潭 168486
安远 4649 35.2 赣州 * 163658
于都 4516 95.8 赣州 * 432673
修水 4375 81.0 九江 * 350232
石城 4216 30.3 赣州 127750
乐安 4145 35.7 抚州 * 148000
余干 3842 91.8 上饶 * 352700
广昌 3681 23.5 抚州 * 86513
都昌 3183 75.1 九江 239048
鄱阳 3大余 10337 29.2 赣州 301858
龙南 9810 30.6 赣州 300215
崇义 9173 20.0 赣州 183479
全南 8226 18.4 赣州 151366
定南 7380 19.8 赣州 146131
信丰 6305 69.2 赣州 436324
赣县 5955 58.2 赣州 * 346385
寻乌 5950 29.8 赣州 * 177323
瑞金市 5796 62.1 赣州 359948
宁都 5661 74.1 赣州 * 419500
南康 5592 81.8 赣州 453566
上犹 5402 29.0 赣州 * 156668
兴国 4914 74.7 赣州 * 367131
会昌 4724 45.9 赣州 * 217661
安远 4649 35.2 赣州 * 163658
于都 4516 95.8 赣州 * 432673
石城 4216 30.3 赣州 127750
6. 会昌县哪几个大乡镇
洞头乡面积:66k㎡人口:9136人邮编:342619代码:360733205辖洞头居委会,洞头畲族、洞下、河头、肥岭、石圳、上东坑、下东坑、官丰等8个村委会。中村乡面积:202k㎡人口:8770人邮编:342618代码:360733206辖中村居委会,中联、中和、洋光、半溪、小燕、增坑等6个村委会。站塘乡面积:104k㎡人口:16252人邮编:342616代码:360733207辖站塘居委会,站塘、官村、
阇山坝、罗坊、李官山、崠背、水明、大坝脑、南坑、横岭等10个村委会。永隆乡面积:120k㎡人口:8065人邮编:342622代码:360733208辖永隆居委会,永联、益寮、杨叶、井头、晓族、水洲、案背等7个村委会。富城乡面积:230k㎡人口:15016人邮编:342621代码:360733209辖富城居委会,富城、磜头、桂坑、雷田、岭下、大洞、小砂、半迳、粗石坝、板坑、余屋洞、林珠、泮塘等13个村委会。小密乡面积:85k㎡人口:18279人邮编:342603代码:360733210辖小密居委会,小密、石背、杉背、半迳、莲塘、孕龙、罗田等7个村委会。庄端口乡面积:57k㎡人口:8960人邮编:342605代码:360733211辖庄端口居委会,庄端口、樟坑、正坑、下车、寨富、禾坪下等6个村委会。白鹅乡面积:93k㎡人口:20187人邮编:342604代码:360733212辖白鹅居委会,白鹅、良屋、角屋、罗屋、下安、洋口、水东、梓坑、九岭、中心、狮子、河迳、丹坑等13个村委会。据《会昌县志》载:,北宋太平天国八年(公元983年)始设县,适逢镇人凿开得砖12块,砖上刻有“会昌”篆字,故以“会昌”为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7. 哪个乡镇是会昌的第二城
筠门岭镇2010年鉴 【综述】位于县城南端,距县城56千米,南与寻乌县澄江乡、罗珊乡交界,东与福建省武平县东甾乡接壤,西与清溪乡交界,北与周田镇相连,东北与中村乡交界。是闽、粤、赣三省通衢之地,素有“赣南四大名镇”之美誉。全镇辖盘古、龙头、黄坌、竹村、湖塅、元兴、荣田、芙蓉、门岭、州场、学子、黄埔、上增、白端口、石久、半照、长岭、小照、黄陂、大照、羊角、营坊、竹子坝、楠木、学形、下阳等26个村和东街、西街居委会,总面积2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725公顷,山地面积2201公顷,森林覆盖率80.26%。总户数11229户,总人口44232人,其中农业人口39955人,非农人口4481人。有畲族等少数民族人口916人。2010年,该镇以建设“工业强镇、旅游名镇、边贸重镇、活力新镇”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力拼搏,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镇农民服务中心被省纪委、监察厅评为全省优秀便民服务中心;镇党委被赣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信访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乡镇。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考评工作、党建工作、财税工作、开放型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脐橙产业发展、油茶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等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乡镇。该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9036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27万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7838万元,增长8.3 %;第三产业增加值12971万元,增长7.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31.3万元,同比增长35.2%。财政支出3351万元。工业总产值3165万元,同比增长8.2%。主要工业产品锡、莹石、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27万元,同比增长9.5%。主要农产品有稻谷14199 吨、脐橙18750吨、花生60吨、烟叶6100担。农民人均纯收入3871元,同比增长0.65%。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35亿元。主要旅游景点有汉仙岩、盘古山、车心温泉、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羊角古城。主要矿产有萤石、石膏、稀土等,地方特产品主要有茶油、生猪、脐橙、烤烟。
8. 会昌县的经济
国民生产总值由1986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5.5亿元,增长32.27倍;财政收入由818.81万元增至2009年的4.04亿元,增长49.34倍,农民人均收入由325元增至2687元,增长8.25倍。
2005年,全县实现县内生产总值18.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789万元、利税6386万元,实现利用外资总额2824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6.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1568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68万元,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完成果业开发面积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
2006—2008年,会昌连续三年获得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综合先进,2008年评为全省强农惠农先进县,2009年被赣州市委、市政府评为2005—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综合先进县。2006年以来,会昌先后获得全省“加快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崛起先进单位”、全省“工业发展年度贡献奖”和赣州市“年度工业发展先进县”等荣誉;先后荣膺“江西十佳魅力新城”、“江西省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县” 和“赣州市第一届文明城市”。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GDP)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9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1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8:42.7:33.5调整至21.9:44.2:33.9。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2亿元,财政总收入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44万美元,出口总额2872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9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8元。 1986~2009年,基础教育得到巩固和发展。1986年,会昌有幼儿园47所,在园幼儿1909人,有完小178所,初小229所,教学点84个,小学在校学生58809人,有初中24所,完中4所,中学在校学生10249人。1998年,小学入学率达100%,毕业率为99.2%,初中入学率95.1%,毕业率98.2%。当年10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通过省政府检查验收,会昌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秋开始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同时兴办特殊教育学校,填补特殊教育空白,创办珠兰示范学校,成为中国农村教育改革试点学校。2008年,投入1.5亿元,动工兴建新会昌中学。2009年,会昌有幼儿园257所,在园幼儿12678人,有完小96所,初小99所,教学点56个,小学在校学生71249人,有初中23所,高中4所,初中在校学生16629人,高中在校学生7228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99.9%,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4%。高中考取大专院校学生数2005年突破4位数,2009年为1661人。
1986~2009年,教师队伍得到充实。1986年,全县教职工总数3111人,有小学专任教师2115人,中学专任教师460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40人。2009年,全县教职工总数4335人,比1986年增1224人。其中有小学专任教师2481人,中学专任教师1579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54人。全县有高级职称教师201人,中级职称教师1265人,初级职称教师1985人。
1986~2009年,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1986年,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仅49.9元,2009年增加到3153.3元。2005年后,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2009年,4年累计投入7.8亿元,是1986~1999年14年总和的5.3倍。1986~2009年,累计投入校建资金31471.51万元,新建校舍32.148万平方米,改建校舍26.851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4.56平方米。 会昌有二条高速公路(厦蓉高速、济广高速)、二条国道(323国道、206国道)、二条铁路(赣龙铁路、规划的鹰(潭)瑞(金)汕(头)铁路)穿越全境东西、南北方向,另有会武线(会昌至福建武平)、省道会杉线、周版线(会昌周田至安远县版石)构成境内主要交通干线。会昌县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县内路网纵横,交通便利,交通优势日益显现。
赣龙铁路(赣州-龙岩)在本县设有西江站(客运站)。 1986年,会昌县有县属医疗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21所,村卫生所272个,厂矿、学校医务室9个,有病床329张,平均每万人有病床10张。1986年后,全县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门诊大楼,新建县中医院,两所医院均已成为赣州市内县级一流医院。先后投入资金7809万元,购置1000元以上先进设备1313台(件),县、乡医疗机构均配有救护车,医疗、检验条件大为改善。2009年,全县有县属医疗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所397个,厂矿、学院医务室7个,个体诊所29个,有病床672张,平均每万人有病床14张。有卫生技术人员919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9人,中级技术人员250人。县、乡医疗机构重视医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先后派出县、乡两级卫生技术人员1096人次到省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或到外地医学院校培训,先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37项,全县医技人员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机构的救护水平显着提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治愈好转率均达到97%以上。
卫生防疫工作成绩显着。全县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方针,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加强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取得成效。24年间无重大疫病流行,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加强卫生监督管理,进行改水、改厕和污水治理工作。2005年后,每年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改厕,投资300余万元用于改水。2006~2009年,先后投资1.5亿元用于县城街道油路改造和下水道改造,投资5100万元改造垃圾填埋和无害化处理工程。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至2009年,全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显着改善。2009年底,会昌县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乡村文化活动由乡镇文化站组织、指导。每逢节日喜庆,乡文化站都会组织各种文
化娱乐活动。在乡村,一批优秀民间艺术得到弘扬。各地民间灯彩(龙灯、马灯、狮灯、香火龙等)、民间舞蹈(花鼓)、民间演艺(木偶戏、帐子戏等)、民间剧团等活跃在民间,以其淳朴的乡情、热烈的气氛、吉祥的祝愿、生动的故事感染着万千群众。会昌为客家人聚居县。千百年来,客家人勤劳、勇敢、敦厚、朴实之风,代代相传,其独特的风情民俗,大多得到保存沿袭。改革开放后,大批青壮年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区和全国各大中城市,或务工、或经商,并在异地他乡的生产生活中感受文明新风。1986~2009年,县委、县政府着力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县内民情风俗有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