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幸福经济是什么意思

幸福经济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9-26 09:31:02

⑴ 什么是国民经济幸福指数

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我们应该还需要一个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在国际社会,这个刚刚出现的标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或者称作国民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不同,比如市民某某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而职业经理人某某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而专家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⑵ 幸福的经济学解释

幸福,这个名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这种生活状态是你所想要的,让你感到快乐,内心充满愉悦就能成为幸福。有时,幸福源自陌生人的一句谢谢,亲朋好友的鼓励,一顿喷香的饭菜~~

那么,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幸福,就是幸福等于效用除以欲望。效用越大或者欲望越小时,就越幸福。所以,想要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可以通过努力提高效用,努力赚钱这种方式。

当然,穷人也有穷人的活法。没有银子票子,不能提高效用就调整我们的欲望来提高幸福感嘛!按照刚才那个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效用不变,欲望越简单,我们的幸福指数也越高。欲望简单,更幸福。有的农村人没钱,但是幸福感就比城市人的低。

农村人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争不抢不攀比,日子也可以过得悠然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洒脱自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如果放长假,一直待在家无所事事,吃饱睡,睡醒吃,也毫无幸福感。只会觉得浪费时间,等待死亡宣告到来。

花费大量时间用在闲暇事情上,的到的事烦躁、焦虑。但是花费大量时间在工作上,忽略了身边的亲朋好友,最终会导致亲朋好友远离你。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烦心事无法跟人倾诉,只能默默承受,也毫无幸福感可言。孤独的最高境界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一个人在外拼搏一天,回到家里,无人问你粥可温,无人与你立黄昏。这时,我们就不由得否定自己取得成就,否定自己的价值。这样,也会大大的降低我们的幸福指数。

新时代是奋斗者时代,但是我们既要奔波奋斗也要清闲享受,鱼和熊掌兼得。找出我们一天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将手头的工作在那个时间段完成,然后花半个小时跟家人或者朋友一起谈谈心。这样,既可以高效完成工作又能兼顾生活,何乐而不为?

⑶ 幸福经济的幸福经济学

作为新的经济学范式的幸福经济学范式由我国着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在其所着的《对称经济学丛书》和《绿色经济丛书》中创立。在该丛书中,幸福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两个本质不同的经济学范式。
西方经济学范式,就是以价格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也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致命缺陷。西方经济学范式本质上就是价格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是主体性与客体性分裂的经济学。一方面,他们强调人本主义、个人主义,另一方面他们又强调金钱至上、货币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财富悖论”:经济学教人怎样增加财富,但不能教人怎样幸福,财富和幸福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结。“幸福悖论”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机制,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样的“经济学”的引导下,不是使财富成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为财富的手段;不是使经济发展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使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越快,人越成为财富与经济的奴隶。
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科学性与主体性相对立,不可能实现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解决“幸福悖论”的根本途径,是使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必须对经济学重新定义与定位,把主客体关系看成是基本的对称经济关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对称经济学是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的对称。对称经济学是幸福经济学。作为主体经济学的对称经济学是幸福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体现了经济学的主体性、规律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经济学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只有这种统一才能使经济学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幸福经济学是以人的幸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标准、目的的经济学;幸福经济学范式,就是以主客体对称的对称经济学和价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为理论出发点、以价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合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的幸福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对称思维方式和整体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五度空间分析的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对称性、具体性、全面性,是幸福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幸福经济学范式本质上就是价值经济学范式。从所渗透的思维方式特征来看,幸福经济学范式本质上也就是中国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范式被对称的、系统的、五度空间理论模式的幸福经济学范式或中国经济学范式所代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以上内容摘自陈世清《对称经济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3)

⑷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幸福是什么

这个是经济学基础问题,打个比方,你现在肚子饿,那么你吃一个馒头会感觉好受一点,这就相当于你感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满足,这在经济学里叫做效用,但是等到你吃第十个甚至更多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让你感到某种满足,因为你吃不下了,这个时候效用就是负值,不能给你带来满足,那就是不幸福。

⑸ 讨论从经济学来解读什么是“幸福”

幸,有一含义为“幸运”。福,有一含义为“福气”。故而“幸福”,有一部分是靠运气。所以我们常会对某人说:“你真幸福,好羡慕你!”其中也不乏包含说此人的运气好,走狗屎运,有实力雄厚的父母帮打下坚实政治、经济基础;或是嫁了个好老公;讨了个好老婆等等。
如果真要拆字分析。“幸”,为“一”份“辛”苦。从未尝过苦,何从得知甜的珍贵。生在福中不知福,正是说那些,明明很幸福,却浑然不知,不懂得珍惜的人。“福”,“礻”为有得穿;“口”为吃得饱;“田”为有物质保障,能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及一家人;“一”为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那么“幸福”,就是虽然生活辛苦,可是能保证基本生活,吃饱穿暖,有一个完整的家,人懂得知足,就是幸福的。

⑹ 什么是幸福经济学

快乐经济学(Economics of Happiness) 传统经济学出于衡量的方便而以客观的财富和收入作为主观快乐的近 似等价物。这种替代一方面使得经济学获得了极大的理论成功, 另一方面也使它受到了部分学者和民众的批评。近年来, 一个专门以主观快乐和幸福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经济学领域―― 快乐经济学(Economics of Happiness)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它综合运用经济学、 心理学和 社会学 的研究方法,扩展了传统经济学的 效用 和福利概念, 强调了除收入以外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其他因素, 进而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给出了不同以往的建议主张。 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及其理论观点对于我国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⑺ 经济学解释幸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这是一个最简单明了的幸福公式了。这个公式中的幸福,只有两个因素,一是你所能够获得的效用,二是你的欲望。效用,是人消费某种物品时得到的满足程度;欲望,是欲望则是对某一种物品效用的需要程度。它所表明的是:效用确定的情况下,功利心越小,幸福越高;功利心确定的情况下,效用越大,幸福越多。

⑻ 幸福经济学简述幸福的特征

《幸福经济学》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适时出版,为我们研究幸福经济和幸福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幸福既然具有终极目标意义,为什么人类还存在这么多的认知误区与行动陷阱?该书或可为我们解开心中迷惑。

该书分为三篇。第一篇立足个体,从人的“认知、行为、情绪”开始,探索幸福、幸福经济、幸福经济学。本书融合了东西方先哲的智慧思考与现代心理学、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主张“知行感合一”的幸福——在认知层面少些纠结,少些对抗,多些“大其心(容天下之物)”的接受、一致、欣赏、感恩,多些认知的“至简、至上、至真”,成为一个“心正、意诚”,意义感和使命感充足的人;在行为层面少些忙碌,少些被动,多些“上其行”的真诚担当,多些“至义、至善”,成为一个“顺势合赋”、潜能得以充分挖掘的人;在情绪层面少些忧恼,少些怨恨,多些“和其情”的美感体验,多些“至乐、至安、至美”,成为一个积极、快乐、心安的人。当今,太多的外在无效信息,会导致个体“内在信息难以达成一致,内在价值观难以确立并坚定,内在意义感难以捕捉并恒久,行为难以惟精惟一、卓尔有效,幸福感难以获得并持续”。唯有“动静等观”,做到“静能安,动能专”,才能不断提高幸福基数值。

第二篇,以幸福为目标,聚焦生命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作者着力探讨如何将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时间”和“精力”均衡配置于收入、名望、健康和人际(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方面,使个体几十年的生命体验达到最优。个体追逐物质、名望都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但虚名和物质财富的堆积都无法必然保证心安。幸福的真谛,在于“物”更在于“人”,在于“外”更在于“内”。

当代,借助数理手段,中外的经济学理论已经将人与物的关系探讨得淋漓尽致,但这绝非人类生活的全部。在货币的度量衡面前,世界可以被简化,但更可能被扭曲——追逐“效用最大化”被直白地实践为追逐收入最大化,健康、亲情、社会贡献等“无价”被严重忽视。实际上,恰恰是这些无价的“非商品”,决定着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忽视“无价”会导致生命资源严重错配,现实中如此事例比比皆是。在人生的殿堂中,“无价”的拱顶之石若被“有价”的横流物欲淹没与动摇,生活之大美定会逝去,生命之神圣定会坍塌。

第三篇,民生幸福与财税责任。作者的原本专业领域是财政学,本篇是对幸福问题的宏观层面研究,自然会认真探讨政府的财政担当、幸福固然需

⑼ 如何理解女人的幸福与经济的关系呢

女人们在一起总喜欢谈论她们的幸福,过去发生的,现在进行的,将来可能的。幸福到底是什么?也许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是开始,还是终结?没有人会知道。女人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女人自己的幸福与经济有关。幸福,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它首先是一种个性化的感觉。当你有一个方向可以期盼,且在你心中又有一股因挂念这种期盼而心生暖流时,你就有了一种幸福感。着名作家兼编剧石康,对“幸福与财富”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幸福并不是抽象的,它得有一个经济的前提才可以。作为努力工作的女人来说,真正的幸福是通过生活,明白物质的重要后,最终回归于经济的基础上来。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幸福观”,都得有人来证明,靠什么来证明呢?靠的是经济生活。石康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一个坏到家的富人可与一帮好吃懒做的二奶和谐相处,且成天喜笑颜开,而一个再好的穷人与一个好吃懒做的结发妻子却很难不恶语相向。事实上,从石康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是直接导致人们的交往目标与交往人群改变的因素。

现实生活中,两个付不起房租,衣衫单薄,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人,是否还有闲情逸致去感受幸福。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这样解释:一个人支出的多寡,对他的性格所发生的影响,常常不弱于(即使稍差一些)取得支出的方法所发生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收入会时时刻刻地对情绪造成影响,暂不提部分女人获得财富的途径,因为财富本身就对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⑽ 经济学家解读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效用除以欲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到的满足程度)

阅读全文

与幸福经济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幸福车行卖什么电动车 浏览:426
如何把故事做成书页 浏览:112
枇杷和琵琶之类的故事还有哪些 浏览:302
什么婚姻家庭篇 浏览:987
清远市食品健康证去哪里办 浏览:336
cf剧情故事在哪里 浏览:489
给伊朗美女带什么礼物 浏览:163
故事在哪个平台找 浏览:537
健康证上哪里拿 浏览:288
四大美女去哪里旅游啦 浏览:338
实体经济什么时候好 浏览:212
爱情公寓和还珠格格哪个好看 浏览:610
婚姻中被抛弃了怎么走出来 浏览:389
什么样的婚姻不可挽回杨澜 浏览:842
认不得哪个是小美女 浏览:629
新疆事业单位一般考什么科目 浏览:278
如何测算婚姻 浏览:315
美女玩手机信号怎么样 浏览:850
经济逆风凯怎么打赵云 浏览:210
王者荣耀经济是如何查看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