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生活中经济资源有哪些

生活中经济资源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26 09:11:06

Ⅰ 生活中那些属于国有经济,那些属于集体经济怎样区分具体事例~~

国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它由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等形式组成,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全民所有制经济包括矿藏、河流、国有森林、荒地、草原和其他陆海自然资源(中石油,中石化,华能,国家电网等),还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厂、农场、商店、铁路、邮电和银行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海南的农场,中铁,邮政,四大国有银行)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简称集体所有制)是由一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围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形式,记住是国有经济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A,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全国90%以上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是农业集体经济所生产的。B,地方政府组建的商业机构,工矿企业。比如运输公司,地方支柱企业。

Ⅱ 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有哪些

商场打折,“满300送300电子券”比“满300省300现金"能带来的营业收入会更好,但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许会因为买不到合适的索性不消费。

“经济”一词在4世纪初的东晋时期正式使用。“经济”一词是“经济状态”、“经济状态”、“援助世界”、“援助人民”、“经济援助人民”等词的组合和简化,寓意“治国安邦”。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献中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内涵,古名中有一句话叫“文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里经济就是经济的意思。

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创造、转化和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经济学。

根据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为了突出一个类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活动中,政治经济自发研究价值或经济法的法律从某个方面,而科学的法律经济学有意识地研究价值或从整个经济法。对称经济学是科学经济学。

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法;从对称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再生只是经济法的拓展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最优配置和再生背后的经济规律和经济本质,而不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再生水平。停留在资源优化配置和再生水平上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经济学。

Ⅲ 经济活动全部都有哪些举一些例子

"经济活动"英文对照:economic activity。所谓经济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与秩序之下,人类为了求生存而经由劳动过程或支付适当代价以取得及利用各种生活资料的一切活动。
简言之,经济活动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以劳力等“生产资料”换取商品和服务,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经济活动需要资源,特别是活动空间;而各活动的空间分布,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经济活动是以满足人的需求。
生产要素: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视土地、劳动及资本为三种生产要素。
例:
1.土地(Land):包含所有的天然资源。包括农、林、渔、牧、矿等一切自然资源,均称为土地。
2.劳动(Labor):包含劳心与劳力。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智力与体力以获得报酬的人员,均称为劳动。
3.资本(Capital):人类创造出的一种资源。指一切人造的生产工具,包括厂房建筑、机器设备与存货等,而非金融上的货币资金。
发展过程:
经济活动的发展,学者李士特以生产方式为标准,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渔猎时期
2.游牧时期
3.农业时期
4.农工业时期
5.农工商业时期
学者罗斯托则将经济成长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传统阶段
2.过渡阶段
3.起飞阶段
4.迈向成熟阶段
5.高度大量消费阶段
一、城市经济活动如下: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它服务的对象来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这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二、农业经济活动如下:
1、强烈的地域性
2、明显的阶段性
3、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资源主要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以上供参考。

Ⅳ 从经济学角度我们把资源分哪几类

从经济学角度我们把资源分四大类: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

其中,人力资源是最为活跃、涉及面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由于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经济学家称其为第一资源。

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整个自然界都是自然资源,它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各种矿物和能源等。

资本资源是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资本品包括机器、道路、计算机、铁锤、卡车、钢铁厂、汽车、洗衣机和建筑物。专业化的资本品积累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4)生活中经济资源有哪些扩展阅读:

1954年,着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在其名着《管理的实践》中,指出了管理的三个更为广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员和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在讨论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时,德鲁克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

德鲁克 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想表达传统人事所不能表达的意思。他认为,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拥有独特的"协调能力、融合能力、 判断力和想象力",它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开发利用,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德鲁克指出,经理们必须考虑人力资源 这一"特殊资产"。

Ⅳ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金融现象

生活中有以下4种常见的金融现象:
1、金融业的创新在日常老百姓生活的有社会财富的增加,工作岗位的增加,人民满意度增加;
2、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贷经济或金融经济。其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动导致物质流动,货币资本流动导致物质资源流动;
3、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现代经济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其显着特点之一是间接宏观调控。金融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已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几乎所有的现代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和资本的流动。
拓展资料:金融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金融产品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其中主要包括:会计、财务、投资学、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等等。
金融是一种交易活动,金融交易本身并未创造价值,那为什么在金融交易中就有赚钱的呢?按照陈志武先生的说法,金融交易是一种将未来收入变现的方式,也就是明天的钱今天来花。明天的钱花得多了,是否会造成通货膨胀.
简单地说金融交易的频繁程度就是反映一个地区、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繁荣能力的重要指标。
传统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货币资金的流通的学科。而现代的金融本质就是经营活动的资本化过程。
西方定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字典》,指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
黄金曾一度成为国际贸易中唯一的媒介。在易货经济时代,商人只能进行对口的交易,以物易物。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巨大制约。在金本位经济时代,价值与财富是以实物资产——黄金为依据和标准,这种客观的物理方法非常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稳发展。
然而,作为价值流通的载体,黄金不利的一面如搬运、携带、转换等不便的物理条件限制,使它又让位于更为灵活的纸币(货币)。
如今,货币经济不仅早已取代了原始的易货经济,而且覆盖了金本位经济。货币经济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经济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诸多麻烦和问题,如世界贸易不平衡、价值不统一、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等等。
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重要宏观因素之一,就是全球贸易失衡。
脱离金本位的初衷是想实现经济自由和稳定发展,然而却适得其反。在货币多样化的今天,现代金融中的含“金”量越来越少,但其内涵、作用及风险却越来越广,越来越大,并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的生活中。
如今,尽管金融中的含“金”量越来越少,但其作为价值的流动性却越来越强。金融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的“血脉”,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体的活动会带动血液的流动,同样,所有经济活动都会带动金融(资金和价值)的流动。离开了流通性,金融就变成“一潭死水”,价值就无法转换;价值无法转换,经济就无法运转;经济无法运转,新的价值也无法产生;新的价值无法产生,人类社会就无法发展。
反过来,金融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社会危机。这是不以人类意识为转移的客观金融规律。

Ⅵ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和经济有关

事实上,经济学并不神秘,就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经济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价值与价格问题。我们每天上街买东西,都会考虑这个东西值不值?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这件东西本身有它的价值;再有供求平衡问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东西就会卖不出去;而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就会出现抢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前些日子大葱卖到10元钱两棵,就是供应少,而需求大。
2个有趣的经济现象
1、打开冰箱时,为啥冷藏室会亮而冷冻室却不会亮?——“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只有当改后效益大于改进的成本时,才应该改进这个产品。
对于题目的问题,我们可以对比相关成本与效益。不管是在冷冻室还是在冷藏室,安一盏打开门就会自动亮的灯,成本差不多是一样的。这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固定成本”,在这里指的是,它不随你开关冰箱门次数的多寡而发生变化。从效益方面来看,冰箱里有一盏灯,你找东西更方便。由于大多数人打开冷藏室的次数比打开冷冻室的次数要多得多,因此显然,在冷藏室安装一盏灯的效益更大。所以,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那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冷藏室安灯就比在冷冻室安灯更划算。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门上要安装锁”,因为当时这种工业门都是有锁的,我们不会为了便利店而专门做一种不带锁的工业门。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还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简单来说,成功的产品设计就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两方面实现平衡。
2、为什么破旧的钱币总是被先花出去?——“劣币驱逐良币”原理
这种现象可类比经济学一个很着名的原理,“劣币驱逐良币”。目前,最通俗的解释是:当你的钱包里有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和一张破旧的百元钞票时,你总是倾向于把那张破旧的先花出去。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货币越来越破旧,新钱却没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钱包里,于是劣币驱逐了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原本是说:古时候,因为铸造货币工艺的差别很大,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的“良币”收藏起来,并试图将那些成色差的“劣币”转让给他人,这样市场上就同时流通着劣币和良币,且劣币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惩罚,如此循环,良币就会被驱逐出市场,质量差的货币反而在市场上流通了。

Ⅶ 资源都包括什么啊

资源,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的总称。

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

相关说明

社会资源同自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社会性。人类本身的生存、劳动、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实现的。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社会资源无一例外。社会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社会资源。

(2)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阅读全文

与生活中经济资源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幸福车行卖什么电动车 浏览:426
如何把故事做成书页 浏览:112
枇杷和琵琶之类的故事还有哪些 浏览:302
什么婚姻家庭篇 浏览:987
清远市食品健康证去哪里办 浏览:336
cf剧情故事在哪里 浏览:489
给伊朗美女带什么礼物 浏览:163
故事在哪个平台找 浏览:537
健康证上哪里拿 浏览:288
四大美女去哪里旅游啦 浏览:338
实体经济什么时候好 浏览:212
爱情公寓和还珠格格哪个好看 浏览:610
婚姻中被抛弃了怎么走出来 浏览:389
什么样的婚姻不可挽回杨澜 浏览:842
认不得哪个是小美女 浏览:629
新疆事业单位一般考什么科目 浏览:278
如何测算婚姻 浏览:315
美女玩手机信号怎么样 浏览:849
经济逆风凯怎么打赵云 浏览:210
王者荣耀经济是如何查看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