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乳源县哪个镇经济最好

乳源县哪个镇经济最好

发布时间:2022-09-26 05:37:34

A. 乳源哪里最好玩

从广州出发,以广清高速为此行的起点,我们的主线是广州、清远、连州、乳源、丹霞山、广州,同样是一个逆时针的圆圈。具体行车路线为:走广清高速到达清远,再走107国道到连州,从连州经323国道可以到达乳源,而从乳源到丹霞山,走京珠高速最为方便,再沿着京珠高速踏上返程,回到广州。

这一路程相对而言比较远一些,特别是如果前往乳源大峡谷,因此,时间最好在四天以上,三天的行程会略嫌紧张。而且,据刚去过的自驾车友介绍,从清远往连州方向的路况极其不理想,如果走惯了高速无法适应烂路的爱车同学,建议不走连州,不走107国道,直接从清远去乳源,而如果是有越野情结及条件的同学,则不妨大胆往前冲,那想必是大展拳脚的好地方。

行程亮点

清远--黄腾峡漂流、名将温泉,冰火两重天

清远在广东省内以两样最为闻名,漂流+温泉。而我们这一条路线,就从这个冰火两重天开始。

黄腾峡漂流的河道落差大,并保留了原始风貌,玩起来刺激过瘾。

被誉为“小九寨”的黄腾峡神秘峡谷漂流,水质一流、风景一流、空气一流,被旅游界人士锁定是目前中国最具吸引力、最刺激、最好玩的漂流。黄腾峡漂流全程勇猛漂4.8公里,天然猛士漂2.8公里,连接观景勇士漂2公里,河道总落差168米,最高落差12米,最长落差近百米。

黄腾峡漂流的特点:一、河道经专家精心设计,保留其原始风貌;二、河道落差大、多、长、刺激、动感;三、漂流水质清澈见底;四、峡谷烟雨弥漫,彩虹常见,更具神秘感受;五、漂流途中可观看壮丽瀑布,奇石险峰;六、漂流橡皮艇经改良设计,安全,舒适。

名将温泉有蕴藏丰富矿物质的优质温矿泉资源与负离子满载的“氧吧”,是近年来新建的又一个国足训练基地。名将最有特色的是温泉及按摩等放松设施。温泉池的水温科学地分为高中低档,使运动过后的人体并不至于受到突然的刺激,并能够在逐步适应的同时有效地得到放松。

据说有很多运动员会来这里,其中最受运动员青睐的是水力按摩温泉池。十几个天然温泉池里安装着和脚踝一样高的水管,将传统的被动水疗变成主动,在享受温泉泡脚的同时,还会有不同的水压将温热的泉水喷射到运动员的脚踝,酸胀即时就会得到缓解。名将基地还特别聘任了多名中医按摩医师,以专业的手法帮助运动员减轻肌肉疲劳,辅助治疗运动伤害。应当说,这里的运动恢复功能在全国的体育基地中是独一无二的。

玩法

在清远一定要停留一个晚上,首先,在吃完声名远播的清远鸡后,前往黄腾峡漂流而晚上则入住名将体育俱乐部,泡泡温泉舒缓下午漂流的劳累。

玩漂流有三种选择:喜欢刺激又经得起挑战的可以选择从最顶端的第一个起点漂流,这样你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会让你提心吊胆的机会。如果担心心脏承受不了,可以从第二个起点出发,不会过分刺激。离终点最近的第三个起点,最适合只想休闲泛舟的人士。

连州--船游地下河,看大自然鬼斧神工

连州地下河位于连州市北面东陂镇辖区内,它隐藏在山势雄峻的溶洞中。

连州地下河溶洞,上下共分三层,全长1860米,最高处47.8米,最宽处53.6米,一二层为陆地旱层,第三层为地下河水路。水陆兼备是整个洞穴的一大特点。整个地下河贯穿四座山头底部,全长3000多米,河长1500米。洞内曲折蜿蜒,石钟乳、石笋形态各异,三步一景。河面时宽时窄,一叶轻舟,穿峡而过,风光旖旎。洞中钟乳石林立,有动物世界、龙鳄相斗、金鸡报晓等百余个景点。

玩法

玩地下河溶洞,最佳玩法自然是乘小舟观览地下河。这段长达1500米的地下河穿越四座山头,形成三个峡谷。在灯光的映衬下,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形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形象:老寿星、韩信点兵、望夫石、猴子山、万家灯火等。

乳源--乳源峡谷探险,山水画廊巧夺天工

乳源大峡谷位于乳源县西南68公里的大布镇,峡谷长达15公里,谷深300多米,属石英砂岩。峡谷顶部地势平缓,一溪从谷始端的梯级样的崖层飞流直下200多米的谷底,形成气势磅礴的埕头瀑布。

峡谷里景观比比皆是:骆驼峰、金龟岩、双狮拜客、灵龟贺寿、石猴迎宾、送财童子、仙人伞柄、虎跳岩等,还有一条坡度达50度斜角的1386级石阶的“通天梯”可达谷底。

玩法

汽车可一直开到大峡谷入口处,可选择步行下到谷底,在另一端有缆车回到谷顶。需要提醒的是,缆车站并不是大峡谷的尽头。经过缆车站,再前行还有一番天地。因为多数游客都以缆车站为终点,所以你会发现这一段也许更有观赏价值。而沿栈道步行回入口处可以从另一方向俯瞰大峡谷。

必须注意两点:1.无专业人士陪同,勿要徒步游览;体弱者最好选择观光梯至谷底,沿“天梯”而上。2.谷底温度较低,若要步行游览大峡谷,需备好衣物,一定要穿防滑鞋;最好带少量饮食,以便饥渴时补给。

丹霞山--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广东一丹霞

韶关的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无数奇岩美洞隐藏于山中,景色相当奇丽。因而,有人曾说过这样过誉的话:“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广东一丹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地质学者来这里考察,认为这种红砂地形以丹霞山最为典型,便把同类的地形命名为“丹霞地形”。在国内外都有“丹霞地形”,但都不及丹霞山典型、奇特、范围之广。所以丹霞山在这方面堪称世界第一。

玩法

丹霞山的上层景区有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长老峰上建有一座“御风亭”,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在亭上可看到周围的僧帽峰、望郎归、蜡烛峰、玉女拦江、云海等胜景。

中层景区以别传寺为主要景点,从这里到通天峡,两旁岩石像合掌一般,游人必须小心翼翼,手扶铁索,碎步而上。

下层景区主要有锦岩洞天胜景。在天然岩洞内有观音殿、大雄宝殿,在洞中还可看到马尾泉、鲤鱼跳龙门等景观。这里有一块很着名的“龙鳞片石”,随四季的更换而变换颜色。下层景区要钻隧道、穿石隙,较为刺激

B. 韶关乳源以前叫什么名字

1、乳源简介编辑本段
面 积: 2227平方千米
人 口: 20.5万人
代 码: 440232
邮 编: 512700
驻 地: 乳城镇
拼 音: Ruyuan Yaozu Zixian
区 号: 0751
车 牌: 粤F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31千米处,东邻武江区,西连阳山县,南毗英德市,北与乐昌市接壤,西北角与湖南宜章县相依。全县总面积2227平方千米,总人口20.5万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16.5万;瑶族人口2.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2.2%。
地处中亚热带山地,溶蚀高原地貌显着,多峡谷,境内森林、水力、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2、乳源 基本概况编辑本段乳源位于南岭山脉南麓,贯穿弧形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西部峰峦环峙,属高山地带,溶蚀高原地貌显着,是韶关市主要石灰岩地区之一。东北部属丘陵地带,河流两岸地势平缓。县境1000米以上山峰102座,主要山体有北部呈东西走向的头寨山、南部东西横亘大东山、北部瑶山主峰狗尾嶂,与湖南省宜章县和广东省阳山县交界的石坑崆主峰1902米,是广东省境内最高峰。主要河流有由乐昌流入县境东北角,经桂头镇流向韶关的武江河;发源于县境西北与阳山交界的丫叉顶,由西向东流入南水水库,穿过县城,汇入北江的乳江河(又称南水河);发源于县境西北面与湖南省宜章县交界的猛坑石东麓,由西北向东南经大坪、大桥、必背、桂头流入武江的杨溪河;发源于天井山北麓的蚁岩,由北向南流经洛阳、大布汇入英德市的大潭河。全县总人口20.37万人,其中瑶族人口2.3万人,占11.3%;大桥、洛阳、大布3个石灰岩山区镇人口5.95万人;瑶族聚居地必背、游溪、东坪3个镇人口2.82万人;乳城、一六、桂头3个平原镇人口11.2万人。全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间气候悬殊,东南部平原和丘陵区全年平均气温19℃—20℃,西部山区全年气温16℃—17℃,北部高山地带全年平均气温为15℃。降雨量东南部及西部山区偏多,全年平均有2000毫米以上;南部和北部降雨量偏少,全年降雨量平均1400—1500毫米。无霜期308天,四季明显,昼夜温差大。乳源境内水力、森林、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开发蕴藏量达56.25万千瓦。现已探明矿产有27种,主要有锑、花岗石、石灰石、钾长石、重稀土等,其中石灰石储量100亿吨,花岗石25.亿吨,钾长石1.2亿吨。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仅兽类就有100多种,其中有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华南虎、云豹、黄腹角雉、黑鹿、蟒蛇和二类的短尾猴、黑熊、大灵猫、苏门羚、穿山甲等共16种。县境北缘的青溪洞珍贵动物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十大自然保护区之一。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具有高等植物178科,611属,1158种,其中乔木树种73科181属473种,占广东大陆树种的80%,国家保护的25种,占全国67种的37%,有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伯乐树、福建柏、长苞铁彬、观光木、广东松等以及药用植物资源207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1%,活立木蓄积量达534万立方米。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国内罕见、景色神奇,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的广东乳源大峡谷;有全国重点寺观,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千年古刹云门寺;有风光旖旎,民风淳朴,瑶族风情令人陶醉的必背瑶寨;有海拔1902米岭南第一高峰的石坑崆和拥有10多万亩原始森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有常年碧波荡漾,水面面积达5.5万亩的南水湖;有地貌奇特、人迹罕见的地下森林“通天箩”;有巧夺天工的仙人桥和中国最大的旅游观光和养殖一体的鸵鸟养殖场等生态旅游景区;县城附近还有国公岩、白石岩、双峰山等景观和温泉度假区等。乳源交通便利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6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65.7公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县境60公里,并在县城、东坪镇南水湖和大桥镇设有3个进出口,2.5小时可直达广州。国道323线和省道248、249、250、258线贯穿县境。县城至9个镇公路已全部实现硬底化;100%的村委会通公路,其中硬底化率达73%。距乳源38公里的韶关市直通车到达香港行程5个多小时。全县各种等级公路与乡村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距县城35公里的北江货运码头可直通抵达港澳。京广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武广客运专线铁路途经县境东北部。县城距新建的韶关火车站30公里,客运专线建成后1小时可达广州,4小时可至武汉,是粤北韶关地区交通条件最好的县。乳源通讯畅顺,全县城乡已实现电话交换传输数字化,开通了数字移动电话等业务,通讯信号已覆盖全县90%以上的地域。目前,全县程控电话总容量达6.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0000多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18700多户;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县9个镇,用户近10000户,小灵通用户8000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5.5部。乳源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坚持依法治县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二是积极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兴建了乳源高级中学。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高考上线率达92.6%。三是积极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多项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的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四是大力发展民族体育事业,乳源瑶族龙舟队1999年代表广东省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夺得4枚金牌、2枚银牌,实现了广东省在全国民运会竞技项目奖牌“零”的突破;2002年,代表广东省参加浙江嘉兴南湖国际龙舟邀请赛,包揽了3枚金牌;2003年代表广东省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夺得了5枚金牌1枚银牌。另外,乳源卫生、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全县9个镇100%建有文化中心,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5%,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了政通人和、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1999年,乳源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同年,夺得了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大禹杯”;2003年,乳源被评为“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2005年,乳源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乳源,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被誉为“粤北瑶山的一颗明珠”,正成为国内外、港澳台等社会人士投资置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保健的首选之地。
3、乳源经济概况编辑本段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构筑优势,不断探索乳源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按照“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和“绿色乳源”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资源开发和招商引资为主要突破口,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积极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经济建设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连续多年居韶关市各县(市)前列,提前二年完成“十五”计划的预期目标,经济总量五年实现翻一番。200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同比增长17.5%,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64.5%,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增长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11万元,增长10%。近年,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乳源的县域经济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一是经济结构实现了以工业为主导地位的重大突破,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过渡转变,开始进入工业代的时代,第二产业比重占经济总量的67%,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二是工业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县380座、装机容量为52.6万千瓦的小水电站构成了水电优势产业。乳源东阳光高科技园是全国最大的光箔、亲水箔和大电容器产品的生产基地,2004年公司产值20亿元;三是招商引资强力拉动经济发展。全县现有招商引资项目127个,引进资金累计35亿元,2004年外资民营企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5.9%,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乳源充分发挥水电、旅游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成为韶关市外商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一片热土,并创造了以招商引资发展振兴工业的乳源发展模式;四是绿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2002年8月在全国首个提出建设绿色食品示范县的构想,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思路,已建成8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巴西果王汁等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的标志认证,是广东省绿色食品认证项目最多的县;五是开发旅游资源,主动融入韶关大旅游圈,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以开发大峡谷为龙头,突出高山、峡谷、瑶家源这个主题,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2004年来乳源的旅游人数达55万人次,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3%。2002年,该县利用山区特有的生态环境优势,根据国内外食品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思路,并编制了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规划。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目前全县已建立蔬菜、笋竹、巴西果、香蕉李、三角鲂、茶叶等8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遍布全县9个镇,总面积7.1万亩,约占全县农业生产用地的30%。三年共培育发展绿色食品企业18家,其中,生产、经营绿色食品的企业12家、加工绿色食品的企业3家、专门营销绿色食品的企业3家。通过推行绿色生产和标准化生产,该县的大峡谷牌还原笋、生菜、结球甘蓝、辣椒、荷兰豆、菜心、香蕉李、瑶山白毫茶,源雾山牌玫瑰茶,银源牌三角鲂,绿鲜冠牌巴西果王汁和高盛牌西洋菜、芥兰、白菜、菜心等15个农产品相继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年产量达2.63万吨,年产值约1.12亿元。绿色食品企业辐射带动农户10624户,其中紧密型农户占30%以上。2004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的农户户均增收2032多元。
4、行政区划编辑本段乳源瑶族自治县辖9个镇:乳城镇、一六镇、桂头镇、洛阳镇、大布镇、大桥镇、东坪镇、游溪镇、必背镇。共有115个村(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乳城镇。
5、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置乳源县。因县北丰岗岭溶洞产钟乳,穴中有源泉流而得名。
建县前
乳源,秦属南海郡,汉属桂阳郡,三国吴属始兴郡,唐属韶州。
南宋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划曲江西境乳源乡4里,崇信乡8里;乐昌南境新兴(依化)乡3里,共3乡15里设置乳源县,隶属广南东路韶州。
元代
乳源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
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广东布政司韶州府。
清代
清属广东省韶州府,光绪年间属南韶东道韶州府。
民国
民国3年(1914年)属南韶连道,民国8年属南韶连道韶州府,民国35年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9日,乳源解放,属广东北江行政公署(后改称粤北行政公署)。1952年3月,乳源与曲江合并曲江乳源县。1953年5月,土地改革运动结束后,恢复乳源县建制。1958年12月,乳源县撤销,合并韶关市,县地为韶关市郊区。
1963年10月,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先后属韶关专员公署,韶关地区革委会、韶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韶关地区与韶关市合并,乳源属韶关市。
2000年,乳源瑶族自治县辖15个镇、2个乡:乳城镇、红云镇、必背镇、桂头镇、附城镇、洛阳镇、柳坑镇、游溪镇、一六镇、大布镇、大桥镇、东坪镇、古母水镇、龙南镇、大坪乡、杨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7894人,其中:乳城镇 32355人、附城镇 9359人、侯公渡镇 20856人、一六镇 13620人、桂头镇 22121人、龙南镇 3253人、洛阳镇 4723人、古母水镇 3294人、大布镇 9662人、大桥镇 17200人、红云镇 10303人、东坪镇 5448人、游溪镇 1430人、必背镇 4936人、柳坑镇 5223人、杨溪乡 5839人、大坪乡 3602人、乳阳林业局虚拟镇 1875人、天井山林场虚拟镇 1596人、方洞林场虚拟乡 1199人。
2002年,乳源瑶族自治县辖15个镇(乳城 必背 桂头 一六 大布 大桥 游溪 附城 龙南 洛阳 红云 柳坑 东坪 侯公渡 古母水)、2个乡(杨溪 大坪),106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
2005年4月26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5]21号)批准撤销乳源县侯公渡镇,并入乳城镇;撤销古母水镇,并入洛阳镇;撤销龙南镇,并入东坪镇;撤销红云镇,并入大桥镇;撤销柳坑镇,并入游溪镇;从桂头镇划出方洞村委会并入必背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乳源瑶族自治县辖9个镇(乳城、必背、桂头、一六、大布、大桥、游溪、洛阳、东坪)。
6、“乳源”县名的由来编辑本段
乳源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建县。何为乳源?因清溪秀壁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石钟乳丛生的洞穴,也叫乳宝。石钟乳,石,指石英石、紫英石、赤石脂之类。古代用上述诸石制成药物,统称乳石。查中华民国四年十月出版的《辞源》:石钟乳,泉水含酸石灰,由岩隙下滴,其石灰质日久凝积,累累下垂,状如钟之乳,故名三石钟乳,或单称钟乳。广东省乳源县乳岩最着,每年要收钟乳作贡品进贡朝廷。昔人或以为药,颇珍视之。《后汉书•邓后传》后梦抖天,即浮生暂寄梦中梦,当事如闻风里风。言下志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若有钟乳状,乃仰嗽饮之。历任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吏府的庚信(513-581年),因他是文学家,在《庚子山集•三秦》和《赵王隐士诗》是这样写的:“洞风吹户里,石乳滴窗前”。唐朝高季辅传曰:“帝赐钟乳一剂,而进药石之言,朕以药石相报”。查阅《宋史•食货志》,悉宋时茶分二类:片茶,散茶。片茶分龙、凤、石乳、白乳之类十二等。石乳,至遵中造。
乳源地域辽阔,山高林密,河溪众多。民间有歌谣:双龙出武布深山,大小花容仙厥南,上下洲塘去溪竹,黄牛蹬打古辽湾。地势西北高,为多山中之古灰岩山地,蚀落高原,地乳显着。多岩溶漏斗,其状如俯卧之乳房,乳水滴水上岩如雪霜,潺潺水流至此,往往不知所终。乳岩之水,味甘性温,酿酒或沏茶尤为佳宜。
此产乳之洞,非一处也,乃有多处,其产量也众。自西汉王朝至明朝逾千年间,年年都要乳源县进贡乳石,故名“乳源”。

C. 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地理

乳源县地处山区,幅员辽阔,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1992年全县进行的土地详查,全县总面积(含水面)达2226.92平方公里,折合334万亩,按1992年全县人口18.77万人平均,人均拥有土地资源17.8亩。高于同期全省、全韶关市人均土地资源的拥有量。
一、耕地
全县耕地面积共计35.2万亩,其中水田22万亩,旱地12万亩,人均耕地1.8亩。1994年以来,由于人口、经济发展,公路建设等占用耕地较多,至2003年末,全县耕地总面积缩小到15.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只剩0.76亩。
二、林地
林地是乳源面积最大的土地资源。全县林地总面积共计269.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0.6%,人均拥有林地面积14.35亩。由于人口、经济发展,各项建设征用等方面的原因,到2003年末,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减少到224.1万亩,人均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1.1亩。
三、牧草地
1992年全县拥有牧草地1.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58%。到2003年,全县拥有的牧草地下降到不足1万亩,人均拥有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四、园地
园地指已经种植各种经济类作物或林木的土地,主要包括各种果园、菜园、桑园等。1992年,全县详查实有园地面积0.9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29%,其中果园0.52万亩、菜园0.26万亩、桑园0.08万亩。至2003年,园地面积有了较大发展,但统计显示果、桑、菜等面积低于详查数,原因是部分园地与林地面积混在一起,计入了经济林面积。
五、城乡建设用地
1992年全县拥有居民点、交通、水利、工矿等建设用地14.1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3%,人均拥有建设用地0.75亩。至2003年,随人口发展、经济开发、交通建设的发展,人均拥有建设用地仅剩0.23亩。
六、水域用地
1992年土地详查统计,全县包括河流、水库、坑塘等用地面积共计8.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63%,其中河流水面1.41万亩,水库4.82万亩,坑塘水面0.90万亩,其他水域用地面积1.68万亩。1996年以来,随小水电的迅速发展,水域面积有所增加,到2003年,全县水域面积增加到9.4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2%,增加部分主要为水库面积,共增加0.63万亩。
七、未利用土地
1992年全县未利用土地资源共计21.0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人均占有未开发利用土地资源1.12亩。这些未开发利用的土地中,荒草地8.72万亩;裸土地1.29万亩;裸岩石砾地10.85万亩。 植物资源
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对境内野生植物资源的普查资料统计及南岭中亚热带植物保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省属国营天井山林场、五指山林场的最新资料综合,全县有各种野生植物共计216科946属2572种,其中蕨类植物43科100属211种;裸子植物9科22属32种;被子植物164科824属2329种,约占广东省已查明野生维管束植物总数的36%。
动物资源
(一)种类
乳源的动物资源与植物资源一样丰富多彩。据广东省物种最集中的陆地区域之一,国营天井山林场、五指山林场的相关资料表明,乳源这块以两个林场共7.4万亩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中生长着多达1500种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中较大的野生动物共计700多种,其中,陆栖兽类共25科8目86种,两栖类33种,鸟类217种,鱼类33种,蝶类共11科310多种。其他较小的野生昆虫类超过1100种。
(二)主要品种
列入国家珍稀濒危和一、二、三级重点保护的品种达83个。其中:一级保护品种有:华南虎、云豹、山瑞、黄腹角雉、黑鹿、蟒蛇等。二级保护品种有:短尾猴、黑熊、穿山甲、白鹇、鸦鹃、原鸡、梅花鹿、水鹿、青羊、东南毛冠鹿、苏门羚、金猫、灵猫、麝香、猫头鹰等。其他动物有黄猄、野猪、狐、野子猁、兔子、芒鼠、松鼠、蝮蛇、银环蛇、蜥蜴、乌龟、水鸭、燕子等等。 乳源县境内矿产资源具有品种比较齐全、埋藏浅、分布广,但藏量少、纯度相对较低等特点。共发现有28种,矿床69处,矿化点25个,其中锰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大布和洛阳等两个乡镇新发现的一个矿种。
一、品种
到2003年底止,乳源发现的矿产资源品种共计28个,主要为铁、铜、铅、锌、钨、锡、铋、锑、汞、金、稀土(钇族)、钽铌、锗、铀、烟煤、无烟煤、泥炭土、耐火黏土、硅、萤石、水晶、硫、磷、重晶石、锰等。
二、储量
已探明储量的矿种主要有铁220万吨,铜0.36万吨、钨1.2万吨、锡2.9万吨、铋0.34万吨、锑5万吨、汞0.01万吨、稀土0.3万吨、硅石0.05万吨、黄铁矿16.2万吨、重晶石9.7万吨、烟煤248.3万吨、无烟煤78.3万吨。
三、矿床、矿点
铁矿(含褐铁、磁铁、赤铁、黄铁)共有矿床19处,铜矿床4处,铅锌矿点5个,钨(含白钨)矿矿床33处,锡矿矿床12处,铋矿点6个,矿化点1个;锑矿点5个,矿化点6个,汞矿矿床1个,矿点2个。其他稀有金属、非金属矿没有具体统计数。

D. 谁能详细的告诉我近年广东韶关市翁源县在广东的县和县级市里面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

排名广东的县和县级市里面生产总值(万元)倒数第九,人平均倒数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全省最差!问题在于交通落后,政策扶持不足。到2012年,全省只有翁源县城不通高速了!
翁源虽然是全省最有名的贫困县,到2010年新录用的公务员工资还不到1000元,参加工作5年内的公务员实领也不到1000元,你说现在珠三角公务员工资是多少?翁源的公务员工资还不如在珠三角看门、扫地人员的工资!但是,但是,从1992年开始,翁源再也没有接受到特贫困县的待遇。而生产总值和人均总值排在翁源之前的一些县,一直都享受着特贫困县的待遇。
你说,交通最落后,政策扶持又不足,翁源经济发展水平排名不是最后,就是“第一”。

E.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有那些镇

必背镇 大桥镇 洛阳镇 桂头镇 东坪镇 其他不晓得

F. 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经济

2014年乳源县地区生产总值64.1亿元,增长1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增长15.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4183元,增长9.8%。2014年在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获得第一名。2014年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10.86亿元,增长7.1%,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三。
五大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
六大工程:“生态保护、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工程。 乳源是广东北部山区的一个农业县。建国前,农民无地或少地,缺乏耕畜和农具,特别是瑶区,山多田少,田块窄小而分散,瑶民只得在开耕和收获季节牵牛背锅到数十里外的田寮安营“吊耕”,匆匆而去,急急而回。因而,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生活拮据。
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16820吨,亩产62.5公斤,人平生产粮食仅204公斤,而粮食占有量极为悬殊。农民终年辛劳,在交付地租赋税后,所剩无几。“放下禾镰无米煮,三荒四月卖青苗”,“半年糠菜半年粮,番薯芋头捱过冬”的民谣,就是当年农民生活的写照。
建国初,通过开展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兴修水利,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粮食年年增产,1957年的总产和亩产,分别比1949年增长88.7%和64.8%。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搞“大跃进”,生产力遭到破坏,1960年,粮食总产比1957年下降21.6%,使农民生活处于困境。
1961年后,农村体制下放,1962年,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粮食生产逐年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粮食总产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57年增长12.9%,1966~1970年,农业生产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粮食总产量没有一年能达到1965年的水平,其中1966年比1965年减产18.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农村体制,在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分户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和调整生产结构,农村涌现一批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1984年,在原生产队和生产大队,建立起地域性合作经济组织,即经济合作社和经济合作联社,体制和经营形式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9年,种植业产值比1978年增长38%,其中粮食总产增长28.5%(比1965年增长79%),油料、黄豆、蔬菜的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乳源从1981年起开始全面铺开以单家独户承包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各种责任山、自留山等土地、山林权属得到落实,农业经济活力开始呈现出来。
1986年,乳源提出“五年消灭荒山、七年绿化乳源”的奋斗目标,全县狠抓以造林种果和改造中低产田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大力发展以“水果、蚕桑、茶叶”为主体的“小五园”经济,全县农、林、牧、副、渔和乡镇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步进行了转型。农村经济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单一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过渡到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从零星分散的小而全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向基地化、社会化、商品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1989年,全县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万亩,占当年耕地总面积的63.3%,比1986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6万千瓦,比1986年增长18.8%;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从8513万元提高到1.86亿元,增长1.01倍;农业商品率由1986年的39%提高到43%;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73%;粮食总产量于1988年达到7.2万多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水果、蚕桑、黄烟、甘蔗、油料、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和产量连年增加。“七五”期间全县累计共造林58.2万亩,使90%以上的宜林荒山基本上种上了树,绿化率明显提高,“封、管、造”政策实施的结果使全县林业生产开始扭转80年代初森林砍伐量超过林木生长量的被动局面,进入了良性循环发展期;畜牧、水产产量年均递增8%以上;乡镇企业由1986年的2118个发展到3129个,从业人员由6296人发展到1.28万人,增长1倍多,总收入年均递增54.4%,乡镇企业开始由平稳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贫困地区,特别是七个石灰岩乡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的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初步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林、牧、副、渔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着增强,农村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
2014年乳源县继续以新一轮扶贫“双到”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统筹农业农村工作。积极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对农作物布局的规划调整引导,积极培育壮大绿色、特色农业产业带长廊和休闲产业基地建立,并强化农资、农产品市场监管和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农林畜渔业的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经统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3.9%;林业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5.6%;畜牧业产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渔业产值0.21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全年谷物播种面积 15.1万亩,比上年增长2.8%;谷物总产量 5.17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稻谷总产4.79万吨,比上年增长5.4%。
畜牧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猪出栏量比上年增长3.6%,生猪年末存栏量比上年下降4.4%;猪、家禽等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5%。
渔业平稳增长。年末水产品产量 2456吨,比上年增长4.6%。 从1986年起,乳源开始全面实施工业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并依次进行了计划、价格、流通、财税、金融、外贸、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改革,从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多渠道筹措资金,着重加强了交通、能源(尤其是水电)、邮电通讯和原材料、出口创汇以及人民生活急需的生产项目的建设。先后建成了锡冶炼、锑冶炼、稀土材料、大东山稀土矿等新生产项目,对食品饮料总厂、水泥厂、农机厂等一批老企业进行了扩建、改造,增强了发展后劲。
“七五”期间的1987—1989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9431万元,新增固定资产7704万元。全县发电总量、水泥、矿产品、机制纸、松香、原煤等主要工业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锑粉、稀土、硅铁等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猕猴桃软糖、金银花饮料等分别荣获省、市优质产品奖;锡锭、条纹包装纸、超细锑白粉等产品填补了韶关市工业产品空白。全县交通、邮电、能源、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到1989年底,全县邮路长度、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564公里和533公里;县属小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99万千瓦,比1986年增长16.3%;全县居民住宅竣工面积达20.9万平方米;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7%,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10.9%,其中县属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12.2%;国民收入年均递增6.4%;县属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14万元。
2014年,乳源县各部门通力配合,大力服务企业,积极挖掘新增产能,采取一系列措施,扭转了前半年工业一直处于不利的态势,收官阶段取得了较好成效。经统计,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在规上工业中,制造业产值增长18%,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下降2.02%。规上工业产品销售率 96.1%,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增加值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七五”期间乳源从增加总量、保持有效供给、稳定市场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商业、供销、粮食等部门的流通主渠道作用以及集体、个体商业的补充作用,加强工商、物价、标准计量等部门的管理监督,有效促进市场的繁荣稳定。
1989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01亿元,比1986年增长1.14倍;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856万元,增长1.21倍。在搞活流通的同时,积极采取促产培财、强化税收征管、紧缩财政支出,严格控制集团购买力等政策措施,以中国人民银行乳源支行为中心严格贯彻治理、整顿方针、积极加强存贷款监管,稳定货币、稳定金融秩序、发挥信贷杠杆的有效作用,使全县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
198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115万元,比1986年增长68%;全县银行存款余额达8135万元,比1986年增长6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878万元,比1986年增长1.1倍;各项银行贷款余额1.37亿元,比1986年增长58.2%;1987—1989年全县外贸收购总值累计1876万美元,对外签订利用各种外资合同12宗,实际利用外资115万美元。
1989年底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三来一补”企业6户,“三资”企业2户。全县职工人数1.67万人,全县职工年人均工资220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1元,比1986年分别增长46.4%和38.8%。
2014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5亿元,增长12.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亿元,增长9.6%。按地域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2014年1-11月,外贸出口总值10982万美元,同比下降4.8%;外贸进口总值171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4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2%。
旅游业平稳向前发展,2014年旅游业加强节庆与营销推广工作,创新营销策略,做好对旅游企业指导与服务,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及基础设施配套,维护旅游市场稳定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1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旅游收入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

G. 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区划

1990年,乳源县辖18个乡镇(场),107个管理区,5个居民委员会,1094个村民委员会。全县行政区域面积2125.5平方公里,总人口3.65万户18.26万人。
1993年,根据全省社会发展需要,乳源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全县开展撤乡建镇工作。将附城、红云、古母水、洛阳、龙南、柳坑、东坪、游溪等8个乡撤销,改为镇级建制。工作完成后,全县镇建制由原7个镇,增加到15个镇,大坪、杨溪两个乡因条件不具备,仍保留乡行政建制,至此全县共有15个镇,2个乡和一个乡级林场。
2003年,乳源县辖14个镇,106个村民委员会,17个居民委员会,1107个自然村,1093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2227平方公里、人口20.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29万人。
2011年,全县辖乳城镇、桂头镇、大桥镇、大布镇、洛阳镇、一六镇、必背镇、游溪镇、东坪镇等9个镇。共102个村委会,13个社区居委会,1183个村(居)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2299平方公里。

H. 韶关乳源侯公渡为什么要叫侯公渡

古时该地方有河无桥,有一渡口,艄公姓侯,因此得名为侯公渡。2000年,侯公渡镇人口为20856人,2005年4月26日,广东省民政厅将侯公渡镇并入乳城镇。乳城镇为乳源县城所在地,是省政府确定的268个中心城镇之一,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全镇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总人口6.71万,其中常住人口5.91万,流动人口0.8万。

I. 谁知道韶关市乳源县有几个镇 分别是哪几个

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辖9个镇:乳城镇、一六镇、桂头镇、洛阳镇、大布镇、大桥镇、东坪镇、游溪镇、必背镇。共有115个村(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乳城镇。希望采纳

J. 乳源哪个镇又山又穷

目前比较贫穷的镇是必背镇,其实乳源县是贫困县,发展都比较落后,所以乡镇的发展也比较慢。地处偏僻的就有必背镇和大布镇。

阅读全文

与乳源县哪个镇经济最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惠健康保每一年保费是多少 浏览:597
带爱情的成语有哪些 浏览:881
如何让故事戏剧化 浏览:627
事业单位换岗职称怎么办 浏览:882
如何看待老城经济发展 浏览:244
幸福车行卖什么电动车 浏览:427
如何把故事做成书页 浏览:113
枇杷和琵琶之类的故事还有哪些 浏览:303
什么婚姻家庭篇 浏览:987
清远市食品健康证去哪里办 浏览:336
cf剧情故事在哪里 浏览:489
给伊朗美女带什么礼物 浏览:163
故事在哪个平台找 浏览:537
健康证上哪里拿 浏览:289
四大美女去哪里旅游啦 浏览:338
实体经济什么时候好 浏览:213
爱情公寓和还珠格格哪个好看 浏览:610
婚姻中被抛弃了怎么走出来 浏览:390
什么样的婚姻不可挽回杨澜 浏览:842
认不得哪个是小美女 浏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