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有多少个经济特区
截止2017年4月,中国一共有7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
1979年7月,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
B. 中国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中国经济特区目前有7个,分别是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广东省汕头经济特区、海南省海南经济特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经济特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
1、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
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
2、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
珠海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珠海于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8月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3、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
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10月批准设立,面积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后,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逐步实行了自由港某些政策。
4、广东省汕头经济特区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中国七大经济特区中,最早成立经济特区的4个城市之一,全国着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的中心,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
5、海南省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七个经济特区中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的范围为海南本岛。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经济特区
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端口;还是新疆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及传统经济的特色和精华。2010年,喀什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经济特区。
7、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
2010年5月,中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喀什、霍尔果斯两座西北边陲小城定为经济特区,一年来,两座小城紧紧依托沿海地区及内地先进生产力要素,广泛集聚优势,加快超常规发展,力争早日形成面向东亚、南亚、西亚、中亚乃至欧洲的核心发展区。
C. 中国现在有几个经济特区,几个自贸区
1、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2、自由贸易园区中国拥有数量21个: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3个自贸区。广东自贸区涵盖三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天津自贸区涵盖三片区: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片区。
福建自贸区涵盖三片区:福州片区、厦门片区、平潭片区。
上海涵盖七片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7个自贸区。新设的7个自贸区,代表着中国自贸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将继续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
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D. 中国有几个经济特区
中国的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厦门、珠海、汕头。下面,我就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这几座城市。
最后是汕头。汕头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誉,也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粤东中心城市,是潮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也是着名的侨乡。汕头这座城市地处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水资源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汕头的矿产资源也很多,还拥有着强劲的风力资源,南澳岛是全国三大风力发电场之一。
总而言之,以上四座城市就是中国的四大经济特区。
E. 中国有多少个经济区
中国有八大经济区。。。
中国八大经济区简介
东北地区:
范围: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面积人口: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
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
面积人口: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着。
-东部沿海地区:
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面积人口: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南部沿海地区:
范围: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面积人口: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黄河中游地区:
范围: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
面积人口: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长江中游地区:
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面积人口: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西南地区:
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
面积人口: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大西北地区:
范围: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
面积人口: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北部湾算地区性的经济区。。。
最近一个与广西有关的特定词汇,频频出现在国内外媒体上,那就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有了这个经济区,有了中国与东盟的紧密合作,沉寂了千万年的北部湾风生水起。
F. 中国有哪六个经济特区
截至2019年6月,中国有7个经济特区。
7个经济特区分别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霍尔果斯、喀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6)我国多少个经济区扩展阅读: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G. 谁知道现在中国有几个经济特区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
确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
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大都位于沿海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
(7)我国多少个经济区扩展阅读: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今年是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
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与经验,对于促进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H. 我国的经济区有哪些
我国七大经济区介绍:
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坐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
①区域优势。一是明显的区位优势,该区地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沿海对外开放的中北段,又处东北亚中心,为该区带来极强的经济辐射潜力;二是明显的人才优势,这里科技、教育水平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理想的地区之一;三是交通优势,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交通网络和独特的港群(大连、营口、唐山、天津、黄骅、烟台、威海、青岛等港口),沈大、京津、济青、京石、太旧、济德等高速公路,也将使该区有希望最先在中国建成区域性高速公路网地区;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石油、铁矿、煤炭、海洋资源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
②专门化部门。该区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石油、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钢铁、机械、电子、轻纺及棉花、水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今后除发挥现有工业潜力之外,宜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大力发展微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在农业开发上集中力量建设河北、山东的粮棉果和海水捕捞与养殖基地,加快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
①区域特点。东北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居突出地位。这里资源丰富而且地域组合条件好,石油铁矿、煤炭及粮食、甜菜、原木、畜产品均在全国占较大比重,水资源在我国北方也属丰裕。拥有比较发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
②专门化部门。东北区是以石油化工、钢铁、矿冶机电设备、汽车制造、森林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粮食、原木、甜菜、畜牧产品的重要基地。今后的方向除了加速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外,充分利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部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面积约33×104平方千米,人口1.68亿。
①区域特点。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核心区,这里矿产资源不足,但农业发展水平和商业化程度较高,水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借助长江和江河湖海相通的优势,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的综合经济区。该区在科技文化水平、内外贸易的发达程度上都居全国领先地位。
②专门化部门。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制造业为主体,重化工业比较发达,汽车、钢铁、石化等产值占全国同类行业的1/3~1/2;沿江地区以纺织、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区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是全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基地。今后的方向宜积极开拓光导纤维、激光、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新技术,重点发展微电子、汽车、造船、发电设备、通讯设备、仪器仪表、乙烯及后续加工材料和深加工、轻纺产品等,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之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中心与金融、贸易、信息中心。
4.中部五省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面积87.12×104平方千米,人口3.13亿。
①区域特点。地处中国中部地带中段,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的过渡带和上海、连云港、广州三个对外开放“窗口”的连接地带。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色金属、水能、铁、非金属等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和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②专门化部门。该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水稻、棉花、淡水产品、油菜籽等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部门已成体系,今后的重点是以大运量、高耗水工业为主体,建立由冶金、纺织、汽车、化工等组成的沿江工业地带,担负起我国经济开发中“承东启西”的桥梁和基地作用。
5.东南沿海经济区。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目前该区面积29.93×104平方千米,人口9800万。
①区域特点。该区位于东南沿海,与港、澳、台毗邻,海外侨胞众多,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有利条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特区集中的地带。地处热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良好,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产地;锰及有色金属、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已有相当基础,是中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
②专门化部门。地方资源为该区奠定了良好的轻工、食品、橡胶等工业发展的条件,加之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区宜重点发展电子、日用化工、高档消费品、食品和热带经济作物加工工业,同时积极发展贸易、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和糖料、鲜活农产品等创汇农业。
6.大西南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肇庆。
①区域特点。除耕地资源外,资源组合条件良好,矿产、水、能源、可开发的土地、生物、林木、旅游、劳动力等资源均很丰富,其中水电可开发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但资源开发程度低,交通通信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状况对整个长江流域影响重大。虽以内陆为主,但漫长的边境线使之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前沿。
②专门化部门。以地方资源及资源组合优势为基础,重点发展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成为钢铁、有色金属、磷化工、机械、轻纺、食品等的工业基地。
7.西北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盟市。
①区域特点。气候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但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等资源丰富,经济总体水平偏低,区内经济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密集区。地处我国大西北,通过新亚欧大陆桥,成为我国通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少数民族集中,是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四大民族自治区的联结部。
②专门化部门。利用资源优势和亚欧大陆桥的纽带作用,以水电和石油开发为基础,建成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盐化工、机械制造等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I. 我国分为几大经济区域
1.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9)我国多少个经济区扩展阅读:
1.华西 Huáxī,west China,广义指的是中国西部,包括中国西部西北部、西部西南部、西部东部,中国西部包括新疆、内蒙古西部、青海(中国西部西北部)、甘肃、宁夏、陕西(西部东部)、西藏、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西部西南部)。
2.华南地区,中国大区之一,位于汉族地区南部,简称“华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民国时代, 华南范围涵盖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云南、贵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列入台湾省,合称“华南六省”,而民间的“华南地区”则有多种说法,广义自然地理上的华南地区包括福建及台湾省。
3.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等三盟(市)。政治上一般上把整个内蒙古都列入华北地区。
4.华东地区,简称“华东”。建国初期,华东区曾为中国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于1954年撤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江西省当时属中南区。
1961年,华东经济协作区成立,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地,1978年后撤销。
5.中国华中地区,简称华中,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华中国土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9%。截至2017年底,华中地区常住人口约2.23亿人,生产总值约11.6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5.20万元。
参考资料
网络-华西地区
网络-华南地区
网络-华北地区
网络-华东地区
网络-华中地区
J. 中国有几个经济区分别是什么
中国十大经济区所指: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上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珠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内蒙古综合经济区、新疆综合经济区、青藏高原综合经济区。
针对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经济区方案存在的一些明显缺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提出,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情况下。
有必要在“三大地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上,重新考虑划分中国的经济区,即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
(10)我国多少个经济区扩展阅读:
一、东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带分为4个经济区:
1.东北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重点是建设成为全国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农业以玉米、大豆和甜菜为主,建设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4省市。充分发挥人才、知识密集以及信息中心的优势地位,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以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镇群为依托,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尽快形成中国又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城镇群。
3.东部沿海经济区,或长江下游综合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
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特别是轻工业装备产品制造中心,以及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4.东南沿海经济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3省。
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以及全国最大最重要的高档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具有全国意义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二、中西部地带分为3个经济区:
1.黄河上中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与河南5省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工业基地。
以西安、兰州为核心进一步聚集生产要素,建成中西部装备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发展区。
2.长江上中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设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及建立在农产品基础上的深加工工业。
建设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国第三大汽车工业基地(武汉)以及其它交通设备工业基地(重庆的摩托车制造)。
3.珠江上中游经济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建设成为中草药和生物制品研发与生产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风光、贵州黄果树瀑布以及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内容的沿珠江旅游风景带。
三、远西部地带分为3个经济区:
1.内蒙古经济区:包括内蒙古1省区。充分发挥煤炭、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的优势,强化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力度,尽快成为全国新的能源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高载能原材料工业;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场资源,减少牧民数量,实行集约化的家庭庄园式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沙产业,建设若干沙产业基地。
2.新疆经济区:包括新疆1省区。建设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建设具有优势的瓜果、棉花和西红柿种植业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如葡萄酒酿造业、果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建设全国石油生产最大的接续地;建立沙产业基地。
3.青藏高原经济区:包括青海和西藏2省区。主要任务是世界屋脊的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优势资源(如天然气、盐湖资源、有色金属开采等)开发,并采取保护式的开发方式,避免小规模、分散式的资源开发模式。
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围栏畜牧业,以及特色民族风情旅游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十大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