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年经济什么时候能回转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1] 。8月16日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
应答时间:2020-10-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⑵ 你觉得九江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如何呢
除了水之外,山更是九江的一大特点,因为啊,曾经李白都为之倾倒的庐山就驻扎在此地。你先不像来庐山体验一番山乡野趣呢?除此之外,来到庐山这一人杰地灵的宝地,怎能不带走一点当地的特产呢,不知道你有没有品尝过庐山的云雾茶,带走过九江的茶饼呢?总而言之九江的知名度丝毫的不输南昌,未来非常有望晋升为二线城市,作为网友的你怎么认为呢?
⑶ 请问九江经济到底如何
目前的工业确实不怎么样,底子都没了,但是潜力很大。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都是领导人没有好好开发,才导致现在的落后局面,所以如果能有个好领导的话会有很大的发展。
⑷ 九江市未来10规划
法律分析:到2030年,都市区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显着改善,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建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区。
法律依据:《九江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9-2035年)》
二、 目标与定位
(一) 城市发展目标
(1) 九江市发展目标
力争将九江建设成为江西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
到2020年,九江市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实现集群化,“T轴”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高,整体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双向开放程度更加深化,综合保税区力争获得批复,山水城市和旅游名城知名度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在江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0年,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在长江中游区域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形成生态优美、开明开放、创新发展、宜居宜游、和谐共享、文化繁荣的新发展格局。
(2)九江都市区发展目标
到2020年,核心区同城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都市区空间框架基本建立,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建设初具成效,以临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经济实力显着提升,整体社会经济、生态环保等指标位居全省都市区、城镇群发展前列。
到2030年,都市区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显着改善,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建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区。
(二) 城市定位和职能
(1) 城市定位
江西省通江达海的省域副中心和绿色崛起的核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区域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
(2) 城市职能
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服务基地;
国家重要能源、粮油等战略物资储备与物流基地,综合交通枢纽;
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石化、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重要的健康服务业基地和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赣、皖、鄂三省交界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教服务中心;
江西省以水陆空联运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外贸口岸,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与教育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商贸会展、特色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中心;
九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三)人口与用地规模
(1)都市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到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370万人,城镇化率约61—64%,城镇人口225—235万人,城镇建设总用地230—240平方公里。
到2030年,都市区总人口430万人,城镇化率约74—78%,城镇人口320—335万人,城镇建设总用地330—345平方公里。
(2) 核心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到2020年,核心区城市人口1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80平方公里。
到2030年,核心区城市人口2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4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⑸ 国民经济恢复的时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措施有: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恢复交通运输业,重修铁路、恢复农业生产,实行土地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恢复工业生产、调整私营工商业,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等。三年中,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被取消,官僚资本被没收,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到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收入生产中的比重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经济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
⑹ 九江的经济
唐宋时期,九江就是江南着名的“鱼米之乡”,其稻谷、茶叶、蚕桑、鱼苗以及竹木、船舶等畅销各地,为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明清以来,九江成为重要的水稻、棉花、茶叶和淡水鱼类生产基地,同时商业贸易也更加繁荣,其中永修县吴城镇以“装不尽的吴城”之称与“卸不完的汉口”相比肩。清咸丰十一年(1861),九江正式开端口通商,近代民族工业也随之逐渐开始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九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成就。全市拥有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冶金、纺织服装、能源电力、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京九、华东、柴桑、天马以及粮食、果品等辐射全国的10大市场初具规模。
据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984.9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658.29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63.5%和33.0%。人均生产总值37097元,增长9.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7:55.3:37.0。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26.71亿元,增长10.5%,占GDP的比重为63.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28.53亿元,增长17.2%。其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23万人,城镇就业率95.5%。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07.9万人。年末城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2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3.66亿元,增长21.3%。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8.5%,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年税收收入276.06亿元,增长17.3%,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4.0%。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3.53亿元,增长13.4%。镇登记失业率为4.5%。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其中食品类和衣着类,均上涨3.8%,居住类上涨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1.8%。 九江农业生产具有优势。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棉花、大豆、玉米、花生、油菜籽、芝麻、茶叶、苎麻等二十多大类别。水稻、棉花、油菜、苎麻、茶叶属江西省的重要产区之一,其中棉花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二。林、牧、副、渔业生产在全省也占有相当位置。1949年以来以来,九江的农田基本建设成就显着;农业机械拥有量迅速增长;农业科学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九十年代初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永修、修水、都昌、德安四县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彭泽县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湖口为全省油菜生产基地。农垦事业是九江一大特色,在全省农垦战线占有重要位置。它集农、工、商、运、建、旅游、服务业于一体,全面开发,综合经营。
2014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7万公顷,增长0.8%;粮食产量165.20万吨,增长2.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34万公顷,增长0.2%;油料产量22.80万吨,增长5.1%。棉花播种面积6.34万公顷,增长1.0%;棉花产量9.50万吨,增长3.9%。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59万公顷,零星植树838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45.45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5.67万公顷。
全年肉类总产量21.76万吨,比上年增长2.7%。生猪出栏221.64万头,增长2.7%;生猪存栏128.03万头,下降1.1%。全年水产品产量42.31万吨,增长4.3%,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15.23万吨,增长6.9%。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47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82家,市级龙头企业258家。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17.2%。培育了博莱、嘉盛粮油、仙客来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了8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增农产品江西着名商标33个,江西名牌2个,绿色有机食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744家,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121万户(次),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25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九江工业基础薄弱,市区只有棉纺、织布、印刷、面粉、火柴等几家小厂和一些手工业作坊。各县区也只有一些土法榨油、轧花、酿酒等小型家庭手工业。可称之为企业的仅56家。1949年后,九江逐步建成具有相当规模、门类比较齐全、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的工业体系。拥有纺织、机械、建材、采矿、冶炼、造船、石油加工、化工、电力、电子、食品等几十个行业,企业户数达2千余家。乡村工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矿产、建材、服装、纺织、化工、机械等9大支柱产业,有40多种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有柴油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工业电炉、食品机械、木工机械、汽车拖拉机配件、高低压电瓷、矿山机械、冷藏集装箱等38大类160余种产品系列。石油化学工业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沥青、烧碱、盐酸、漂白粉、聚氯乙烯、氮肥、磷肥、农药、塑料及其制品等。电力工业火电、水电皆备,以火力发电为主。九江发电厂拥有全省第一座超高压发电机组。建材工业由新中国成立初只能单一生产砖瓦发展到生产水泥及其制品、建筑陶瓷、玻璃纤维、花岗石、人造纤维板等多种产品,初步形成了一个品种多,用途广,较完备的建材工业体系。由于地处江岸,九江造船工业历史较为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九江的造船业获得新生,得到发展。1990年,全市共有造船工业企业30家,具有建造一万吨级以下种类船舶、船用机械、导航仪器及其他机电产品的能力。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现代化造船工业基地之一。1919年的“久兴纱厂”,为江西现代纺织工业之始。新中国成立后,纺织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柱。1990年末,纺织工业企业达120多家(含乡镇企业),形成棉纺、棉织、毛纺织、麻纺织、化纤、印染、针织、丝绸、纺织器材、服装等门类齐全行业配套的现代纺织工业新格局。
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45.53亿元,同比增长12.5%。十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增加值795.02亿元,增长12.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4.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
全年发电量91.80亿千瓦时,增长1.1%;化学纤维37.36万吨,增长9.9%;纱89.76万吨,增长8.5%;水泥1980.45万吨,增长22.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31.09亿元,增长19.8%;实现利税总额485.5亿元,增长15.3%;实现利润307.32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23.66%,比上年提高37.2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入园投产工业企业1076家,比上年末增加42家;安置从业人数28.21万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895.54亿元,增长15.6%。主营业务收入3949.02亿元,增长16.0%。实现利润总额268亿元,增长17.1%。上交税金155.04亿元,增长11.3%。
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3.85亿元,增长7.0%。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11.20亿元,增长11.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8.6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9.3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88.6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89.27万平方米。
九江自晋代起,即成为“米商纳贾”的都会。鸦片战争后,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英、日等国在此设租界,办洋行,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商端口,华洋商家杂处,南北货物汇集,一度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抗日战争期间,日本财阀垄断,城区商号减至不到300家。解放前夕,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商业衰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以及先“改造”,后“调整”的曲折过程,全市城乡商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改革开放方针,改变流通领域长期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状况,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格局。供销合作社恢复集体所有制性质,私营个体商业迅速发展,市场繁荣,购销两旺。
主要商圈:八角石商圈,四码头商圈,沃尔玛名湖广场商圈,十里大楼商圈,八里湖商业圈
主要商业街:大中路步行街,濂溪区上海路步行街,浔阳路商业街,庐山南路饮食文化一条街,环城路茶饮特色街,柴桑大市场,浔阳东路地下商业街等
主要商业场所:九江万达广场(在建),中航九方购物中心,麦德龙超市九江店,沃尔玛超市九江庐山南路店,大润发超市九江店,上海农工商超市九江店,上海华联超市九江店,人人乐超市九江店,华润万家九江店,联盛九龙广场(在建),联盛购物广场,新大中大太平洋百货,崇尚百货及市内多家联盛、派拉蒙连锁超市。 2014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89亿元,增长14.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52亿元,增长13.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6.77亿元,增长19.0%;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29.64亿元,增长13.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9.60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7.43亿元,增长15.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28.55亿元,增长21.0%;石油及制品类60.38亿元,增长10.8%;金银珠宝类3.37亿元,增长28.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0.57亿元,增长20.0%。
全年进出口总额57.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46.48亿美元,增长15.2%。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4.5亿美元,增长17.8%。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584.93亿元,增长22.8% 九江金融业源远流长。清同治二年(1863年)设立华洋众商公估局。光绪三十一年(1889年)设立户部银行九江分行。辛亥革命后,1913年成立交通银行九江办公处,1916年成立中国银行九江分行,1928年成立中央银行九江分行。接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江西裕民银行相继在九江设立分行或办事处。1931至1934年,湘鄂赣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曾建立金融机构,并发行货币。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九江支行,相继组建各县中国人民银行,开展金融业务活动。1984年底,九江市人民银行与工商银行分开,1985年成立外汇管理局九江分局,形成以人民银行为领导,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为主体、保险公司、城乡信用社并存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1990年,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871个,职工6820人。各项存款余额21460万元。银行信贷投入不但成为发展九江经济的重要财源,而且为科学技术、文教卫生、旅游服务和住房消费等事业的繁荣作出贡献。
2014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64.54亿元,比年初增加105.50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760.03亿元,比年初增加15.76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065.17亿元,比年初增加89.8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19.24亿元,比年初增加163.1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483.09亿元,比年初增加29.37亿元;中长期贷款为705.17亿元,比年初增加113.07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6.59亿元,增长26.8%。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3.75亿元,增长22.8%;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2.84亿元,增长29.3%。赔款支出14亿元,增长27.4%。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66亿元,增长18.9%;寿险赔款支出7.34亿元,增长36.2%。 九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景点可达2000处。石钟山、鞋山、落星墩、军山、印山、扁担山隔水相望,各具姿态;冬季,吴城沙岸湖洲,万只候鸟云集,白鹤天鹅群蔚为稀世奇蠢观,曾被海外客人誉为“中国第二座万里长城”,都昌老爷庙是朱元璋所建定名为定江王爷庙,邻近的鄱阳湖水域是着名的鄱阳湖百慕大三角所在地。九江不仅江山殊秀,而且座座“洞天”别开,如彭泽的龙宫洞、就河的狮子洞与涌泉洞、瑞昌的峨眉洞群等。九江北面长江,南屏庐山,东临鄱阳湖,西望幕阜山,得尽山傍水抱之宠;城内甘棠湖水光潋九,岸柳成荫。烟水亭、琵琶亭、浔阳楼、能仁寺、天花宫、浪井、九江长江大桥、九江长江二桥、九江长江三桥、锁江楼,98抗洪广场、龙源峡等景点可发思古之幽情。
魏晋南北朝时,高僧慧永、慧远,名道士陆修静等曾先后来到九江,寻觅净土,筑舍修行。从东晋至清末到九江和庐山为官,访友,游览,隐居的着名文人雅士多至500余人。
1996年庐山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⑺ 九江为何落后了
如果不能解决好机关里的病症,那么九江就将难以发展。
一、错失的机遇可以重来吗?从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我认为九江在很多的事情上,或说在很多的关节点上,九江是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机遇。有以下几方面作佐证:
(1)开发区建设。1月初,《人民日报》有一篇题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优惠政策?》评论,文中说“在欠发达的地区,往往以很低的工业用地价格,向一些投资商出让,然而一二年下来,回头再看,工业用地的地方,却变成了成片的房地产,而本该 是发展工业的园区,由于原来承诺的很多服务到不了位,至今一片冷冷 清清。“这些话很是有些眼熟,好像就是针对九江经济开发区来说的。我认为,开发区建设是九江错失的最大机遇,是导致九江落后于人的第一步。1992年沿江的黄石、岳阳、芜湖和九江同时进行开发区建设,时隔十多年后,九江经济开发区至今仍是一棵小草,甚至连我市的县区工业园区都不如,而其他的城市的开发区早就成为财政的大菜园了。
(2)国有企业改革。小平南巡讲话后,新一轮的改革浪潮风起大地,国有企业改革走到历史前台,最初是”砸三铁“(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进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后来则是产权制度改革。九江国有企业改革起步比近邻的安徽要晚,产权制度改革也不及人家到位彻底。这一波行情里,九江的表现也是不仅如人意。
(3)主导产业的建设。我市的几大新兴主导产业,建设周期太长,汽车项目从立项到建成花了十年时间,有机硅项目也是小步碎跑,而且目前面临着天津等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这两个主导产业,被称为是九江 的希望,但是至少到目前,我们还没有做大做强。应该说九江得天时地利之便,机遇一个又一个是光临着我们,可是就是没有抓紧抓好。导致九江越来越落后于人。但是如果把九江的发展落后的原因又归于错失的机遇,那也是不完全的,因为错失良机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究。
二、衙门作风妨碍机关效能建设
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取决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固然是发展的基础,但是人文环境更起决定性作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就是改善人文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主战场,因为机关文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等,都能致命地影响着机关效能的发挥。 早在五、六年前,有个企业主就他的切身经历对记者历数权力衙门官僚作风是如何让人敢怒而不敢言。排在他的衙门作风排行榜第一位的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其次是索、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第三就是机关的中层常卡脖子,领导同意了的,到了他们和办事员手上大多会节外生枝,表面上是讲原则,实际就是变向要好处费,正道是“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其他的比如门难进、脸难看都还是退而次之。 像九江这样不是很富有,但又不算很穷,而又急于要发展的城市,机关作风最容易出现上述问题。产生这种衙门作风,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利益驱动,再是官本位思想。 利益驱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为横向权钱比较,一为纵向权钱比较。并且在比较中心里失衡,进而道德失守,就会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所谓横向利益驱动,就是横向利益比较,内部有科室与科室之比,外部有局委办之间的比较,工资收入多少,逢年过节奖金是多少,有些什么单位来送礼,等等,尽管这些多为单位领导要求对外“秘不可言”,但是散落出来的口风让人产生更多的想象,因此在职能部门就出现了重审批轻监管,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单位个人索、拿、要、报就会出现。单位的所作所为,举手投足都是为了一个“钱”字;纵向比就是一般干部职工与单位领导之间的比较。走向了领导岗位就意味着权力与收入的双丰收。如果领导干部不自律,作风不正派,其影响是恶劣而深远的,败坏了机关工作作风,降低工作效率。坊间关于领导干部的讽刺的话不绝于耳,这就是社会、单位工作人员对领导干部道德失守后的一种不信任的表现。
三、单位一把手的为政风格决定效能发挥
在历史上,主政者的为政风格多决定着事业的成败。项羽占据天时地利人多之便仍不敌刘邦而自导自演“霸王别姬”的悲剧,这与其说是刘邦为政之胜,倒不如说是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那种草莽人格把江山送给了刘邦;上天给了诸蔼亮过人的才智,但是并没有给他运气。他的那种“夙不能寐”、“事必躬亲”的品德和风格尽管无可挑剔,但并没有挽救蜀国的灭亡之命,反倒是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不肯放手的处事方式妨碍了下属的成长成熟,从而导致“蜀中无大将,瘳化当先锋”的被动;历朝历代到了后期的皇帝大多不理朝政,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混日子、守摊子、保位子、最后成了败家子。 治国如此,管理一个单位也应如此,其中的“理”是相通的。一把手如果勤政,事业心强,凡事雷厉风行,下属对工作也不敢怠慢。镇住一方,才能带动一片;如果为人为事专横拔扈,任人唯亲,是个才疏型的不正派领导,那么很有可能与副职和广大干职工离心离德,而难以开展工作,下属遇事不敢作主,不敢承担责任,扯皮推萎,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发挥,造成效率低下,再加上缺乏都督,这样的一把手最终也会成为一个单位里的公贼;如果是个太平官,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一把手,下属的日子可就“轻松”了,大家都混日子,平平过,这样也谈不上有工作效率。 单位的一把手该怎么为政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把自己摆在一个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来考虑自己的为政理念。理论界里边,到底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问题一直为史学家们所关注,但是大家都认为是英雄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只是在某些阶段所起的作用有主次之分而已。同样一个单位发展事业,也是由单位领导与广大干职工来共同努力,过分地强调一把手的作用无疑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完全依赖职工,也有可能影响事业的发展进程与速度。 综上所述,开展机关效能革命关键是要抓好一把手的素质建设,提高为政能力,提高为政水平,对内建设好机关的公正公平、积极向上的机关文化,对外重建社会对政府对机关的信任。
⑻ 九江发展的怎么样
九江发展得挺好的。
九江,简称“浔”,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江西省辖地级市,九江是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昌九一体化双核城市、环鄱阳湖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支点城市、赣鄂皖湘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经济概况:
2020年,九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40.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56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534.10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477.84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1:47.3:45.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8.4%和48.8%。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九江
⑼ 九江的历史
一、夏、商、春秋、战国
夏、商时期,九江境地分属荆州、扬州;春秋时期,分别属吴国、楚国,有“吴头楚尾”之称;战国时多有变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败越,属楚。
商代设艾侯国,建都于修河上游,所辖范围大致为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一带;武王克商后,除艾侯国,设艾监。
春秋后期至战国期间,在分封诸侯国之外,出现了县邑,江西境内有番(pó)、艾2邑,其中艾邑辖区范围大致与艾侯国、艾监相等。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属孙吴,柴桑隶武昌郡,寻阳隶庐江郡。各县分属武昌(柴桑)、豫章(艾、海昏、建昌、永修、新吴、西安、彭泽)、鄱阳(鄡阳、历陵)、庐江(寻阳)4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西安县为豫章县。元康元年(291),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10郡为江州,治豫章(今南昌)。永兴元年(304),分庐江郡寻阳县、武昌郡柴桑县合立寻阳郡,治寻阳县(江北),属江州。
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先后将寻阳郡治、寻阳县治由江北迁至柴桑;咸康六年(340),又将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驻寻阳。至此,州、郡、县三级政权同治寻阳。义熙八年(412),寻阳郡改名为江州郡;省寻阳县,并入柴桑。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废鄡阳,并入彭泽县。元嘉元年(424),废历陵,并入柴桑县;二年(425),废海昏,并入建昌县。
三、明、清
明洪武初三年(1370),降建昌州、宁州为县;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为5道、13府,其中九江道辖九江、南康、饶州3府;九江府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5县。
清代,九江境内各县隶属仍承明制。嘉庆六年(1801),改宁州为义宁州。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太平天国失利后,清复原制。
四、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制。1912年改义宁州为义宁县。1914年,全省设4道,辖81县,其中浔阳道辖20县。同年,为避免道、县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义宁为修水县、建昌为永修县。1926年废道,各县均直属省政府。1927年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撤销,并入九江县。
1932年以后,江西省设行政督察区,其区划变更频繁,数量时有增减。以1935年全省设8个行政督察区,今九江境内各县隶属关系为:武宁、修水、永修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都昌、彭泽、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九江在民国以前,商业发达,几度繁华,曾为富庶之地。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析九江县城厢设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辖浔阳区、庐山区、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辖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都昌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瑞昌县。
1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瑞昌县撤县设市,设立县级瑞昌市,由九江市代管。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县级共青城市,由九江市代管。
九江,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九江是“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是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地处长江、鄱阳湖、京九铁路三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由九江市代管。同时将庐山区牯岭镇划归庐山市管辖。以原星子县和庐山区牯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庐山市的行政区域。原来的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
将驻濂溪区赛阳镇的庐山云雾茶场(含剪刀峡景区入口)、庐山茶科所,驻莲花镇的莲花林场,驻海会镇庐山茶场管理范围划入庐山市牯岭镇管辖。
2017年8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函〔2017〕104号文件已同意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柴桑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庐山北路168号。
⑽ 江西九江怎么样
我是南昌人跟九江没有利益关系,首先昌九一体其实很成功!怎么说,昌九一体不是提了几十年,而是有上百年历史!大庾岭商道衰弱后,江西整个晚清直接变为穷省,光绪十五年江西总税收只有106万两。江西改变策略,改为由九江转口贸易,江西财政才有所缓解,1908年税收达757万两,但大势已去财政收入不及大庾商道繁荣时期的1/3。
为此,1904年江西商会自筹资金建设了江西第一条主干铁路南浔铁路(江西不要铁路是骗人的,朝中没人争不到是真的),这是当年的昌九一体化。但是九江在北部江西边界,对江西总体发展不力,因而江西当时主体工业放在了赣江中上游。
1927年九江成为中国前二十的工业基地,应该说那个时候昌九即代表整个江西。
南浔铁路九江龙开河铁桥
九江英租借照片
20世纪30年初,九江作为中转口岸而不是生产口岸在金融危机期间衰弱。1936年九江长江以北划给了临省,因为城区没有发展余地七省通衢的九江彻底失去了成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一样大都市的可能性。是全江西省拖了九江的后腿,并不是九江地理位置不好。2017年,依然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江西出口依然不差,其中大多数出口都是有赣江向九江出去,国内贸易方面由河运以及铁路运输的商品运费低,江西商品竞争力会更强。也因为这个国内外贸方面江西做的不错。2018年江西省出口2224.1亿元;19年出口2496.4亿元,民营企业占比69.5%。因而,昌九一体不得不做,这些年做也很成功。我在此代表江西感谢九江!如果当年江西把全部精力放在九江,九江一定是大都市。
当然还有一个城市跟九江很像,就是安徽的安庆!安徽原先就选择安庆作为省会。但很可惜,安庆和九江都在太平天国时期被屠城。安徽吸取教训于是把省会定在了合肥!这跟江西把省会定在南昌一个道理。也是因为江西把省会定在南昌,19世纪末江西以九江港做转口贸易,大力建设九江港,九江恢复远比安庆快。另外,安庆跟九江一样也有一个炼油厂,也是一年缴税100多亿。好巧!
这谁能想到了?明兴于东南,亡于西北。虽然太平天国未亡大清,却重创的江南。而武汉却没什么损失,这样情况下武汉甩开九江 安庆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