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危机各国怎么做

经济危机各国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2-09-24 11:29:15

A. 经济危机期间 各国进行关税战和货币战的目的分别是为什么

经济危机的时候,各国政府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保持自身的经济稳定。
通过关税战,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不会被进口伤害并且带动该行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潜力。
通过货币战则是保持本国货币对内的稳定,不贬值。同时对外贬值来提高本国的出口能力。

B. 全球经济衰退警报拉响,为了预防各国应该如何做好防备

三方面做出调整——做好货币保值工作,注重价格稳定!调整民用银行!

调整民用银行:

我相信:各国央行一定会对本国的民营银行进行大规模的限制,因为民用银行本质上跟国家银行是对立的,因为他们相互吸收大众的存款,但是大众是否选择民营银行或是国有银行是不确定的,所以民用银行的一些政策,一些活动或者是一些促销的政策和活动会直接打击国有银行。所以各国央行一定会趁着这次经济危机对民营银行做出重大的限制,当然,不排除支付宝,财付通等的网上的一些支付方式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调整民用银行势在必行……

C.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是怎么渡过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思路分析]
1929年,美国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解题过程]
这场经济危机影响范围如此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整个世界已经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近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具有开放性、扩张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又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深入发展,加剧了列强对外扩张和争夺,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日渐成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武装战争等方式,最终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正式形成。同时,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此外,19世纪末,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一体系使整个世界联系非常紧密,即使一战的发生也没有使其瓦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决定了整个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所以一旦某国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一定会深受影响。

二、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又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发横财。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它代替欧洲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经济实力的增长带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也使美国始终保持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同时,美国依靠不断革新技术、不断扩大固定资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的强劲生产力生产了大量产品,这些产品大量输往国外,在世界贸易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这样,美国经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产生了极其紧密的联系,自然也就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一战期间,英、法等国为赢得战争胜利,向美国进行了大量贷款,战争结束后,本身经济十分困难的英、法不得不向美国偿还债务,这就使英、法在经济上受制于美国。另一方面,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美元为武器,大肆推行金元外交。欧洲许多国家为医治战争创伤,不得不接受美国大量贷款,结果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对美国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他们就根本无法幸免。

四、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当时根本无法克服的矛盾,因为这对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决定的,而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处于发展时期,许多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处于一战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还必然要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爆发经济危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波及整个世界。

D. 列举世界各国针对金融危机所做的各项应对措施(列举三个行业的情况)

韩国 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

本报驻首尔记者 顾金俊

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致使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韩国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心理,采取了多项救市措施。

10月1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征得国会同意后,将向韩国国内商业银行提供总额达1000亿美元的外汇贷款支付担保,此举意在缓解外国投资者的担心,保障韩国银行在国外的融资渠道。为缓解市场美元紧缺状况,政府还通过多种渠道向市场提供了300亿美元的援助,以扩充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为了稳定股票市场,韩国政府制订了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对股票或基金的长期持有者将给予分红免税的优惠。

韩国政府还积极谋求扩大国际金融共助体系。在亚洲,积极参与在《清迈协议》框架下筹建800亿美元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行动,并通过中日韩三国财长会晤机制积极谋求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在美国,经过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磋商,最终达成了韩美外汇互换协议。根据该协议,作为临时性的货币互换安排,韩国央行在明年4月30日前可以韩元做抵押,从美国获得300亿美元的货币供应。

以上应对措施公布之后,韩国金融市场渐趋稳定,外汇市场波动幅度减小,美元对韩元汇率基本稳定在1:1300左右。股市人气也有所回升,首尔综合股指已恢复到1000点以上。尽管如此,此间市场人士大多仍持小心观望态度,原因是应急措施虽已初步见效,但市场是否能真正稳定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

进入11月以来,实体经济的消息不断传出:

受出口和内需双双下降的影响,汽车行业冷风习习。韩国第二大巴士制造公司————“大宇巴士”决定裁员30%,冻结现有工资水平;“通用大宇”汽车公司决定,从12月22日到明年1月4日下属3个工厂全部停产。

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建筑行业面临严峻考验。11月12日,韩国建筑行业的中坚企业————“新成建设”公司由于流动性不足无法自救而申请法院托管,在建筑业界引起震动。据悉,今年以来,出现流动性危机的韩国建筑企业已近300家,未售出的公寓房已超过15万套。

据韩国统计厅最新统计,今年10月份,韩国新增就业人数9.7万,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了0.4%,这是2005年2月以来的最低增幅。其中制造业、零售行业和建筑业还出现了负增长。

鉴于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韩国总统李明博明确表示,未来一至两年内要靠扩大内需来克服危机。为了发展内需市场,增加就业,韩国政府决定进行紧急财政投资,其中包括11万亿韩元的公共支出,主要用于扩大就业、支援中产及平民阶层、扩充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调整税收政策,实施总额达3万亿韩元的减税支援。

为配合韩国政府倡导的扩大内需方案,韩国大企业也加强协调,准备采取行动。11月12日,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召集12家大企业负责人开会,会上就“尽量减少国外投资,扩大国内原材料的购买比例”等内容达成一致。

扩大内需固然重要,但出口仍然是韩国经济的生命线。尽管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韩政府仍把明年的出口目标提高到5000亿美元,并要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对进出口企业采取了多种支援措施。针对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韩国央行和财政部将分别提供100亿美元和6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和大企业以“共生”理念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尽管韩国政府和业界都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但由于尚无法对整体影响做出准确评估,所以政策效果也还无法预料。此间专家和业内人士均称,也许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得出结论。

埃及多管齐下应对金融危机

本报驻开罗记者 朱国才

正在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埃及经济形成了巨大挑战,并已对一些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埃及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奥拉斯科姆电信(ORASCOM TELECOM)的股票上个月在埃及股市经历了近22个月以来最大的一次下跌,单日下跌幅度达8.18%,造成该公司今年股价58%的损失。同样,这次金融危机对埃及的金融与银行部门、证券市场和经济增长率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据埃及总理纳齐夫不久前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埃及的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7.1%降至今年的6%左右。另外,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可能对埃及的支柱产业———旅游、苏伊士运河以及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埃及经济的进一步破坏,埃及政府制定了一套以保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的应对机制,同时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保持投资增长率,扩大就业,维持人民群众现有生活水平。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埃及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具体应对措施。

第一是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生产和出口商,帮助出口商开拓新的市场。政府为出口商提供保险,提高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准备加大对出口商品的补贴,减少出口商需支付的各种费用,减少运输成本,支持出口商更多地参与国际商展活动,特别是鼓励开拓新的出口市场。第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全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对上埃及的基础设施投资。埃及政府将着力吸引更多的外商参与埃及交通运输部门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对埃及港口和道路的投资。此外,政府还计划通过激活建筑市场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第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埃及资本市场的管理,完善证券市场。埃及资本市场管理局已决定修改证券市场有关上市公司的法规,加强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第四是稳定能源市场,支持工业发展。在上个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埃及投资部长穆希丁指出,政府将采取措施使投资者有更多机会获得投资项目所需土地,并对工业项目所需的能源价格保持稳定,保证这些项目使用的能源不涨价。第五是为了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对埃及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埃及政府计划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争取更多的游客到埃及旅游。第六是维持国内物价稳定。目前埃及政府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物价管理,防止哄抬物价的现象发生。第七是埃及中央银行承诺并保证每位公民在国内银行存款的绝对安全。目前,埃及的外汇储备已达350亿美元,财政状况良好,外汇汇率稳定,政府的目标是使财政赤字维持在占GDP6.6%的水平,并保持埃镑对美元汇率的稳定。

沙特 实施谨慎稳健的投资政策

本报驻利雅得记者 黄建纲

在全球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评级中,沙特阿拉伯被评为第四级,是受冲击最小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沙特实行了稳健、谨慎的海外投资政策和较严格的金融管理措施。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也对沙特的股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以后,沙特股市在震荡中下挫,股市达到最低点时,沙特股市的市值损失了52%。此间经济分析家认为,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外资快速从沙特股市和银行撤出,再加上油价猛烈下滑,股民担心政府购买美国债券会遭受损失,在恐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股市一度下滑。但随着政府采取稳定股市的措施和沙特各大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经营报告,上市公司虽然盈利有所缩水,但仍保持盈利状态,使得股市慢慢趋于平稳。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沙特货币管理署将银行隔夜拆借利率降到了6.63%,银行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10%。为了保证银行有充裕的流动资金,货币管理署采取了向银行注资的措施,分别向本国商业银行以美元和里亚尔两种货币注资,总金额为32亿美元和76亿里亚尔。10月25日沙特王室公布阿卜杜拉国王的指令,政府向沙特“信贷和储蓄银行”注资100亿里亚尔。政府的这项注资使该银行得以拿出80亿里亚尔,对拖欠还款者重新安排还款期限,并在4周内向18万提出贷款申请的居民提供了贷款,占贷款需求的80%,从而稳定了低收入家庭的情绪,保障了社会的安定。

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滑,使沙特的石油收入大幅减少,然而沙特2008年财政预算中的石油收入是按照每桶45美元计算的,因此石油价格只要在每桶45美元以上,沙特政府的预算就不会出现赤字。此间经济界人士认为,如果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沙特绝大部分的经济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不会受到很大影响。石油化工企业是沙特另一个支柱产业,所受国际石化产品价格下跌影响有限。目前国际石化产品平均价格已经下滑了20%,而对沙特石化企业来说,由于原料成本低,即使国际石化产品价格降下50%,沙特的石化企业也不会出现亏损,其影响只是企业产品收入有所减少而已。

由于世界经济衰退,粮食和工业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减轻了沙特通货膨胀的压力。沙特的工业产品、农产品、日用产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目前沙特市场的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都下滑了20%—30%,小麦、大米等食品价格也在下跌。前一阶段由于建材价格上涨过高而停建的一些小型建设项目现在也都陆续开工,从而加大了市场的需求。

俄罗斯多项措施积极应对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垂发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俄罗斯经济也受到了消极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将导致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预计2008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只有7%,2009年将仅增长5.5%,这将大大低于俄罗斯官方今年初提出的经济快速增长目标。

为了应对日益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消极影响,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俄罗斯政府近日宣布,为了全力保证银行储户资金不受损失,俄罗斯央行向各大商业银行提供了3877.27亿卢布的贷款。这一措施对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俄罗斯还成立了应对金融危机、稳定金融市场的专门机构。10月20日梅德韦杰夫总统下令成立直属于总统的金融市场发展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金融市场问题,并向总统提交有关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应对金融市场危机的政策建议等。为保障食品供应,防止投机行为,还成立了农业领域反危机工作组。为了扶持房地产业,俄政府动用国家资金从市场上购买一批房屋,用于落实社会福利房计划。

俄总理普京10月20日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补充计划。这一补充计划包括从今年联邦预算中划拨2000亿卢布(约合77亿美元)注入国有储蓄保险公司,以确保本国银行稳定运行;将原定于明年从预算收入中划拨的1750亿卢布(约合67亿美元)提前至今年划拨,以支持本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此外,这一补充计划还涉及修改税收法律法规的内容,其中包括贷款债务可延长至20年分期偿还,有价证券和投资基金股份买卖的收入可免税等。

俄罗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另一重大措施是努力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保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同时,俄罗斯也把战略目光转向实体经济,并对陷入信贷困境的中小企业和农业加大扶持力度。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俄政府将动用1750亿卢布的国家福利基金,用来收购俄主导型大公司的股票。据悉,这些资金将通过对外经济银行投资具有较高评级的股票、债券和有价证券。

俄罗斯总理普京也表示,俄政府将采取新的措施,以支持银行业和实体经济,并于11月7日批准了改善本国金融和经济形势的行动计划。主要举措包括: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机制,制定军人住房的国家保障机制,对大型农业项目提供必要贷款支持,国家采购优先考虑本国商品,对执行政府订单的企业在贷款时提供国家担保,在军工企业还贷时给予政府补贴,在联邦预算资金上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刺激就业并提高失业补贴额度等。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官员透露,俄罗斯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进程,计划在未来6年内投入6200亿美元,提前启动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增强国内经济需求。

E.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 (Recovery)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2] 。新政的主要措施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F. 1948年以来的美国七次经济危机是怎样的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82年底,美国已发生了七次经济危机,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危机次数频繁,并与其他危机交织在一起,使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局面。 1948年至1949年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民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消费品需求激增。战时,美国军火生产处于绝对优先地位,消费品实行配给供应,某些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家具等甚至停止生产。居民只能把大批钱去购买公债、证券或存入银行。

战争结束时,美国人仅银行储蓄和活期证券就达1364亿美元,这股巨大的购买力势必冲向市场。物质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罢工迭起,同时却也刺激了消费品及其他部门的生产。第二,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和新投资猛增。战争中由于加紧生产,机器设备遭到严重磨损;况且原来的许多设备本属陈旧,例如战争期间使用的金属加工机床有72%都是已使用了近40年以上的旧机床。战后进行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的经济调整,使许多设备必须改造。

消费品工业的生产提前一个月开始下降,接着原料和机器设备生产部门也相继下降。整个工业生产指数从1948年7月的41.7(1967=100,下同)下降到1949年10月的37.5,下降幅度为10.1%。受打击较严重者,钢铁产量下降21.7%,煤产量下降28.1%,原油产量下降15.8%,建筑业中新开工私人住房建筑从1947年10月到1949年2月降低将近30%。危机期间,工商业销售额下降8.3%,固定资本投资下降15.1%。15个月内倒闭企业9928家。全失业率最高纪录的1949年10月达7.9%,失业人数为491.6万。

G. 各国如何应对二战前的经济危机

战前,美国通过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遭到失败,罗斯福上台并在1933年采取了金融业,工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改革,成功应对了经济危机。史称“罗斯福新政”。而德国的纳粹分子则利用人们在危机中的信任,通过国会纵火案成功上台执政,并采取了军事扩张的方式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以抵御经济危机。日本则在军国主义派发动兵变夺权后同样采取对外军事扩张的政策以抵御经济危机,主要对象则是中国,开始全面侵华。 战后,因为远离战场,美国大发战争财,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控制了国际金融和贸易,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迅速发展。1972年由于石油危机一度出现发展停滞和萎缩现象,但很快在第三产业的兴起和90年开始的新经济推动下迅速发展。 英国,德国则分裂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下和欧洲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称为欧洲共同体,发张成为今天的欧盟,相互援助,得以复兴和发展。 日本则借助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成为主要的前线军火供应商,加上美亲资本主义的援助与扶植,和自身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提出“科教立国”,并在二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H. 简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面对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措施应对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德国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日本建立起以军部为代表的法西斯政权,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I. 初中历史课本里各国面对经济危机有哪两种应对措施

可以分为两大类:
1.民主国家:如英法美,采用改革的方式,国家干预经济来摆脱危机,着名的有“罗斯福新政”
2.专制国家:如德日意,采用对外侵略的方式,建立法西斯独裁转嫁危机。
这主要是针对1929年的大危机,
另为你提的那个可能是凯恩斯主义。

阅读全文

与经济危机各国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国经典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的 浏览:871
省直事业单位联考考什么 浏览:716
爱情为什么要用忠心来表达 浏览:111
易经婚姻宫动什么意思 浏览:542
公共事业服务站一般工资是多少 浏览:790
长江经济发展利好哪些上市公司 浏览:773
幸福是什么英语视频小剧场 浏览:358
2008年奥运会有哪些美女 浏览:21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哪些优势 浏览:822
爱情睡醒了英文怎么说 浏览:908
崇阳县哪里有美女玩 浏览:785
民宿爱情故事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24
鹤啸九天讲述什么时期的故事 浏览:728
部落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304
事业单位210分什么水平 浏览:207
美女家里过什么喜事 浏览:484
如何认清自己的幸福 浏览:705
欢欢秋顺讲的什么故事 浏览:751
山西省和河南省哪个经济强 浏览:944
顺德婚姻登记日子什么时候好 浏览: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