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长经常对孩子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会导致孩子自卑吗
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时,父母容易表现出消极悲观情绪,总是认为自己的情况不行,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种情绪,因此孩子也会产生消极悲观心理,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时,父母容易表现出消极悲观情绪,总是认为自己的情况不行,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种情绪,因此孩子也会产生消极悲观心理,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② 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孩子好像在幼儿园受委屈了,我该怎么办
现在人们生活的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物价又比较高,让不少人变得越来越节俭,再者节俭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教育孩子“钱是来之不易的,要节约”,也是一件好事。
但时代的发展迅速,如果家长太过节俭,却忽略了生活的质量,久而久之,家庭的幸福指数逐渐下降,孩子的童年也会变得悲惨,甚至影响了生长发育。所以,即使节俭,也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
因此,各位爸妈一定不要过度节俭,努力赚钱要比节约花钱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和幸福更重要
③ 怎样和自己8岁的小孩子相处
情况的确很特殊,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为小孩请个专职保姆,由她为小孩洗澡。 她在老家养成的坏习惯需慢慢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纠正好的。 因为分开太久,她可能对你也没有亲情的感觉,不如先从朋友做起,你就是她的一位好朋友,时间久了感情深厚的时候,她自然认可你这位父亲了。 8岁的小孩可是有思想的小孩了,不能随便打骂了。
④ 8岁孩子想要自己的独立房间,实际情况不允许,怎么和孩子沟通
8岁的小孩子在生活当中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独立的房间,但因为家长实际情况不允许。作为家长在想要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让孩子能够理解家庭的困境,因为家里边只有两个房间,面临着老一辈人都和年轻人生活在一起,从而导致爷爷奶奶一个房间。孩子就只能选择跟爸爸妈妈睡或者是选择跟爷爷奶奶睡,但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长大,孩子也会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面玩耍。
作为家长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真的没办法去考虑给孩子弄出一个独立的小房间。也可以考虑在爸爸妈妈的房间里面给孩子单独弄一个小床,让孩子分床睡,这样也能够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是等到孩子10岁左右的时候,家长就不得不考虑尽早的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的房间,去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⑤ 聪明的妈妈是如何告知孩子,家中真实的经济情况的
孩子越长大,会对身边的事物越是充满好奇。如果某天,孩子问你,“我们家有钱吗?”或者“我们家穷吗?”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回答?
⑥ 女儿8周岁,离婚孩子再三强调只跟我,法院会不会因为我的经济条件不好不判给我
不会的。因为夫妻离婚的时候八岁以上的孩子,是需要征求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要求跟你一起生活,法院一般情况下是会把孩子判给你的,法院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由男方支付部分或者全部孩子的抚养费。房子如果你放弃,法院也会判决让男方支付你的一半房产的钱。
⑦ 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能跟初中小孩说吗
具体请看孩子性格,如无自卑和自负的问题则建议要让孩子明白家庭情况为好。初中早已经不小了,不少孩子的三观在初中就已形成或开始定型,不能总以保护或于事无补为由将孩子排除在家庭中心之外。了解家境既能让孩子开始成熟地面对现实摆脱稚气,也能让他竖立更好更合适的行为准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成长情况来决定是否恰当地告诉他、说到何种程度等,如果孩子尚且幼稚他身边的人多数不成熟可以谨慎为妙
⑧ 家长在孩子面前总说经济条件不好,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因此感到自卑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家里穷对孩子的心里是会造成阴影的。在童年时期孩子的记忆最为深刻,就像我现在都成家有小孩了,小时候爸爸妈妈说的做的发生的事情,就像电影片段一样,清楚的记得。如果家长经常说家里穷,家里没钱,孩子就会在同学伙伴中一直觉得我家很穷,别人家都很富,所以总是感觉低人一等,导致不合群,长此以往影响孩子心里发育,甚至长大以后他都会不自信。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说穷,长此以往,会给孩子在价值观上造成一定的偏差,同时孩子还会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产生自卑心理,比如孩子不合群、不自信等等,都是这个问题的直接结果。
⑨ 八岁儿子“太会赚钱”80后老爸发愁:怎样教
常州的一位“80后”父亲李先生(化姓)最近很头疼。上周日,他偶然发现刚上二年级的儿子程程(化名)竟会赚钱了,“借给同学羽毛球拍收费两元;教同学题目每题一元;给同学玩电脑每次两元……”更为严重的是,12月17日中午,班上有同学违反纪律,为了不让程程报告老师,这位同学又“贿赂”程程5元。听到儿子说的这些事情,李先生非常吃惊,但又不知该怎么教育儿子,于是便在网上发帖求网友支招。
二年级男孩的“生意经”
老爸的烦恼
8岁儿子“赚”同学的钱
“二年级儿子会赚钱了,泪奔,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了,大家帮忙出出主意吧!”12月17日,网友“segan”在化龙巷上发帖,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发帖人李先生,他是一位“80后”父亲,工作日在上海上班,周末才回常州。李先生说,他正为此事发愁呢!儿子程程今年8岁,读二年级,平时都很听话,学习也不错,在班上还是一名班干部,负责管理纪律。每周一,李先生都会固定给程程8元零花钱,但一般到周五,就差不多花光了。
12月15日晚上,吃完晚饭后,李先生和程程在家打闹玩耍,突然听到程程口袋里有硬币撞击的声音,掏出来一看是两个一元硬币。李先生就问“钱从哪里来的?”
没想到程程很自然地说道:“今天有同学没带羽毛球拍,我带了两副,就借了一副给他,收了两块钱。”
李先生感觉不妙,又继续盘问,发现果然还有其它的收费项目。“上次同学把我手套弄丢了赔了一元,教同学题目每道题一元,同学来家里玩电脑每次两元。”更为严重的是,12月17日中午,在就餐时,班上有同学讲话违反纪律,为了不让程程报告老师,又“贿赂”程程5元。当天程程还教了两个同学每人一道数学题,又获得两元,不过由于同学没带钱暂且欠着。
老爸的迷茫
不知该怎么教育他
知道这些情况后,李先生心中五味杂陈,“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同学之间怎么能这样呢?”据李先生透露,程程表示收费已经出现很多次了,而且过年前的目标是挣够100元。“他说是要买游戏点卡。”
李先生说,程程在幼儿园时,曾对电脑游戏有些痴迷,之后他和妻子觉得不对劲,就限制儿子玩游戏了,只有周末才可以玩。发现程程有这个现象后,从这周开始,李先生还关照妻子,每周给程程增加两元零用钱,从以前的8元涨到10元。
不过李先生心中还是有些担心,“想不通小孩怎么会这样的,在家里我们也没像其他父母一样,比如让他做个什么事情,给他多少钱。我们现在就是特别迷茫,不知道究竟怎么跟他沟通、怎么教育他比较好。”李先生也希望记者能帮帮忙。
热议
不少家长会“经济刺激”孩子,好不好呢?
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大讨论,截至昨天下午,帖子点击率已突破1万人次,有121位网友争相发表了意见,有说程程经济头脑好的,也有网友提醒李先生要注意正确引导。
现代快报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家长称平时会对孩子进行一些物质奖励,这有可能会让孩子混淆劳动付出和帮助别人的概念。
市民葛女士平时就会鼓励孩子通过劳动赚钱,“摆鞋子、整理杂物、扫地各一元,就是想让孩子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回报。”
而市民陆先生则是用金钱奖励孩子考试。“我们是根据年级递减,一年级语数100分,100块奖励。二年级语数99分,100块奖励。超过1分加100块!三年级语数外98分,100块奖励。超过1分加100块!依此类推,当然低1分也减100块。”陆先生表示,虽然最多时,他一次要掏1000块,“但只要小孩学习成绩好,也值了!”
不过陆先生也担心,这样的方式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习惯。“虽然激励学习的效果不错,但明显感觉孩子在意钱了,叫他做事,就问我给多少钱,这样下去,就怕会跟程程一样,帮助别人时也收钱,到时怕只认识钱了。”
网言
经济头脑要好好引导
“娓娓诺诺”:“过由不及,适度引导,贿赂的那块不能拿是原则!”
“姗娃娃:)”:“ 正当劳动所得可以鼓该挣的钱可以挣,但是也不能唯利是图,有些时候友情、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wangyulong111”:“楼主的儿子绝对有经济头脑,只要引导得好,将来绝对是个合格的CEO。”
“小雨飞飞taba”:“财务脑子还是要一点的,把握住分寸才是高手!”
调查
33%的网友表示反对
昨天,化龙巷网站也针对“孩子从小就掌握赚钱技巧”做了一个网络调查。截至下午3点半,共有129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74%的网友称自己小孩没有过类似的行为,26%的网友称自己的小孩也有类似举动。
有33%的网友表示明确反对,有27%的网友表示支持,还有40%的网友持中立态度。至于发现孩子有这样的举动后,家长到底该怎么做?有九成以上的网友认为应该正确引导,只有3%的网友选择严厉批评。
专家支招
孩子为什么“想要钱”?
对于程程这样的举动,常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咨询师周燕分析,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三种。第一受环境影响,这个年纪的孩子是非标准还比较差,如果身边的人有权钱交易行为或者电视中有播出类似的镜头,在潜移默化中,小孩虽然不懂,但可能会去模仿。
第二可能是孩子想要一种经济上的自主支配权。“小孩要一个东西,父母可能不允许。那他就会想,等我自己攒够了钱,我就能得到它了。受这种支配欲望的驱动,也可能会这样去做。”
另外可能源于平时过多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了。“孩子表现好了,奖励多少钱;孩子洗个碗,奖励多少钱,如果过多地用物质来奖励孩子,慢慢孩子也会变得物质,认为自己付出了,应该得到金钱回报,所以变得理所当然。
怎么和孩子说“钱”?
当然,周燕强调,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后,家长不能进行批判或者指责,也不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认为孩子道德、价值观有问题,而应该耐心引导。
“可以跟孩子说,付出劳动是应该得到报酬,比如爸爸妈妈上班每个月拿工资一样,但付出劳动促进公司的发展才能拿钱。你让同学玩电脑收钱,可并不是对同学有利,有时还会害同学不好好学习。再比如同学贿赂你你就不报告了,那到时班上每个小朋友都不遵守纪律,随便讲话,那样对班级也不好,也不可以拿钱。”
然后,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在与别人相处中,并不是什么场合都要收钱的,在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帮助他。“比如爸爸妈妈照顾你,从不收钱;爷爷奶奶接你放学,也没有收钱,其他小朋友借你玩具,也不收钱。如果什么事都跟同学收钱,那样别人会不喜欢你,不跟你做朋友了。”
周燕说家长在引导完之后,并没有结束,还要让孩子有一个行为的改正,这样才能达到效果。“比如建议孩子将钱悄悄还给同学,并且告诉同学,下次我帮助你不收钱。”
常州胜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曹菊文建议,家长也可尝试一天漠视孩子,“只给他吃饱,不做任何关心和交流,让孩子感受一下,没有爱和关心的感觉。”
是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