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经济是靠什么发展的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香港是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的重点是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一、香港发展的主要特点。
回归前的政治制度
实行行政主导的体制
完善的咨询体制
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便利的营商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及自由的资讯流通、公平开放的竞争、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一流的交通及通讯基建、先进的支援服务,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与高效率和精力充沛的企业家互相配合。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明税制。
自由经济体系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是亚洲区内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表现最佳的经济体系。
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
过去20年来,香港经济增长差不多三倍。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有5.1%的实质增长,表现超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越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速度。
经济政策
香港一向以市场主导的经济政策着称。
“尽量扶助、减少干预”政策
审慎理财之道
政府理财审慎,又维持低税率的简明税制,以鼓励工人生产和吸引企业家投资。法团业务利得税的税率为16%,薪俸税税率为15%,与其他国家的税率相比,两者均属偏低。
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由紧密联系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组成
Ⅱ 香港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第三 跟 第四 产业...不要以为内地的自由行能带给香港很多经济= =
出口 转口...香港是世界少数 免税的地区
Ⅲ 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有哪些
未来十年,中国以传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格局将被打破。
金融危机过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四个又被升级为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决定》称,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目前,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包括汽车、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将具有知识密集型、低能耗、污染小的新兴产业列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中国尚属首次。
支柱产业内涵发生变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重大,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一定比传统支柱产业大。其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起到重要作用,使得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是不是支柱产业,首先看有没有社会需要,支柱产业社会需求比较大。第二看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张其仔近日说。
“但中国正在进行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就需要支柱产业还要符合新的特点:一是促进就业;二是利于推进整体产业升级,并产生很大的技术溢出效应;三是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据张其仔分析,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就是要找到这样一种产业——既满足促进经济增长的标准,又满足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标准。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新兴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愿景,未来中国经济格局也将产生微妙变化。这是否将对传统支柱产业形成冲击,成为不少人的疑问。
张其仔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重大,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一定比传统支柱产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来后,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起到重要作用,使得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从拉动经济增长角度看,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很难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看,未来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是可能的。”张其仔说。
新兴产业摸底已经启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不一致,有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晰。”
虽已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些具体行业,产业规模到底有多大?这些基础性工作,似乎才刚刚开始。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不一致,有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因此,国家统计局之前的相关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情况。”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高技术产业研究室主任王军说。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行业分为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早报记者查询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没有找到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完全对应的行业类别。
以生物产业为例,《决定》给出的“定义”是,“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这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分散在了医药制造业、农业等几个大类之下。
据王军介绍,其所在的研究机构已经为此启动了生物产业的统计工作,摸清产业规模。目前,他们已经建立了总的生物企业数据库,通过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来推测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除对整个行业发展情况的摸底外,需要厘清的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重点的问题。21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决定》时说:“一些地方基于当地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将石化深加工、绿色食品、林产业、海洋产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事实上,在此之前,更大范围的调查与摸底已经展开。今年2月,“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协调小组”成立,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任组长。据王军介绍,自此开始,一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全国范围内从企业到地方的大调研继而展开;也正是在调研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决定》。
生物产业规划明年报送
节能环保、生物等产业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规划由工信部牵头制定。这些专项规划都要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
早报记者了解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研究已经渐次展开。其中,部分规划或将在年底前推出,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预计明年上半年报送国务院。
王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我们配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的工作,正在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这是一个总体规划,还有各个产业的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并不一定都是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做,而是由行业所分属的不同部门负责。”
早报记者还获悉,节能环保、生物等产业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规划则由工信部牵头制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三轮征求意见程序已全部结束,有望于今年年底前推出。
王军表示,这些专项规划都要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她介绍说,目前,总体规划的初稿已经完成,部分内容已在各部门间进行了讨论。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刚刚开始,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报送国务院。对于为何规划不能赶在“十二五”之前发布,王军解释说,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在2007年4月发布的,并不在一个五年规划期的开端。因此,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也并不会完全契合“十二五”的五年跨度。
仍然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体制、机制上的牵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所体现。“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决策机制,有关规划、政策没有形成合力。”
虽然有了政策利好支撑,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仍面临体制和机制的障碍。
王军说:“研究院做的技术成果变成产业、转化成产品,中间存在着一定制约。很多领域,技术上是比较领先的,但技术成熟后往产业方面做,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一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对于新药审批和生物制药进入医保目录进展缓慢的问题,王军认为,创新药和进入医保目录的药要考虑安全性,这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这对新药创制的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目前仍未形成一个特别顺畅的渠道。
体制、机制上的牵制,在另外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体现。
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员会委员侯自强表示,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中大力推动的三网融合为例,阻碍三网融合的技术问题已不存在,但三网融合始终只停留在部分地区、项目,而未能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根本原因是市场准入产生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
侯自强认为,“三网融合使整个业务链、产业链发生变化,表面上是电信和广电之间的矛盾,更多的还是广电内部利益的重新分配。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互联网接入成为主要问题。因为国家将互联网ISP的执照颁发权给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而广电则掌握网络视频和IPTV及网络电视(互联网电视)的牌照。双方各以手中的权力掣肘,成为推进三网融合的主要障碍”,“这是其他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但中国更复杂。牵扯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体制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决定》时也表示,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没有形成,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仍然突出。技术创新成果转移机制亟待建立,创新成果产业化中介机构缺失。部分领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如节能环保和“三网融合”相关行政管理体制、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药审批程序、通用航空发展的空域管理规定、卫星应用的军民结合机制等,现行管理办法制约相关行业发展。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决策机制,有关规划、政策没有形成合力。
政府不能有技术偏好
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应该是大的方向性的,不能存在技术偏好,不能破坏市场对技术选择的机制。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现状,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决定》时说,“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组装加工能力强,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其中,“新兴信息产业虽然在系统设备研发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集成电路、光电、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基础性技术还有待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尽管快速发展,但缺乏创新药物和工程化技术与装备;基因工程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工业化的转基因技术不掌握,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速度慢;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大型装备关键核心部件、控制技术和高性能材料严重依赖进口。”
早报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工作部进一步了解到,中国高端装备国产化的环境不理想,突出表现在——设备招标中歧视国产设备的现象仍屡见不鲜;用户强行要求国产化的主机必须使用其指定的进口零部件和材料;在设备采购中对国产设备过度压价;夸大宣传国产化过程中的曲折和问题;以高于国际同类产品标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增加国产化难度等。
这是否意味着更多的政府扶植,将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一翼?
与此相反,张其仔认为,对传统优势行业,应加大政府对关键技术开发的支持,促进产业内升级,防止传统优势行业竞争力下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充分运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原因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的方向、技术变迁的方向相对比较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本质上不确定。如果完全靠政府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线,有可能走到错误的技术路线上去。必须要让不同企业的不同技术在市场上竞争,从市场上筛选好的技术。”
与张其仔观点类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今年8月在“中欧-张江2010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最大的风险在于技术的不确定,而我们目前在掌握核心技术、把握主导技术的发展方向上,能力还十分欠缺。”
张其仔认为,第一,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应该是大的方向性的,不能存在技术偏好,不能破坏市场对技术选择的机制;第二,鼓励风险投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不一定是政府直接财政补贴,“政府只是在早期市场培育时起作用,最终应在一定时段退出。这样的产业才有前途。”
10年后产值或超10.7万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将在2015年超过4.5万亿元,2020年将超过10.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15%~19%。”
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有关机构预计,这块“蛋糕”可能在10年后超过10万亿元。
根据《决定》,五年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8%;2020年七大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根据这一发展目标,华泰联合证券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将在2015年超过4.5万亿元,2020年将超过10.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15%~19%。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在第四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上表示,预计到2012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则显示,2008年,中国广义生物产业的总产值为1.1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广义生物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6万亿元,其中包括生物医药4万亿元、生物制造1万亿元、生物农业1000亿元、生物能源3000亿元、生物环保1000亿元等。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其独特之处,横跨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大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工业、卫星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领域。中银国际分析认为,仅航空装备工业方面,预计未来3-5年中国整个航空工业产出4000亿-4800亿元,到2020年后航空工业产出可达1.6万亿元。
但对于诸多对未来市场的乐观估计,张其仔提醒,“十二五”期间,通过传统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很难发生变化。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基础设施、政策体制机制的设计、投融资环境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障碍,“目前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还不够大。一是由于技术不成熟,价格偏高;二是百姓偏好传统产品。”
Ⅳ 香港的支柱产业是什么感觉香港也没什么工业,也没什么世界多少强的公司。地方又那么小,为什么那么有钱
你好,因为香港的资本公司已经在全球开展了开来, 业务不仅限于工业
希望可以帮到你,请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回答的动力,谢谢
Ⅳ 香港经济的支柱是什么
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贸易及物流业(2016年该业增加值占GDP的21.7%)、金融业(17.7%)、专业服务及其他生产性服务(12.5%)和旅游业(4.7%)。
香港具有明显优势可进一步发展的六项产业是文化及创意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创新及科技产业、检测及认证产业,以及环保产业。2016年,这六项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8.9%。
香港经济特点:
1、 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
2、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服务业占GDP 90%以上;
3、外来直接投资存量及投资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5)香港的经济支柱是什么扩展阅读:
香港经济结构
投资流向:在直接外来投资方面,香港是极具吸引力的市场。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于2016年吸纳直接外来投资为1,080亿美元,全球排第四,亚洲排名仅亚于中国内地(1,340亿美元)。
在向外直接投资流出方面,香港于亚洲排名第三位,金额达620亿美元,排名次于中国内地(1,830亿美元)及日本(1,450亿美元)。
据政府调查显示,在2016年底,香港的直接外来投资存量估计为16,260亿美元。这些直接外来投资有一大特点,就是许多投资都是在税务天堂设立的无业务经营公司间接转移回港的资金。
在此背景下,2016年,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荷兰和百慕大分别占直接外来投资存量的34.2%、7.7%、6.3%和4.7%。
除了税务天堂外,中国内地仍是香港最重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地(占总额的25.7%)。其他主要来源地包括美国(2.5%)、新加坡(2.3%)和英国(2.2%)。大部分直接投资存量均与服务业有关,包括投资及控股、地产、专业及商用服务;银行业及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
参考资料来源:广东工信厅官网-香港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
Ⅵ 香港的经济支柱是
B
香港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资本的不断注入,使
香港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其黄金外汇市场、深水自由港、转口贸易等已成为国际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是着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银行中心、第三大黄金市场、第五大外汇交易市场、第五大股票市场。
Ⅶ 香港的四大支柱分别是什么
金融、物流、旅游、工商支援服务
Ⅷ 香港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是什么
香港的四大产业支撑了经济的发展
把握和预测香港经济的整体走势,我们从其支柱行业入手。香港经济的支柱业是服务业。每年,服务业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80%以上。其中,地产、金融、进出口贸易和旅游并称香港经济的四大龙头产业。
1、地产业
2003年7月以来,香港的物业价格显着回升。由于资产价格具有前瞻性的特质,因此它反映了市场对宏观经济及金融发展的预期。从下面几个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楼宇售价、楼宇租金,还是政府的卖地面积,多项指标显示近期物业价格上升大体上与经济基本因素一致。
房地产的升温同时也提高了香港的住房负担能力。据香港金融管理局2004年6月的季报显示,按揭供款与家庭入息率中位数的比率已从去年谷底的30%上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35%。但仍远低于过去20年间大约的平均比率65%。
可见该比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997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地产业经过了6年的痛苦调整,在2003年4月SARS的打击下,香港楼市经历了最后一跌,目前全面复苏。
2、进出口贸易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中国内地对外贸易越来越多地采取直接贸易的形式。
这无疑使香港作为内地对海外贸易的中介地位受到挑战。
从香港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看,进出口贸易业仍然占了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强。
无论从来源地还是从目的地划分,中国内地在香港的贸易业中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香港以其有其独特的优势推动进出口贸易: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二是发达的基础设施,三是发达的服务业,四是法制环境,五是政府廉政、透明及较高效率,六是与西方国家制度一致,七是广泛的国际联系和发达的信息网络。香港与中国华南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建立了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
在广东地区的经济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在珠三角地区的投资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地区和政府在珠三角的投入。
3、
旅游业
香港自198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旅游中心。
据世界旅游局的报告显示,香港现旅游业雇佣人数为74100个,连同有关的活动所支持的职位有23.6万个。
到2010年,旅游业雇佣人数将达100100人,相关支持职位将达35.26万人。
而就旅游需求来看,1998年已达3280亿港元,而到2010年则可增至13300亿港元。
在开放了大陆对香港个人游以后,访港旅客数量大增,其在香港逗留的时间和消费开支,均在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游客之上。
可以说,内地游客将成为对香港旅游业的最大的收入来源。
展望未来,香港在2005年启用建成的迪士尼主题公园时,每年会有500万人次参观,估计会有25%的经济回报率。
详见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print.asp?id=57542
Ⅸ 香港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金融、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和旅游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
1.香港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
拥有多项制度优势:资金自由流动、法制和监管健全、市场运作透明和高效、人才和金融机构高度国际化等。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一直名列前茅,紧随伦敦和纽约之后,近年得分差距更大幅收窄。香港也是亚洲主要的资产管理中心、亚洲第三大银行中心(全球首100银行中有73家在香港营业),以及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在上市融资方面,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在2009至2011年均占全球第一位。国家“十二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以及国际资产管理中心。
2.香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贸易和服务中心,既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也是全球第十大贸易经济体系。香港其中一个独特优势,是以“中国香港”名义参加国际贸易组织。
3.香港拥有企业管理及各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专业服务一向是香港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其中法律、会计、建筑和相关工程以及医疗服务优势尤其突出。香港的专业人才拥有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丰富的国际网络和管理经验,亦熟悉国情及内地市场。
4.香港是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2012年全年访港旅客总数超过4864万人次,其中约七成为内地旅客,其余为欧美和亚洲区内的旅客。
香港是个多元共融的国际都会,既保留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又受西方风尚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在积极发展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同时,香港有购物消闲的好去处、享誉国际的美酒佳肴、富吸引力的主题公园、风景怡人的大自然景色、独特的文化遗产如括庙宇、围村、祠堂和富中西色彩的建筑等,是观光、商务和家庭旅游,以至消闲及消费旅游的最佳地点。
(9)香港的经济支柱是什么扩展阅读: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这类产业往往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撑作用,但不定能起到引导作用;同时,这类产业往往由先导产业发展壮大,达到较大产业现核以后就成为支柱产业或先成为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既起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
支柱产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大规模产出。支柱产业着重强调产业的净产出占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比重。
(2)强调现在。现在比重大的产业就是支柱产业,即便其比重呈下降趋势,只要比重还较大,仍可称为支柱产业。
(3)强调发展。支柱产业要求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要求生产率持续、迅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4)强调扩大就业。
(5)强调带动作用。支柱产业要求产业关联度高、长期预期效果好。
(6)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