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国营经济什么时候是主体地位

国营经济什么时候是主体地位

发布时间:2022-09-23 15:57:03

①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是什么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是国营经济。
2.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份。个体经济包括广大个体农民经济、城乡手工业和小商业。个体经济一般利用手工工具进行生产,经营方式分散落后,但人数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3.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主导,即居于领导地位)(对应阶级:工人阶级);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过渡)(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主体,即占绝对优势地位)(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对应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对应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第2、5都是过渡形式,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拓展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是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因素”。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是经济上的“非社会主义因素”。与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都是多种所有制并存,但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即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领导地位”,而不是“主体地位”;今天,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公有制经济才占“主体地位”。国主导,个主体(因为它是农民和小资的代表,两头小中间大的中间部分)。

② 新民主主义时期 为什么公有制经济不是主导地位呢 那什么是主导地位

历史老师回答您:
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是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捣毁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在华资本,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这一时期,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人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当时,公有制经济虽不是经济主体,但是处于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公有制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③ 新中国建立后,哪一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应该是1952年。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的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
农业的恢复,是国民经济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充分调动农民个体经济和劳动互助两方面的生产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三年间,国家用于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1950年为2.74亿元,1951年增加到4.17亿元,1952年增加到9.04亿元;国家银行对农业生产的贷款也逐年增加。三年来,国家用于水利建设的经费约7亿元,占全国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0%以上。全国直接参加水利工程建设的有2000多万人,完成土方量17亿立方米以上。随着治理淮河、荆江分洪、官厅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基本完成,解放前江河堤岸严重失修、水患频繁的状况初步改观,千百年来威胁中国人民的洪水灾害开始得到有力的防治。在治理江河的同时,各地还大力整修水渠塘堰,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所有这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2263.6亿斤,增加到1952年的3278.4亿斤,增长44.8%,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的1936年增长9.3%。棉花总产量从1949年的888万担,增加到1952年的2608万担,增长193.7%,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的1936年增长53.6%。
工业生产的恢复,是在艰难境况中起步的。党强调一要依靠工人阶级,二要依靠国营经济。首先重点恢复国计民生所急需的矿山、钢铁、动力、机器制造和主要化学工业,同时恢复和增加纺织及其他轻工业生产。按照中央的部署,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各省率先恢复了工业生产,开始初步的经济建设。东北生产出的机器设备和工业物资,又支援了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生产事业的恢复。除重点恢复和改造原有企业以外,三年间,国家还抽出一部分资金,有计划地新建了一批急需的工矿企业,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和大型轧钢厂,山西重型机械厂,武汉、郑州、西安、新疆的纺织厂,哈尔滨亚麻厂等。这批最早在经济恢复时期新建的厂矿,后来都成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骨干企业。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经济恢复的重点。三年间,在基本建设资金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国家用于交通运输建设的投资共17.7亿元,占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22.6%。在铁路修复建设方面,数十万铁路职工和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共同奋战,1949年底就基本恢复了原有的铁路网,南北大动脉京汉线和粤汉线恢复运营,东西干线陇海路也全线通车。1950年6月,穿越巴蜀的成(成都)渝(重庆)铁路开始动工修筑,至1952年7月建成通车。这条铁路是清朝末年就酝酿兴建的川汉铁路的一段,拖了近半个世纪未铺上一根钢轨,而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通车。在大西北恶劣条件下修筑的天(水)兰(州)线,也于同年9月竣工。公路建设除修复原有公路外,还新建和改建了一些主要干线和县、乡级公路。到1952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由解放初的8.07万公里增加到12.67万公里。为配合进军西藏,解放军工程部队和广大民工一道赶修了甘青、川康、川青等公路。特别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六座大雪山和悬崖深谷之间修筑的康藏公路,以通往“世界屋脊”而堪称奇迹。
经过三年的努力,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较快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77.6%,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钢产量达到134.9万吨,比1949年增加7.54倍,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46.3%;生铁产量比1949年增加6.72倍,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7.2%;原油、水泥、电力、原煤等都超过历史最高产量。棉纱、棉布、食糖等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来看,1952年我国工业生产超过旧中国历史最高水平23%。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48.4%,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生猪、大牲畜的年底头数都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产量。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年,国民收入比1949年增长69.8%。财政收入比1950年增长181.7%,不仅有了成倍增加,而且连续两年收大于支,均有结余。在财政总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逐年上升,社会文化事业的支出有所增长。城乡人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普遍得到改善。按1957年价格计算,抗战前的1936年全国职工(包括家属在内)平均消费额为140元左右,1952年增加到189.5元,增加35%左右。农民净货币收入由1949年的68.5亿元增加到1952年的127.9亿元,增加86.7%;从1949年到1952年,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三年间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有明显的战后恢复性质。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与欧亚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的情况相比,新中国战后经济恢复之快,增长幅度之大,是举世瞩目的。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
全面贯彻统筹兼顾、照顾四面八方的经济建设总方针,不仅活跃了中国经济,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结构获得显着改善。在国民经济内部的五种经济成分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处于优先增长地位。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这时,国营经济虽然尚未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但已成为我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主要经济基础。
在国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中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都各得其所,获得较大发展,促使原来非常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上有了提高,工业生产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增强。在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包括手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2年的43.1%。其中现代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7%上升到27.7%。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26.4%上升到1952年的35.5%。这表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不仅有数量的发展,而且有性质上的变化和质量上的提高。这些深刻变化,为我国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开了一个好头。

④ 新中国建国初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是通过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的吗

是。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形式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形式,如果仅从社会主义改造过程来考虑,进行得顺利,没有出现农民、手工业者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公开对抗,没有出现社会震荡,基本上在和平中完成,那么完全可以说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

如果从社会主义改造具备的条件来看,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局限性,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经济恢复时期已经开始尝试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这些似乎可以证明社会主义改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国营经济什么时候是主体地位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由国家或者公私合营企业投资并由国家派干部,同资本家实行合营的工业企业,是公私合营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合营企业)对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 企业的公私合营,应当由人民政府核准。

⑤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体现在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2020-04-16 16:58:48
文/叶丹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从量上看,公有资产与非公有资产相比要有数量上的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主导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百国民经度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问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答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⑥ 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的主体是什么

记得红宝书上说 如果是起领导地位的 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如果是主体 当时还是国家资本主义 查看原帖>>

⑦ 确立国营经济领导地位是通过()步骤实现的A公私合营B没收官僚资本

选B。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是在三年恢复时期确立的。

⑧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这个表述正确吗我非常怀疑!谢谢~

这个表述是错误的,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就是主导地位

阅读全文

与国营经济什么时候是主体地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漫画作文幸福在哪里 浏览:838
健康证明项目有哪些 浏览:358
支付宝合种的幸福树需要多少能量 浏览:707
哪些花象征爱情 浏览:309
五羊有什么故事 浏览:735
护理大专生可以考哪些事业单位 浏览:582
舒适经济运动哪个模式省油 浏览:696
微信健康码证件号码怎么填 浏览:45
为什么唐山自古出美女 浏览:39
你听过哪些大蛇的故事 浏览:540
如何化解婚姻上小人 浏览:166
鹿邑县域经济怎么样 浏览:736
爱情小说开头怎么让男主和女主见面 浏览:962
婚姻修复咨询一般要多少钱 浏览:911
什么才是幸福的家 浏览:825
深度婚姻是什么意思 浏览:874
事业编考公务员可以做什么生意 浏览:398
幸福在哪里90字 浏览:535
婚姻宫怎么看配偶 浏览:1001
洛宁县事业单位工资有多少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