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宏观经济学是怎么样的

宏观经济学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2-09-22 19:02:38

㈠ 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㈡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2)宏观经济学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发展史

1、产生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2、发展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着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

特别是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承认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着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㈢ 什么叫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历史简介
亚当·史密斯于其着作《国富论》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二十世界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
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历史中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恐慌,这经济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
在经济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延续着《国富论》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价格机能就如同一只全能的黑手(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平稳的运作。但古典学派有一个极端的看法,就是完全否定了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赛依(Jean-Baptiste
Say
,1767年—1832年)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依法则(Say's
law)。
但上述的看法却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不符合。经济大萧条持续了将近十年,但严重的失业现象却未曾消失,是故在此背景之下,凯因斯(J.
Keynes,1883年—1946年)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或简称为《通论》,而这也代表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始。凯因斯认为政府应在经济衰退时提出各种政策以刺激需求,进而达到减缓失业与恢复经济繁荣的目的。
但到了1970年代,新的总体经济问题又产生了。在1974年至1975年及1980年至1982年期间,欧美各国陷入二次大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石油危机、高通货膨胀及高失业率产生的问题,逐渐的凯因斯理论受到了另一些不同理论的挑战。
这些理论包含了以米尔顿·傅利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2006年)为代表的货币学派(Monetarism)和以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merson
Lucas,
Jr.,1937年—
)与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年—
)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学派(New
Classical
School)或称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的理论。而米尔顿·傅利曼与小罗伯特·卢卡斯分别于1976年和1995年因此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资本)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并且研究投入后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具体来讲,有一下三大研究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有时候也被称为经济周期理论或者经济危机理论。其研究的主题是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国民收入在其长期增长趋势中会出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现象。
经济增长问题
主条目: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问题也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或经济发展理论。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在特定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制约和促进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和规律。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拉动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增长的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俗称“三架马车”。
[编辑]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有时也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或失业理论。具体来讲就是研究一个时期国民收入的总量和就业量(或失业量)是怎样决定的。

㈣ 宏观经济学是什么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2、一般学者会把研究范围归纳入“微观”或“宏观”层面。“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应答时间:2021-04-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㈤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㈥ 宏观经济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以下是由我整理的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宏观经济学的介绍

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加速原理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原理。

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

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

㈦ 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7)宏观经济学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释义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㈧ 什么是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
宏观经济 指总量经济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一般认为此词1933年由挪威经济学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观经济学"时所提出。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维持高水平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概念比较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两者联系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宏观与微观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调节手段。在现代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运用计划与市场这两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计划与市场两者,市场处在更基础的位置,计划则是在市场作用下发挥宏观调节功能和微观指导功能。只有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国家特别需要用宏观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仍以单个微观经济主体为基本单位,但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益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日益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特征。个人财富、家庭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已经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必然要依赖于整体经济状况,整个经济运行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总量、综合和全局性特征。

阅读全文

与宏观经济学是怎么样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些花象征爱情 浏览:309
五羊有什么故事 浏览:735
护理大专生可以考哪些事业单位 浏览:582
舒适经济运动哪个模式省油 浏览:696
微信健康码证件号码怎么填 浏览:45
为什么唐山自古出美女 浏览:39
你听过哪些大蛇的故事 浏览:540
如何化解婚姻上小人 浏览:166
鹿邑县域经济怎么样 浏览:736
爱情小说开头怎么让男主和女主见面 浏览:962
婚姻修复咨询一般要多少钱 浏览:911
什么才是幸福的家 浏览:825
深度婚姻是什么意思 浏览:874
事业编考公务员可以做什么生意 浏览:398
幸福在哪里90字 浏览:535
婚姻宫怎么看配偶 浏览:1001
洛宁县事业单位工资有多少 浏览:230
人在爱情中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浏览:216
我国经典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的 浏览:874
省直事业单位联考考什么 浏览: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