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学派
1. 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先在美国盛行起来。曾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在美国,货币主义者还有卡尔·布朗纳(Karl Brunner)、艾伦·梅尔泽(Allan
Meltzer)等,英国的着名货币主义者有艾伦·沃尔特斯(Alan Walters)、戴维·莱德勒(David Laidler)、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等。
货币主义的理论建立在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基础上。
2. 供给学派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德尔被公认为供给学派的先驱,其他代表人物还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瑟·拉弗、《华尔街日报》的罗伯特·巴雷特、裘德·万尼斯基、保罗·罗伯茨、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哥伦比亚大学的罗伯特·门德尔、密契尔·伊文斯和乔治·吉尔德等人。
3.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斯于1960~1961年首次提出的。7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一些青年经济学家,首先是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然后有托马斯·萨金特、罗伯特·巴罗、尼尔·华莱士等以理性预期假说为基础,运用经济计量学研究方法向新古典综合宏观经济模型提出全面挑战。由于他们强调“理性预期”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的影响作用,被称为“理性预期学派”。期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并不能保证它所涉及到的人在行为上协调一致。
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是在原来的凯恩斯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留并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一些假设和分析方法,同时又从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汲取了某些论点或新研究方法,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基本假设,引出某些新论点。因而它是在各对立学派的争论中,博采众长而发展起来的。
② 西方经济学领域共有哪些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
主流经济学派:
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
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
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
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③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配第的经济着作包括《赋税论》(1662年)、《献给英明人士》(1691年)、《爱尔兰的政治解剖》(1691年)、《政治算术》(1690年)、《货币略论》(1695年)等。他在近代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并在地租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重农学派的先驱。他的经济着作包括《法国详情及补篇》(1695年、1707年)、《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1705年)、《谷物论》、《法国的辩护书》(1707年)等。他坚决抨击重商主义政策,提出农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他也是劳动价值理论的最初奠基人和自由竞争的热情拥护者。不过,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还都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法国在布阿吉尔贝尔以后,于18世纪中期形成重农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魁奈、米拉波、杜邦等。他们自称为“经济学家”,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明确的纲领,定期集会并创办刊物。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主要经济着作有:《租地农场主论》(1757年)、《谷物论》(1757年)、《经济表》(1758年)。他提出自然秩序的理论,实际上承认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存在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他的纯产品学说是重农学派理论体系的核心。他把农业看作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扣除补偿种子和劳动者及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耗费以后,所剩余的部分形成纯产品。纯产品是自然力参与工作的结果,是由自然所赋予的。他认为,只有生产纯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他的纯产品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最初的萌芽。魁奈依据纯产品学说,把社会成员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他是最早把社会分为阶级,并试图以此分析社会现象的经济学家。魁奈还在《经济表》中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做出了最初的科学说明。重农学派的另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杜尔哥使重农学派经济理论发展到最高峰。他在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内部又划分为资本家和工人,把资本家定义为通过垫支资本,使用别人劳动而获取利润的人,把工人定义为失去生产资料、只靠劳动谋生的人。他强调纯产品是土地对于劳动者劳动的赐予,明确说明纯产品由农业工人创造而为土地所有者占有,比魁奈更为正确地理解到剩余价值问题。重农学派把经济分析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从而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
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杰出的代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总结了配第以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并第一次把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斯密的主要经济学着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他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批评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财富观,指出财富即是一国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总量,财富的源泉是任何部门的劳动。他指出,增加国民财富主要依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为此,需要加强劳动分工;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为此需要增加资本。他第一次正确地把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三个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并系统地分析了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他正 确地把利润和地租看作是从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种扣除,即资本家和地主不劳而获的收入。他还对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理论进行了评述,描述了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并研究了国家财政及赋税原则。
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位最杰出的代表,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的主要经济着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他建立起一个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经济理论体系。他更坚决和一贯地坚持以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并从这个原理出发,研究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之间的关系。他把工资归结为工人维持自身及其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把利润同工资相对比,看作是工人所创造的商品价值在工资以外的部分,把地租看作利润的派生形式,是地主所占有的利润中的一个部分。他揭示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在客观上也初步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与对立、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与对立。他和斯密一样,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并在斯密自由贸易论、国际贸易论基础上,阐述了比较成本学说。
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的主要经济着作是《政治经济学新原理》(1819年)。他站在法国小生产者的立场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指出了资本家的利润是对工人的掠夺,这种掠夺使社会阶级两极分化。资本主义使用机器,导致工资下降,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他批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只研究财富,无视人的享受,从而导致贫者更贫,富者更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广大劳动者收入不足以致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实现,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他对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的论述,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正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本主义制度由发生到成长的上升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没落的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直接威胁资产阶级生存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因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能够面对现实,以相当科学的态度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揭露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力图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和过时的重商主义,提出“自由放任”的口号,反对国家干预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为此,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自然规律”的思想,从“人的本性”出发,寻找和论证自然的合理的制度。这样,他们实际上承认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同时,他们又把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规律说成是“永恒的”,并把资本主义看作是最合理的、自然的与永恒的制度,反映了他们理论思想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这个时期产业资本的利益。产业资本通过组织劳动,在等价交换原则下,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剥削雇佣劳动;生产是产业资本统治的基础,流通是生产的从属因素。为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古典政治经济学试图在重商主义 所描述的流通领域的现象后面,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其内在规律。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把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科学上的主要功绩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利润、利息、地租),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由于资产阶级眼界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除了包含有科学的因素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庸俗的成分和严重的矛盾。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错误地看作是财富,而不是生产关系,从而对经济范畴,只注重量方面的研究,忽视了质方面的分析。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由于不了解劳动的二重性,并不能真正理解价值的实体和本质;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以及价值和生产价格,因而或者转向“三种收入决定论”(斯密),或者陷于难以克服的矛盾(李嘉图)。在剩余价值理论上,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就剩余价值本身,而只是停留在其具体形式上进行考察,因而不可能真正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在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上,他们不了解要把社会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划分为三部分,从实物形态上划分为两大部类,从而堵塞了正确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道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批判地继承了其中的科学因素,而对其中庸俗的因素作了深刻和彻底的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
④ 罗马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建立者是谁
一、罗马学派的创始人是安莫纽·萨卡斯,死于季度奖生二四三年,可是他没有任何着作流传下来
他可能提出过这些主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灵魂是精神性的;太一(即至善或绝对善)是终极本原,它是神性的和理智的,它外在于理念的世界。他的学生普罗提诺成了这个学派的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二、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是许多不同学科学派的统称,因这些学派都源自于芝加哥大学(或芝加哥市), 故名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包括芝加哥经济学派、建筑学派、芝加哥传播学派、芝加哥数学分析学派、芝加哥气象学派等等。
1、芝加哥经济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的学术理念,早期包括富兰克·奈特、亨利·赛门斯(Henry Simons)等,后期(鼎盛时期)包括诺贝尔奖获奖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斯蒂格勒、罗纳德·科斯等等。
芝加哥学派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2、芝加哥建筑学派: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The Home Insurance Building)十层办公楼,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3、芝加哥传播学派:代表人物有G·西梅尔(德国)、约翰·杜威、C·H·库利、W·冯特、G·H·米德,R·E·帕克等。芝加哥传播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4、芝加哥数学分析学派:创立于世界顶级学府美国芝加哥大学,被誉为“当代数学界最强大的分析研究学派”。
1950年代,芝加哥大学数学分析学派由芝加哥大学教授、着名数学家安托尼·吉格曼德(Antoni Zygmund)和其博士生、着名数学家艾尔伯特·卡德隆(Alberto Calderón)创立于芝加哥大学。
5、芝加哥气象学派:主要贡献有提出了大气运动的地转适应;行星波的能量频散;西风带急流的形成理论及其在大气环流中的重要作用;行星波的正压和斜压不稳定性。芝加哥学派对动力气象学的贡献为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实体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普罗提诺是罗马学派的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普罗提诺是这个学派的思想体系的真正创立者。他所产生的影响从公元2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6世纪。
关于他的学说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作如下描述:如果现在有一个次于它的实体,而它本身是不动的,那么,这个次于它的实体的产生,一定不需要太一方面的任何倾向、意志或运动。
当万物继续存在的时候,也都必然凭他们自身的力量,从他们自身的本质中产生出一个实体在他们自身之外,并且围绕着它们,附着在他们身上,产生出一个形象,就是那产生它的原形的形
二、关于罗马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相关书籍:
1、书 名: 芝加哥学派
作者:(美国)约翰·范·奥弗特瓦尔德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2、书名: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作者:(德国)黑格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59年12月
⑤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要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伦敦学派:爱德温·坎南、T·E·G·格雷高里、莱昂内尔·罗宾斯、哈耶克,伦敦学派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认为:对通货膨胀的要求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需要;物价水平并非只受货币数量的影响;通货膨胀管理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恢复金本位制有助于稳定经济;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资过高,资本供给不足。现代货币学派:弗里德曼,他认为利率的变化对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影响微不足道理性预期学派:小罗伯特·卢卡斯,罗伯特·巴罗,托马斯·萨金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市场会发生一些偶然情况,成为干扰因素,但可以事先计算它的概率分布,因此可以选出最小风险的方案,以预防不利后果的侵害。例如在确定房租,债券利息,议定工资,规定供给价格时,都可把未来价格波动估计进去,订的高一些,以防止因通货膨胀而降低实际收入。因此合理预期起了加速通货膨胀的作用。同时,由于政府对经济信息的反应不如公众那样灵活及时,所以政府的决策不可能像个人决策那样灵活,因此政府的任何一项稳定经济的措施,都会被公众的合理与其所抵消,成为无效措施,迫使政府放弃实行。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时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所以,一般认为理性预期学派是比货币学派更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供给学派:费尔德斯坦、埃文斯,供给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或利润。因此,对报酬和利润的刺激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实际工资的刺激将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对储蓄和投资报酬的刺激会影响资本的供给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能够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应当消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因素。
弗莱堡学派:瓦尔特·欧根、弗兰茨·伯姆、汉斯·格罗斯曼、卢茨、艾哈德、罗布凯,此学派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实行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张国家采取措施,实行自由竞争和价格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政府的职能限于为企业创造自由竞争的环境。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保障生产效率、自由和人类文明生活的理想体制。因其反对国家干预或过多干预经济,一般被视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右派”。公共选择学派:布坎南, 主张经济市场中的主体标签是消费者和厂商,而政治市场中的主体标签是 政治家、政客、选民和利益集团,但他们的行为目标并无差别,区别仅在于,在经济市场交易的私人物品,而在政治市场交易的是公共物品;前者的最大化目标表现 为效用和利润的最大化,后者的最大化目标表现为公共物品利益和政治支持的最大化。
⑥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都有谁仔细点,谢谢!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起源自马歇尔与奥地利学派。后期的成员包括了奥地利学派的第二代人物-米塞斯、海耶克。以及由傅利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e)、P·鲍尔(P.Batler)、哈里·约翰逊(H.Johnson)、H·明特(H.Myint)、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迪帕克·拉尔(Deepak.Lal)、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等人。
⑦ 什么是实学
实学也属于儒家学派。其主张“经世致用”,所以又称之为“经世实学”。实学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在这一方面区别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以及陆王心学的“知行合一”。
实学之所以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从学派归属上,明清实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最后历史阶段和独立发展形态。它既是对先秦、汉唐儒学的基本价值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在同佛、道的辩论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它在同佛、道的辩论中吸取了佛、道的某些合理思想,但本质上属于儒学流派,而不是佛学和道家。明代实学所要摒弃的是以下两种治学风习,即“八股之习”与“道学之习”。这是明代实学思想家所共同针砭的目标,往往称之为“俗学”,以与自己所提倡的“实学”相别,他们讲究“实用”,提倡“实学”、“实行”、“实政”,主张“实心”任事。他们抛弃道学家游谈无根的陋习,更多地注意那些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情,诸如农田、水利、河漕、盐法等等。
明代实学学风是由丘濬开创的。他所着的《大学衍义补》一书,放眼“治平”之术,恢复儒学“有体有用”的真精神。此书被明末实学家陈仁锡所辑《经世八编类纂》列为八种“经世”书之首。实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到了清代,实学开始盛行,发展出乾嘉学派等分支。
一、创始人:丘濬(明孝宗朝文渊阁大学士)。他所着的《大学衍义补》一书,放眼“治平”之术,恢复儒学“有体有用”的真精神。
二、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人。
三、分支流派:
1、王霸并用派:也可称之为“义利双行”派。这一派复兴先秦的诸子学说,对管子、韩子、老子、庄子、墨子等都有所称颂,尤其是吸收了管、商的“功利”学说,不讳言“富强”,以“富国强兵”作为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其代表人物有张居正、海瑞、焦竑、徐光启。
2、明体适用派:也可称之为“全体大用”派。这一派恢复儒学“内圣外王”的精神,强调“体围合一”、“学仕合一”。其代表人物有丘濬、吕坤、谢肇淛、陆世仪,顾炎武、李颙。
3、乾嘉学派:又称“乾嘉之学”,是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着称。由于学派在干隆、嘉庆两朝达到顶盛,故得名。乾嘉学者搜集钩沉,辑佚许多亡佚的文献典籍,例如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出经部432种,史部8种,子部152种。
四、发展高潮:实学,实际上就是从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之学”。
从时限上,虽把“中国实学”的起点定于北宋,但明清之际是中国实学发展的高潮时期,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内涵上,它不同于佛、老的“虚无寂灭之教”,是由“实体”与“达用”构成的。“实体”又分为“实理实学”、“实心实学”和“实气实学”,“达用”又分为“经世实学”、“科技实学”、“启蒙实学”和“考据实学”(包括“史学经世”论和“明经致用”论)等,它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立体结构。
五、历史影响:实学源于中国,流传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是一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国际性学问。中国实学传入朝鲜、日本后,与朝鲜、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朝鲜实学和日本实学。近代东亚还有过作为儒学(朱子学,阳明学)别名的实学概念。这个实学概念在当今日本社会基本上被遗忘了。这个实学概念重视实心的部分,是和近代“实学”概念完全不同的地方。
1、在韩国,实学指18世纪前后约200年间的新的学风。韩国实学发生的重要因素是:第一,为了重建由1592年的壬辰倭乱(日本的侵略朝鲜)和1636年的丙子胡乱(后金的侵略朝鲜)遭到破坏的国家经济,并且安定民生。第二,一群有志学者想要纠正过于思辨并且倾向于形而上学的性理学的偏向思想,寻求符合现实的学问。
2、在日本,实学的概念可以分成两种。近代以前的实学,因其重视实心,为了和近代以后的实学区别,我们称之为“实心实学”。而近代以后的实学并不重视实心,而重视科技,我们就单纯地称之为“实学”。现在,日本社会普遍认可的实学概念是作为实用的学问、应用的学问的近代实学。就是指福泽谕吉在明治时代提倡的实学,也可以说是实业的学问。这里的实业,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就是产业革命以后,机械化工业成为产业主流的近代实学,技术担当了主角。
六、主要文献(着作):《子史经济言》、《明经世文编》、《古今治平略》、《经营和会计实学》《玉函山房辑佚书》《大学衍义补》《经世八编类纂》等等
⑧ 现代企业管理论包括哪些主要的学派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主要有:
1、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是哈罗德 孔茨。
此学派将管理看做一个过程,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研究方法上看,这种观点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些类似,因而它的科学性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
2、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切斯特 巴纳德。
此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管理,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进而把企业组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系统;
3、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赫伯特 西蒙。
此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4、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贝塔朗菲。
此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
5、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是兰彻斯特。
此学派注重定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以求得管理的程序化和最优化;
6、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伯恩斯。
此学派源于美式经验主义,其实质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7、经理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彼得 德鲁克。
这一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8、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是亨利 明茨伯格。
此学派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