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遵义和六盘水哪个发达
遵义虽然位于黔北,但它的南面是贵阳,北面是重庆,南北都是大城市,遵义夹在中间,就很容易学到先进的经验, 很多遵义人,在全省来看都是比较谦虚的。
遵义过去没有的,就向贵阳、向重庆学习,逐渐地也发展起来了,现在的新蒲新区也是投资创业的热土,开发得热火朝天的。
遵义新蒲新区
而六盘水,位于贵州西边上,离贵阳有一定距离,向心力不算很强,过去一直以煤矿工业着称, 第二产业的GDP比较亮眼 ,有可恃的资本,有钱人多如牛毛。
在六盘水的一些城镇上,特别是拥有采矿、火电等产业的村镇,火车站都比较常见,这就为当地人带来了一定的自豪感,但是,自豪一旦过度,就有点不那么谦虚了。
六盘水盘县盘南电厂
另一方面,遵义人很团结,不管是北边的道真、务川、桐梓,还是南面的湄潭、绥阳,对于遵义的地域认同感都特别强,把资金、人才等资源,都投往遵义市区建设,资源的利用率就比较高,大家的劲很容易就往一处使,非常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就算是茅台的故乡——仁怀,风头也盖不过遵义的“红色圣地”名片。
六盘水,顾名思义,是由3个县的第一个字组成的:六枝县、盘县(今盘州市)、水城县,其中, 六枝古代属于牂牁;盘县则与云南曲靖的宣威、黔西南的普安县,渊源颇深;水城更是占据了原市府所在地的优势(现在市府在钟山区)。
六盘水3个县城,互相之间的地域认同感不是很强,特别是盘县,今天的盘州市,过去煤产业特别发达,经济很亮眼,在六盘水市里,有那么一点“一家独大”的味道, 现在升格为省直管、县级市,六盘水只是代管,独立性就更强了一些。
六盘水这种情况,资源相对分散,六盘水的城市建设,在我看来,是落后于遵义的。
遵义复兴大道
一般条件下,本来就有限的资源,如果没有了集中优势倾注于市区建设,而是分散在各个地方,比如各个县、乡镇,那么资源的利用率就可能会降低。 很多时候,太过于均衡的布局,没有突出重点,其实也不是好事。
六盘水的家底深厚、基础雄厚,但是在去产能、转型升级等背景下,如果还是“唯煤”,那么前路还是有待多加思考的,毕竟,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并不是好事。
六盘水师范学院
教育上,也可以看出来,遵义医学院在整个贵州省内的名气都相当大,在贵阳都还设有附属医院,而六盘水师范学院,就明显逊色于遵义医学院。
不过,现在来看,六盘水正在加大力建设市辖区——钟山区, 原先的煤电大县——盘县在六盘水市的地位,正在逐步被钟山区所赶超:2016年,钟山区人均GDP是69873元,位居全市第一,而盘县2016年的人均GDP是49557元,远落后于钟山区。
总的来说,遵义的发展势头不错,六盘水的调整方向也很有希望。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尴尬,我是遵义人,六盘水住了两年,六盘水凉都是真的爽,六盘水虽然没有遵义大,但是人各方面还是很好,不管好不好六盘水都不错,不能拿钱来对比,如果交心的话,我选择六盘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发达遵义地理位置要好一点,但是还不是比不过贵阳,所以这个就不能比,只能看更喜欢那里的人。
看到这个不用想,肯定遵义更发达,六盘水依靠单一的煤炭,成不了气候!
先我们来看看两个地区经济上的发展差距:
截至2016年,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2403.94亿元,财政总收入480.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69元。
另外,遵义还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中共中央的生命转折之城,名气远远超过省会贵阳,更不要说六盘水了,遵义同时还是西南地区第五大城市,是西南地区除了省会城市最大的地级市。在产业上,遵义的茶叶,和国酒茅台就闻名世界,单靠茅台遵义一年的税收收入都是将近200亿。可以达到整个六盘水60%的财政收入。
截止2016年,六盘水市生产总值为1313.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3元。
六盘水资源丰富,但是六盘水产业发展单一,没有突出的企业和任何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而且煤炭资源只会越用越少,污染很大,很多六盘水的河流都是黑色的,这些单靠污染型企业来发展当地经济,非常的不可持续。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分析,没有地域偏见,我不是六盘水人,更不是遵义人,作为贵州的一员,凭借个人认识发表看法,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穷我们认,但你要知道是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全是山不像外省那样发展好,以前贵州是很穷,但现在贵州背靠大数据,发展自己,不要以老眼光看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贵州并不容易!我支持我贵州,无论是贵州哪个市区,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团结发展早日摘掉穷帽子!我为贵州喝彩!
之个咱个说呢、经常去市州、感觉安顺、六盘水、毕节相差并不大嘞、而遵义确实比以上城市要大、要繁华哦、不管咱个说都得客观实际看问题、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说话吗、不能因为自己是哪里人、就偏离了立场、不讲客观实际哦。
近5年在六盘水(煤矿工人)和遵义都工作过,实话实说,六盘水就盘县县城人居环境还能看,毕竟是全国百强县,但一入乡镇就不说了,山上都是灰的。六枝和水城不说了,真的差。遵义无论是道路,环境规划还是产业布局都更好,多元化一些,高校,工业,教育都强于六盘水。但是同是百强县的仁怀城市建设比不上盘县,这是我觉得奇怪的。都是我的故里,我觉得遵义更发达,更有前途。六盘水得加快转型,不能单靠煤矿产业了,采区底下全是空的,隐患很大,要加快进行弥补,做好环境自然建设才能快速发展。
六盘水发达,我弟媳妇是之盘水的来遵义看见豪华车不多,说六盘水到处都豪华车,应该六盘水比遵义好多了。
提这种问题居心何在?故意挑拨两地矛盾,你怎么不说整个贵州省还比不上发达省份的一个市呢?最鄙视你这种无聊的人。
一个三线一个五线,怎么比?
㈡ 贵州遵义市发展得好吗
二零一八年,遵义(新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高达达203.4万人次,是贵州省仅次于贵阳的第2大机场,也是目前贵州省最大支线机场,已经和国航、南航等十五家航空公司合作,开辟五十多条国内外航线,有力的支撑了遵义的旅游业发展。
一、航空发展提高交通可到达率。交通可到达率是说基本的交通条件能从特定地点到另一空间的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反映两地克服时空割据的能力。而航空运输方式的发展提高了交通的可达性。在航空发展之前,距离遵义市较远的外国友人来遵义旅游之前要考虑的更多的是出行的方式,怎样才能到达遵义,因为遵义的航空还未发展,要过来的人需要考虑何时何地转机,转变交通方式,最后达到来遵义旅游的目的。而在这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资金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三、航空发展迎来旅游发展的新思路。航空和旅游是很合适的合作伙伴。两者都属于流量经济,两者的服务对象之间具有重复性。我们知道航空运输的发展依托于巨大的旅游市场,当然旅游市场的更好前进也离不开航空业的推动。旅游业可以与航空业一起合作发展,发展航空假期产品,发展航空包机旅游,发展泛户外旅游等。通过航空业与旅游业合作发展,遵义的旅游业迎来新发展。
旅游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作为旅游胜地的遵义,相信在航空产业的助力下今后会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
㈢ 贵州遵义市经济怎么样
遵义很不错的,谁说贵州省是全国最穷的地方,这里的消费高的不得了,比其他一些二线城市也差不了多少,至少我去了那么多地方我就觉得贵州的经济不错,只是农村贫困一点罢了,遵义经济比较发达的。
㈣ 2021年到2035年看遵义的变化有多大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8
㈤ 遵义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遵义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着。遵义县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全国优质科技型烟叶基地县、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和国家级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全国优质辣椒生产区、全国辣椒生产十强县、中国杜仲之乡、中国辣椒之乡、中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县,全省粮油、生猪、烤烟生产基地县。全县年产粮食50万吨,年产油菜籽6万吨,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36万吨,优质辣椒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3.78万吨。县内有农业部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虾子中国辣椒城,已建成的虾子辣椒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虾子辣椒市场年交易量5万吨,交易额3.5亿元。遵义县是全国对外开放县,曾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以及全省“双拥”模范县和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遵义县同时也是西南和“西电东送”重要的能源基地,已建成的乌江渡发电厂和在建的鸭溪火电厂,装机容量均为120万千瓦,电力供应网覆盖全县,共有18个供电站,11座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8.24万KVA,配电容量20.5万KVA。现有水处理厂两座,日处理能力15000吨,年供水380万立方米。电信网络覆盖全县,已建成多元通信网络,现有固定电话用户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万户。工业已初步形成以冶金、化工、建材、能源、医药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格局,鸭溪电厂、乌江渡电站扩机增容,遵义灌区、氧化铝厂和遵义铝厂技改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以及招商引资引进建成和在建项目为遵义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棕刚玉年生产能力6万多吨,电解铝年生产能力15万吨,铝型材年加工1.5万吨,水泥年产124.15万吨,粘土砖年产38728万块,多元复合肥年产4.67万吨(折标),贵州名酒鸭溪窖酒年产1984吨,药业园区主要产品有肝乐欣胶囊、解毒止泻胶囊、鑫肝乐、脑得生胶囊和针剂等。全县城镇化水平达31.75%,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7亿元,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7亿元,规模工业产值32.0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31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518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49亿元,贷款余额19.85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引进到位资金6.2亿元。
㈥ 贵州遵义市经济怎么样
遵义很不错的,谁说贵州省是全国最穷的地方,这里的消费高的不得了,比其他一些二线城市也差不了多少,至少我去了那么多地方我就觉得贵州的经济不错,只是农村贫困一点罢了,遵义经济比较发达的。
㈦ 贵州遵义市是否很穷
遵义市经济总量仅次于贵阳市,继续稳居全省第二。遵义长期的发展目标是跨越娄山关天险,积极融入2小时重庆的经济圈,在2005年遵义到重庆高速公路通车后,融入一小时重庆经济圈,积极利用在重庆、贵阳之间的纽带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
截至2013年,遵义市生产总值158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8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44.14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632.65亿元,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为25852元,比上年增长13.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1%,上升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0%,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9%,下降1.5个百分点。初步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65.41亿元,占遵义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3%,民营经济增加值782.83亿元,占遵义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4%,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78.6%。
2013年,财政总收入3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77亿元,增长21.8%。
截至2013年,在国家实施了科技支撑计划三年后,获得省级以上科技专项重点项目280项、资金1175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2项、资金6601万元,省级项目198项、资金5149万元。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省级重点试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平台3个。专利申请3806件,授权专利1449件。
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是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之咽喉。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辖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着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㈧ 遵义在贵州的经济重要性如何
贵州第二大,遵义会议和茅台是长久不衰的招牌。除了贵阳没地方能比
㈨ 遵义经济社会发展所取的得成就
1997年12月18日,遵义撤地设市,这一重大行政体制变革,开启了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20年来,遵义历届领导班子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始终以富民兴遵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二十载波澜壮阔,足音铿锵;二十载激情奋斗,春华秋实。本次成果展展出了上千幅珍贵照片,并且还以文字、专题片的形式,将遵义撤地设市20周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一呈现出来,内容包括城市面貌、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旅游产业、工农业发展以及各县(市、区)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