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2016年的经济如何

2016年的经济如何

发布时间:2022-02-13 12:10:41

⑴ 2016年中国实体经济会怎么样

2015年以来宏观经济各项数据超预期回落,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攻坚期。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与预测报告,认为2015年四季度反弹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2016年将探明周期调整的第二个底部,为2017年的轻度反弹打下基础。

报告认为,一般如果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的塌方式下滑,将成为进入萧条期的标志。数据显示,2015年前两季度名义GDP下滑大,近5年来首次出现低于实际GDP增速,东北和西部部分地区出现负增长。“综合数据来看,第二次触底可能出现在2016年一、二季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称,稳投资政策释放、股市总体高扬、房地产市场回稳等因素作用下,2015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弹可能短暂又轻微,2016年一季度GDP还是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刘元春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短期低迷、长期回稳的普遍预估,但目前经济新常态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风险,值得引起注意。

第一,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宏观经济面临失速风险。GDP平减指数连续两季度为负,意味着过去4年“GDP增速持续回落,但价格水平平稳”的特征被打破,总供给和需求的失衡开始显现。“认为只要保持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经济会自然回归到中高速的想法需要调整。”刘元春表示,不能高估传统框架中政策工具的效果,也不能低估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短期冲击。

第二,预计2015年总体债务与GDP之比高达252%,过快的债务增长和企业债、地方债过高问题,与生产领域通缩叠加,对宏观经济的内生性紧缩效应更加严重。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传导不畅,目前财政政策名义积极但实质紧缩,货币条件指数紧缩,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下降。例如,2015年1~5月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增速为10%,比去年同期增速下滑2.9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报告称“一带一路”等利用大腾挪来实施“宏观去杠杆”,利用股市繁荣启动经济,虽然是恰当的战略选择,但其风险性应得到正视。其中杠杆手段带来的泡沫,会使股市下降的速度远高于上涨速度。

报告指出,2015年的各项宏观数据显示,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艰难期。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迎来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风险全面释放的窗口期,也意味着在不断探底中必须打好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新的增长动力在形成,战略新兴产业在需求转型和政策扶持作用下逆势上涨,网购等新型消费业态保持迅猛势头,还有生物制药行业等新型经济增长极增速稳定。”刘元春说。

⑵ 2016年中国经济如何 现在中国大陆经济哪里最好(省或者市)

资金流走下,
经济只会更差!
中国外汇存备在13年高峰时有40多万亿美元,
到了上月只剩下24万亿,
只怕支持不到两年就玩完!
香港。家底厚又不是用人民币!

⑶ 2016年中国经济会如何

2016中国经济会倾向于扁平状趋势发展。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内需问题,例如生二胎,创业带动就业等手段。战线拉的有点长,但对于中国国情是有利的。出口,投资,消费是提高经济的三辆马车。但大型企业,如钢铁,建材因控制不当,造成产量过剩,影响不少下线企业,也就使得经济低迷,人口失业,购买力减弱。关键还是消费,在这大形式下,找消费的突破口才是关键,创业也是如此,项目和国家政策有很大影响

⑷ 2016年中国经济会怎样

●2015年和2016年很可能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一个触底期,这一阶段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转型再平衡

●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够给中国的绿色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一不缺动力,二不缺机会。要解决关键问题,就要通过改革,系统降低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

⑸ 中国经济2016年怎么走

编者按:陶冬先生几个具有前瞻性的判断值得注意:
1. 企业的现金流正在迅速恶化,部分企业开始借钱发工资了。微观企业现金流,是2016年中国经济第一大看点。
2. 供给侧改革或需要3-5年的时间来贯彻。
3. 财政赤字可能突破国际红线3%,争议经年的减税议题将在2016年变成现实。
4. 汇率政策会成为明年经济最大的政策黑马,人民币贬值是大概率事件。
5. 解决房地产高库存,需要强力手段,制造市场出清的冲击性效果。不能低估政府的政策创新能力。
6. 政策性利好和盈利利空,是股市的两股相持势力,也决定了2016年股市格局。中国经济下行周期中,旧经济消退和新经济崛起并存。2016年的股市,买股不买市。
中国经济在2015年充满了意外,股市暴涨暴跌、人民币升值预期终结、四万亿地方债置换、国企和地方大面积怠政,希望这些不是“新常态”。
变局会在2016年延续着,意外也未必少,毕竟中国经济在转型之中、政策在调整之中、外围环境更难捉摸。以下是对2016年经济的五个猜想:
1)焦点由宏观转向微观,企业现金流值得关注
2015年市场对中国经济的焦虑集中在增长动力之上,保七能否成功、统计数据是否造假、刺激措施如何出台,曾是市场的主要关注点。笔者认为,市场对于宏观环境的关注可能会减少,大家意识到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状态,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不过政府有能力控制住风险,硬着陆的机会短期看来似乎不大。
不过企业的现金流正在迅速恶化,而且风险可能由一家企业迅速传导到一批企业身上,传导到银行账面上。制造业名义GDP增长的恶化程度,远远快过全国实质GDP,凸显出制造业目前所面临的窘境,部分企业开始借钱发工资了。
2016年进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关键期,基建增长未必突出,制造业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反弹乏力。笔者认为微观企业现金流,是2016年中国经济第一大看点,而且由此牵扯到银行不良资产状况。
2)政策思维转向供给侧,实施难度未必小
“供给侧”突然窜红,给宏观经济政策带来了一次理念上的革命。在过去十年以凯恩斯总量需求管理为指导的中国政策决策层,终于意识到“三驾马车”政策思维无法引导经济转型,而且政策用力亦老。笔者十分认同解决目前经济困境的方法在供给侧,相信摧毁过剩产能、消除房地产库存、打破国企垄断、消减企业负担、鼓励创新创业,是令中国经济重现繁荣的基础,是经济成功转型之必需。
然而与货币扩张政策不同,供给侧改革触及利益。国企改革讲了三年、消化过剩产能讲了五年,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在于既得利益的制肘。另外许多供给侧改革,短期对经济会带来通缩压力,也令决策层在实施上有所顾忌。笔者认为宏观政策重点转向供给侧,在方向上正确,不过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来贯彻。2016年的重点或许在去制造业过剩产能和降低企业负担上。
3)货币财政政策之外,汇率另辟蹊径
“积极的财政政策”很稳健,“稳健的货币政策”很积极,是近年常规宏观政策的尴尬,其背后是财政收支上的不平衡。2015年预算财政赤字为GDP的2.3%,以财政收入及卖地收入下降的势头看,实际财赤可能突破2.8%,甚至国际公认红线3%。如果将货币化的财政开支(央行向政策性银行定向注入流动性)计算在内,财政赤字比率更高。
但是既然要“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财政扩张无悬念,争议经年的减税议题也将变成现实。货币政策上,美国加息后中国降息的空间受到挤压,常规政策主打落在降存款准备金率上,预计降准起码200点,若银行坏账大幅上升,最多降准可达400点。不过由于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定向宽松仍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政策抓手。
无可否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边际效用在逐年下降,央行降息降准对市场的影响可能只有半小时,对实体经济的帮助更加有限。当传统政策工具失灵,供给侧措施远水难救近火时,什么是政策黑马?笔者相信是汇率政策。
在美国联储加息、中国出口面临寒冬的环境下,人民币汇率正在成为利率、准备金率之外的第三个货币政策工具。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是大概率事件,对一篮子货币贬值也可以想象。在资本项目开放上,基础性政策安排继续放松,但是资金跨境流动的行政审批则可能进一步收紧。
4)房地产期待暖风,去库存困难重重
房地产市场遭遇寒流,是目前经济周期不断下挫的主因之一,其中开发商建房速度骤降、买地趋向保守,为下行中的经济雪上加霜。此时此刻,看不到哪一个行业可以像房市那样给经济打一剂强心针的,不过政府并不想过度干预市场。
与过往不同的是,此次房市下滑的原因不在政策打压,而在库存过高,是市场原因,政府救援更困难。笔者相信,现有的按揭优惠、取消限购令,不足以改变市场向下的大势,指望农民进城来化解三四线城市库存更属缘木求鱼。
解决中国房地产高库存,需要强力手段,制造市场出清的冲击性效果。或让部分房企破产,或由政府收购部分库存并转成廉租房,但是政府有没有如此的政治愿望,不得而知。比较容易想象的是,房地产政策吹暖风,较大的开发商允许在债市集资,缓慢地消减库存。
不过不能低估政府的政策创新能力,房地产市场早晚需要类似地方债置换的安排,不过难度更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库存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在那里通过市场去库存的的难度颇高,风险仍在聚集中。
5)注册制新气象,股市基本面仍脆弱
股市在2016年实行注册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这是一大进步,利好降低资金成本,利好经济转型。不过其短期利好效果,可能被过度评估了。同一批上市企业、同一批投资者、同样的监管机制,旧酒换新瓶能否带来焕然一新的市场行为?注册制会否带来蜂拥的上市,造成一时的资本供需失衡,也暂时难以评估。不过为了恢复市场的融资功能,增强资金的信心,政府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是可以想象的,所带来的是流动性支持。
政策性利好和盈利利空,是股市的两股相持势力,也决定了2016年股市的上落市格局。中国资本市场走出强势,仍待经济转型的成功,仍待民间投资的崛起,仍待企业管制结构的进步,仍待盈利基本面的改善。
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在下行周期中,仍然出现服务业与互联网+崛起的大故事,这折射着经济转型中的新趋势、新投资逻辑。旧经济的消退和新经济的崛起并存,2016年的股市,买股不买市。

搜狐财经

⑹ 2016年经济形势怎样与15年相比

众说纷纭,但肯定是相比2015更艰难一些!
第一篇:
人民论坛,作者刘瑞,原标题《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中国经济正在过一个大坎。许多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预测,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业绩面前屡屡食言。比如有的预言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8%的增长率,但是实际上是朝着7%、6%的趋势下行。再如有的预言中国经济将会出现一场危机,但是现实是只有困难而无危机。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自从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行之后,中国经济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而对于一个处于结构转型期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言,常规的宏观经济分析均宣告失灵。认识当前的中国经济走势,需要坚持运用结构分析的思维眼光来看待。从结构分析的视角来看,2016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有如下五个基本趋势的出现:
第一,传统产业进入深度调整区间。钢铁、煤炭、建材等产能过剩的产业会继续去库存减产能,其中会出现多种分化:一部分传统产业全行业经过调整进入正常业态,如房地产;一部分传统产业经历升级逐步走出低谷,如汽车、家电;更有一部分传统产业继续收缩,如钢铁、煤炭。传统产业中的大批僵尸企业,是无法逃过2016年的。
第二,新兴产业将会持续保持增长的势头。2015年国家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经公布,需要在2016年落实。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商、微商在“互联网+”的战略激励之下,已经开始出现良莠不齐的乱象。这表明,2016年必须加强新兴产业的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建立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机制越来越重要。同时,即使新兴产业也需要通过企业兼并实现发展,因此2016年将会出现一批新兴产业企业的资本兼并重组。
第三,城市化进程将提速。自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出之后,为稳妥推进这项巨大的系统化工程,国家选择了66个试点城市进行综合试点。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也相继出台,这都为新型城镇化提速推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外,城镇化提速也有利于化解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因此,2016年各项有利于城镇化的措施出台必然会掀起新一轮的消费和投资小高潮。
第四,资本市场重新活跃。本来2015年将是自2008年资本市场高潮之后的又一高潮,但是发生在年中的A股股灾打断了这个势头。股灾暴露出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深层问题,涉及官员贪腐、券商违规、政策失误等多个方面问题。随后的行业整顿和追查,以及政策完善,使得资本市场开始步入正轨。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市场化发展是持续的过程,随着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之后,这个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因此受多种利好因素刺激,2016年的股市及整个资本市场将会活跃,再上新的台阶。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国际资本依然看多中国市场。
第五,对外经贸出现新的增长。有利于这个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其一,世界经济继续处于复苏通道上,没有逆行可能。其二,“一带一路”效应开始发酵,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将会大大强化。其三,中韩自贸区完成了所有的法定程序,将会给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注入动力和活力,并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和周边贸易扩大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其四,自2008年以来中国外向型企业调整已经大致完成,新的外向型企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优势有所加强。其五,如果人民币纳入SDR的过渡期没有大的波动,控制恰当的话,目前人民币的微幅贬值将有利于改善出口状况。

第二篇!

2016年注定是一个转型之年,也是需要耐心蛰伏的一年。目前经济下滑明显,在短时期内不会好转。 在债务高企、产能过剩已无潜力出台大的刺激政策的背景下,通过货币超发进行需求刺激的凯恩斯主义行不通了。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是未来若干年的重点。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目前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人口下降,逐步丧失人口红利。 同时资金投入对经济的刺激效率越来越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粗放型经济已行不通。社会保障不足导致消费难以刺激,土地等生产要素被禁锢,市场机制失灵。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破局,唯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是指扣除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贡献后,由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进与革新带来的产出增加,反映了各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能,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关键因素。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提高以及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都要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目前经济形势具体存在下列问题:
十三五时期劳动人口或继续降低1000万人以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3.2%,高于同期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1%的水平,劳动力成本增长已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这需要减员增效,同时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解决对劳动力的依赖。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从20008年到现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资显着上升。投资结构也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这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出清落后产能。同时依靠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国际间的产能转移,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以带动更多需求。
制度瓶颈抑制资源配置效率,国有垄断企业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各种壁垒影响了资源流动和经济活力。国有企业缺乏退出机制,僵而不死、尾大不掉。既得利益集团影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未来攻坚的重点。但上层建筑如何自己改革自己,是几乎无法破解的难题。
2008年后我国杠杆率迅速上升,地方债存在局部风险。 加上房地产降温,金融机构的坏账上升都将成为未来发展中的地雷。银行对企业的停贷抽贷会加速一些企业的死亡,民间借贷的不健全和高成本也无法为企业输血,甚至还有让其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因此需要政府简政放权,深化物价改革,国企改革,使经济运营真正市场化。降低企业纳税,为企业松绑,提升企业活力。
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和劳动力素质,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以及企业用工制度,使劳动力市场化。需要进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用工制度改革,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让劳动力素质和市场来决定薪酬。只有劳动力市场化才能真正促使人才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才的优化配置。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等改革,促进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民依靠土地流转获得的资金进行投资兴业,可促进城镇化,帮助稳定经济的基本盘。土地的集中可促使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但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根基,这一过程不宜过急,需配合农民素质的提高,否则会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从历史的兴衰看,经济恶化产生的流民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力量。会决定政权的存亡。目前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增多,很多地方出现一点就着的现象。促进社会发展必须先保证稳定和和谐,提高民众幸福指数
因人口结构问题带来日益扩大的养老和医疗资金的缺口,目前只能依靠延迟退休,削减退休人员福利,提高在职人员缴费。这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个矛盾,即便不进行这样的改革,最终也会通过通货膨胀降低购买力,形成实际上的转移支付。其他出路只有通过养老全国统筹,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资金。这将考验政府能否放弃既得利益,藏富于民,配合经济改革中国进民退,让私人掌握经济资源。

⑺ 2016年经济很萧条吗

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是这样的

⑻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如何走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消费形势分析
消费、投资、净出口,通常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首先看消费。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上半年回升0.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
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2.15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但是,受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产能过剩及通货紧缩的预期等抑制消费增长因素的影响,预期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小幅回落,增速缓慢下行。
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结构发生着变化,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西部地区的消费增速将有所提升;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以及网络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消费增速仍将显着快于传统渠道的消费增速;农村商品流通领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网络购物的普及,农村消费增速将继续领先于城镇消费增速;在高档商品、高端餐饮消费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时,大众化商品和大众化餐饮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休闲旅游、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将越来越受到青睐。
投资形势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39.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较1—8月份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0.6%,显示了较大的下行压力。
特别是1—9月份第二、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增速比1—8月份累计增速分别下降0.5%和0.7%。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7.05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2.59%,比去年同期下降10.5%。
政府投资占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有所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为9.1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18.07%,比去年同期下降2.88%,比1—8月份下降0.72%。
其中,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1.8%,增速比去年统计下降23.3%。受经济前景不甚光明、产能过剩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16年我国仍将延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下行的态势。
净出口形势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7.8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万亿元,下降1.8%;进口7.63万亿元,下降15.1%;贸易顺差2.61万亿元,扩大82.1%。与此同时,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值比重达到54.9%,较去年同期提升0.5%,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7%。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我国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前三季度,我国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原油进口量增长8.8%;成品油进口量增长4.7%;大豆进口量增长13.1%。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11.6%。其中,铁矿砂、原油、成品油、大豆、煤炭和铜等大宗商品价格跌幅较大。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1.2%,跌幅明显小于同期进口价格总体下跌幅度。进口价格的下跌,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2016年,受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预期我国进口规模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速增长,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生产配套进口需求下降、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需求减小、国内投资增速回落等因素。同时,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将呈现增速将从高速转为中低速状态。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占比将不断提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得到提升。
产业形势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速继续高于第二产业2.36个百分点,比去年统计高0.48个百分点。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86个百分点。预期2016年,这一态势将会持续。
不仅产业结构调整向好,而且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效果明显,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2015年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同比增长达31.25%,与之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速为17.04%。在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及大数据战略的背景下,未来信息化领域的投资占比将逐渐提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经济将快速发展,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改革,提高经济整体活力。与此同时,制造业升级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互联网、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等战略规划的逐步实施将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积极影响。预计2016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仍将继续向好。
事实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科技创新带动下,一批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型材料、机器人产业、卫星应用、3D打印、现代服务业、网购与快递业、生物和健康服务、现代农业等蓬勃兴起。尽管这些产业目前在经济中的比重尚不太大,但其生命力强,发展速度快,发展前途不可估量。目前很多传统产业在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等推动下正在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例如浙江省湖洲知名的吴兴区童装生产基地引进机器人后,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每个机器人8个小时可裁剪2万件服装,相当于10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机器人裁剪服装的质量较人工更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该地区童装的国际竞争力。
总体而言,2016年是我国执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宏伟目标”的关键一年,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革之年、创新之年和转型之年。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在给出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之前,首先给出对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走势的定性判断。
(1)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继续小幅回落,下行压力较大。预计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比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2016年GDP增速为6.7%左右,比2015年下降0.2个百分点,降幅略有缩小。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GDP增长,经济增速将会下降。根据世界银行2013年世界各国GDP增长率资料,2013年高收入国家GDP平均增长率为1.31%,中上等收入国家为4.64%,中下等收入国家为5.05%,低收入国家为5.78%。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愈高,经济增速将会较低。许多国家和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以后,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大幅度下降的现象。如日本1955—1973年经历高速增长。1961—1973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8%,1974年为转折年份,1974—1980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7%,1981—1990年经济年均增速约为4.4%,年均增长率比1961—1973年分别下降6.1%和5.4%。新加坡1960—1995年GDP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8.36%,1996年为转折年份,1996—2014年年均增长率为5.31%,比1960—1995年下降3.05%左右。这些国家高速增长后通常都转为中速增长。中国的特点是高速增长阶段以后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仍保持在6.0%—7.0%。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
(2)经济增速的变化来自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动力的根本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将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和较多依靠出口驱动,转向主要依靠消费同时三驾马车全面驱动。如2006—2010年我国GDP增长中投资的平均贡献率高达57.8%,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8.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2016年及以后最终消费的贡献率将进一步上升,逐步提高到70%左右。
(3)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生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GDP中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如2010—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5.8%左右。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0%左右,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2011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7%左右。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为8.4%,远比第二产业增速(6%)和第一产业增速(3.8%)高,预计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占GDP51.5%左右。2016年我国仍将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的比重将继续上升,预计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占GDP52.5%左右。我国新增非农就业也主要依靠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预测2015年全年GDP增速为6.9%左右,2016年GDP增速为6.7%左右,高于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年增速6.5%的最低值。预计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趋势,上半年GDP增速为6.5%左右,下半年增速为6.8%左右。预计2016年年中我国经济将企稳回升,全年经济发展比较平稳。
从三大产业来看,预计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约为3.6%,比2015年降低0.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2016年粮食可能减产造成的;预计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为5.4%,较2015年降低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8.6%,比2015年提高0.1个百分点(表3)。
从三大需求来看,预计2016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2%、38.5%和1.3%。和2015年相比,2016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速的贡献有如下三个特点:
(1)预计2016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2015年有明显上升,由58.6%上升到60.2%,提高1.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
(2)预计2016年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5%,较2015年下降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
(3)预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较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风险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需要维持在6.5%以上,即中国经济仍需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的要求。这一要求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尽快实现经济增速软着陆,开拓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让中国经济增长企稳。为此,需要正视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核心风险,让经济尽快稳定在中高速的增长轨道上。
(1)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是植根于全球经济的过剩问题的大背景下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就经历了一轮产能过剩问题。但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中这些过剩产能找到了全球需求的巨大市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的负向冲击让中国经济再次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是相对的过剩,即供给相对于需求而言过剩,或需求相对于供给而言不足。产能过剩问题导致了价格下跌和企业的利润下降,持续的产能过剩必将以企业破产清算告终,这将带来失业和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的解决需要“开源节流”:一方面,需要为过剩的产能寻找新的需求,这也是促进消费和“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初衷。但需要认识,这些新的需求必须是真实收入支撑的需求,而非货币信贷造成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形成更有效率的产能,让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更好地匹配。
(2)杠杆率过高与潜在系统性风险过大。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金融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稳定且良好运行的金融系统是支撑宏观经济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着杠杆率过高的问题。据估算,截至2014年,中国政府部门债务规模高达36.8万亿,占GDP比重为57.8%;居民部门负债23.2万亿,占GDP比重为36.4%;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额94.93万亿,占GDP比重为149.1%,剔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额为78.33万亿,占GDP比重为123.1%。过高的杠杆率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更容易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3)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资源配置的方式决定了经济效率,也决定了生产结构。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以政府为主导的定价模式和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投资,使中国迅速完成了初级的工业化进程。但是,这一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它的不足,一方面,重要生产要素并非由市场定价导致了价格低估,相当于长期进行隐形补贴,这使得经济越来越向资源密集型发展,也是导致当前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更容易获得信贷融资,而小微企业、服务业等的融资成本高。这进一步导致无效的资源配置。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要求政府放开竞争性产品的定价,并通过财税政策的调节,让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社会成本,此外,应该推进更公平、更平等的融资手段,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并通过差别准备金等宏观审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够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实现更高效的经济增长,而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这需要政府的财税政策配合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只有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更好的资源配置,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⑼ 2016年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当前困境

一、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过程也是创造新的经济需求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为51%(城镇户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后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0%,则城镇人口将比现在增加约1.3亿人。如果一半新增城镇人口进入现有城镇,一半进入新建城镇,每个新城镇人口平均10万人,则将增加650个新城镇。相应地,已有城镇扩大规模及建设新城镇均需要新增厂房、住房、道路、学校、医院、生活设施等,将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资需求。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将扩大和升级。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非公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非公有经济创造了中国绝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70%以上,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额近70%,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非公有经济在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城镇就业、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10年,非公有经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逐步推进,非公有经济将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获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种隐性
壁垒,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特许经营领域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非公有经济参股投资于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造,等等。可以说,非公有经济发展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与政策支持,其在吸纳就业人口、增加税收、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产业结构调整将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其中之一,其表现是产业集中于中低端环节,技术水平低,导致研发与创新能力弱,产能过剩严重,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资源消耗大。未来十年,我国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控制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产能,提升加工制造业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与产品研发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将使我国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产品技术含量更高,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将推动中国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健康可持续型转变。
四、中国扩大开放与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未来十年,全球贸易、金融、投资以及区域经济将进一步一体化,并促进各国经济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放宽投资准入,建立自由贸易区,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中国经济将更深入、广泛地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之中,更充分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
五、发达经济体总体趋向复苏,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利外部环境。目前,美国经济复苏明显,增长势头比较稳健,预计这一趋势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将延续下去。欧洲经济也表现出复苏的迹象,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其复苏势头会逐渐明显。日本经济在投资、消费、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开始复苏增长,并已摆脱通货紧缩的威胁。这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是中国商品的最重要出口市场以及投资来源地。三大经济体逐渐复苏、稳步增长,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外部环境。
此外,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社会保障体制、行政体制的改革以及建设法治社会、反腐倡廉等均将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也同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一、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民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同时国有企业总规模也逐步壮大,如今,国有企业已占据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各重要领域,如金融、交通、电信、能源、原材料等领域,一些国有企业成为所处领域的大型垄断企业,既垄断了市场也垄断了价格。一些国有企业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的不足,如靠垄断维持盈利、效率较低、缺乏创新活力。未来十年,国有企业将进一步改革,重点之一是发展混合所有制,这将导致国有经济占比下降;之二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将导致部分国有企业不再直接由政府管理,从而失去政府提供的种种保护和特权。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庞大,占据重要领域,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成功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重大挫折,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一系列社会后果。
二、市场化改革问题。未来十年,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一些现在仍由计划控制的资源、价格会逐渐放开。过去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价格改革往往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放开的同时伴随着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因此,今后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的同时,必须防止价格失控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
三、贫富差距。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表明贫富差距超过警戒水平。尽管目前已经表现出缩小的迹象,但是由于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的贫富差距仍然会较大。贫富差距过大不仅会造成社会治安恶化、社会阶层矛盾等社会问题,还会抑制社会总体消费增长,增加社会对贫困人口救济的负担,拖累经济增长。

⑽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如何

一个调整过度的阶段,很多行业经济改革,应该算一个过渡期,夯实基础。不会有太大的亮点

阅读全文

与2016年的经济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里灰色窗帘代表什么 浏览:625
你是什么类型的美女测试 浏览:682
如何合理驾驶以提高汽车的经济性 浏览:435
比较好的文化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261
大美女你什么舞都会 浏览:614
师徒不是炼药圣手怎么获得爱情水 浏览:122
娘家不幸福怎么办 浏览:929
童装经济怎么样 浏览:42
事业编考什么编制好 浏览:179
小青蛙上城堡是什么故事 浏览:620
政府直属事业中心怎么改革 浏览:339
婚姻怎么来的视频 浏览:380
男属虎女龙婚姻如何 浏览:401
经济危机为什么会有两极分化 浏览:848
昆山经济开发区有哪些村 浏览:870
如何防止电池健康度下降 浏览:442
健康状态有哪些特征 浏览:24
女人为了婚姻究竟要付出多少 浏览:492
美女为什么拼命追你 浏览:947
幸福的英文字怎么写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