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橄榄型社会有哪些国家
日本,美国
所谓“橄榄型”社会,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贫的很少,中间阶层却相当庞大。从社会学意义上说,中间阶层的壮大,使得对立的贫富两极成为一个连续性的排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舒缓贫富差距蕴蓄的对立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总之一句话,橄榄型社会使社会更和谐。
B. 什么是橄榄形经济
橄榄型经济是指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
C. 全球市场经济的国家有哪些
基本上都是市场经济的国家,只有朝鲜等少数几个国家还在搞计划经济,越南都已经在搞市场经济了。
D. 橄榄型经济的定义
“橄榄型”分配格局指的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
与“橄榄型”分配结构相对的是“金字塔型”分配结构,即低收入者占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是一种两极分化的结构。尽管对于当前我国是否属于“金字塔型”分配结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收入差距过大,并且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事实。一方面,一些富人在世界各地购买豪宅、名车及各种奢侈品一掷千金,甚至令发达国家的民众都感慨“中国人真有钱”;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人只是实现初步小康,还存在数量众多的贫困家庭。许多国家的实践都证明,收入分配结构呈“橄榄型”的社会比呈“金字塔型”的社会要稳定得多。在我国,人民群众对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意见很大,并且成为许多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如果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要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更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从而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并非不鼓励人们致富,更不是剥夺富人的财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以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基础,因此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和创造先富起来,并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和私人财产。调节高收入,一是要让高收入者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例如,加强针对高收入者的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适时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主要由高收入者承担的新税种,鼓励高收入者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等。二是要调整不合理的高收入、规范灰色收入、打击非法收入。例如,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的收入;清理和规范工资外的各种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等等。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也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中低收入者绝大多数是主要依靠劳动获得收入的群众。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必须处理好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强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当前,要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调整收入分配的重点,加强国家的调控和指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确保企业职工工资能够正常增长、足额发放,确保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能够加快增长。此外,还要通过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加大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使困难群体不仅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而且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E. 请问世界十大经济大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Gdp世界国家2007GDP排名10强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德国 32800 39710
4 中国 30100 2280 (不包括台湾 3980 17520 中国香港 2050 29350中国澳门982(??) 36357)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F. 橄榄型经济的橄榄型经济
1.经济学中如果只采用定性分析往往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表面看来,好像“橄榄型”好,其实不一定,“橄榄型”的基尼系数可能比较小,但也可能比较高。而“尖帽型”表面看来不合理,其实基尼系数才0.4,许多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就是0.4。所以,关键不在橄榄不橄榄、尖帽不尖帽,关键是要采取宏观调控手段适当抑止高收入,不断提高贫困线高度和最低工资收入水平。海外有位张某人主张中国大陆的最低工资不设下限,这肯定造成两极分化进一步尖锐化。根据国民收入分配守恒定律,把低的压得更低,另一部分人当然就可以多得了。当然,张某人是在为强者出谋划策,所以到处有人请他作报告。现在媒体谈得较多的是“枣核型”、“橄榄型”,其政策趋向是提高所谓中等收入水平。今天的民谣:万元户是贫困户,10万以上是中等户,……。有媒体报道:“吉林省2002年出台的政府雇员制管理办法,其资深高级雇员最高年薪将接近20万元,……珠海的政府雇员年薪最高可超过10万元,芜湖的政府雇员年薪最高可达18万元,而无锡市在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首席科学技术顾问等7个特聘岗位人员时,开出的最高年薪达50万元……”([3])俗话说,外来和尚能念经,你聘我的,我聘你的,薪酬不就高上去了。政府雇员薪酬高上去了,公务员当然也不能太低,水涨船高么。很明显,这样无疑会提高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但结果是广大低收入人群生活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相对下降。就象人均GDP已经超千美元那样,照样存在3千万左右年收入625元人民币的贫困人口、或者9千万年收入不足825元人民币的农村贫困人口。([2])高收入可以平均到穷人头上,但是进不了穷人口袋。上世纪60年代,我们轰轰烈烈搞文化大革命,美国约翰逊总统宣布向贫困“开战”,到1977年,官方公布的贫困线标准为:城市4口之家,人均年收入不足1660美元。不知道现在美国的贫困线划到哪里。当然,美帝是拿穷人的乞食袋当旗子挥舞,以此笼络人心,暗中利用权力拼命往自己的腰包里装钱,并不是真的为贫困人口着想。
2.本文对个人年收入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的公式可以应用于对家庭平均收入、家庭财富的分析。宋国青先生给出了两个基尼系数:“城市居民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51,而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2。这两个数字,显示出从财产分布方面看贫富差别比从收入方面看更要大得多。最近公布了一项城市居民财产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城市户均财产近23万元。”([4])居民财产依靠收入积累,这两个基尼系数差那么多,确实值得大家思考。
G. 外向型经济的国家有哪些
外向型经济的国家有美国,英国,中国。
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征:
先进性:
外向型经济,它是一种向外拓展式的开放型经济,以竞争性的国际市场为舞台。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加强了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动力,促使各国经济向高层次发展;
合理性:
外向型经济可以超出国界,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实现最优规模效益。
风险性:
外向型经济,由于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变化注定着外向型经济的兴衰,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制约较大,往往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和国际垄断资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可以说是以较大的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成效的。
H. 橄榄型收入的经济情况
近些年来,“中产”也成了描述经济生活的热词。或许是伴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收入两级分化趋势不断加剧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增强,全球中产阶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萎缩趋势,特别是欧美中产阶层正深陷债务与危机之中,许多经济学家纷纷将新兴市场的中产阶层视作全球安全与繁荣新时代的潜在基础。然而,对于现实中的中等收入阶层而言,现在,如何走出增长困境才是迈向希望的第一步。
在全球范围内,中产是一个尚无确切定义的名词,通常依收入、教育、专业,以及职场影响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来界定。所谓中产,不仅在于财富多少,更在于价值的创造。在2000年之前,社会阶层结构中已显露了中产阶层崛起的势头。2001年的调查表明,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约占总人口的15%左右。而根据2006年社会科学院综合社会调查数据(GSS)的综合分析,如果按照年均收入11800至17700美元的标准划分,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为23%左右。尽管增长势头很快,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平均水平。这种收入群体结构的现状,是整体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的结果。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贫富分化日趋严重: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2007年达到0.48。目前,基尼系数为0.5左右,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也同样验证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城镇居民最高和最低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1985年时的2.9倍,上升至2005年时的9.2倍,而目前这一收入差已达到惊人的20倍之多,遂造成了社会“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
这种收入群体结构,与要素结构密切相关。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靠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要素获得收入,但从要素分配结构看,物质资本挤占了劳动和人力资本。首先,生产率的提升得益于资本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因此初次分配中资本占比自然增加;其次,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部分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在这样一个工业化阶段,资本收入占比的提升是一个自然的必然现象。这种稀缺导致了资本相对于劳动的强势,尽管得益于人力资本的提升,以人均产出来计量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但资本相对于劳动处于强势地位,实际上挤占了劳动率提升应得的那部分收入。
还有重要的一点,因为缺乏有效的社会保护网,中产阶层的成长很艰难。一般而言,国际通行的居民住房开支比例,约占家庭收入的20%至30%左右,房价收入比(一套家庭平均居住面积的住房价格与一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之比)则在3至6之间。当房价收入比高于10时,则居民收入水平不足以负担高水平的房价。房地产研究院报告称,2009年房价收入创历史新高,商品住宅的房价收入比已超过国际平均水平4至5倍,极大透支了中产阶层积累财富的能力。因此,中产阶层非但没有成为社会的中坚层,反而成为社会的夹心层。
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培育壮大中产阶层是向“橄榄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所以,要想在下个三十年实现向橄榄型社会的转变,首要的一点,是加速健全和完善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制度。具体而言,创造“创基业,企业创财富,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的大格局,保护私有财产有助于创造出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此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进而催生新的中等收入群体。
第二,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视为有机整体,强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再分配机制的“逆向调节”问题较为突出,所以,笔者认为,深层次改革不仅需要从再分配环节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合理结构入手,还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包括“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和税制的改革,实施“调高、扩中、提低”的战略,以扩大中产阶层的比重。
还有,针对高房价扼杀中产阶层的现状,彻底改革住房制度和供给体系,尽快启动住房市场“双轨制”,将投资性需求和奢侈性住房交由市场,而对真正出于消费性和自主性住房需求的交由政府,并根据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对土地供应和金融支持做出合理安排。同时,相应的土地政策、财税政策、保障政策、金融政策等加以明确地划分与定位,尽可能避免重复过去那种应急式的短期急风暴雨的政策。
最后,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中产阶层的发展潜力。在总体布局上,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在要素投入上,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具体安排上,加大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构建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以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为低收入阶层提供有效的向上流动的机会,为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扫除制度性障碍。
I. 什么叫橄榄型经济
橄榄型经济是指在经济分配方面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一种经济状况。
J. 经济橄榄型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1999年,在遭受了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以后,国家开始实行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政策。面对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国际国内曾经有不少人唱衰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经济学家赵海均先生,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一系列问题,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他就当时中国社会大家关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譬如投资拉动问题、消费问题、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包括大家后来热议的区划调整问题。 他最先提出了“橄榄型”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共同贫困”的局面已经消失,但“共同富裕”还只是一张蓝图。深深困扰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问题是:东西分化、城乡分化、地区分化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分化,形成所谓的“马太效应”,即,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